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任何养鱼池的生产力主要取决于该池中有机物的累积作用。与浮游植物产物一样,高等水生植物产物和无论是通过自然途径还是随有机肥料、饲料进入池内的外来性物质对养鱼池积累有机物也能起重要作用。测定总的细菌矿化作用可以作为确定在池内形成的和从外面进入的有机物总量的方法之一。对养鱼池中有机质的分解作用问题的了解尚不够充分,要求对此作进一步研究以奠定控制微生物作用的科学基础。因此在阿斯特拉罕水产技术学院开展了  相似文献   

2.
文章调查了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对虾精养池塘水体中不同形式的碳(C)、氮(N)和异养细菌含量的变化,并分析c和N对异养细菌的影响,以期为养殖过程合理调控水质环境提供理论数据。结果发现,池塘中不同形式的P(C)在养殖前、中期逐渐升高并达到最大值,中、后期缓慢下降趋于稳定,P(N)在养殖前、中期较低,后期升高并达到最大值;异养细菌数在养殖中期的第56天和养殖后期的第98天出现2个高峰,养殖第70天出现低谷。异养细菌数与总无机碳(TIC)和总碳(TC)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养殖中、后期异养细菌数与C/N(TOC/T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养殖中、后期水体中C(主要是有机碳)成为影响异养细菌繁殖的限制性因素,适当添加C源可以促进异养细菌繁殖,吸收转化无机氮,从而达到降低水体中无机氮浓度、提高物质循环利用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吕永红 《齐鲁渔业》2003,20(7):42-42
光合细菌生理类型的多样性使它成为细菌中最为复杂的菌群之一。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能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功能,如固氮、固碳、脱氢、硫化物氧化等,这使它在自然界的氮、碳、氢、硫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鱼池淤泥中参与氮循环的细菌和淤泥活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精养鱼池的淤泥多次采样,经细菌学和化学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淤泥中参与氮循环作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代谢的底物和产物含量有明显的纵向层次变化。淤泥参与池塘氮循环的活性,主要受细菌数量、优势菌的代谢特性、代谢底物以及氧含量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认为可将专性好气菌的生长情况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判断淤泥的活性,据此,水—泥界面至约9cm深处为活性淤泥层,活性层以下深度的淤泥为非活性淤泥层,池塘氮循环的细菌动力学作用主要发生在活性淤泥层。建议生产上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持并挖掘活性淤泥层参与氮循环动力学作用以加速池塘物质循环,提高鱼产量,减缓鱼池淤积。  相似文献   

5.
王志强 《内陆水产》2000,25(5):15-15
磷是有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 ,对浮游植物的能量代谢和繁殖有重要作用 ,但其需要量比氮少。一般天然水体含磷量少 ,它常成为养殖水体提高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水中含磷可促进固氮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繁殖 ,还能加速含氮有机物的矿化 ,从而增加池水含氮量 ,因而池水施磷肥 ,其生产力效果显著。1磷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在天然水体中 ,磷以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 ,我们把溶解的无机磷(主要以H2PO-4和HPO42 -的形式存在)、有机磷与不溶解的颗粒磷之和称为磷 ,其中能被水中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磷称为有效磷 ,常以“PO43 - P(m…  相似文献   

6.
许强  高菲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10,34(12):1853-1859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海带新鲜组织、降解组织及脱落碎屑中定殖微型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降解组织和脱落碎屑的总脂含量显著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降解组织和脱落碎屑中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和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含量相比于新鲜叶片有大幅度的提高,表明碎屑中定殖了繁盛的细菌群落;海带碎屑的硅藻脂肪酸标志16∶1(n-7)/16∶0比值最高,降解组织中该比值也显著高于新鲜叶片,表明硅藻类也大量定殖于海带降解组织和碎屑中。鲜海带组织中不含原生动物脂肪酸标志——DHA,而在降解叶片和脱落碎屑中都检测到一定含量的该标志物(0.65%和1.57%),指示了原生动物在海带降解组织和碎屑中的定殖。各种微型生物的定殖与生物降解作用显著改变了降解海带叶片及海带碎屑的有机碳氮特征,新鲜海带叶片组织碳、氮比值高达17.32,而降解组织和海带碎屑有机氮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升高,碳、氮比值则分别下降为6.61和6.48。研究结果表明,海带脱落碎屑并非单一成分,而是以海带降解残片为主体,同时混杂有硅藻类、细菌和原生动物群落的混合体。海带碎屑通过各种微型生物的定殖与生物降解作用,其有机氮含量升高,碳、氮比...  相似文献   

