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利用珍稀食用茵茶树菇双核茵丝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以及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的筛选过程.利用培养4~6 d的茶树菇双核茵丝,以0.6 mol/mL MgSO4·7H2O作稳定荆,在溶壁酶浓度为4 0 mg/mL,温度30~32℃的摇床振荡(70 r/min)条件下进行酶解4 h,制备原生质体,然后,将原生质体在下层高渗固体培养基和上层高渗半固体培养基上再生,从该再生茵落中筛选到茶树菇单核菌株1株.  相似文献   

2.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生育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用摇床培养方法研究了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生育条件,结果表明:碳源以蔗糖为最好,氮源以硫铵为最佳,碳氮比值以24为最宜.培养基pH值在4.5~7.5,最适pH值在5.5~6.5.液体培养基pH值对茵丝生长影响较大且最适pH值与固体培养基不同,培养时应特别注意.大球盖菇茵丝生长对培养液pH值影响不大,培养时不必考虑培养液的pH值变化.250mL.锥形瓶中装量在40~80mL.茵丝生长较为适宜.转速120r/min为佳.制种或以收获茵丝为目的的培养以培养12d为宜.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油松外生茵根真菌浅黄根须腹茵(Rhizopogonluteolus)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通过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纯菌种。以菌丝体生长速度和生长状况为参照标准,将菌种接种于不同培养基,筛选出茵丝体生长最适基础培养基为PACH,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pH值,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最佳pH值,碳源及氮源分别为6.0、葡萄糖和酒石酸铵。通过pH值、碳源及氮源3个较优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在(pH5.0+牛肉膏+蔗糖)组合中茵丝体生长速度最快,而在(pH6.O+牛肉膏+葡萄糖)组合中茵丝体生长状况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氮源对冬虫夏草发酵茵丝活性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冬虫夏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分离培养获得2株虫草无性型菌种,应用不同氮源培养基进行发酵技术培养获得菌丝体,对天然冬虫夏草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茵丝体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2株菌种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种类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同;以动物氮源为主的培养基培养的虫草发酵产物活性成分含量及生物量均高于植物氮源培养的虫草和天然虫草。[结论]该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对冬虫夏草发酵菌丝活性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为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礼红  梁宗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87-13088
[目的]为筛选安全、有效的抗真菌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以黑曲霉和新型隐球菌为供试菌株,以酮康唑、5一Fc和灰黄霉素为对照试剂,用萨氏琼脂培养基培养新型隐球菌,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培养黑曲霉,研究UEZCl代谢合成的抗真菌活性物质UEZClAS的抑茵活性。[结果]被UEZClAS抑制的黑曲霉菌丝略膨大变粗,直径4.50~6.45μm,茵丝分支增多;被酮康唑抑制的黑曲霉菌丝膨大变粗,直径3.90~10.40μm,菌丝顶端及分隔处的分支增多,分支多为指形或香蕉形,3~4个聚生于菌丝尖端;被5-FC抑制的黑曲霉菌丝膨大变粗,直径3.90~7.80μm,茵丝的顶端分支增多,分支轮生、极短,呈树枝状。琼脂扩散法抑菌试验发现,新型隐球菌形状不规则,呈非常小的颗粒体。[结论]初步推断出UEZClAS的抗真菌作用部位在细胞壁。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金针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金针菇菌种为材料,根据菌丝干重,对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碳源、氮源、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摇床转速、培养时间)进行筛选。[结果]不同碳源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玉米粉〉淀粉〉绵白糖〉葡萄糖.2%牛肉膏作为氮源的效果较好。23℃时金针菇茵丝生长较好。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时,金针菇菌丝的生长最好。摇床转速以140r/min为宜。振荡培养7d,金针菇菌丝生长量最大。[结论]金针菇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为:3%玉米粉,8%牛肉膏,2ml/L维生素母液500倍液,0.1%KH2PO4,0.5%MgSO4;适宜摇瓶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在23℃,140r/min转速下,振荡培养7d。  相似文献   

7.
