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优选出抗氧化性能优良的竹种,以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us(Mc Clure)C.D.Chu et C.S.Chao]、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Keng)Mc Clure]、黄秆乌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 Mc Clure cv.aureocanlis N.X.Ma)、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D.Chu et C.S.Chao)、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Sieb.)Makino]、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Mc Clure)Keng f.]6种竹的叶片为材料,以10倍原料重的60%乙醇在70℃条件下,对竹叶进行总黄酮浸提,以芦丁为标准样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的总黄酮进行了含量测定;采用烘箱贮存法测定竹叶黄酮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供试竹种的竹叶黄酮含量,以唐竹最低,为63.49μg/mL,黄秆乌哺鸡竹的最高,为112.70μg/mL。不同竹种的竹叶黄酮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效果,黄秆乌哺鸡竹的抗氧化作用最强,用其处理5 d的油脂体系的POV仅为38.06 meq/kg,较开始时增加了18.79 meq/kg,增加幅度为对照的31.5%;雷竹的抗氧化作用相对其他竹种较弱,处理5 d的POV增加幅度为对照的56.1%。因此黄秆乌哺鸡竹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位于拉萨市郊的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苗圃为试验地,以园林绿化竹种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3月起,从西藏引种高山竹类4种、从浙江引种温带竹类7种、从云南引种热带竹类3种;竹苗定植后,于2018年8月份和2019年8月份,测量引种的14个竹种在西藏拉萨栽植近2 a的苗木成活、发笋数量、新笋(幼竹)干径和干高,分析14种竹子在西藏拉萨引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高山竹类中的西藏本地箭竹属(Fargesia)、筱竹属(Tham-nocalamus)竹种具有最高的成活率(62.8%~87.5%),发笋率为4.1%~12.5%;温带竹类中的罗汉竹(Phyllostachys au-rea)、黄竿京竹(Ph.aureosulcata f.aureocaulis)、赤竹属菲白竹(Sasa fortunei)等具有较高的成活率(39.0%~66.4%),发笋率为2.0%~2.9%,性状基本正常;其余的温带竹种成活率急剧下降,发笋率低;3种热带竹种栽种2 a后全部死亡.竹苗中,分株数量、竹种原分布区海拔,与竹子分篼苗的成活率、发笋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40~0.835,P<0.01);累年日平均气温、累年平均日最低气温,与成活率、发笋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997~-0.909).不同类型竹种,在当地的适应性差异显著.在拉萨进行园林绿化竹子引种时,应优先考虑当地的牛色玛(Thamnocalamus unispiculatus)等抗寒性较强的高山竹种,避免因较长时间低温影响竹种的成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解析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不同叶色叶片反射光谱特性、光系统Ⅱ(PSⅡ)和光系统Ⅰ(PSⅠ)特性之间的差异,探索不同叶色竹种光合能力差异,从生理角度分析矢竹叶色变异特性并为进一步探究叶色变异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取生长健壮的矢竹叶片(GL)、花叶矢竹P. japonica f. akebonosuji复绿叶片(AL)、花叶矢竹条纹叶片[(SL)包括白色部分(SA)和绿色部分(SG)]、曙筋矢竹P. japonica f. akebono(VL)4种不同叶色叶片为材料,测定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叶绿素归一化指数(ChlNDI)、光化学植被指数(PRI)、快速荧光动力学参数及820 nm相对吸收值。  结果  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GL、SL、VL、AL;不同叶色矢竹叶片的叶绿素归一化指数、光化学植被指数变化趋势一致,从大到小依次均为GL、SG、VL、SA、AL;4个色叶的光系统Ⅰ最大氧化还原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GL、VL、SG、AL;花叶矢竹复绿叶、条纹绿叶和曙筋矢竹都具有叶绿素荧光曲线动力学活性,但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开放降低程度与矢竹差异显著(P<0.05),能量用于电子传递份额变小;缺乏叶绿素使得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不断增加,可能是因为它需要更多的反应中心来应对其较低的转化效率,但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叶片性能指数(PIABS)都逐渐降低,可能是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发生可逆失活,能吸收光能但不能推动电子传递。  结论  叶色变异导致矢竹叶片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叶绿素归一化指数和光化学反射指数特征参数,叶绿素缺乏会影响光系统Ⅱ活性反应中心发生可逆性失活。花叶矢竹条纹叶片反应中心较少,但仍具有较好的光系统Ⅱ活性和叶绿素水平,维持较好的光合能力,这可能与其独特的花叶性状有关。图8表2参31  相似文献   

4.
