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枣和酸枣基因组大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找出最适合枣和酸枣的流式细胞术流程,进而测定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在所对比的5 种裂解液中,WPB 最适合枣属植物细胞裂解。以毛果杨为内标,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内参G0/ G1 期峰,计算得出6 种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各枣品种的基因组大小有一定差异,平均基因组大小约为418.56 Mb,其中:‘冬枣爷的基 因组大小为(393.60 ±4.72)Mb,即C-值为(0.40 ±0.01)pg;‘鲁枣2 号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28.00 ±3.61)Mb,即C- 值为(0.44 ±0.00)pg;‘金丝小枣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24.00 ±5.81 )Mb,即C-值为(0.44 ±0.01)pg;‘孔府酥脆枣爷 的基因组大小为(429.60 ±5.03)Mb,即C-值为(0.44 ±0.01)pg;‘无核小枣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13.60 ±7.07)Mb, 即C-值为(0.42 ±0.01 )pg;酸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41.60 ±4.29)Mb,即C-值为(0.45 ±0.01)pg。优化的枣属植 物流式细胞术流程,为枣属植物的倍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三种中草药植物和葡萄籽中的白藜芦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气质和液质联用技术,对三种中草药植物虎杖、买麻藤和小叶买麻藤以及葡萄籽中白藜芦醇首先进行了定性研究;而后采用高压液相法对这四种植物的提纯液进行了定量研究,含量分别为53.00,36.18,32.69和30.63 μg·g-1;其次对小叶买麻藤的藤茎进行了组织化学的定位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在韧皮部中的含量为448.80 μg·g-1,在木质部中为0μg·g-1,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主要存在于韧皮部中.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表观形态特征与其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选择细胞裂解液OTTO及荧光染料碘化丙啶,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内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隶属于网柄菌属Dictyostelium的9个种进行基因组大小的测定,并将所获得的9种网柄细胞状黏菌基因组大小的数据分别与其孢堆果大小及孢子团直径的数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被测网柄细胞状黏菌基因组大小约为27.23~47.07 Mb,且其基因组大小与孢堆果大小和孢子团直径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镜检北柴胡、狭叶柴胡、三岛柴胡染色体数目,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基因组大小,为柴胡基因组测序奠定基础。采用常规压片及显微镜方法观测柴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以柴胡嫩叶为材料,采用LB01解离液和碘化丙啶荧光染料,利用基因组大小已知的番茄(H-1706、潘那利)作为内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北柴胡、三岛柴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2、26条,基因组大小估测分别为989.80 Mb和2.14 Gb;狭叶柴胡群体内存在2种类型:一种类型的叶片窄,成熟植株的根外皮为棕红色,染色体数为12条;另一种叶片较宽,成熟植株的根外皮为浅黄色,染色体数为26条,基因组大小估测分别为782.50 Mb和1.92 Gb。3种柴胡的染色体数目确定和基因组大小估测可为柴胡全基因组测序和细胞学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地区小叶买麻藤的野生资源做了详细踏查,并对其中10个市(县)的小叶买麻藤生存群落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小叶买麻藤分布范围有缩小的迹象,种群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型;群落特征兼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性质;生活型谱中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叶的性质以单叶、中型叶和小型叶、草质和革质叶为主;群...  相似文献   

6.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以白花泡桐、台湾泡桐、楸叶泡桐及鄂川泡桐的幼嫩叶片为材料,用LB01解离液获得细胞核悬浮液,并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荧光染料进行细胞核染色,建立了一套适于不同品种泡桐倍性及白花泡桐基因组大小测定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以不同品种泡桐的已知二倍体为对照,测得不同品种泡桐四倍体植株的相对荧光强度是二倍体的倍数范围均在2±0. 13,符合四倍体细胞核DNA含量的特征;以已知基因组大小的芝麻(Sesamum indicum)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内标,测得白花泡桐二倍体(B2)的基因组大小为528. 24 Mb,白花泡桐四倍体(B4)的基因组大小为1 019. 94 Mb。  相似文献   

7.
