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荔枝常温贮藏技术及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采后处理技术对淮枝,糯米糍、桂味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在常温条件下的贮藏效果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桂味的耐藏性较淮枝和糯米糍好,采后使用保鲜剂处理,可以明显延长荔枝的贮藏藏,小盒包装较PE袋好,在空调环境中贮藏可延长荔枝的贮藏期,比较不同品种荔枝贮藏期的呼吸、多酚氧化酶活性,营养成分的变化表明,这些指标与果实的耐藏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荔枝品种"妃子笑"为材料,研究了经3种不同保鲜剂处理后并储藏于4℃下的荔枝果肉的品质变化情况,包括贮藏期间荔枝的好果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结果表明,3种保鲜剂均对维持荔枝果肉品质有一定效果,其中1-甲基环丙烯对荔枝的保鲜效果最佳,能有效保持荔枝外观,维持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延缓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从而使保鲜处理过的荔枝品质优于不作处理的荔枝。试验中发现,处理过的荔枝在储藏30d后仍能保持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荔枝不同时期末次梢次年开花座果情况的调查与气象条件的统计,分析不同气候条件对荔枝开花座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抽生的末次梢其次年开花座果率不同,不同年份同一时期抽生的末次梢其次年开花座果率也不同。荔枝早秋梢经控梢处理后,其成花率比晚秋梢还高,但晚梢晚穗座果率较高,是培养早秋梢还是培养晚秋梢应视末次梢抽生情况以及当时的气候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4.
荔枝运输保鲜模式对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运输保鲜模式对货架期荔枝品质变化的影响,在模式可调保鲜试验平台上开展试验,并采用“桂味”荔枝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荔枝果实在气调、控温控湿和仅控温等3种不同保鲜模式下贮藏10 d后,在低温陈列柜上货架期30 h内品质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货架期内仅控温荔枝的好果率、色差L*和b*值下降速度显著比其他两种处理荔枝要大;气调处理与控温控湿处理荔枝果实在货架期内的品质变化差异不显著;货架期内不同保鲜模式对荔枝果实的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影响较小,前者维持在1.1~12,g/100 mL,后者维持在19.5~20° Brix.  相似文献   

5.
几种药剂对荔枝果实成熟期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糯米糍”荔枝为试材,研究了PBO,EP等果树复合生长调节剂及光合菌肥对荔枝果实成熟期及其产量,品质,果色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BO,EP能使“糯米糍”果实提早9d成熟,光合理菌可提早5d成熟,3种药剂处理都可较明显地提高荔枝的产量,并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其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广东省荔枝园化肥施用量过高且土壤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结合周边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需求,研究化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对荔枝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旨在为广东省荔枝科学化种植提供施肥参考。【方法】以‘桂味’荔枝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减量30%分别配施猪粪有机肥5 kg/株(OF5)、10 kg/株(OF10)、15 kg/株(OF15)、20 kg/株(OF20)共6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下荔枝根际土壤酶活性、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产量以及品质等相关指标。【结果】相较于CF处理,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OF15处理的荔枝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分别提高35.3%和25.6%,OF10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提高32.2%,真菌数提高14.4%,OF10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提高26.1%,OF20处理的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提高11.8%,OF15处理放线菌数量提高18.1%,OF15处理的微生物量氮提高23.6%;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荔枝果实的品质,且增产效果明显,配施有机肥5、10、15、20 kg,产量比单施化肥分别提升7.15%、1...  相似文献   

7.
妃子笑荔枝不同花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妃子笑荔枝不同花处理方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处理较人工处理方法有一定的优势,效果较好,且成本低,果实可提早上市.还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含ACC脱氨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deaminase)的不同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切花月季白荔枝的促生效果。【方法】以白荔枝为试验材料,在其盆栽过程中施入含ACC脱氨酶的不同PGPR菌株,通过测定其株高、茎粗、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叶绿素a/b值、叶片保护酶活性及MDA含量、花朵乙烯释放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探讨不同菌株对白荔枝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施入含ACC脱氨酶的不同PGPR菌株对白荔枝生长及光合作用产生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菌株F23和F195处理较对照株高增加25.9%和26.0%,且F23处理后茎粗比对照处理增加17.1%,菌株F23和F195处理叶绿素a/b也高于对照。菌株F23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至42.6%、 16.3%和48.8%;且菌株F23对POD以及CAT活性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别达到对照的1.78和2.07倍,花朵乙烯释放量比对照减少37.8%。净光合速率经菌株F195和F23处理后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达对照的1.40倍和1.16倍。【结论】综合比较认为,菌株F23对...  相似文献   

9.