高昌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44-8844
[目的]探寻牡丹胚离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方法]比较牡丹离体胚在添加有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的MS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筛选出最佳培养基。[结果]6-BA促进子叶生长,当浓度增大时对根的生长有抑制;NAA促进愈伤组织形成,抑制根的生长。[结论]0.2mg/L6-BA可以促进牡丹胚的胚轴、真叶、根的生长,有利于幼苗形成。  相似文献   

8.
费约果外植体消毒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无菌、生长正常的费约果外植体,从而进行组培快繁。[方法]通过选用费约果不同组织部位作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消毒方法及不同预培养的培养基来进行费约果的外植体制备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的条件。[结果]采用费约果新梢为外植体,用0.1%HgCl2消毒4 min后,在含有羧苄青霉素、硫酸链霉素附加DTT、Vc的1/2MS培养基上预培养21 d获得的外植体消毒效果最好。[结论]获得了生长健壮的费约果外植体,为其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杏鲍菇液体茵种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杏鲍菇母种“农杏”为供试菌种,将不同浓度寡聚糖添加到培养基中,观察杏鲍菇液体茵种萌发时间,测定茵丝生长速度。[结果]浓度为0.001mg/ml的壳寡糖能明显缩短杏鲍菇液体菌种的萌发时间并促进其茵丝生长。[结论]壳寡糖作为天然生物物质的降解产物,对食用茵具有生长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个不同羊肚菌菌种的栽培,观察测量其在母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上的菌丝长势及菌核数量,以期筛选出最适合栽培的羊肚菌菌种。结果表明,3号菌种在母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旺盛、菌核数量多,在实验室条件下十分适合生长。  相似文献   

11.
王利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7-69,82
[目的]优化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茵丝体和多糖,分离胞内和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虎奶菇生长及虎奶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最佳碳源,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胞内外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的多糖产率;酵母膏是最适氮源,可以获得最高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有影响,在EDTA离子培养基里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效果最佳。在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总多糖含量为3.34g/L,胞内多糖含量为1.92g/L,胞外多糖含量为80.34mg/g,多糖产率为8.13%,细胞干重为23.62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为虎奶菇的种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利于实验室来源的雨生红球藻营养生长的培养基,优化雨生红球藻内虾青素的积累条件。[方法]选用7种培养基对4株雨生红球藻分别进行培养,筛选出最适于4种藻株营养生长的培养基。探究雨生红球藻在光胁迫、高盐、缺氮3种条件下诱导虾青素积累情况。[结果]4个不同雨生红球藻藻株在配方A培养基中的生物量比其他6种试验培养基的生物量高1.65~7.30倍;在优势培养基配方A中,HP3的生物量最大,可达7.13×106个/m L; HP3在缺氮的胁迫条件下,虾青素产量最高,可达21.05 mg/L,比光诱导获得的最佳虾青素产量高1.07倍,比高盐获得的最佳虾青素产量高1.64倍。[结论]该研究中最适于试验藻株营养生长的培养基是配方A,当胁迫条件为缺氮10%时虾青素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彩色马蹄莲"凤眼"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束晓春  李乃伟  何树兰  彭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68-14269
[目的]研究彩色马蹄莲"凤眼"组培快繁技术。[方法]以彩色马蹄莲红花品种"凤眼"块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的消毒方法和激素水平对彩色马蹄莲离体快繁的影响,并筛选适合彩色马蹄莲试管苗快繁的培养基。[结果]在初代试验中对彩色马蹄莲的块茎消毒以0.2%升汞处理15min为宜;MS+2.0mg/L6-BA+0.1~0.2mg/LNAA为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在继代培养基MS+0.5mg/L6-BA+0.1mg/LNAA上,愈伤组织能够分化出状态良好的丛生芽并继续增殖;在培养基MS+0.3mg/LIBA上,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生长健壮,根系良好。[结论]为建立彩色马蹄莲快繁体系及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鄂西南地区稻瘟病菌的最适生长培养基。[方法]从鄂西南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文库中选择优势菌株,在米糠培养基、燕麦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以及以上3种材料按比例混配的4种组合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状态。[结果]同种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不同,不同菌株在同一种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不同,在含有米糠、燕麦、马铃薯3种成分的M7培养基上稻瘟菌生长量最大。