以花叶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 f.akebonosuji 10种不同颜色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转录组数据为基础,调查了花叶矢竹中转座子的种类、数量以及选择性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花叶矢竹转录组中转座子类型丰富、数量繁多,其中RNA转座子明显多于DNA转座子,转座子LTR/Copia类型数量最多。绿叶的5个发育阶段中,转座子主要在第5发育阶段高表达,表明这些转座子可能参与了花叶矢竹叶片成熟过程。而在白叶5个发育阶段中,转座子主要在第1发育阶段高表达;对绿叶和白叶5个相对应的发育阶段分析表明,白叶中高表达的转座子多于绿叶,表明这些转座子可能参与了花叶矢竹叶色变异过程,也可能是逆境胁迫导致转座子转座激活。图3表3参25  相似文献   

5.
NaCl胁迫对竹类植物形态和生长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法,对花叶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 Makino ex Nakai var.luteolo-albostriata)、小琴丝竹(Bambusa multiplex‘Alphonse-Karr’)、刺黑竹(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毛凤凰竹(Bambusa multiplex var.incana)和匍匐镰序竹(Drepanostach yum stoloniforme)进行NaCl不同浓度(CK、0.1%、0.3%、0.5%、0.7%、1.0%)胁迫处理,观察其叶片、根系形态变化,测定其根系活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5种竹子叶片均出现盐害,耐盐性大小依次为小琴丝竹>花叶唐竹>刺黑竹>毛凤凰竹>匍匐镰序竹;根系切片电镜扫描可见根尖各部位颜色随NaCl处理浓度的加深而加深;根系活力经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枣和酸枣基因组大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找出最适合枣和酸枣的流式细胞术流程,进而测定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在所对比的5 种裂解液中,WPB 最适合枣属植物细胞裂解。以毛果杨为内标,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内参G0/ G1 期峰,计算得出6 种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各枣品种的基因组大小有一定差异,平均基因组大小约为418.56 Mb,其中:‘冬枣爷的基 因组大小为(393.60 ±4.72)Mb,即C-值为(0.40 ±0.01)pg;‘鲁枣2 号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28.00 ±3.61)Mb,即C- 值为(0.44 ±0.00)pg;‘金丝小枣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24.00 ±5.81 )Mb,即C-值为(0.44 ±0.01)pg;‘孔府酥脆枣爷 的基因组大小为(429.60 ±5.03)Mb,即C-值为(0.44 ±0.01)pg;‘无核小枣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13.60 ±7.07)Mb, 即C-值为(0.42 ±0.01 )pg;酸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41.60 ±4.29)Mb,即C-值为(0.45 ±0.01)pg。优化的枣属植 物流式细胞术流程,为枣属植物的倍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重组竹板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借鉴重组木生产的工艺特点,探讨了以小径杂竹—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f. prevernalis),孝顺竹(Bambusa glaucescen)为原料,水溶性PF树脂胶为胶粘剂,在不去除竹青的条件下生产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重组竹新产品的可能性。结果如下:①小径杂竹在不去除竹青的条件下,适当的处理后,以水溶性PF树脂胶为胶粘剂完全可制得有较高物理力学性能的重组竹板材,②密度1.0~1.1g/cm~3的重组板材,其平均MOR可达120N/mm~2,MOE可达1.60×10~4N/mm~2;③重组竹板材生产的较佳热压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30~140℃,压力为3.43MPa左右,升温到预定值后的保温时间约每毫米板厚0.9min.  相似文献   

8.
