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发现,在母猪妊娠和哺乳期间饲喂含有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母猪日粮会导致仔猪卵巢功能受损。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以受污染的玉米为基础的日粮通常同时含有ZEN和DON(呕吐毒素)两种霉菌毒素,即使遵循欧盟法规来控制这些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含量,也可能有通过母猪乳汁传递到仔猪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山西省主要饲粮之一,其质量与安全对人畜健康至关重要。玉米在实际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常会发霉变质,导致霉菌毒素污染。因此,为摸清山西省饲粮玉米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本研究对山西不同地区玉米采样并进行黄曲霉毒素B1(AFB1)、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玉米中AFB1、DON和ZEN检出率均为100%。其中,ZEN污染情况较为严重,DON次之,AFB1污染较轻,含量超标率分别为14%、12%和8%。从地区分布分析,山西玉米中AFB1含量由山西北部向南部呈现增高趋势,DON正好相反,ZEN地区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振玲 《猪业科学》2021,38(9):20-22
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烯醇(DON)是饲料中尤其是以玉米和甜菜渣(beet pulp)为原料的饲料中最常见的两种真菌毒素。众所周知,高ZEN或DON毒素含量水平的日粮最终会使毒素进入到母猪的乳汁中,对母猪和新生仔猪均造成不利的影响。ZEN及衍生物是一类主要由镰刀菌属的真菌产生的非甾体雌激素类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大麦、小麦和高粱等谷物饲料及其副产品中,能引起猪等家畜和家禽早熟,生殖周期紊乱。DON (又名呕吐毒素)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和粉红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剧毒次级代谢产物。谷类作物粮食发生霉变后产生DON,猪对DON最为敏感,且危害也最大,主要毒性效应为拒食、呕吐、抵抗力下降和繁殖性能下降,结果不仅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同时还严重危害猪的免疫功能和繁殖能力,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全球主要饲料生产大国和地区都制定了关于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如果日粮中毒素的含量水平不是那么高(低于欧盟标准),对母猪和新生仔猪是否就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呢?荷兰斯科特霍斯特饲料研究中心真菌毒素研究员雷吉安·圣徒博士(Dr RegianeSantos)在最新一期《All About Feed》(2021,29 (1): 14-16)介绍了这方面最新的研究情况。试验中研究了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ZEN、DON毒素及其衍生物传递给仔猪的情况,测定了母猪初乳和常乳中以及母猪和仔猪血清中真菌毒素的含量水平,并评估了真菌毒素(ZEN和DON)对母猪及所产猪的影响,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即使繁殖母猪的日粮中毒素含量水平较低(不超过欧盟标准),毒素仍旧可以从日粮中传入到母乳中(初乳和常乳),进而再由母乳传递给仔猪。2)虽然饲喂真菌毒素含量水平低的日粮并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仔猪的生长性能,但是确实会给母猪及其所产仔猪产生一定的影响。3)进食ZEN毒素含量水平较低日粮的母猪背膘厚度减少、血清中瘦素含量水平降低。4)真菌毒素使得雌性仔猪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使其不能被列入繁殖计划。  相似文献   

4.
朱秋凤  张永静  黄强 《猪业科学》2023,40(12):18-21
据我们所知,本文是首次研究母猪在哺乳期通过初乳和常乳将ZEN、DON及其代谢物传递给仔猪的报道。尽管有一些研究表明,在人和牛的乳汁中检测到了ZEN及其衍生物,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母猪饲喂自然污染饲粮后得到ZEN实际剂量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5.
