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粒重稳定性是小麦稳产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为了发掘小麦在遭受虫害等减源逆境伤害时影响粒重稳定性的QTL,以小偃81和西农1376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设早播和晚播两个播期,对减源处理下该群体的粒长、粒宽和千粒重进行表型分析,同时计算减源处理与对照处理的表型比值,进而估测发育稳定性,并利用50K芯片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减源处理下RIL群体的粒长、粒宽和千粒重均显著下降。采用完备复合区间模型对不同处理的表型值、表型比值分别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8个QTL,分布于2A、3A、3B、3D、4B、4D和5D染色体上,其中有8个QTL在减源处理和对照处理中均表达, Qgl.nwafu-5D.3 Qkgw.nwafu-5D均在早播对照处理和晚播减源处理中被检测到,平均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73%和8.19%,为稳定QTL,且 Qgl.nwafu-5D.3也在早播减源处理中被检测到,推测这2个稳定QTL可能为新发现的位点。控制表型比值的QTL大多与控制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的QTL区间重合,推测维持减源后粒重稳定性的QTL与控制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的位点紧密连锁或存在“一因多效”现象。  相似文献   
2.
庆农8号原系号9196-11-2-2,是陇东学院农学系1991年用丰产、优质自育的8809(1)2品系为母本与抗旱、抗寒、耐脊、适应性强的新品系8202(23)-3-421-4为父本杂交,1992~1996年在干旱、寒冷、多病的自然条件下根据育种目标采用系谱法进行了组合、单株和株系的评选,1997~1998年进行品系鉴定试验并最终决选而成的抗旱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1999~2000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0~2002参加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05年12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新品系 90 10 9(13) 1 2 1是陇东学院农学系以长武 131×武农 132的F1为母本、自选品系 830 1为父本复合杂交 ,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系丰产性好 ,在庆阳市 1999- 2 0 0 1年 2个年度的区域试验中 ,折合平均产量 2 84 1.90kg/hm2 ,较对照品种西峰 2 0增产 9.78%。该品系抗寒、抗旱性突出 ,抗青干 ,抗白粉病、红矮病、黄矮病 ,稳产 ,品质良好 ,适宜在甘肃东部及陕北、宁夏彭阳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探讨地膜玉米+残膜小麦与地膜玉米+地膜小麦和地膜玉米+露地小麦的经济效益,进行了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玉米+残膜小麦一膜两用与地膜玉米+地膜小麦和地膜玉米+露地小麦相比较,残膜小麦较露地小麦增产18.59%,地膜小麦较露地小麦增产19.08%;地膜玉米+残膜小麦平均净收益较地膜玉米+地膜小麦增加8.61%,较地膜玉米+露地小麦增加14.01%。地膜玉米+残膜小麦一膜两用既能减少农资及耕地投入、保持土壤水分,又能减少地膜对土地造成的污染,增加单位面积收益和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当地发展旱作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采用SDS-PAGE技术和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对陇东地区382份冬小麦资源的HMW-GS组成和其中315份品种的沉淀值、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陇东旱塬冬小麦资源存在16种亚基变异类型,35种组合形式;null,7+8,2+12为各自位点的主要亚基变异类型,其中1,7+9,5+12亚基在育成和引进品种(系)中相对地方品种有明显提高,且5+10亚基在育成品种(系)中出现频率也较高(17.02%);在地方品种中null、7+8、2+12为优势组合(占79.19%),而育成和引进品种(系)中亚基主要以null、7+9、2+12(23.40%和17.58%),null、7+8、2+12(21.28%和16.48%),1、7+8、2+12(10.60%和15.38%)三类组合形式存在;具有2*、7+8、5+12组合的小麦品种综合品质较优。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出8分以上的组合14类,89个品种,其中4类组合的23个品种得分10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不同因素对冬小麦抗倒伏性的影响,为今后冬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测定国家旱地区域试验13个新品系株高、茎粗、第一节间长度、第二节间长度、茎秆二氧化硅含量。[结果]科遗12-6105、中麦39、太1305、长7080、长6990、众信5158、临旱5115这7个供试品系的抗倒伏性优于其他品系。[结论]培育矮秆、粗茎,第一、第二节间较长及第一、二节间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品种是预防倒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9.
杨虓  刘自成  杨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46-7148
根据多年来正宁县及周边地区气象资料和条锈病发生规律,分析了该县小麦条锈病暴发流行的气象因素及病菌孢子传播途径,并提出了该县小麦条锈病流行暴发与气象因素的因果关系及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a2+、Cu2+胁迫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系03132-6种子萌发情况的影响,为小麦抗盐生理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Ca2+、Cu2+浓度均分别为0.05%、0.10%、0.15%、0.20%、0.25%、0.30%。[结果]同一离子条件下不同浓度Ca2+、Cu2+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离子条件下同一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也不同。Cu2+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影响显著,Ca2+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明显小于Cu2+。Ca2+浓度≤0.15%时,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所提高,淀粉酶活力也有所提高;当其浓度≥0.20%时,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所下降,淀粉酶活力也随之下降。当Cu2+浓度≥0.05%时,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淀粉酶活力都大幅度下降。[结论]0.05%~0.30%Cu2+能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0.05%~0.10%Ca2+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0.15%~0.30%Ca2+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