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基本结构都有一个二呋喃环和双香豆素,又名氧杂萘邻酮,目前分离出的有B1、B2、G1、G2等18种,凡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较强。尤以B1最甚,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对人和动物危害极大,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A类致癌物质。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多为B1、B2、G1、G2四种,动物摄取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实验证明,当动物食入黄曲霉毒素B1后,经过代谢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M1从尿和乳汁排出,部分存留肌肉中。用含100μg/kg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喂牛,牛乳中含M1…  相似文献   

2.
柴静 《养殖技术顾问》2013,(12):102-102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家禽中常见的霉饲料中毒,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代谢的产物,是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的总称。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其中8种有致癌作用,以B1、B2、G1、G2毒素的毒力增强,尤其以B1毒素更为突出。所以,目前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均指B1毒素。寄生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由此霉素引起的中毒成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3.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脱毒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是寄生曲霉和黄曲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是一类结构相似含多环不饱和香豆素的化合物,双呋喃环与香豆素是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双呋喃结构为双键的毒性强。黄曲霉毒素在紫外线下都发荧光,黄曲霉毒素现已分离出17种,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  相似文献   

4.
曲霉毒素(AF)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二呋喃香豆素衍生化合物。从结构上看,各种黄曲霉毒素彼此十分相似,均为含C、H、O三种元素的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8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式越来越严峻,消费者对黄曲霉毒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贺星亮  李刚  朱玉 《警犬》2008,(9):30-30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当犬采食被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污染的食物,常可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当犬采食被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污染的食物,常可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和软毛青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在自然条件下产生主要有AFB1、AEB2、AFG1、AFG2四种,其中AFB1含量最高,毒性最大,其毒素对肝脏、造血、机体血液循环,消化等产生显著损害,并可诱发癌变.笔者曾收治95只犬因黄曲霉素中毒病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取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简称AFT),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迄今为止,已经发现B1、B2、B2a、G1、G2、M1、M2、Q1、Q2a等17种,其结构特征为都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黄曲  相似文献   

9.
1 黄曲霉毒素的致病机理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和M1、M2等类型,其中M1、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黄曲霉毒素在食品和饲料产品中是相当稳定的。黄曲霉毒素B1对所有动物肝脏都是原发性毒,可在肝脏、胆囊、胰腺、尿道以及胃中导致肿瘤、致癌,它可与细胞核和线粒体的DNA选择性结合,使活性增强。黄光琪等研究指出,黄曲霉毒素B1能跟tR NA结合成加成物,抑制tRNA与氨基酸的合成活性,从而在翻译水平上干扰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影响细菌代谢。198…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规模养犬业的发展,犬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发病日益增多,特别是在夏秋季,发病率居高不下。黄曲霉毒素中毒主要由黄曲霉毒素引起,一般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该病的发生不但影响家庭宠物犬的养殖,更给规模化养犬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其研究进展入手,以期提高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1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黄曲霉毒素是霉菌毒素之一,是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等产毒菌株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污染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畜禽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是由于畜禽食入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引起。这两种霉菌能产生一组毒性极强的代谢产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TB1)的毒性最大。黄曲霉毒素主要对肝脏造成损害,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临床上以肝功能障碍、全身出血、消化机能紊乱、腹水、神经症状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玉米黄曲霉毒素的检验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建福 《猪业科学》2008,35(3):32-32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毒菌种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现在发现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动物采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中毒病.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脱毒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简称AFT)是寄生曲霉和黄曲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 ,是一类结构相似含多环不饱和香豆素的化合物 ,双呋喃环与香豆素是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 ,双呋喃结构为双键的毒性强。黄曲霉毒素在紫外线下都发荧光 ,黄曲霉毒素现已分离出 1 7种 ,分别命名为B1 、B2 、G1 、G2 、M1 、M2 、P1 等 ,其中AFTB1 毒性最大 ,所以一般饲料检测中主要检测AFTB1 。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目前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测定法 ,化学分析法 (薄层层析法、仪器分析 )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国内外已有利用薄层层…  相似文献   

14.
1 黄曲霉毒素的特点 1.1 毒性强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孔曲霉菌等某些菌株的代谢产物。黄曲霉菌素是一组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现已明确结构的有十几种,毒性较强的有B1、N1、G1、B2、M2、G2和P1等,其中以B1毒性最强,M1和G1次之,B2和M2等较弱,一般检测对象是B1和B2。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B1在乳畜中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曲霉菌产生的一类具有高致癌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普遍受到黄曲霉毒素B1污染。乳畜摄入黄曲霉毒素B1后,代谢生成的羟基化产物黄曲霉毒素M1可通过乳汁污染乳及乳制品,并因这两种毒素都具有极强的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黄曲霉毒素B1在乳畜的肝脏、瘤胃和乳腺等部位均可代谢转化,黄曲霉毒素M1向乳中的转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与转移排泄、影响黄曲霉毒素M1的转化因素以及黄曲霉毒素B1对乳腺上皮细胞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四川畜牧兽医》2019,(1):51-51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发霉变质的饲料中,对畜禽和人类有很强的毒性。鸡对黄曲霉毒素比较敏感,中毒后以出现急性或慢性肝中毒、全身性出血、腹水、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症状为特征。1病因黄曲霉菌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花生、玉米、黄豆、棉籽等作物及其副产品最易产生黄曲霉。饲料发霉变质后可产生黄曲霉毒素,鸡食入发霉变质的饲料后可发生中毒。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强于氰化物,它对漂白粉敏感。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多种,如B1、B2、G1、G2等,以B1的致癌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属人畜共患,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非常严重.该毒素是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其中幼小动物对该毒素最为敏感,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有20种,其中B1、B2、G1、G2毒素的毒力最强,尤以B1毒素毒力为甚.黄曲霉毒素可致癌,动物在饲喂含该毒素的饲料后,其产品如奶等含有黄曲霉毒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奶牛长期或大量摄食经黄曲霉、寄生曲霉污染的饲料可导致黄曲霉毒素中毒.其临床特征是消化机能紊乱、神经症状和流产;剖检见肝变性、坏死和纤维化硬变.  相似文献   

18.
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家禽对黄曲霉毒素最敏感,其次是仔猪和母猪。会给饲养者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应该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展开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去除饲料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是黄曲霉菌(asperigillus flavus)的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强的毒性。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衍生物,它们都有一个糖酸呋喃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结构,现知饲料、食品或培养基中的黄曲霉毒素有B1、B2、G1、G2、B2a和G2a6种。毒素进入动物体后,可生成结构相似的6种代谢物:M1、M2、P1、Q1、GM1和GM2。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大,而以B1毒性最大,M1、G1次之,B2、G2和M2较弱。B1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耐高温,至少在280℃以上才能裂解,一般的煮沸是不能将它破坏的,在低温下,即使是-40℃以下也不能破坏,但易被强碱或强氧化剂破坏。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并且严重危害的一种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目前已发现有20种,其中以B1、B2、G1、G2毒素毒力最强,尤其是B1更突出的强,所以目前的黄曲霉毒素均指B1,由于该毒素可致癌,动物饲喂后其产品如奶对人的健康有影响。黄曲霉毒素在体内吸收后.微量进入血液,肌肉中基本没有,移行于肝、奶中较多。奶牛采食含该毒素的饲料。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产物黄曲霉毒素M1其毒性与黄曲霉毒素B1近似。由于幼小动物对该毒素最敏感。乳又是大多数婴儿的重要食品,因此,对乳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问题人们十分观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