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克隆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生物素基因(bioW),在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探讨其对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的遗传互补作用和对宿主的生长抑制作用,为生物素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用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XT20和枯草芽孢杆菌bioW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XT20-bioW,并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和生物素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株R876中,构建重组菌DH5α(pEXT20-bioW)和R876(pEXT20-bioW)。分别将R876、DH5α(pEXT20-bioW)、R876(pEXT20-bioW)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IPTG浓度下进行培养,检测bioW基因对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株的遗传互补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在生物素限制性培养基中,只有同时加入庚二酸和IPTG时,R876(pEXT20-bioW)才能生长。在不含IPTG的LB培养基中,R876(pEXT20-bioW)生长正常;在添加不同浓度IPTG的LB培养基中,DH5α(pEXT20-bioW)和R876(pEXT20-bioW)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bioW基因对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有遗传互补作用。在大肠杆菌中,bioW基因的表达对宿主有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探究不同品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LPS的反应性区别,通过对C57BL/6小鼠、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硫乙醇酸盐(Thioglycollate,TG)以诱导巨噬细胞聚集。4d后收集细胞,计数并培养。使用脂多糖(LPS)分别刺激3种细胞,测定并对比炎症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腹腔注射TG后,C57BL/6小鼠诱导率最高;LPS刺激细胞后,C57BL/6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IL-6、iNOS和COX-2的分泌量均较其他2种小鼠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热休克蛋白70启动子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出150 bp的片段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用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PCR鉴定转化菌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的3株结核分枝杆菌和1株牛型分枝杆菌的相应序列完全同源。该序列可用于构建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载体,启动外源基因在卡介苗菌中的表达。该基因的克隆可为下一步研究开发人和动物以卡介苗为载体的多价活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具有高冰核活性的基因工程菌,从冰核细菌Erwinia ananas 110扩增冰核基因iceA,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单、双酶切鉴定并测序;阳性克隆目的片段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3a(+)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单、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并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表明,冰核基因iceA能够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0 000。冰核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菌BL21(DE3)pLysS/pET–ice的冰核活性与野生冰核细菌Erwinia ananas 110在–5、–4、–3、–2 ℃下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通过PCR扩增噬菌体PhiX174裂解基因E,并将其插入到温控表达载体pBV220中,构建重组温控表达质粒pBV220-E。将重组质粒pBV220-E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中,升温到42℃诱导E基因的表达。将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与大肠杆菌菌影孵育后转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N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扩增的E基因全长为276bp,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一致。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细菌表面出现跨膜孔道,细菌内容物经孔道排出形成空壳。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菌影介导的pEGFP-N1在小鼠巨噬细胞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以细菌菌影为基础的新型灭活疫苗和载体疫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新型的羊种布鲁菌Brucella melitensis减毒活疫苗株,为布鲁菌的防治提供新的选择.【方法】以羊种布鲁菌减毒活疫苗M5株及缺失bp26基因的M5-Δbp26缺失突变株为亲本株,利用电击转化法,将含有znu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的自杀质粒转入到亲本株中,通过同源重组敲除znuA基因.对构建的新型基因缺失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及毒力的鉴定与分析.【结果和结论】PCR及核苷酸序列测序结果表明,羊种布鲁菌减毒活疫苗znuA单基因缺失株和bp26、znuA双基因缺失株均构建成功,分别将其命名为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与亲本株相比,2种缺失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体外连续传至20代后,菌落PCR和核苷酸测序结果显示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小鼠脾脏质量和脾脏菌落数表明,M5-Δbp26-ΔznuA双基因缺失株毒力最弱,单基因缺失株M5-ΔznuA和M5-Δbp26次之.血清中抗体水平的监测显示,znuA基因的缺失对布鲁菌减毒活疫苗诱导机体体液免疫的能力没有影响.获得了免疫原性保持良好而毒力减弱的羊种布鲁菌减毒活疫苗基因突变株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  相似文献   

7.