选择头胎大白母猪,分别饲喂对照日粮(未被霉菌毒素污染,正常饲喂或限饲)、被霉菌毒素污染的日粮和添加0.2%霉可吸被霉菌毒素污染的日粮分别开展了2个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中主要污染的霉菌毒素是属于镰刀菌属的呕吐毒素以及少量的15-乙酰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两个试验结果均表明,饲喂污染饲粮的母猪在哺乳期的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饲喂被霉菌毒素污染日粮的母猪,其死胎率显著高于对照和添加霉可吸伊粮的母猪(P〈0.05)。无论是否添加霉可吸,饲喂污染日粮的母猪,其断奶至发情间隔均有延长的趋势(P〈0.1)。通过比较各组间血液氨氮、蛋白质和尿素浓度的差异,饲喂被霉菌毒素污染日粮的妊娠母猪的血液氨氮浓度有升高趋势(P〈0.1),而添加霉可吸有降低血液氨氮浓度的趋势(P〈0.1),而各组间血液蛋白质浓度无差异(P〉0.05)。通过比较各组间肌肉组织中蛋白质、DNA和RNA含量,发现限饲母猪在哺乳期肌肉中DN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蛋白质:DNA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见,霉菌毒素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霉可吸可防止这些不利影响的发生,哺乳母猪饲喂霉菌毒素污染日粮产生的代谢效应归因于采食量的降低而非霉菌毒素对蛋白质代谢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2021年国内配合饲料及玉米、小麦、杂粕等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了1 025个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类饲料和饲料原料不同程度地受3种毒素的污染,其中玉米、玉米副产物中AFB1含量最高,小麦及小麦麸中DON含量最高,玉米副产物中ZEN含量最高。总体来看,2021年饲料和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不容乐观,饲料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玉米、小麦等谷物及其副产物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的霉菌和其毒素对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影响十分巨大。本试验以北京大兴种猪示范基地为观察对象,检测不同饲料和饲料原料的蜡样芽孢杆菌、烟曲霉菌以及呕吐毒素(DON)、烟曲霉毒素(FB)和玉米赤霉烯酮(ZEN)3种毒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66份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样本中,蜡样芽孢杆菌样本的总体检出率为75.8%,烟曲霉菌检出率为69.7%;饲料原料中DON、FB和ZEN检出率较高,成品饲料DON检出率100%,FB检出率83.3%,ZEN检出率66.7%。结论 :北京地区的饲料霉菌及其毒素污染情况严重,应尽快制定饲料原料毒素污染限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黄曲霉毒素B1(AFB1)在2020年底新玉米中的污染情况,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户)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质量安全及养殖动物的影响,避免经济受损的风险。2020年12月在市场上采集新玉米样本225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或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其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进行检测,依据安佑集团相关企业标准标和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新玉米中霉菌毒素检出率为96.0%,其中DON、ZEN和AFB1的检出率分别为85.8%、87.1%和86.7%|DON、ZEN和AFB1在新玉米中的污染状况差别较大,按《饲料卫生标准》判定的超标率分别为0.0%、0.4%和11.6%|最大检测值分别为2500、534 μg/kg和>100 μg/kg。就产地而言,山西、内蒙古、东北、安徽、山东、河南、云南、陕西等地霉菌毒素污染较重。综上,与2019年及2020年玉米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数据相比,2020年底新玉米污染程度较重。 [关键词] 玉米|霉菌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法|污染规律  相似文献   

9.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采集于山东各地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含量。了解山东地区饲料原料霉菌素素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山东地区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较为普遍,其中玉米及副产品和大麦中DON污染相对严重,玉米副产品中ZEN污染相对严重,玉米皮中AFB1污染相对严重。同时2~3种毒素交叉污染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应用HPLC-MS/MS对山东省肉鸡全价料及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伏马毒素B1(FUMB1)、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24份样品中AFB1、FUMB1、DON和ZEN检出率分别为89.81%、77.16%、63.58%和97.22%,平均浓度分别为38.24、1 259.61、681.15μg/kg和889.34μg/kg,说明山东地区肉鸡全价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在全价料及原料中,全价料、花生粕、棉籽粕和DDGS中ZEN和AFB1污染较严重,玉米中ZEN和FUMB1污染较严重,麸皮中ZEN和DON污染较严重,玉米蛋白粉中4种霉菌毒素污染均较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中国青贮玉米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评价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的风险隐患,分别在东北地区(黑龙江)、西北地区(内蒙古、山西)、黄淮海地区(河南、河北)、华中地区(江苏)、西南地区(贵州、四川)和西藏地区9省(自治区)28县主要生产基地采集全株玉米(90份)和青贮玉米样品(161份),共计251份,基于固相分散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AFs)、呕吐毒素(DON)、伏马毒素(FB)、玉米赤霉烯酮(ZEN)等12种霉菌毒素含量,并利用暴露评估进行动物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参照中国饲料卫生标准,测定样品ZEN超标率为1.19%。