不同环剥形式对荔枝成花,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幼龄糯米糍荔枝螺旋环剥、环割和环剥及对幼龄桂味荔枝螺旋环剥的试验的结果表明,各种处理对荔枝促花效果显著,同时有提高花质,增加产量和提高果实品质的效应,其中以螺旋环剥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龙眼、荔枝和芒果树寒害分级标准划分和寒害树处理陈锦祥(广西区农垦局南宁530022)一、龙眼、荔枝和芒果树寒害分级标准划分1994/1995年冬季,广西出现了近年来较强的低温天气,广西境内的龙眼、荔枝、芒果等热带、亚热带果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霜(冻)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荔枝贮藏过程中果皮的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得出果皮细胞渗透率的变化是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高低并不是荔枝果皮颜色变化的决定因素.不同采后保鲜处理的荔枝,当果皮细胞渗透率大于30%时,荔枝果皮就发生大面积褐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作物高产水平是建立作物叶片营养诊断指标的前提。探讨组分营养诊断法(Compositional Nutrient Diagnosis,CND)在计算荔枝、龙眼高产水平时存在的问题,明确该法是否适用于荔枝、龙眼叶片营养诊断。【方法】2016—2019年在华南荔枝、龙眼主产区分别采集荔枝、龙眼末次梢老熟期和果实膨大期共511、262份叶片样本,准确记录每株采样树的果实产量,测定叶片大中微量养分含量。按照CND法原理,拟合荔枝和龙眼叶片养分含量累积方差比例函数-产量模型,分析模型中出现异常值对模型的影响,并比较剔除异常值前后养分拐点值的变化以及不同高产临界值选定原则对高产群体的影响。【结果】荔枝、龙眼不同生育期部分产量模型存在异常值。剔除这些异常值对产量模型和养分拐点值影响显著,且影响缺乏规律性。不论根据什么原则确定高产临界值,均存在高产群体样本量少、占比太低以及与实际产量水平差距太大等问题。不同年份相同生育期和相同年份不同生育期计算获得的高产临界值差异大、稳定性差。此外,无论对异常值的处理,还是高产临界值的选择,均存在较强的主观性。【结论】在荔枝、龙眼上应用CND法划分高产群体存...  相似文献   

13.
采后荔枝冰温贮藏的适宜参数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测定中国8个主栽荔枝品种和泰国荔枝果实的结冰点和过冷点,确定了荔枝冰温贮藏的适宜条件,并研究了荔枝果实在冰温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荔枝果实的结冰点在-2.14~-2.87℃之间,结冰点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环境冻结温度有关,而与果实大小、成熟期、果型关系不大。荔枝果实经过护色处理后,可将荔枝果实冰温贮藏的适宜温度确定为-1.0℃。冰温贮藏显著抑制了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率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花色素苷酶活性,延缓了果肉营养成分的损失和果皮褐变,果实可保鲜60 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能提高荔枝着果率和果实品质的保果剂,指导果农进行荔枝保果并为荔枝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几种保果剂分别于大红袍荔枝谢花后、果实膨大期进行叶面、幼果喷施,比较几种保果剂对大红袍荔枝的保果效应,找出能提高荔枝着果率和果实品质的保果剂。[结果]不同保果剂对大红袍荔枝的保果效应不同,保果剂处理果实膨大期着果率和果实采收前着果率均为使用保花保果王750倍液的最高。根据保果后着果率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出,使用保花保果王750倍液效果最好。[结论]使用保花保果王750倍液对大红袍荔枝的保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根据荔枝果皮APX基因cDNA全长,设计RT-PCR引物,以actin基因为内标,对采后不同储存时间荔枝果皮APX基因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后保湿储存处理的荔枝果皮APX基因mRNA相对丰度在采后24h迅速升高,而后升高幅度减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仙进奉荔枝是近年推出的优质晚熟新品种,在中晚熟荔枝产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其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有待研发。拉枝是一种重要的果树整形修剪手段,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利于开花结果。探究不同拉枝处理对仙进奉荔枝的影响,为仙进奉荔枝拉枝技术的应用和稳产丰产技术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 4 年生仙进奉荔枝为材料,设置直立(不拉枝,CK)、水平(90°)和下垂(110°)3 个处理,统计处理后枝梢生长量、成花率和座果率等指标。