胡耀辉  闫舟  于寒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17-13619,13625
[目的]构建CBHⅡ基因过量表达的绿色木霉工程菌。[方法]根据绿色木霉c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PCR扩增CBHⅡ基因序列,将完整的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CAMBIA1302连接,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获得重组质粒pCAMBIA1302-CBHⅠ。再将pCAM-BIA1302-CBHⅠ重组质粒与瑞氏木霉外切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Ⅱ(CBHⅡ)PcbhⅡ启动子片段连接,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yg)基因片段插入PcbhⅡ启动子下游,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CAMBIA1302-CBHⅡ。[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电转化后经SDS-PAGE电泳检测,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II基因在原宿主菌中成功过量表达,证实CBHⅡ基因在PcbhⅡ启动子控制下进行高效表达。[结论]为高产纤维素酶系的工业化菌株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重组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肠杆菌DH5α的GGT基因转接入pUC19质粒中后,再转入大肠杆菌菌液DH5α,构建了一种生物合成茶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表达重组酶的最适养菌温度、最适诱导剂浓度及最适诱导温度分别为32 ℃、0.1 mmol/L、32 ℃.工程菌株经IPTG诱导后,酶活大约是出发菌株DH5α的2.6倍,其催化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产量达到0.317 mg/ml,生物生成茶氨酸的能力比出发菌株E.coli DH5α 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热休克蛋白70启动子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出150bp的片段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用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PCR鉴定转化菌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己报道的3株结核分枝杆菌和1株牛型分枝杆菌的相应序列完全同源。该序列可用于构建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牟梭质粒载体.启动外源基因在卡介苗菌中的表达。该基因的克隆可为下一步研究开发人和动物以卡介苗为载体的多价活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将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Con组、LPS(腹腔注射10 mg·kg-1LPS)组和LPS+EGCG(灌胃80 mg·kg-1EGCG+腹腔注射10 mg·kg-1LPS)组。结果表明,与LPS攻毒组相比,灌胃EGCG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升高,肝脏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同时,灌胃EGCG小鼠肝脏中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白介素(IL)-18和白介素(IL)-2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肝脏中促凋亡相关蛋白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抑制凋亡蛋白Bcl2和p-AMPK蛋白水平显著升高,Bcl2/Bax比值也显著升高。可知,EGCG可能通过激活AMPK途径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肝脏病理损伤,缓...  相似文献   

11.
高产果胶酶细菌的筛选及其Pel基因克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透明圈法筛选50份产果胶酶菌株,通过PCR方法从菌株的基因组DNA克隆果胶酶Pel基因,Pel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用菌落PCR方法和透明圈法筛选阳性重组菌株.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出一株透明圈大的T85-166菌株,初酶液果胶酶活力达213.30 U/ml,克隆了877 bp的Pel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DH5a中有表达,其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一例华南虎幼虎急性死亡病例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圈养华南虎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无菌采取死亡幼虎的肺、肝、脾、肠道等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rRNA PCR扩增结果进行病菌鉴定;并对该分离菌进行16S rRNA系统进化分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PCR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幼虎肝脏及肠道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大肠杆菌(E.coli),命名为FJ/Tiger2016。16SrRNA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菌与大肠杆菌人源分离株(NZCP016497)、鼠源分离株(NZMBNX01000003)、鸭源分离株(EF620926)及禽源分离株(AB272358)的遗传距离较近,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遗传分支,其中与禽源分离株(AB272358)的同源性高达99.7%。PCR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对选用的15种抗菌药均表现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经腹腔接种时该菌株对试验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小鼠攻毒后5h内全部死亡。病理剖检及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死亡小鼠的心脏、肝脏和脾脏等多个重要组织器官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病理损伤,而经灌胃接种时试验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含有10种毒力基因,暗示其可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结论】从死亡幼虎肝脏及肠道组织中分离到1株具有较强致病力、肠道外致病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表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已对我国圈养华南虎造成了一定威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研发了MO重组活疫苗。【方法】利用PCR技术从LM-SB5株基因组中扩增出rli60基因上下游同源片段a、b,从pMD19-T-meAg15中扩增出MO meAg15目的片段,采用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将扩增得到的3个基因片段融合成ameAg15b,将其克隆测序鉴定。