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草稻对粳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同期播种情况下,和粳稻相比,杂草稻出苗时的叶片更肥长、营养生长期的植株更高、分蘖数多达4倍以上。不同生物型杂草稻的落粒性差异较大。杂草稻密度愈高对栽培粳稻的产量影响愈大。  相似文献   
2.
以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超高茬麦田套稻与常规育秧不同带蘖秧苗的素质。结果表明,超高茬麦田套稻秧苗分蘖发生快、成穗数多、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比常规育秧单茎苗高,与带3蘖的壮苗产量无明显差异,且具旱育秧及免耕田条件下秧苗根系活力强的优势,表明超高茬麦田套稻小麦让茬时黄瘦的单茎苗不是弱苗,是增产潜力大的秧苗。  相似文献   
3.
越冬红米稻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米稻分为高秆和矮秆两种类型。其单株分蘖性强,成穗数多,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低,比常规水稻减产12%以上。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口性差。红米稻落粒性强,越冬出苗率高,通过增加播种深度,可明显降低其出苗率。  相似文献   
4.
对杂草稻几种典型性状及危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危害重的杂草稻落粒性不一定比常规稻强;刚收获的杂草稻种子有一定的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长,而常规稻无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有限;上年杂草稻多的田块,若不采取措施,直播稻、套播稻田杂草稻的危害可达28%以上,甚至99%以上;埋于土下未出苗的杂草稻及常规种子经1季水稻生长后,会碳化而失去活力;采用诱发杂草稻,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000 ml/hm2杀灭已出苗的杂草稻,可有效防止杂草稻的危害及蔓延。  相似文献   
5.
越冬红米稻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米稻分为高秆和矮秆两种类型。其单株分蘖性强,成穗数多,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低,比常规水稻减产12%以上。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口性差。红米稻落粒性强,越冬出苗率高,通过增加播种深度,可明显降低其出苗率。  相似文献   
6.
超高茬麦田套稻高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超高茬麦田套稻的超高产机理,对徐稻3号10 500 kg/hm2产量典型田块定点,研究其产量形成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徐稻3号在超高茬麦田套播种植方式下,群体干物质积累前期少,中后期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10 360.65 kg/hm2;稻麦共生21 d小麦让茬时叶面积指数(LAI)0.10,孕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LAI)为7.71,总叶片16~17叶;小麦让茬至6月底白根率达100.0%,拔节期降为25.0%,孕穗前回升至36.9%;徐稻3号套播全生育期158 d;基本苗8.10×105,让茬后有15 d左右的缓苗期。分蘖启动日为麦收后15 d左右,有效分蘖终止于倒7叶期,苗蘖最高峰为1 hm26.06×106,成穗率58.9%,总颖花量1 hm24.75×108;平均株高96.2 cm。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套直播稻技术的优势与劣势,介绍了套直播稻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杂草稻的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直播稻(麦收前1~3 d麦套稻)通过诱发杂草稻的发生,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 000 ml/667m2杀灭,可有效防止杂草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生态学试验方法,对鳜池塘和大棚养殖模式的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采用不同微生态制剂商品(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对鳜养殖水体水质调节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整个鳜养殖周期(苗种至商品鱼),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温度、溶氧、pH值与池塘养殖模式无明显区别;大棚养殖模式三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变化规律与池塘养殖模式大致相同,但大部分时间前者水体含量较高;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总磷含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总磷最高值出现时间较池塘养殖模式推迟了近1个月。光合细菌对鳜养殖水体氨氮、亚硝态氮以及总氮整体调控效果最佳;枯草芽孢杆菌对降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有良好的效果;乳酸菌对养殖后期降低水体pH值有一定的作用。结论:相对于鳜池塘养殖模式,大棚养殖模式氮磷物质循环转化效率较低,合理搭配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养殖效果更佳,同时需注意不良天气对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超高茬麦田套稻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超高茬麦田套稻[1]方式无需耕整地和育秧栽插,与现行推广的其它轻型栽培技术相比,具有更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3].为探索其高产高效的机理,本研究拟进一步测定超高茬麦田套稻的根系活力、灌浆速度及叶绿素含量等,以探明其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特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