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光合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沈锦玉等人对光合细菌的鉴定、生长特性及其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光合细菌HZPSB株分离自淡水池塘底泥,经富集与纯化培养,菌落形态学和特征观察,细胞呼吸率光谱及生理生化学测定,鉴定为类红球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测定了HZPSB株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9℃、光照强度3000Lux、pH7.0、盐度0.1‰。测定了光合细菌对池塘底质如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2.
罗非鱼池塘投放光合细菌后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光合细菌改善池塘水质的作用,测定了池塘水质(溶氧、NH 4-N、NO-2-N、COD)、透明度、pH及异养细菌总数,研究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投放光合细菌后,对降低水中COD、氨氮、透明度,提高亚硝酸态氮等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水中溶氧、pH值、硝酸态氮等的变化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光合细菌制剂改良养殖水环境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鱼、虾育苗池、淡水养殖池以及观赏鱼养殖水体中,采用活菌数大于50亿/mL的光合细菌制剂改良水质,测定了使用前后水的pH、COD、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指标,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制剂的质量分数越高,改善养殖水体水质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生态学试验方法,对鳜池塘和大棚养殖模式的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采用不同微生态制剂商品(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对鳜养殖水体水质调节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整个鳜养殖周期(苗种至商品鱼),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温度、溶氧、pH值与池塘养殖模式无明显区别;大棚养殖模式三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变化规律与池塘养殖模式大致相同,但大部分时间前者水体含量较高;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总磷含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总磷最高值出现时间较池塘养殖模式推迟了近1个月。光合细菌对鳜养殖水体氨氮、亚硝态氮以及总氮整体调控效果最佳;枯草芽孢杆菌对降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有良好的效果;乳酸菌对养殖后期降低水体pH值有一定的作用。结论:相对于鳜池塘养殖模式,大棚养殖模式氮磷物质循环转化效率较低,合理搭配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养殖效果更佳,同时需注意不良天气对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光合细菌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使用效果的生物学指标,本试验设计在养殖罗非鱼的水体里添加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通过测定罗非鱼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溶菌酶(LZM)五种免疫酶活性指标,探讨在养殖水体里添加光合细菌对罗非鱼的免疫酶活性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的鱼血清的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5cfu/mL的鱼血清的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3cfu/mL的鱼血清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和105cfu/mL添加组的鱼血清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的鱼血清的LZM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为推广光合细菌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提高免疫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复合光合细菌对热带鱼养殖水质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高原湖泊滇池和阳宗海中分离到光合细菌,经过挑选后进行复合培养,投放入养殖热带鱼的水族箱。试验结果证明,添加光合细菌后,水族箱水体的COD、氨氮和总磷显著降低,pH略有上升,溶解氧含量提高,水质得到显著净化。  相似文献   

7.
昆山地区典型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混养是昆山地区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为深入研究虾蟹混养式养殖尾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典型养殖区锦溪镇南前村的600×667 m~2虾蟹养殖基地的水源、池水和尾水在2012—2014年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pH、亚硝酸盐、氨氮、总氮、总磷、COD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水源、池水和尾水的pH变化较大,变动范围在7.08~9.26之间;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均处于很低的水平,优于地表水环境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养殖尾水的氨氮浓度通常较水源和池水更低;除总氮和COD在2014春季高于水源外,其余年份各季节总氮、总磷和COD均接近或低于水源水指标值。除COD外,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一级标准,且呈现为低于或接近养殖用水源水的水质指标,可以认为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外部水环境影响很小。尾水排放前应加强对COD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光合细菌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信娣  陈瑛 《淡水渔业》2007,37(1):29-33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和微生态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总氮,降低COD,改变水体氮磷比;光合细菌能有效控制异养细菌、弧菌、气单胞菌数量,对真菌的增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避免养殖水体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9.
球形红假单胞菌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娣  郭玲琼 《水利渔业》2006,26(4):60-61,68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降低COD,促进水体氮循环,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按水体体积计算,红假单胞菌密度109/mL的菌液合理施用量为0.1%。  相似文献   

10.
监测并分析了单独或组合加入光合细菌、益生菌(酵母与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后,对虾养殖池凌晨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变化。试验分为6组,即3个单独添加组(益生菌组、芽孢杆菌组、光合细菌组)和3个组合添加组(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组、益生菌与芽孢杆菌组、光合细菌与益生菌组)。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制剂后,益生菌组、芽孢杆菌组、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组、益生菌与芽孢杆菌组池塘水体中总氨氮水平提高了41%~99.8%;而光合细菌组、光合细菌与益生菌组无显著性变化,但亚硝酸氮水平有所升高(107%~210%)。单独添加组水体中总氨氮水平的变化强弱顺序为芽孢杆菌>益生菌>光合细菌,组合添加组为芽孢杆菌与益生菌组>芽孢杆菌与光合细菌组>益生菌与光合细菌组。试验期间各组养殖池中总氨氮浓度为0.51~1.94 mg/L、亚硝酸氮水平为0.016~0.096 mg/L,均在安全浓度以下,说明添加微生物制剂未引起池塘氨氮和亚硝酸氮的毒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二株鳗鲡益生菌对欧洲鳗鲡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煜 《福建水产》2006,(4):44-47
由养殖鳗鲡肠道分离、筛选出的益生菌A40209CDC4和A31009NA,添加鳗鲡饲料,细菌浓度达107cfu·g-1,连续投喂30d,测定试验鳗鲡白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和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显示:与未添加细菌的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试验组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溶菌酶活力和血清抗体滴度无显著变化,说明筛选菌株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欧洲鳗鲡未产生特异性刺激.  相似文献   