早樱种系(Cerasus subhirtella)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变异丰富,在分类处理上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以番茄为内标,用流式细胞仪对番茄和早樱种系相关材料的样品进行了基因组大小的测定。通过比较番茄与早樱不同材料样品峰值的倍数关系,计算出不同早樱样品的基因组大小。经多次试验测得大叶早樱(C.subhirtella)基因组大小为(512.260±16.200)Mb,C值(0.54±0.289)pg,野生早樱(C.subhirtella var.ascendens)基因组大小为(274.360±13.920)Mb,即C值为(0.28±0.014)pg(以1 pg=978 Mb计算)。研究结果支持将野生早樱作为变种处理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研究亚热带经济竹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大小年快速生长期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光响应规律.以2龄竹、4龄竹和6龄竹的3个竹龄毛竹为材料,采用便携式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各竹龄毛竹出笋前期(4月)冠层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响应曲线(RLC_S),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双指数方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计算对应参数,筛选出最佳的光合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并进一步测定拟合整个快速生长期(4-7月)3个竹龄的快速响应曲线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在最大电子(J_(max))、饱和光强(PAR_(sat))、初始斜率(α)及拟合系数(R~2)均优于传统双指数方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为拟合毛竹叶绿素荧光快速响应曲线(RLC_S)最优模型;毛竹叶片光合机制大小年差异显著,大年与小年的光合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和5月,快速生长期内的光合响应能力总体表现为Ⅱ度竹Ⅰ度竹Ⅲ度竹.因此,建议在竹林经营中,应集中在大小年光合高峰期间追施肥料,并且注意维持各竹龄的适当立竹结构,以促进毛竹林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斑竹林地下鞭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林地下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鞭根系统,对河南博爱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lacrima-deaeKeng)林地下鞭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斑竹地下鞭生长发育和分布存在空间规律性变化,土壤深度对竹鞭的长度有显著影响,鞭龄对鞭径大小影响不显著,对笋芽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约85.7%的竹鞭分布于0~20 cm土层的土壤中,因此斑竹属于典型的浅根性树种。跳鞭露出地面的部分,竹鞭直径小且节密,无发笋现象,应及时覆土。松土、除草、施肥及适当覆盖有助于竹鞭的生长和笋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怀集县铁厘茶竿竹和白水茶竿竹与其他茶竿竹亚属竹种之间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它们的分类地位,对包括铁厘茶竿竹和白水茶竿竹在内的9个茶竿竹亚属竹种的核糖体基因(n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ITS全长在559~648 bp,(G+C)含量变化范围为46.02%~57.65%,其中铁厘茶竿竹和白水茶竿竹ITS全长分别为559 bp和614 bp,(G+C)含量分别为55.64%和57.65%。ITS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正种茶竿竹及其变种聚为一个大支,其中铁厘茶竿竹和白水茶竿竹聚在一起。以上结果佐证了铁厘茶竿竹和白水茶竿竹是正种茶竿竹的2个变种。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观赏竹类景观应用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省珠三角的广州、东莞、惠州3个城市的公园或小区的观赏竹应用进行调查,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软件进行分析、建模、排序,结果表明,排名前10的观赏竹种类是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Munro)、白哺鸡竹(Phyllostachys dulcis McClure)、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f.spectabilis)、铺地竹(Sasa argenteastriatus E.G.Camus)、黄金间碧玉(Bambusavulgarisvar.striata Gamble)、大琴丝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Flavidorivens’)、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Sieb.)Makino]、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Chu et Chao cv.prevernalis)、湘妃竹(P.bambusoidesform.Lacrima-deae Keng f.et Wen.)、紫竿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 var.textiliscv.purpurascens)。  相似文献   

13.
竹纤维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该文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ay)、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对厚壁毛竹、唐竹、茶秆竹、黄金间碧玉竹、慈竹等竹材的化学组成、纤维形态、结晶结构、机械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材苯醇抽提物含量较木材高得多,木素含量 19.1%~25.3%,戊聚糖含量 14.9%~22.6%,纤维素含量除厚壁毛竹外均高于50%;慈竹纤维平均长度最长 (1.861 mm);竹材纤维的长宽比均大于木材,唐竹纤维的长宽比(142)最大。IR、X-ray分析表明,竹纤维结晶体属于纤维素I,茶秆竹纤维的结晶度最大;DSC热分析图谱可作为鉴别各种纤维材料的方法之一。此外,研究了蒸汽爆破处理前后慈竹成分的变化。