【结果】与直立处理(CK)相比,下垂和水平拉枝处理对第 1 次、第 2次梢营养生长影响有限,但能延迟第 3 次梢(末次秋梢)萌芽 7 d 以上,同时显著减少末次秋梢萌芽数目,且以下垂处理的抑制效果最强。末次秋梢老熟时,拉枝处理枝条直径略低于直立处理(CK),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下垂和水平拉枝处理均可有效将末次秋梢长度控制在 15 cm 左右,促生中短枝,利于开花坐果。翌年春季,下垂和水平处理枝组的成花率和座果率显著高于直立处理(CK),其中下垂处理枝组成花率达到 100%,且全部为纯花穗、花穗质量高;直立处理(CK)枝组产生较多带叶花穗。各处理枝组的花穗长度无显著差异,但拉枝处理可显著降低花穗基部直径、抑制花穗旺长。雌花盛开后 50 d,下垂和水平处理枝组座果率分别为 9.81% 和7.61%,显著高于直立处理(CK,5.54%)。【结论】下垂和水平拉枝可有效控制仙进奉荔枝结果母枝徒长,改善成花质量,显著提高座果率,以 110°下垂拉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通常所提荔枝干粗多糖溶液中混有大量色素,在纯化过程中需要过氧化氢清除溶液中的色素。研究比较了不同过氧化氢浓度处理后荔枝干多糖溶液的色泽、多糖含量及活性的变化,从而筛选出适宜于荔枝干多糖除色的过氧化氢最佳浓度。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终浓度为3%时,荔枝干多糖溶液色泽呈现乳白色且多糖损失率控制在20%以内,而处理后多糖对DPPH和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不明显。综合比较后该浓度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过氧化氢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桂味和怀枝荔枝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晚熟荔枝品种桂味、怀枝为试材,在盛花后50 d分别用Glu 、PP333、TDZ和6-BA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荔枝果实着色、花青苷、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Vc含量及果实落果率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促进果皮叶绿降解,增加果实着色面积,其中1500 mg/L的Glu处理两个荔枝品种的果实花青苷含量最高,达11.86和12.46 U/gFW;TDZ和6-BA处理能降低果皮花色苷含量,抑制叶绿素降解,延缓果实转色,减少着色面积,其中2.5 mg/L的TDZ处理桂味和怀枝的花青苷含量仅为3.59和5.24 U/gFW.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两个荔枝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果实总糖积累,降低有机酸含量.TDZ、6-BA和Glu处理均能减少两个荔枝品种落果,但PP333增加怀枝落果率.TDZ和6-BA处理降低两个荔枝品种可溶性同形物及总糖含量,而果实有机酸、Vc含量和单果重增加.[结论]Glu(1500 mg/L)和PP333(300 mg/L)能促进桂味和怀枝荔枝果皮着色,提早成熟;TDZ(25 mg/L)和6-BA( 100mg/L)能抑制荔枝果实着色,延迟成熟.生产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化学调节剂进行调控,实现提早或延缓荔枝成熟采收,以减轻荔枝销售压力,增加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沼液对荔枝果园土壤肥效及果实 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荔枝果园沼液灌溉与常规化肥不同配比的施肥处理进行试验,研究沼液灌溉对荔枝果园土壤肥 效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灌溉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 值0.37~0.77和有机质含量0.30~2.88 g/kg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提高土壤肥力,施用了沼 肥的处理其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明显增加可滴定酸显著降低荔枝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沼液与 化肥的合理混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提高荔枝产量的增加及果实品质的改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荔枝品种对氟污染敏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同一点不同荔枝品种的叶片含氟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叶片对氟的吸收能力不同,表现的受害症状有所不同;且花粉耐氟能力亦有差异,糯米糍对大气氟污染最为敏感,桂味次之,而淮枝,三月红较为耐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