当青贮玉米作为泌乳期奶牛饲粮的主要粗饲料时,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C)饲料安全标准,FB(FDA)和AFs(EC)的超标率分别为23.90%和13.94%。②全株玉米在青贮前和青贮后,霉菌毒素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③在黄淮海、华中和西南地区,青贮玉米霉菌毒素检出种类和含量相对较高,而在西藏地区含量相对较低。④当动物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青贮玉米时,动物的健康风险排序为:羔羊>犊牛>奶牛;在羔羊中,霉菌毒素的风险排序为:AFs>ZEN>DON>FB。综上所述,中国青贮玉米中霉菌毒素的超标率较低,污染情况相对严重的地区是黄淮海、华中和西南地区。在这些地区,如果青贮玉米作为泌乳期奶牛饲粮中主要粗饲料时,AFs和FB的超标风险较高;如果青贮玉米作为羔羊和犊牛饲粮中主要粗饲料时,AFs污染可能引起动物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
试验为研究发酵全混合日粮霉变过程中霉菌毒素的变化规律,采取人工辅助的方法促使饲料霉变,测定其中玉米赤霉烯酮(ZEN)、T-2毒素(T-2)、黄曲霉毒素(AFT)、呕吐毒素(DON)和伏马菌素(FB)含量,分析5种毒素之间的互作效应。结果显示,ZEN、T-2、AFT、DON和FB之间的关系以负相关为主;FB1与T-2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繁殖的作用;FB1与AFB1、DON与AFB1之间具有相互抑制繁殖的作用。研究表明,试验结果有助于有效预防和清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为维护动物健康、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呕吐毒素污染的饲料会引起猪的生长性能下降、拒食、免疫抑制和其他诸多健康问题。仔猪在出生前和哺乳期可分别经过胎盘和母乳接触和摄入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然而,人们对仔猪早期接触呕吐毒素的情况并未完全了解。本文旨在调查研究呕吐毒素在怀孕后期如何通过胎盘和哺乳(初乳与常乳)传递给仔猪。试验选取44头怀孕后期(93 d±1 d)的母猪,饲喂由天然污染呕吐毒素的燕麦制成的饲料,直到仔猪断奶结束。试验日粮中的呕吐毒素含量分为三个水平:(1)对照组(DON 0.2 mg/kg);(2)DON-L1组(DON1.4mg/kg);(3)DON-L2组(DON2.17mg/kg)。选取15头母猪,每窝选取5头仔猪,重复采集母猪的母乳与血液以及仔猪血液进行检测;计算仔猪/母猪血液DON浓度比和母乳/母猪血液DON浓度比(M/P)以评估呕吐毒素的转移状况。仔猪血液/母猪血液DON浓度比在仔猪出生时为2.14,分娩后12 h~36 h为1.21,分娩后7 d为0.08,分娩后21 d为0.16,断奶时为0.20;母猪母乳与母猪血液中DON浓度比则分别为0.92、1.11、0.94、1.21和0.90。研究结果表明,DON能够通过胎盘和母乳高效传递给仔猪。尽管母乳/母猪血液中呕吐毒素浓度比较高且能够有效分泌DON到母乳中,但研究表明,仔猪/母猪血液DON浓度比较低时,哺乳仔猪在生长早期具有足够抵抗呕吐毒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玉米赤霉烯酮(ZEN)对母猪繁殖性能和胎盘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择胎次相近、体重200 kg、妊娠第30天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mg/kg的ZEN。试验期74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ZEN显著提高了妊娠期母猪死胎数和弱仔猪数(P0.05),显著降低了母猪总产仔数(P0.05);2)饲粮中添加ZEN显著提高了妊娠期母猪血清孕酮含量(P0.05);3)饲粮中添加ZEN显著提高了妊娠期母猪胎盘中Toll样受体-2(TLR-2)和孕酮受体(PGR)基因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母猪妊娠期饲粮中添加1.5 mg/kg ZEN可显著降低母猪总产仔数,并显著提高死胎数和弱仔猪数。饲粮中低水平的ZEN对母猪繁殖性能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掌握昆明市部分奶牛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采集了昆明市部分奶牛场(养殖小区)的饲用玉米面、全株玉米青贮,全混合日粮(TMR)共80 批次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80 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A(OTA),玉米赤霉烯酮(ZEN)、伏马毒素(FB1+FB2)、T-2毒素、呕吐毒素(DON)6 种霉菌毒素含量,超标情况按照《GB 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判定。[结果]玉米面中ZEN检出率88.2%,平均值为(1 047.2±935.5)μg/kg,超标率达到76.4%; DON检出率82.3%,平均值为(1 375.2±635.2)μg/kg,FB1+FB2+FB3检出率35.3%,平均值为(277.4±490.9)μg/kg,AFB1检出率为35.3%,平均值为(8.6±2.9)μg/kg;OTA、T-2毒素均未检出。TMR中DON检出率25%,平均值为(1 047.2±935.5)μg/kg,AFB1检出率为16.7%,平均值为(2.3±1.2)μg/kg,ZEN检出率16.7%,平均值(120.1±112.6)μg/kg,均未超标;OTA、T-2毒素、FB1+FB2+FB3均未检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中DON检出率47.1%,平均值为(1 375.2±635.2)μg/kg,ZEN检出率为29.4%,平均值为(142.5±191.1)μg/kg,均未超标;AFB1、OTA、T-2毒素、FB1+FB2+FB3均未检出。[结论]霉菌毒素检出率:DON>ZEN>AFB1>FB1+FB2+FB3 >T-2毒素和OTA;污染程度:玉米面>全株玉米青贮>TMR。