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闫静  周祖法  朱徐燕 《食用菌》2012,(4):19-19,22
比较三个金福菇菌株在含40%的菌糠料上的菌丝生长情况和生物转化率,结果表明:1号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0.280cm/d,菌丝洁白、浓密。2号菌株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势弱,而且污染率高达12.3%。3号菌株菌丝生长情况介于1、2号菌株之间。但是从生物学转化率看,三个菌株生物学转化率均在90%以上,而且三个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1号菌株是比较适宜利用菌糠料栽培的金福菇菌株。  相似文献   

2.
杏鲍菇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及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生物学效率﹑子实体产量、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纯菌株中13号菌株(杏大Ⅲ号)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10.50mm/d,生长势最旺盛,单袋平均产量达341g,生物学转化率为74.37%。杂交菌株中22号(A1×B1)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势较旺盛,单袋平均产量达343g,转化率最高为78.71%。结论:纯菌株13号性状稳定、优良,适合做杂交亲本及生产栽培;杂交菌株22号的转化率高,用于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3.
对6株茯苓(Poria coco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量、菌核中多糖和三萜含量以及菌株间亲和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等生物学特性均显著优于其它茯苓菌株.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为2.10 cm/d;采用松树兜法栽培茯苓,该菌株的菌核产量达到每兜4.76 kg;菌核中还原糖含量为0.43%,总糖含量为7.37%,三萜含量为0.74%;拮抗试验表明6株茯苓菌株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说明茯苓菌株体细胞亲合基因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不同菌株对比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比较了杏鲍菇不同菌株,试验表明杏鲍菇9号菌株表现最好,其次为8号和1号菌株。9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势较强,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98.3%。子实体形态特征最好。  相似文献   

5.
对14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及栽培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秀珍菇2号菌株一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11.31 mm/d;夏丰一号菌株二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5.72 mm/d;夏丰一号菌株栽培产量较高,平均生物学效率为96.8%。综合得出,夏丰一号菌株适应性强、菇形好、产量高,适宜在设施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10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生物学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具有各自的优势。在PDA培养基中以日本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2.22cm/d,菌丝洁白浓密;在棉子壳培养基中。以夏秀玲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0.65cm/d;从生物学效率来看,秀珍菇5号最高达88%,而以秀丽1号最低仅35%。  相似文献   

7.
《浙江食用菌》2012,(1):30-32
对13个来源不同的黑木耳栽培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子实体产量和抗污染率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PDA培养基上,黑威9号、黑威11号菌株的菌丝粗壮有力、生长快,其日平均生长速度分别达0.403 cm和0.397 cm;在桑枝培养基中,木耳8号、黑威11号、H2、H1、神农7号菌株的产量较高,其中以木耳8号最高,单包产量达28.22 g,抗污染率也较高,达25.39%。  相似文献   

8.
依据杏鲍菇Pe528的生长条件,以粤北地区主要农副产品桑木屑、蔗渣为主料制定栽培配方。采用室内层架熟料袋栽法栽培,综合比较杏鲍菇Pe528在6种配方培养料中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子实体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F3(甘蔗渣74%,麸皮20%,玉米粉5%,重质碳酸钙1%)和F5(桑木屑40%,甘蔗渣34%,麸皮20%,玉米粉5%,重质碳酸钙1%)较适合杏鲍菇栽培,所栽Pe528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且菌丝粗壮、浓密、洁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株野生菌株和两株福建省当家栽培菌株的生活条件 ,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不同的茶薪菇菌株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基本一致 ,供试的 6株菌株的菌丝生长最适C :N为 10 :1、最适温度为 2 5℃、最适pH值为 6 0。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由高至低的顺序为Ag -F1、Ag -F6、Ag -F5、Ag-F2、Ag -F3、Ag -F4 ,并且各菌株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液体发酵真姬菇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18个真姬菇菌株在平板上菌丝的生长速度和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以及各菌株液体发酵菌丝体胞内多糖、胞外多糖、总多糖的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菌丝在固体平板上的生长速度与液体培养的菌丝体生物量问呈负相关(-0.442);18个菌株中,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为49菌株,其产量为244mg/L;胞外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为JB06菌株,其产量为1353mg/L;总多糖产量高产菌株为JB06,其总多糖产量为1575mg/L。  相似文献   

11.
对5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春季栽培试验,比较了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菌株在母种和原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1.01 cm/d和0.61 cm/d;中农秀珍菇生物学转化率最高达50.88%,该菌株具有出菇时间早,产量高,菇形好,潮次明显等优点,适宜在春季栽培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姬松茸菌株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19个姬松茸菌株,测定了菌丝生长速度、酯酶同工酶酶谱和菌株间的拮抗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有2号、J1和J2,其余16个菌株为第二类;同工酶试验中,所有菌株在Rf=0.744和0.906处出现两条稳定一致的共有酶带。  相似文献   