将ameAg15b目的基因亚克隆到pKSV7穿梭载体,构建pKSV7-ameAg15b重组穿梭质粒,将该重组穿梭质粒电转化至LM-SB5感受态细胞,在氯霉素、高温双重压力筛选重组菌LM-Δrli60-ameAg15b。【结果】重组菌PCR鉴定表明,外源基因meAg15定点整合于LM基因组中。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meAg15基因可以在LM基因组中稳定存在。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菌LM-Δrli60-ameAg15b可表达相对分子量为14.5 kDa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说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MO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小鼠免疫试验表明,重组菌LM-Δrli60-ameAg15b菌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MO特异性抗体,证实该重组菌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外膜蛋白Omp A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在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副溶血弧菌Omp A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omp A基因(VPA1186)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副溶血弧菌SH112株的omp A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开展对该基因在细菌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血清杀菌、细胞黏附、细胞毒性,组织载量以及小鼠致病性等相关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omp A的缺失不影响副溶血弧菌的生长速度、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运动性。野生株和Δomp A的黏附和抗血清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但Δomp A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显著低于野生株。小鼠染毒验结果显示,与感染野生株的小鼠相比,感染Δomp A的小鼠症状明显减轻,存活率更高,Δomp A在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带菌量显著低于野生株,而互补株的毒力恢复至野生株水平,表明omp A缺失能显著降低副溶血弧菌的毒力。[结论]omp A与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相关,为潜在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抗菌肽Apidaecin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的重组表达,并验证纯化后的重组抗菌肽Apidaecin在体内和体外是否具有抗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安全具有抗菌和免疫调节功能的抗菌肽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Apidaecin为模板,克隆出中华蜜蜂抗菌肽Apidaecin,成功构建his-pHT43/Apidaecin表达载体,并参照MoBiTec所提供的制备方法成功制得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细胞,现配现用,以保证其活性并得以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中重组表达。使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可溶性蛋白)进行表达蛋白的分离纯化,使用Easy II Protein Quantitative Kit(BCA)试剂盒测定浓度。纯化得到的重组抗菌肽Apidaecin作用于大肠杆菌K88,在体外进行抑菌圈试验和最小浓度抑菌法测定;在体内,以小鼠为试验动物模型,试验组小鼠腹腔注射重组抗菌肽Apidaecin,阴性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头孢霉素,然后人为感染大肠杆菌K88,感染24 h后对小鼠进行解剖,取得肠道样品和血液样品,并从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两个方面探讨重组抗菌肽Apidaecin对感染大肠杆菌K88小鼠的保护作用。使用ELISA试剂盒对染菌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与肠道sIgA水平进行测定,采用qRT-PCR法对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claudin-1、ZO-2)以及小鼠肠道细胞因子(促炎因子TNF-α、IFN-γ、IL6和抑炎因子IL10)的转录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克隆得到的中华蜜蜂Apidaecin含有183 bp的碱基,编码60个氨基酸,包含Apidaecin的信号肽序列、一个基础的RR二肽以及抗菌肽Apidaecin的氨基酸序列(内含高度保守的8个氨基酸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命名为AccApidaecin,其分子量为15.6 kD,等电点为5.33。在IPTG终浓度为3 mmol·L -1,诱导温度为30℃,诱导表达12 h后,可从1 L表达上清中纯化得到约20 mg抗菌肽。药敏试验显示,重组抗菌肽Apidaecin在体外与阴性对照相比有明显抑菌圈出现,且测得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 mg·L -1;在小鼠体内,腹腔注射重组抗菌肽Apidaecin的染菌试验组与注射生理盐水的染菌试验组相比免疫球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腹腔注射重组抗菌肽Apidaecin能够有效缓解由大肠杆菌K88引起的小鼠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增加;同时,小鼠肠道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量也差异显著(P<0.05),说明重组抗菌肽Apidaecin能够有效保护被大肠杆菌K88侵染的小鼠肠道。【结论】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能够成功重组表达中华蜜蜂抗菌肽Apidaecin,并且纯化后的中华蜜蜂抗菌肽Apidaecin在体外对大肠杆菌K88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经腹腔注射进入小鼠体内,能够提高小鼠的免疫机能,有效抵抗大肠杆菌K88对小鼠的侵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绵羊肺炎支原体(MO)p74基因重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并分析其免疫原性,为研发MO重组活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从LM-SB5株基因组中扩增出rli60基因的上、下游同源片段a和b,从质粒pET-32a(+)-p74中扩增出MOp74目的基因片段,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SOE-PCR)将扩增的3个片段融合成ap74b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9-T载体中进行测序鉴定。将ap74b片段从pMD19-T载体上切下亚克隆入pKSV7穿梭载体,构建pKSV7-ap74b重组穿梭质粒,电转化至LM-SB5株感受态细胞,用氯霉素和高温双重压力筛选得到重组菌LM-Δrli60-ap74b。