三类饲料中霉菌毒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玉米面霉菌毒素污染风险最大,在运输、存储、使用时要予以高度关注,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该试验旨在研究霉变饲粮中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阴户、血清代谢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选用28日龄平均体重(9.59±0.79)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雌性仔猪15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50%镰刀菌毒素组[玉米赤霉烯酮(ZEN),0.90 mg/kg;呕吐毒素(DON),1.43 mg/kg;烟曲霉毒素(FUM),5.85 mg/kg]和100%镰刀菌毒素组[ZEN,1.69 mg/kg;DON,2.03 mg/kg;FUM,9.05 mg/kg]分别用50%和100%的霉变玉米和霉变玉米蛋白粉代替基础饲粮中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预试期7 d,试验期1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镰刀菌毒素组试验第6 d的阴户面积显著增大(P0.05);50%和100%镰刀菌毒素组仔猪阴户面积的线性斜率和试验第15 d的阴户长、宽和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100%镰刀菌毒素组试验第8 d和第15 d仔猪血清中胆固醇和尿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50%镰刀菌毒素组显著提高试验第15 d胆固醇和尿素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镰刀菌毒素组均显著提高仔猪试验第8 d和第15 d血清中GSH-Px和SOD活性(P0.05);而MDA含量则相反(P0.05)。试验条件下,自然霉变饲粮饲喂断奶仔猪6 d显著增加其外阴大小,8 d便显著改变血清代谢产物和抗氧化酶活性,这些结果对指导仔猪健康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镰刀菌毒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c,ZEA)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普遍存在于饲料中的优势污染霉菌毒素.ZEA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通过影响颗粒细胞激素的分泌和细胞增殖、干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降低卵母细胞质量,进而影响初情期前母猪的发情和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内、外研究均发现DON具有降低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的能力.尽管没有临床症状,但组织病理学发现,饲喂含高浓度镰刀菌污染的小麦将导致妊娠母猪脾脏和肝脏的损伤,导致胎儿肝糖原升高和线粒体损伤.初情期前的小母猪对浓度DON>ZEA的饲粮较妊娠母猪更为敏感.镰刀菌毒索还会增加泌乳母猪的断奶-发情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8.
选择125头始重(8.04±0.64)kg去势约×荣仔猪,采用2×2+1因子设计,研究被镰刀菌毒素自然污染的玉米以25%和50%的比例等量替换基础饲粮中的正常玉米并在此基础上加或不加葡配甘露聚糖(EGM)霉菌毒素吸附剂霉可吸TM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被镰刀菌毒素污染的饲粮降低了仔猪的生产性能,随霉变玉米替代比例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程度增加(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仔猪饲粮中有机物质、蛋白质、钙、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或P<0.01)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5),25%污染玉米饲粮对钙的表观消化率无影响(P>0.05);在被镰刀菌毒素污染饲粮中添加0.2%EGM吸附剂可使上述不良效应得到改善,尤以在25%污染玉米饲粮中添加0.2%EGM吸附剂可获得显著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山东省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及污染状况,随机采集于山东各地饲料原料2 237份,配合饲料1 432份,利用上转发光竞争抑制免疫层析法分别测定了黄曲霉毒素B1(AFB_1)、玉米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含量。结果表明:饲料原料中AFB_1污染率为39.20%,超标率为7.18%;ZEN污染率为43.23%,超标率为12.82%;DON污染率为62.58%,超标率为1.79%。玉米及副产物应重点关注3种毒素的污染,小麦及副产物和米糠重点关注DON污染,花生饼粕重点关注AFB_1的污染;配合饲料中AFB_1污染率为45.88%,超标率为2.74%;ZEN污染率为57.05%,超标率为4.04%;DON污染率为77.37%,超标率为0.81%。配合饲料应关注鸭饲料及猪饲料3种毒素的污染,雏鸡饲料应关注AFB_1污染,生长及产蛋鸡饲料应关注ZEN含量,奶牛精料补充料应关注DON和AFB_1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掌握我省肉牛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养殖场户及饲料加工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避免霉菌毒素污染对饲料品质和肉牛健康的危害,降低经济损失。[方法]本研究对来自河南省泌阳县8个养殖场户的22份肉牛饲料原料进行分析,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呕吐毒素(DON)及T-2毒素(T-2)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2份饲料原料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其中,72.73%的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AFB1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检出率高达90.91%,超标率达59.1%,尤其是在麦秸、花生秧和玉米中的污染表现得更为突出。其次是T-2毒素,检出率为77.27%,在麦秸和青贮玉米中污染严重。DON、 ZEN及OTA毒素检出率为36.36%、 27.27%及27.27%,其中,DON毒素的最大检测值为5 830.3μg/kg。[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泌阳县肉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象普遍存在,霉菌毒素共存现象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