13.
以"杏美1号"、"杏丰12"、"杏鲍菇3号"、"杏鲍菇6号"、"农大杏鲍菇"、"武杏"为试材,以当地主栽品种"杏鲍菇2号"为对照,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污染率、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子实体品质为指标,对7个杏鲍菇菌株进行了玉米芯栽培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玉米芯栽培的杏鲍菇优良菌株。结果表明:"农大杏鲍菇"和"杏美1号"表现较好,菌丝生长浓密粗壮,菌丝长速最快,满袋时间最短,污染率低;菌株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子实体生长表现最好,菌盖直径和菌肉厚度适中,菌柄长,菌柄直径大,子实体容重和单菇鲜重大;且二者优质菇比例最高;表明"农大杏鲍菇"和"杏美1号"为乌兰察布地区玉米芯栽培杏鲍菇的优良菌株,推荐在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对引进的香菇“241-4”、“135”、“937”、“939”、“申香4号”、“香选2号”、“泌香3号”7个香菇品种(菌株)在贵州山区进行栽培试验,研究比较了各品种(菌株)香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香菇菌株“241-4”、“135”和“939”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较好;且这3个菌株出菇产量较高,生物转化率都超过65%,分别与其它参试菌株出菇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适宜在贵州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以南荻为基质栽培秀珍菇的效果,试验以台秀1号为试验菌株,考察南荻基质含量(16%、32%、48%、64%、80%)对台秀1号菌丝生长速度、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南荻基质,台秀1号菌丝生长比对照快,且菌丝浓密;配方(1)、配方(2)与对照(CK)的产量相当,配方(3)、配方(4)、配方(5)与对照产量差异显著。南荻32%,棉籽壳30%,杂木屑18%,麸皮15%,石灰1%,石膏1%,糖1%、玉米粉2%的配方(2)栽培秀珍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猴头菇为试材,对猴头菇5个菌株品种的菌丝生长势、子实体产量、抗杂能力和物理性状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牡猴1号"、"牡猴10-6"和"猴头4330"具有较强的抗杂菌污染能力,各菌株在产量上有很大差别,特别是"牡猴1号"和"猴头6505"产量均比对照"俊峰2号"明显增高。综合子实体性状等指标初步认定"牡猴1号"菌株可在东北寒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灵芝是木腐型药用真菌。选取分离自海南尖峰岭的3个灵芝菌株Ganoderma sp.Jfl1、Ganodermasp.Jfl3、Ganoderma sp.Jfl5和五指山地区的1个菌株Ganodermalucidum Hz5,利用梯度实验和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C源、N源及pH值对灵芝生长的影响,并测定灵芝菌丝体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pH值为5~7时适宜灵芝真菌的生长;4个菌株在对C源的利用上无特别的偏好性,均能高效利用醇类和多糖作C源;但对N源的利用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在5种N源培养基上,灵芝菌丝的生长速度依次为:酵母提取物〉蛋白胨〉酪蛋白〉硝酸钾〉NaNO2,并且NaNO2能抑制灵芝菌丝的生长。灵芝真菌具有较强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对醇类和糖类化合物作为C源均能吸收利用,而有机N源比无机N源更利于灵芝的吸收,人工栽培灵芝其菌丝体内多糖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抚香一号 (EO79- 1 )是以长白山野生香菇和栽培菌株A3- 3为亲本 ,经过定向采孢 ,挑取单孢的单核菌丝杂交而成。经过 4年筛选、品比试验 ,选育出的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优良、抗杂力强、产量高、菇质优 ,属中高温型品种。现将该品种生物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物性1 .1 菌丝培养特征 抚香一号在PDA加富培养基上 ,于2 5℃±条件下培养 ,菌丝和射线贴生生长 ,旺盛菌丝较粗。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 (林土 0 4 ,30 3)菌丝在 35~ 36℃即停止生长。在木屑培养基上培养 ,抚香一号、A3 - 3和野生香菇92 1 1既有相似处 ,又具各自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微量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在3个菌株(杏鲍菇1号、川杏鲍菇2号和川杏鲍菇3号)杏鲍菇的菌丝培养基中分别添加6个不同浓度的微量元素Zn、Mg、B,比较其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当锌、镁、硼离子浓度为50μmol/L时,川杏鲍菇3号菌丝生长均表现为最好;川杏鲍菇2号在镁离子、硼离子浓度均为50μmo/L时菌丝生长最好;杏鲍菇1号则在硼离子浓度为100μmo/L时菌丝生长速度表现为最快。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高产多糖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以黑威单片作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诱变原生质体,经过3轮迭代诱变,从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诱变菌株中筛选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5代继代培养测定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稳定性,采用拮抗实验观察菌株间的拮抗情况,通过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分子标记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与黑威单片相比,诱变菌株D3-56的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5.02%和48.40%,诱变菌株D3-60的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3.15%和60.83%,诱变菌株D3-56和D3-60的多糖产量分别提高70.69%和81.97%;诱变菌株D3-56和D3-60菌丝生长速度稳定,且与黑威单片存在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