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为进一步明确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抗穗发芽的生理机制,以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为研究材料,采用电泳等生化技术分析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义Trx s基因转入小麦后,明显降低了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活性。这种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酶蛋白的合成或降解速度;(2)影响酶存在的状态(抑制态和活性态);(3)影响淀粉酶由麦胚向胚乳的转运。  相似文献   

2.
以牧民自留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药剂浸种对其萌发时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抗坏血酸、水杨酸、硫酸铜对燕麦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测定燕麦种子发芽的第1、3、5、7天α-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0.1 mmol/L水杨酸处理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效果最佳,高浓度水杨酸(>0.2 mmol/L)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有抑制作用;0.3 mmol/L赤霉素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提高效果次之;抗坏血酸溶液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提高作用不明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u SO4对燕麦α-淀粉酶活性提高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硫化氢对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锐锋  郭希凯  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18-7219,7226
[目的]探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硫化氢(H2S)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NaHS作为H2S的供体,以扬麦158为供试材料,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使用H2S处理小麦种子可以有效提高总淀粉酶活性,当H2S浓度为0.4mmol/L,处理时间为9h时最佳。总淀粉酶中的β-淀粉酶活力增高而α-淀粉酶却不受影响。使用不同硫化物处理小麦种子9h,H2S处理过的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高于其他含硫化合物。[结论]试验表明,H2S可以提高小麦种子体内β-淀粉酶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以西昌市巴汝乡牧民自留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药剂浸种对其萌发时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抗坏血酸、水杨酸、CuSO4对燕麦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后测定燕麦种子发芽后的第1、3、5、7天的α-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0.1 mmoL/L的水杨酸处理燕麦种子对其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效果最佳,高浓度水杨酸(0.2 mmoL/L)抑制α-淀粉酶活力;0.3 mmoL/L的赤霉素对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作用次之;抗坏血酸溶液处理燕麦种子对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低浓度的CuSO4对燕麦种子萌发对α-淀粉酶活性的提高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李墨  安家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03-4404
[目的]系统研究玉米在发芽过程中的3种酶活力的变化,确定玉米最佳发芽条件。[方法]以玉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发芽温度、发芽时间和含水率对玉米发芽过程中酶活力的影响,在确定最佳发芽条件下比较各种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正交试验表明,玉米最佳发芽条件为:发芽温度25℃,发芽时间6 d,含水率46.1%。玉米α-淀粉酶活力主要在发芽阶段形成,发芽促进了α-淀粉酶活力的快速增长直至达最高值;-β淀粉酶活力随发芽进行缓慢增加至最大值;纤维素酶活力也随着发芽进行缓慢增加至最大值。[结论]-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纤维素酶酶活力都呈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第5天前后。  相似文献   