以濒危植物桫椤为研究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光合-光响应曲线,应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3种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并探讨不同模型对桫椤光响应及CO_2响应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桫椤光响应参数为0.077,Pnmax、Iisat、Ic、Rd分别为8.162、917.96、16.021、-0.975μmol/m2·s,CO_2响应参数为0.035,Cisat、Pmax、Γ、RP分别为1577.624、14.170、61.666、-2.028μmol/m2·s。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桫椤的光响应及CO_2响应数据,并能较准确地直接计算出光合参数,同时能很好地处理桫椤产生光抑制部分的光响应数据,高光强下直角双曲线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不能处理光抑制问题。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下光饱和点和CO_2饱和点高于直角双曲线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相反。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和CO_2补偿点介于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之间,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最接近。桫椤具有一定的耐阴性,能适应一定低光照的环境条件,对CO_2的适应范围较宽。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是拟合桫椤光合-光响应曲线的理想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对桫椤植物光能利用效率进行模拟,为桫椤植物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以4个酸枣类型、9个枣品种的新鲜幼嫩叶片为材料,以Otto为解离液,日本晴(Oryza sativa ssp.japonica cv.Nipponbare)为外标,测定其基因组大小(2C值),比较枣和酸枣的2C值差异。结果表明,枣的基因组大小为(360.70±4.73)Mb,小于酸枣的基因组(388.20±8.32 Mb);枣品种间基因组大小无显著差异,酸枣类型间差异显著,说明酸枣具有更高的基因组变异,且酸枣到枣的进化中可能伴随着基因组的缩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胡桃属植物基因组大小的方法,测定6种核桃种质资源的C值(即DNA含量),分析比较基因组大小,为胡桃属植物的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进化学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深纹核桃野生种、漾濞泡核桃、三台核桃、云新云林核桃、普通核桃野生种和强特勒核桃的新鲜嫩叶为待检材料,以水稻日本晴新鲜嫩叶为标样,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并计算6种核桃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测得6种核桃基因组大小分别为深纹核桃野生种(543.2±35.7) Mb、漾濞泡核桃(548.8±43.1) Mb、三台核桃(554.4±14.5) Mb、云新云林核桃(548.8±14.7) Mb、普通核桃野生种(551.6±39.0) Mb和强特勒核桃(520.8±38.5) Mb,6种核桃基因组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胡桃属核桃组植物无论物种分化、种内驯化和种间杂交都未引起基因组大小的变异。深纹核桃野生种、漾濞泡核桃、三台核桃和云新云林核桃都是首次报道其基因组大小,为中国特有种深纹核桃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同时丰富了胡桃属植物的C值库,并为胡桃属其他物种基因组大小测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切花菊‘优香’(Chrysanthemum×morifolium‘Youxiang’)为试材,以蔗糖、柠檬酸、水杨酸、Ca Cl2和8-羟基喹啉的不同组合液为预处理液,测定5种不同组合的预处理液以及不同预处理时间(2、4 h)对‘优香’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组合的预处理液在增大‘优香’花径、维持切花水分平衡、延长瓶插寿命、增加清除自由基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蒸馏水);预处理4 h的保鲜效果优于预处理2 h;预处理B(100 mg·L-18-HQ+50 mg·L-1CIT+75 mg·L-1SA+2 g·L-1Ca Cl2+4%蔗糖)和E(100 mg·L-18-HQ+75 mg·L-1SA+2 g·L-1Ca Cl2+4%蔗糖)的保鲜效果最好。预处理的方法有利于提高‘优香’的观赏品质;使用预处理液B和E处理4 h后,‘优香’的瓶插期分别可达30、29 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竹类植物不同组织部位及不同处理方法对其基因组大小的影响,可提高植物基因组大小测定精度。  方法  以竹类植物叶片和笋为材料,以水稻Oryza sativa为参照,设置细胞核染色时间为1、3、5、7、9、12、18、24和30 min共9个梯度,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组织部位及处理的基因组大小进行分析。  结果  ①对同一竹种而言,其叶片和笋流式峰形图相似,基因组大小仅存在微小差异,差值为0.04~0.20 pg。②不同竹种对染色时间要求不同,其中,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花叶唐竹Sinobambusa tootisik f. albo-striata、平安竹Pseudosasa japonica var. tsutsumiana、曙筋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 f. akebono、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花叶赤竹Sasaella glabra f. albo-striata及红秆寒竹Chimonobambusa mamorea f. variegata染色1 min即达到最大荧光峰值,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和黄皮绿筋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染色3 min达到最大峰值,茶竿竹Pseudosasa amabilis var. amabilis和柳叶细竹Thyrsostachy ssiamensis染色5 min达到最大峰值,仅黄皮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叶片)7 min达到最大峰值。③12个竹种的荧光强度在1~30 min内存在较大变化,除茶竿竹、柳叶细竹、孝顺竹叶片及唐竹笋外,其他竹种的荧光强度变化值均在5%以上,特别是平安竹和花叶赤竹变化更大,分别为12.93%和12.88%。④热带木本竹种孝顺竹和柳叶细竹基因组大小为(1.64±0.54)~(2.69±1.01) pg,其他10个温带竹种基因组大小为(3.76±1.51)~(5.73±1.85) pg。10个温带竹种中,刚竹属Phyllostachys竹种基因组较小,大小为(3.76±1.51)~(3.91±0.95) pg,其他竹属的一些竹种基因组较大,大小为(4.82±0.54)~(5.73±1.85) pg。  结论  ①竹类植物叶片和笋均可作为基因组大小分析材料,细胞核染色时间对基因组大小测定结果存在一定影响,染色时间以3~5 min最佳。②热带木本竹种基因组大小明显小于温带木本竹种,温带木本竹种中,刚竹属竹种的基因组大小明显小于其他竹种。图1表5参29  相似文献   

12.