7.
1对虾生物絮团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概述 1.1生物絮团养殖技术提出背景 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技术最早由以色列养殖专家Avnimelec在1999年提出,并于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试验成功,主要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实现零换水、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和防治病害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8.
陆架边缘海是全球海洋重要的碳汇区域,而近岸岛屿毗邻海域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边缘海域,具有来自海洋与陆地的不同碳来源,在碳循环和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2020年秋季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栖食物网中不同碳来源(浮游植物、大型藻类、悬浮颗粒有机物和底质有机物)对主要消费者类群(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杂食性鱼类、底栖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相对贡献,并以此对海洋碳汇和碳汇渔业展开了讨论。结果显示,庙岛群岛毗邻海域秋季底栖食物网生物类群的潜在碳来源主要为藻类(包括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和海底底质有机质(SOM),但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贡献较低。碳来源主要以内源性碳(海源)为主。由于大型藻类对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贡献明显高于鱼类,在碳汇渔业的指导下,合理科学地进行藻类增养殖,并通过贝类或以贝藻为食的鱼类混和养殖可能增加碳汇能力,从而促进碳汇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池塘投放光合细菌后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光合细菌改善池塘水质的作用,测定了池塘水质(溶氧、NH 4-N、NO-2-N、COD)、透明度、pH及异养细菌总数,研究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投放光合细菌后,对降低水中COD、氨氮、透明度,提高亚硝酸态氮等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水中溶氧、pH值、硝酸态氮等的变化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4种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质及青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养殖水体pH值、溶解氧、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和养殖青虾肥满度、平均规格、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全池泼洒复合芽孢杆菌、EM菌、类球红细菌、超浓缩光合细菌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质的改善情况及提高杂交青虾"太湖1号"生长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微生态制剂均可改善水质;其中,芽孢杆菌与EM菌具有较强的降亚硝态氮功能,类球红细菌和EM菌具有较强的降氨态氮作用。4种试验菌剂的调水效果排序为:类球红细菌>EM菌>复合芽孢杆菌>超浓缩光合细菌。4种菌剂不同程度提高了青虾的生长性能;其中,类球红细菌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EM菌、复合芽孢杆菌,而光合细菌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池塘沉积物中有机质过度积累导致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以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养殖对象,探究其扰动作用对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的影响。实验设置青虾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测定沉积物理化性质、脂肪酸及碳氮含量,并以脂肪酸为生物标记物指征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状态。结果显示:青虾扰动作用显著提高了沉积物的含水率(MC)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并显著降低了pH值;沉积物中定量分析出18种脂肪酸,其中以C16∶0和低碳偶碳链脂肪酸为主,实验组平均碳链长度(average carbon length,ACL)较空白组显著增大,ACL与ORP、MC分别呈显著正相关;青虾扰动作用对沉积物碳氮含量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降低沉积物的碳氮比,并改善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青虾扰动作用能降低沉积物pH值、提高沉积物MC及ORP。同时,ACL指征青虾扰动作用可以促进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
栉孔扇贝对春季桑沟湾颗粒有机物的摄食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红  方建光 《水产学报》2006,30(2):277-280
由于养殖密度和产量较高,滤食性扇贝的养殖活动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收获贝类能够从海域中移出大量的颗粒有机碳(particle organic carbon,POC),而且,在贝类养殖过程中(滤食、呼吸、排粪等生理活动)也对养殖海区的POC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就贻贝养殖的碳氮通量、虾夷扇贝的碳收支情况、生物沉降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养殖贝类对浮游植物和悬浮颗粒物的摄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养殖栉孔扇贝对我国主要养殖海区桑沟湾POC的摄食压力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HZPSB株分离自淡水养殖池塘底泥,经富集与纯化培养,菌落形态、培养特征和菌体形态学观察,细胞吸收光谱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鉴定为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测定了HZPSB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其最佳培养条件为29℃、3000Lux、pH7.0和1‰盐度.测定了光合细菌对池塘水质(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氮、COD)影响;添加于饲料后对鱼血清中溶菌酶活力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光合细菌的大田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对池塘水的溶解氧、pH没有影响;降低水中氨氮、亚硝态氮、有机物(COD);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饲喂鲫鱼、罗非鱼,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光合细菌分别在湖州、绍兴、杭州、嘉兴、上海等进行大田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养殖虾蟹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减少,与不使用光合菌的池塘相比,发病率降低了25%以上,提高了虾蟹产量.  相似文献   