并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菌P74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小鼠免疫试验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扩增出了rli60基因的上下游同源片段a、b及p74目的片段,采用SOEPCR方法获得融合片段ap74b,并成功亚克隆于穿梭质粒pKSV7中。对重组菌PCR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MO p74定点整合于LM基因组中。体外稳定性检验表明,p74基因能在LM基因组中稳定存在。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菌LM-Δrli60-ap74b可表达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7ku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MO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小鼠免疫试验表明,重组菌LM-Δrli60-ap74b菌液可诱导机体产生抗MO特异性抗体,证实该重组菌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重组菌能诱导机体产生1∶8~1∶16的抗体效价。【结论】获得了具有免疫原性的绵羊肺炎支原体p74基因重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的方法从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 1159)的DNA中扩增得到D-乳酸脱氢酶基因,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MD19-T-DLDH),转化DH5α进行蓝白斑筛选,得到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双酶切验证。连接pET-32a表达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质粒,提取质粒双酶切、测序验证,测序结果与原序列基本相符。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ET-32-DLDH转化BL21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显示有明显大小约为19 ku的特异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副猪嗜血杆菌脂寡糖合成相关基因lpxM对其生长、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50%猪血清杀菌能力、对巨噬细胞毒力和抗生素敏感性部分生物特性的影响,为揭示HPS致病机制,lpxM基因缺失疫苗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为猪场防治HPS进行药物选择时提供依据。【方法】以高致病性血清5型HPS地方分离株H45为研究对象,自杀性质粒PK18mobsacB为载体,通过自然转化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进H45,使其在抗生素的压力下发生同源重组,最终经过抗生素筛选并通过PCR和测序验证得到lpxM基因缺失株H45-△lpxM,比较两者之间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测定两者的OD_(600)-t关系曲线比较生长情况;用结晶紫染色法比较两者在培养24h后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测定两者在50%猪血清中存活率,比较两者的抗血清补体杀菌能力;将两者同时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作用时间为6、12和24h,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的释放量,比较两者对巨噬细胞毒力影响;利用K-B纸片扩散法研究两者对氨苄西林等临床上常用13种抗生素和多粘菌素B抗生素敏感性,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来并参照耐药标准判断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lpxM基因缺失株H45-△lpxM,生长情况比较发现菌株生长前期缺失株慢于野生株,8h后保持一致,结果表明lpxM基因缺失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45的生长;两者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是缺失株弱于野生株;野生菌株在50%猪血清中存活率为16.1%,而缺失株只有0.71%,缺失株明显低于野生菌株;两者均能引起巨噬细胞的死亡,作用6、12和24h后,野生株对细胞的致死率分别为6.63%、10.86%和22.17%,而缺失株对细胞的致死率为2.62%、6.35%和18.01%,结果表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两者对细胞的毒力作用越来越大,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在各个时间点,缺失株的毒力作用均低于野生株;抗生素敏感性结果发现,两者对头孢噻吩等10种抗生素均表现敏感,对恩诺沙星均表现抗性,但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磺胺二甲异噁唑和氨苄西林三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生了较大的差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磺胺二甲异噁唑两种抗生素由耐药变成了敏感,氨苄西林也从中介变成敏感,结果表明lpxM基因缺失对H45抗生素敏感性具有一定影响。【结论】lpxM基因缺失能一定程度地抑制HPS生长,降低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菌能力和对巨噬细胞的毒力作用,增大对临床上多数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揭示lpxM基因可能是HPS毒力基因,与HPS的致病能力密切有关,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反式-4-羟脯氨酸为手性亚氨基酸,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容、化工、畜牧领域的生产原料。通过以下工作构建了1株能够高效表达反式-4-脯氨酸羟化酶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1)使用JCAT软件优化反式-4-脯氨酸羟化酶的编码区基因序列,改变141个碱基(替换了138个同义密码子),使其CAI指数由0.396 5优化至0.927 7,C/G由73.626 3%优化至59.706 9%,优化mRNA延伸效率;(2)优化非编码区序列,选择色氨酸启动子并进行简化,使RBS区包含SD序列,在RBS区前添加g10-L翻译增强子,使用RNAstructure软件优化起始区序列的二级结构,增强mRNA的起始效率;(3)构建重组大肠杆菌DH5α/pUC-19-pH,优化宿主及质粒载体,最终得到的重组菌DH5α/pUC-19-pH比酶活达到0.010 8 U/mg。  相似文献   

20.
用重组的PCV2Cap蛋白免疫Balb/c小鼠,从免疫小鼠脾细胞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后,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利用Overlap PCR方法将VH基因和VL基因组装成单链抗体(ScFv)基因,将ScFv基因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并将重组载体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TG1中,获得PCV2Cap蛋白的单链抗体文库,经测定抗体库库容为3.58×106。通过辅助噬菌体M13K07拯救,构建鼠源PCV2Cap蛋白的噬菌体单链抗体库。4轮生物淘选后,经ELISA方法检测,最终获得3株能与Cap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