6.
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变化,以山农17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各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淀粉含量随萌发进程以不同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α-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和呼吸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上各指标均在露白前后有明显的变化;β-淀粉酶呈现双峰变化趋势,且一直保持较高活性;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与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温度能强烈影响萌发过程中淀粉降解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在种子置床初期即可被检测到活性,且受其编码基因的调控作用显著,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a2+、Cu2+胁迫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系03132-6种子萌发情况的影响,为小麦抗盐生理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Ca2+、Cu2+浓度均分别为0.05%、0.10%、0.15%、0.20%、0.25%、0.30%。[结果]同一离子条件下不同浓度Ca2+、Cu2+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离子条件下同一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也不同。Cu2+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影响显著,Ca2+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明显小于Cu2+。Ca2+浓度≤0.15%时,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所提高,淀粉酶活力也有所提高;当其浓度≥0.20%时,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所下降,淀粉酶活力也随之下降。当Cu2+浓度≥0.05%时,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淀粉酶活力都大幅度下降。[结论]0.05%~0.30%Cu2+能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0.05%~0.10%Ca2+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0.15%~0.30%Ca2+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胁迫时大豆种子萌发及α-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Cl盐溶液处理大豆种子,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低于60mmol/L时,对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较小,而NaCl溶液浓度高于90mmol/L时,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发芽第3天大豆的α-淀粉酶活力最高,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α-淀粉酶的活力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大豆种子萌发条件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将小麦种子置于不同浓度废电池浸出液中,测定发芽期淀粉酶、蛋白酶、丙酮酸脱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废电池对这几种酶的活力有影响。随着电池浸出液浓度增加,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变化趋势相似,低浓度有激活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呈现出低促高抑的影响趋势。丙酮酸脱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均呈现出持续下降变化趋势。[结论]该研究对了解电池浸出液对小麦发芽的影响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聪  安家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112-3113
[目的]优化小麦发芽前浸泡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α-淀粉酶活力。[结果]各因素对小麦发芽前浸泡对α-淀粉酶活力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浸泡温度>浸泡方式>加碱量。小麦发芽前最适浸泡条件为15℃,"浸4断10",加碱(生石灰)量0.015%。[结论]最佳的浸泡条件对发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发芽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力有较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3种来自不同地区(双江、景谷、镇康)并处于不同发酵阶段的普洱茶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地区普洱茶α-淀粉酶抑制剂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茶样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呈相似的规律性变化,先降低后升高。普洱茶原料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较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降低,但发酵后期抑制作用又有所增强,成品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较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普洱茶α-淀粉酶抑制剂及探讨普洱茶保健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国大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大麦α-淀粉酶活性基因寻找有效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41对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引物,对257份中国大麦地方品种进行PCR扩增;采用Nei’s遗传距离和邻接(neighbour-joining)法进行聚类分析;在对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全基因组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结果】共鉴定出70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17个。41个SSR标记位点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变化范围为0.23(Bmag 0385)—0.94(Bmac0032),平均为0.6385。257个中国大麦地方品种聚合成9个不同的结构类群,发现5个与大麦α-淀粉酶活性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结论】中国大麦地方品种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等位变异;各类群的特性和品种来源符合“遗传关系密切、表型特征特性相同、地理生态相近”的同类群聚集规律。在5个关联位点中,位于7H染色体上的Bmag0385位点,其等位变异A215的酶活增强效应最大;此外,7H上Bmac0273的等位变异A141的增效作用较大,可用于啤酒大麦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源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6个不同氮源为材料,研究了其对4个大田生育期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铵和芝麻饼肥配施时,烟株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较高,而α-淀粉酶的活性是前期减弱后期增强,这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烟叶的适时成熟。硝酸铵和芝麻饼肥配施时,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比值较为适宜,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其中T4处理作为氮源更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以大青皮萝卜(P1)、青萝卜(P2)、灯笼红(P3)、满堂红(P4)和浙大长(P5)为杂交亲本,按5×5完全双列交配设计,对萝卜淀粉酶活性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亲本P3和P5的淀粉酶总活性一般配合力较高,分别为9.243和0.829,为优良亲本可直接利用;杂交组合P2×P4、P5×P3、P1×P2和P4×P5的总酶活性特殊配合力较高,分别为11.983,7.250,3.983和1.343,有增加淀粉酶活性的潜力。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和总酶活性狭义遗传力分别为23.85%、44.27%和38.47%,β-淀粉酶活性和总酶活性遗传力较高,可在早代开始选择;而α-淀粉酶活性遗传力较低,受周围环境影响大,可于晚期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甘蔗品种(种)叶片α-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基因型效应较大,12个供试材料间的差异明显,种间的差异大于品种间的差异,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小。β-淀粉酶的活性变化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较为密切,其变化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活性的最高峰出现在甘蔗的旺长时期。几乎所有供试材料酶活性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变化幅度有差异。分蘖末期至伸长初期,同一材料的β-淀粉酶活性通常高于α-淀粉酶。  相似文献   

16.
α-淀粉酶固定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固定化酶的优越性,酶的固定化的方法分类以及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甘蔗纤维素衍生物为载体,用共价键结合法固定α-淀粉酶。根据温度、pH值、α-淀粉酶的浓度以及α-淀粉酶与甘蔗纤维素衍生物载体的配比对α-淀粉酶固定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固定条件为:温度60℃,pH值为6.0,α-淀粉酶的浓度为60U/ml,α-淀粉酶与甘蔗纤维素衍生物载体的配比为50ml∶1g。缓冲溶液为柠檬酸-磷酸氢二钾缓冲液。通过吸光度法测定所得固定化酶的活力为34.77U/g固定剂。测得米氏常数为12.88g/L,半衰期为3.17h,固定化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α-淀粉酶脱离在产品中,所以可以减少额外的加工费用,同时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7.
贺胜英  唐湘华  洪涛  黄遵锡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09-10511
概述了耐酸性α-淀粉酶的产生菌的来源、先进的粗酶分离纯化技术以及酸性α-淀粉酶的特性,介绍了国内外获得高产酶菌株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耐酸性α-淀粉酶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高效准确测定大麦β-淀粉酶酶活力,运用两种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纯化β-淀粉酶,并确定每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线性范围,将两种测定结果作线性拟合,可以PNPβ-G3法测定结果直接评估大麦种子水解产生麦芽糖能力。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拟合曲线R2为0.9886,回归方程为y=0.0079x+0.0089。将该方法应用于β-淀粉酶产品酶活力测定,可快速、准确测定β-淀粉酶绝对酶活力,快速判断β-淀粉酶样品中是否含有其他淀粉水解酶。  相似文献   

19.
宽皮柑桔隔年结果对3种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15年生宽皮柑桔"本地早"为材料,研究了大、小年结果对3种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年结果树叶片和芽的α-淀粉酶活性总体上高于小年结果树,但磷酸酯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低于小年结果树。在所测定的3种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中,均是芽比叶片高。叶片中α-淀粉酶活性与叶片中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芽中的磷酸酯酶活性与叶片中的全磷含量大部分时间里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