14.
南极大磷虾0、5和20℃贮藏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感官、细菌总数、嗜冷菌数、TVB-N和TMA-N为指标,探讨了南极大磷虾在0、5和20℃贮藏中的品质变化,结合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和细菌菌相的变化对南极大磷虾腐败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极大磷虾品质下降很快,0℃和5℃温度下15 h后品质不可接受,20℃温度下8 h后品质不可接受。0、5和20℃贮藏中南极大磷虾细菌总数、嗜冷菌数、TVB-N、TMA-N都有增加,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变化明显,细菌菌相变化不大,表明0、5和20℃贮藏中南极大磷虾自溶迅速,酶对其腐败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7年4月对长江口海域航次的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主要控制过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整体分布趋势是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且明显受水文状况影响.在长江口海域,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余依次是溶解有机磷、颗粒态磷;氮主要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余依次是溶解有机氮、颗粒态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的行为是保守的,其行为主要受咸淡水混合过程控制;磷酸盐、溶解有机磷、颗粒态磷、亚硝酸盐、氨氮和溶解有机氮的行为是非保守的.  相似文献   

16.
对33口塘主要水化因子测定结果表明:暴发性鱼病的消长与池塘水环境中无机三氮的变化有关,发病塘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显著高于未发病塘,硝酸盐氮却低于未发病塘.病愈后期氨氮、亚硝酸盐氮明显减少,硝酸盐氮增加.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养殖水体的亚硝酸盐1.来源亚硝酸盐的来源包括外源性的和内源性的两部分。外源性,养殖过程中进水等;内源性,鱼类摄食活动残留的饵料和日常排泄物进入水体,在各类微生物参与下分解。(1)氨化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产生氨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参与氨化反应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氨化细菌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氨化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可在有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主要受pH值  相似文献   

18.
蓄水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收支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近10年来长江三峡库区江段氮、磷营养盐的历史数据,以及三峡库区支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淹没土壤释放、工农业排放等主要形式的氮、磷营养盐负荷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杏的结果,采用箱式模型对蓄水(135~139m)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进行收支计算,以期为三峡成库后三峡江段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长江营养盐输送过程提供研究基础.结果表明:上游输入的总氮、总磷是三峡水库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来源,占入库负荷的80%~90%;蓄水后入库营养盐负荷种类增加,主要是淹没土壤的释放作用.蓄水前总氮、总磷入库负荷与出库负荷相等,蓄水后入库营养盐有约18%的总氮和15%的总磷滞留于水库中,而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受蓄水因素影响较小.颗粒氮磷营养盐的沉降、生物吸收以及残体的沉降作用是导致出库营养盐减少的主要原因,其过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光合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沈锦玉等人对光合细菌的鉴定、生长特性及其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光合细菌HZPSB株分离自淡水池塘底泥,经富集与纯化培养,菌落形态学和特征观察,细胞呼吸率光谱及生理生化学测定,鉴定为类红球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测定了HZPSB株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9℃、光照强度3000Lux、pH7.0、盐度0.1‰。测定了光合细菌对池塘底质如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基塘氮磷的含量分布及与水质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珠江三角洲顺德基塘水和底泥样,测定NH4+-N、NO3-N、NO2——N以及水体中的TOC、DO、BOD,研究基塘水体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水化学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氮几种形态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但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差别很大.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比亚硝酸盐氮含量高,底泥中硝酸盐氮含量大幅度降低,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升高,表明底泥对硝酸盐氮释放通量较大.氮和水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DO与硝酸盐氮呈负相关;TOC与总氮呈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氮呈正相关,总有机碳与氮相关性显著;回归方程显示水体环境中的氮主要和BOD关系密切.总氮与硝酸盐氮呈正相关,与亚硝酸盐氮呈负相关;基塘水体有效态无机氮的变化主要是由硝酸盐氮决定.磷和水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DO与正磷酸盐呈正相关,BOD与正磷酸盐呈负相关;COD与总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