[结论]M7培养基为鄂西南地区稻瘟菌的最适生长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夹竹桃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条件,为更好开发夹竹桃的药用价值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和激素配比对夹竹桃的叶片和茎段进离体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结果]对夹竹桃外植体采用自来水冲洗1h,75%酒精处理30s,4%NaClO消毒12~16min能取得较好的消毒效果;茎段更适宜做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在MS培养基加0.05mg/L2,4-D和0.15mg/L6-BA的条件下,能高效率的诱导出愈伤,且生长较好;[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产强心苷的高产细胞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5型的生长曲线。[方法]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方式下,用分光光度计定时测定菌液吸收值,绘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结果]在哥伦比亚培养基中,液体培养基在振荡条件下比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在静止条件下最不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在Mod110培养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速度为固体液体(振荡)液体(静止)。在相同培养方式下,Mod110固体培养基比哥伦比亚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结论]该生长曲线反映了细菌的生长趋势,说明细菌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胡琼  张海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13-5314,5408
[目的]筛选木霉的培育条件,同时对木霉对农药的敏感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木霉TC、TY、NF9、PZ株系为材料,先在PDA培养基和玉米培养基中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再对瓶装培养中的透气条件和袋装培养中培养条件进行筛选,最后进行木霉与农药甲霜灵、百菌清、菌核净间的敏感性试验。[结果]PDA培养基更有利于3种木霉株系的产孢;瓶装培养中透气塑料纸密封能促进木霉产孢;袋装培养中木霉在温度24(±2)℃、光暗比9 h∶15 h或10 h∶14 h的条件下生长较为理想;木霉对甲霜灵的敏感浓度可达1 500 mg/L左右。[结论]为后续的抗性试验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亚麻花粉小孢子离体培养,建立亚麻花粉小孢子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以期加快亚麻单倍体育种进程。[方法]以5种不同基因型亚麻的花粉小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亚麻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的分化率的差异,筛选适宜亚麻花粉小孢子培养基。[结果]不同基因型的亚麻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差异显著,9601和9605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分别为30.8%和28.6%;9601组合的花粉绿苗分化频率最高为14.5%。其次为9718和9712,分化率分别为11.5%和8.0%;筛选出亚麻花粉小孢子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HF1、绿苗分化培养基HF2。[结论]初步建立了亚麻花粉小孢子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亚麻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筛选、转基因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得荔枝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产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比较4种培养基,筛选出最适合荔枝菌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并用正交设计方法,以生长量等为指标,研究荔枝菌产多糖最佳条件。[结果]玉米麦麸加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最适合荔枝菌菌丝体生长;荔枝菌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0℃,最适pH值为6,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正交试验表明,在玉米麦麸加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添加蔗糖1%、酵母粉0.3%,调节pH值至7,为菌丝体生长和产多糖的最佳条件。[结论]了解荔枝菌的生物学特性、最佳产多糖条件,有利于对其进行人工驯化栽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亳州芍药组培、脱毒快繁关键技术。[方法]以亳州芍药地下嫩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取材时间、材料的放置时间和培养基激素配比对芍药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亳州芍药地下嫩芽的取材应以2月份为宜,选取个体中等、尚未完全展开的地下嫩芽。在相同材料的前提下,放置时间越短的植物材料成活率越高,但其褐化率也高。对于不同放置时间的地下嫩芽,要综合考虑污染率和褐化率,选择不同的处理。愈伤组织在接种20 d左右时生长很旺盛,30 d前后芽体生长比较旺盛,这一时期有利于扩大培养。扩大培养的时间应选择在20~30 d。[结论]该研究为其幼苗提供质量保障,并为农民获得安全放心苗提供技术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