以6种柳属植物的圆头柳(Salix capitata)、乌柳(Salix cheilophila)、五蕊柳(Salix pentandra)、三蕊柳(Salix triandra)、垂柳(Salix triandra)、杞柳(Salix integra)为研究对象,选取大豆(Glycine max)、黄瓜(Cucumis sativus)作为标准品;应用流式细胞术,采用单细胞液测量、混合细胞液测量2种测量方法对部分柳属植物染色体倍性测定和基因组大小进行评估,分析不同种柳属或同一种不同倍性的柳属与其基因组大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乌柳为二倍体,圆头柳、五蕊柳、三蕊柳、垂柳为四倍体。乌柳、圆头柳、五蕊柳、三蕊柳、垂柳、杞柳基因组大小,分别为300、640、580、610、580、300 Mb。研究结果可为6种柳属植物全基因组测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成熟针叶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裂解液(SDS、4×CTAB和2×CTAB)和不同保存方式(4℃低温冷藏保存、硅胶干燥保存、室温保存)对云南松成熟针叶基因组总DNA提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胶干燥保存及4×CTAB裂解液适用于云南松成熟针叶DNA的提取.该结果可为开展云南松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绿带妒尺蛾Phthonoloba viridifasciata幼虫对寄主植物的趋向反应和对寄主植物叶片的化学成分分析,为后续研发绿带妒尺蛾引诱剂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室内用培养皿测定了在不同叶碟组合下,绿带妒尺蛾2龄幼虫对不同叶碟的趋性选择。使用正己烷制作寄主植物样品粗提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寄主植物嫩叶浸提物的化学成分。使用卡方检验比较绿带妒尺蛾幼虫对不同处理的趋性选择。  结果  ①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和小黑桫椤Alsophila metteniana分别与绿色叶碟配对时,绿带妒尺蛾幼虫对桫椤和小黑桫椤的选择频次极显著高于对绿色叶碟的选择频次(P<0.01)。光照条件下的选择率(桫椤68.7%,小黑桫椤78.3%)略低于黑暗条件下的选择率(桫椤81.7%,小黑桫椤80.0%)。②黑暗条件下,绿带妒尺蛾幼虫对寄主植物桫椤和小黑桫椤的选择频次极显著高于对非寄主植中华复叶耳蕨Arachniodes chinensis和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的选择频次(P<0.01)。③黑暗条件下,4种蕨类植物叶碟共存时,绿带妒尺蛾幼虫对桫椤的选择频次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蕨类植物的选择频次(P<0.05),其中对桫椤的选择频次最高,达46次,占总频次的38.3%。④桫椤和小黑桫椤的化学组分主要是烃类,其次是醇类、醛类等,GC-MS共检测出30余种化合物,其中桫椤23种,小黑桫椤19种,2种植物相同组分有γ-谷甾醇、豆甾烷醇、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壬醛和其他烷烃等8种化合物。  结论  绿带妒尺蛾幼虫鉴别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能力较强,能被寄主桫椤和小黑桫椤所吸引。在桫椤中存在的叶醇和壬醛有望作为绿带妒尺蛾的引诱剂成分。图2表4参38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昭通市疑似多倍体小木漆为试材,采用二倍体漆树为对照,通过叶片下表皮气孔观察、流式细胞仪倍性分析、基因组大小测定3种方法对其倍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疑似多倍体小木漆气孔密度为二倍体漆树的0.52倍,气孔长度为二倍体漆树的1.38倍,保卫细胞内叶绿体的个数为二倍体漆树的1.73倍。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疑似多倍体小木漆体细胞倍性为二倍体漆树的1.5倍,其基因组大小(2C DNA含量)平均为(1.22±0.06)pg,而二倍体漆树的基因组大小(2C DNA含量)平均为(0.96±0.04)pg,基因组大小之比为1.27∶1。综上所述,采集的疑似多倍体小木漆为天然三倍体漆树。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多肉植物的水培技术,以紫珍珠(Echeveria ‘Perle von Nurnberg’)、吉娃莲(Echeveria chihuahuaensis)、鹿角海棠[Astridia velutina (L.Bolus) Dinter]、四海波(Faucaria tigrina)为试材,设立不同水位诱导其生根,并以Hoagland’s为标准液配制3种不同浓度营养液配方,通过测定植物根系与叶片各项指标,比较不同水位对植物生根的影响以及不同营养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位接近茎基部但不接触茎基部时发根最快且根系生长最佳,1/4配方浓度与1/2配方浓度的Hoagland’s营养液更适合这4种多肉植物的水培生长。