经过处理后的慈竹,其纤维素含量从50.5%提高到69.2%,纤维素结晶度也有所增加,纤维断裂强度指标满足纺织材料要求,证明蒸汽爆破手段是开发竹纤维复合材料和服用竹纤维的一种有效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观赏竹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比较了刚竹属等22个观赏竹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观赏竹种不同属间、种间的光系统II(PSII)功能具有差异,竹种间叶绿素荧光参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1)刚竹属的高节竹、红哺鸡竹、斑竹、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绿皮黄筋的Fv、Fm、Fv/Fm、Fv/F0、ΦPSⅡ、qP等值高于其它7个竹种,qN值相对较低,即前6个竹种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2)刚竹属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除qN值外,其它参数均值高于箣竹属竹种,而属内竹种的各项参数差异小于属间差异,箣竹属、牡竹属的qN值较低,表现竹种光合机构有着良好的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几种丛生竹叶的平均叶面积(MLA)、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沿冠层高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方法]对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内12种丛生竹不同冠层高度叶片MLA、SLA和LDMC进行调查,分析丛生竹不同冠层MLA、SLA和LDMC的垂直空间结构与差异。[结果]不同丛生竹的上、中、下冠层MLA与LDMC变化较小,SLA变化较大,MLA与LDMC均以唐竹最高(上、中、下冠层MLA均值分别为26.0、33.7、27.4 cm~2;LDMC分别为766.0、814.8、792.4 m~2/kg),LDMC以大黄苦竹最低(上、中、下冠层分别为528.4、548.5、479.0 mg/g);SLA均以高节竹最高(上、中、下冠层分别为629.0、284.9、440.7 m~2/kg);同竹种不同冠层间MLA差异不显著(P0.05);除白哺鸡竹外,其他11种竹种3个冠层间的SLA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光照、水分资源及养分在冠层不同高度的分配,共同导致MLA、SLA和LDMC沿冠层垂直方向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刚竹属的5种竹类植物(紫竹、绿槽毛竹、毛金竹、早竹和淡竹)成熟叶和衰老叶的N、P含量及内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刚竹属的5种竹类植物成熟叶具有较高的N含量[(18.46±0.40)-(25.84±0.86)mg.g-1)],成熟叶的P含量在(1.08±0.02)-(1.26±0.02)mg.g-1之间;从成熟叶到衰老叶,N、P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5种竹类植物叶片N、P的内吸收率均在50%以上;N的内吸收率与成熟叶片的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不存在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竹叶挥发油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15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以TBHQ为对照,用DPPH·法研究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绿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为0.637%,而福建茶竿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252%,水蒸气蒸馏法适宜于提取竹叶挥发油.15种竹叶挥发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与挥发油的浓度呈正相关性.其中银丝竹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最强,,IC50值为3.605 mg·mL-1,绿竹竹叶挥发油的IC50值为4.464 mg·mL-1,短穗竹竹叶挥发油抗氧化活性最低,其IC50值为12.128 mg·mL-1.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竹叶挥发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观赏竹引种价值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观赏竹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豫南地区引进的22个竹类进行了综合价值评定。结果表明:观赏价值和生态适应性是观赏竹评价的重要标准,孝顺竹、金镶玉竹、黄杆乌哺鸡竹和矢竹等观赏性高、易于驯化利用,值得在河南省南部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混生地被竹光合和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取11种优良混生地被竹,比较不同竹种在同质环境条件下的光合和荧光特征差异,以层次分析法评价高光效竹种,为进一步研究竹子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及优良竹种多指标、多方位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黄条金刚竹、铺地竹、美丽箬竹和白缟椎谷笹的净光合速率(Pn)均在14.00μmol·m-2·s-1以上,白纹阴阳竹和倭竹的Pn仅为8.10μmol·m-2·s-1左右.(2)美丽箬竹、白缟椎谷笹和黄条金刚竹等的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相对较高,菲黄竹、白纹阴阳竹和倭竹等相对较低.(3)黄条金刚竹的光补偿点最低,光饱和点最高;倭竹的光补偿点最高;白纹阴阳竹的光饱和点最低;白纹阴阳竹、菲白竹和倭竹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相对较大,美丽箬竹、白缟椎谷笹、黄条金刚竹和阔叶箬竹相对较小.可见,在同质环境条件下,不同竹种的光合生产能力、光合作用效率、光利用和光适应各有差别.综合评价显示,黄条金刚竹、美丽箬竹和白缟椎谷笹等为高光效竹种,但竹种的光合生理差异还可能与长期环境选择、遗传进化及竹子生态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夏季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弥补园林植物应用中缺乏的定量研究,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夏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夏季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显著差异,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银丝大眼竹、早园竹、人面竹和泰竹是福州市夏季优良的滞尘竹种,其中绿槽毛竹的滞尘量最多,为1.674 86 g.m-2,鼓节竹最少,为0.505 8 g.m-2。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早园竹、人面竹、泰竹、斑竹和鼓节竹在距离地面150 cm处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多于200 cm处,银丝大眼竹、唐竹和青丝黄竹则相反。在同一高度水平上,绿槽毛竹滞尘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