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元化学指纹图谱的武夷岩茶身份判别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研究利用HPLC色谱数据的多元信息融合,进行了武夷岩茶的分类识别研究,建立了武夷岩茶不同原料品种、不同产地区域的分类判别模型,模型对训练集样本的判别准确率达到100%,交叉验证准确率达到97%以上,对外部验证集样本的判别准确率达到85%左右。本研究初步证明了利用多元化学指纹图谱判别分析方法对武夷岩茶进行分类识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色特异茶树的内含物成分有各自特点,因此具有开发特色或健康茶产品的前景。本文对白化、黄化、紫芽等叶色特异的茶树品种及品种授权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将物候期、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汇总比较,为特异茶树品种推广、引种及特色新品种选育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茶树DNA分子标记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王丽鸳  成浩  周健 《茶叶科学》2004,24(1):12-17
综述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在茶树品种(系)鉴定和分类、茶树遗传图谱构建、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茶树目的基因(片断)的分离克隆、茶树遗传转化等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状况,并对茶树DNA分子标记及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绿茶数字化多元化学指纹图谱建立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丽鸳  成浩  周健  叶阳  刘栩  陆文渊 《茶叶科学》2007,27(4):335-342
本文在针对提取率和异构化现象优化了样品制备程序的基础上,对杭州、丽水和新昌三个地区以龙井43、群体种和迎霜品种加工制作的9类扁形绿茶产品,尝试了由两个色谱图采用多元信息融合方法进行象素级融合,制作出各自的数字化多元化学指纹模式图谱,并用独立样本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不同类样本模式图谱间的相似性程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化学指纹模式图谱较好地代表了其来源样本的特征属性,同一品种不同产地或同一产地不同品种绿茶样本指纹图谱间,其相似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前者间的差异不如后者间差异大,此结果表明特色名优产品应该考虑由一种或几种相类似的品种来制作,从而保证其风味品质的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5.
氨基酸是茶叶的重要品质成分和氮素贮存形式,因此开展茶树体内氨基酸转运蛋白的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从茶树转录组中筛选得到5条茶树LHTs(Lysine histidine transporters,赖氨酸/组氨酸转运蛋白)家族基因序列,并从龙井43中成功克隆获得4个茶树LHTs基因,分别命名为CsLHT1、CsLHT6、CsLHT8.1和CsLHT8.2。对该亚家族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CsLHTs亚家族含有9~11个跨膜区;且含有与氨基酸转运相关的结构域。为了明确在不同茶树品种和氮素水平间CsLHTs基因的表达差异,本研究选用3个茶树品种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水培条件下氮饥饿两周后,分别用0.2、2、10mmol·L^-1的NH4NO3进行处理。利用qRT-PCR分析了CsLHTs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4个基因在茶树营养组织中均有表达。经氮素处理后,CsLHTs基因在3个氮素水平和3个品种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CsLHT1、CsLHT6和CsLHT8.2在品种间的表达差异程度高于不同氮素水平间的基因表达差异。CsLHT8.1对氮素处理有明显的响应,尤其经0.2mmol·L^-1和10mmol·L^-1的NH4NO3处理72h后,在氮高效品种中茶302根中呈上调表达,表明CsLHT8.1可能参与氨基酸由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6.
茶树TRA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正交设计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TRAP标记技术因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效率高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技术在茶树中的研究报道较少,且茶树TRAP-PCR体系优化尚未见报道。笔者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茶树TRAP-PCR反应中Mg2+、Taq酶、dNTP、固定引物、随机引物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茶树TRAP-PCR最佳反应体系。该20 μL反应体系含有2 μL 10×PCR Buffer (Mg2+ free),50 ng模板DNA,1.75 mmo/L Mg2+,0.50 U Taq酶,0.20 mmol/L dNTP,0.20 mmol/L随机引物和0.20 mmol/L固定引物。根据优化结果,利用最佳反应体系,选用16个茶树品种对TRAP标记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盆栽沙培法,研究了铁观音、福鼎大白茶、黄旦等6个基因型茶树对氮素浓度的响应差异。试验表明:(1)在低氮胁迫下茶树株高、根干重、地上部重、叶片SPAD值等显著降低;茶树根重、根冠比与茶树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2)不同基因型茶树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差异较大,其中福鼎大白茶、春闺属低氮高效基因型。(3)低氮胁迫下,茶树根冠比显著增加,铁观音根冠比的变异幅度最大,为20.97%;基因型对茶树根冠比具有决定作用,不同基因型茶树根冠比的差异很大,如铁观音仅为0.71,春闺为1.81。(4)在低氮条件下,根冠比与叶片SPAD值可作为筛选耐低氮茶树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鸳  王贤波  成浩  周健 《茶叶科学》2007,27(2):111-116
研究了不同诱导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确定了较为优化的诱导表达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较高的菌体浓度对催化茶氨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L-Gln浓度可以提高茶氨酸的生成量,但是却降低了L-Gln的转化率;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最适pH是9.5左右,较为适合的反应温度是32℃~37℃。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近红外检测分析技术在茶叶上的研究的进展情况,分析了目前近红外技术与其他检测分析相比存在的优缺点及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对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前景和方向作出了展望,为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将低分子量尿激酶与膜联蛋白 (AnnexinV)的融合基因重组到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 ,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 UKAV ,并与线性化的病毒Bm PAK6DNA共转染家蚕细胞 ,获得重组病毒BacPAK UKAV。将重组病毒BacPAK UKAV感染家蚕培养细胞 (MOI=10 )和 5龄幼虫 (10 5pfu/头 ) ,Western印迹方法表明表达产物大小约为 6 9kD。用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法测定表达产物的纤溶活性 ,其融合蛋白具有明显的纤溶活性 ,约为 5× 10 -5U/个细胞。用APTT法测定表达产物的抗凝活性 ,比野生病毒Bm PAK6感染表达产物的APTT时间延长了 1倍以上 ,表现出明显的抗凝活性。体外实验表明 ,家蚕培养细胞和幼虫表达的重组低分子量尿激酶与AnnexinV融合蛋白具有溶栓与抗栓双功能。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具有溶栓抗栓功能的血栓药物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