最后提出水培多肉植物综合养护管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8个中国古老月季基因组大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个中国古老月季为试材,以欧芹作为标准植物,采用2种不同的样本处理方法对其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染色体计数法补充3个存在争议或尚未见报道的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的倍性,为其基因组大小的确定提供必需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中国古老月季品种‘屏东月季'为二倍体(2n=2x=14),‘桔囊'和‘牡丹月季'为四倍体(2n=4x=28)。2)2种样本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6个品种间差异显著,1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故2种处理方法均可用于基因组大小的检测,但方法Ⅱ准确度高,受外界影响小,更适宜基因组大小的检测。方法Ⅰ操作简便,可用于大规模的倍性检测。3)18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含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的基因组大小在0.62~0.71pg之间,其中二倍体品种2C DNA含量范围为1.34~1.43pg,C值范围为0.67~0.71pg;三倍体2C DNA含量范围为1.96~2.05pg,C值范围为0.65~0.68pg;四倍体2C DNA含量范围为2.49~2.63pg,C值范围为0.62~0.66pg。二倍体基因组最大,三倍体居中,四倍体最小。本研究找到了适宜的流式细胞术样本处理方法,并检测出18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的基因组大小,为揭示中国古老月季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之后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姜荷花品种清迈粉的基因组大小。以萝卜品种Saxa为内标,姜荷花清迈粉为待测样品,分别制备萝卜和姜荷花的细胞核悬液,用核糖核酸酶和PI染料处理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对比萝卜的基因组大小,计算后得出姜荷花清迈粉的基因组大小约为998.5 Mbp。该研究探索了流式细胞术测定姜荷花基因组大小的方法,同时明确了姜荷花的基因组大小,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适于高粱叶片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对TCA/丙酮沉淀后的蛋白质分别用裂解液Ⅰ(尿素+硫脲+CHAPS+DTT)和裂解液Ⅱ(尿素+DTT)2种裂解液进行裂解,用改良的Bradford法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SDS-PAGE分离检测。结果表明,裂解液Ⅰ所得蛋白质质量浓度(2.538g/L)高于裂解液Ⅱ所得蛋白质质量浓度(1.905g/L),且两者呈极显著差异(P<0.05),但裂解液Ⅰ所得蛋白质电泳条带出现1条杂带;而裂解液Ⅱ所得蛋白质能满足上样要求且电泳条带清晰无杂带。因此,TCA/丙酮沉淀并用裂解液Ⅱ进行裂解的方法适用于高粱叶片的SDS-PAGE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怀玉山’高山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var. cormosus ‘Huaiyushan’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为开展‘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优化、叶绿体基因组改造,探索物种进化和增加外源基因表达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组装和注释后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结构、基因组成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5 296 bp,为经典的4段式结构。大单拷贝区(LSC)、小单拷贝区(SSC)和反向重复区(IR)长度分别为85 737、18 373、25 593 bp,总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的比例(GC比例)为37.88%,共注释出133个基因,包含87个编码区(CDS)基因、37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和1个假基因。‘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38个简单重复序列位点(SSR位点,36个单碱基重复和2个双碱基重复)和32个长重复序列(16个正向重复和16个回文重复)。‘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