12.
四联活菌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四联活菌制剂,在室内进行了对养殖池塘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具有较好的氨氮、亚硝酸盐降解性能,随着添加质量浓度的增加,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增加;各菌株氨氮降解能力依次为: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依次为: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四联活菌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降解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的协同作用对氨氮、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更显著、快速.当制剂添加量分别为1.5、3.0、4.5 kg/hm~2时,5 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2%、80%、74%,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接近100%,结果均显著高于添加同剂量单一菌株时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3.
在唐山市周边选取3口池塘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性试验。从水产良种场购入虾苗,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光合细菌进行水质调控,以天然饵料为主,辅助人工配合饲料,整个养殖过程严格按照健康养殖的要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不但可以有效分解底泥中的污染物,降低氨氮,稳定pH值,还有效降低微囊藻的含量,增加绿藻门、硅藻门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经过30 d养殖,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内循环流水养殖池塘净化区域的净化能力,从重庆潼南区内循环流水养殖池塘的底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光合细菌(命名为菌株GR0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扫描吸收光谱,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测定菌株GR01在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盐度条件下的660 nm处的吸光度(A660),确定其最优培养条件。测定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总氮(TN)、总磷(TP)含量,探究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该菌株对内循环流水养殖池塘净化区水体的去污能力。结果显示:菌株GR01为北京红篓菌(Rhodocista pekingensis),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8.0,最适盐度为10‰,该菌株对尾水中NH3-N、NO2--N、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57.42%、28.74%、32.67%、32.85%。研究表明,菌株GR01对氮、磷具有明显的去除效率,其中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最高,与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结合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集约化投饵型养殖会导致养殖区域底部环境持续恶化,限制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对采自威海金海滩排污口附近污泥中的海洋光合细菌进行了富集、分离和初步鉴定,模拟自然养殖环境,选取优势菌株进行池塘底泥处理试验(上层水体,下层底泥),分析比较两株菌对底泥的改良效果;试验共获得两株优势光合细菌PSB1和PSB2,分属于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和小红卵菌属(Rhodovulum)。底泥处理试验结果显示:PSB1和PSB2都可以稳定水体pH,降解水中的硫化物、氨氮和化学耗氧量(COD_(Mn))。PSB1处理底泥最佳效果为:添加1‰的PSB1,水体中pH在6.98~7.33,底泥中COD_(Mn)、硫化物、氨氮和NO~-_2-N降解率分别为92.91%、79.61%、97.00%和73.56%。研究表明,光合细菌可以促进改善水质、维持下层水体的良好水质,在水产养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修复因白洋淀网箱养殖而污染的水环境,采集试验网箱底部、试验网箱周围、待用网箱及对照点四个泥样,经过富集培养,共分离到174种细菌,通过其对鱼饵料COD去除率的测定,筛选出10株有机污染降解菌,这些菌株能以鱼饵料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和氮源.1株细菌对鱼饵料的COD去除率约70%,5株菌的COD去除率超过60%,4株菌C...  相似文献   

17.
徐帅琳 《中国水产》2016,(10):112-115
正本实验研究了光合细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优化配比成的复合功能菌去除养殖水体有机氮效果。结果表明,光合细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培养生态制剂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氮,对高浓度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99.6%和94%。  相似文献   

18.
将药用真菌灵芝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得到药性菌质,并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分别按0.5%、1.0%、2.0%的比例添加到鲫基础日粮中,通过检测鲫肝、肠中溶菌酶含量和养殖水体的pH、氨氮、溶氧等指标以及称其体重,以研究其对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促生长的影响和药性菌质对养殖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药用真菌发酵产物都能够提高鲫肝、肠溶菌酶活性水平,其中以在日粮中添加比例为0.5%的肝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0.05);而添加1.0%的肠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0.05);添加1.0%的鲫体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2.9%,而不同比例的药性菌质对水质的pH高于对照组,水中氨氮浓度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溶氧量变化甚小.试验组各项测定结果呈现一定的波动,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药性菌质可改善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其生长、增强鱼体代谢,但对养殖水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分别采用海藻酸钠、PVA/海藻酸钠和NaCS微胶囊3种不同材料对光合细菌进行包埋,并比较了包埋后的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以3种不同材料包埋的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比对照组显著。以海藻酸钠—CaCl2法包埋的光合细菌小球,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较好,但抗冲击力和机械性能较差;而以PVA/海藻酸钠—饱和硼酸法制备的光合细菌小球,传质性稍差;NaCS-PDMDAAC微胶囊,因其膜较薄,故抗冲击力较差,但其中空的纯液态环境为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尤其是在水处理10 d后,被包埋的细胞对氨氮、亚硝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将药用真菌灵芝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 得到药性菌质, 并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 分别按0. 5%、1. 0%、2. 0%的比例添加到鲫基础日粮中, 通过检测鲫肝、肠中溶菌酶含量和养殖水体的pH、氨氮、溶氧等指标以及称其体重, 以研究其对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促生长的影响和药性菌质对养殖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药用真菌发酵产物都能够提高鲫肝、肠溶菌酶活性水平, 其中以在日粮中添加比例为0. 5%的肝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 < 0. 05); 而添加1. 0%的肠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 < 0. 05); 添加1. 0%的鲫体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2. 9%, 而不同比例的药性菌质对水质的pH 高于对照组, 水中氨氮浓度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溶氧 量变化甚小, 试验组各项测定结果呈现一定的波动, 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药性菌质可改善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其生长、增强鱼体代谢, 但对养殖水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