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余甘子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及优良资源的选择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6个天然居群68个余甘子单株的17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利用巢式方差分析、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其变异规律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68个余甘子单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余甘子果实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683 1~1.660 6,果实颜色较大,腹缝线形状较小;6个居群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1.73%~25.47%;11个表型性状的变幅为6.16%~43.35%;居群内变异(54.79%)大于居群间变异(20.95%),居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7.50%,各性状均有一定程度分化;11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果横径、果纵径、单果重、单果果肉重、果核重、果核横径、果核纵径、果肉厚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37%,P_6居群的58号单株综合表现最好,P_1居群的2号单株,综合表现最差;6个余甘子天然居群的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有变异,果实、种子的质量性状变异较高,其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形状性状相对稳定,不易产生变异。余甘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变异,收集保存余甘子种质资源时应增加居群内个体数量,并优先收集有特殊表型的单株。  相似文献   

2.
为余甘子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对6个天然居群68个余甘子单株的17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利用巢式方差分析、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其变异规律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68个余甘子单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余甘子果实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6831~1.6606,果实颜色较大,腹缝线形状较小。6个居群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1.73%~25.47%;11个表型性状的变幅为6.16%~43.35%。居群内变异(54.79%)大于居群间变异(20.95%),居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7.50%,各性状均有一定程度分化。11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果横径、果纵径、单果重、单个果肉重、果核重、果核横径、果核纵径、果肉厚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各性状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相互协调性。11个表型性状归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37%;表型性状综合得分P6居群的58号单株F值最高,为1.82,综合表现最好; P1居群的2号单株F值最低,为-2.24,综合表现最差。6个余甘子天然居群的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有变异,果实、种子的质量性状变异较高,其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形状性状相对稳定,不易产生变异。余甘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变异,收集保存余甘子种质资源时应增加居群内个体数量,并优先收集有特殊表型的单株。  相似文献   

3.
在对新疆4个天山樱桃野生居群16个表型性状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性状变异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表型变异系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均为裕民县野生居群最大,分别为21.15%、0.98和3.97,喀拉峻野生居群最小,分别为16.18%、0.82和2.31。16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67%~48.78%,其中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种核质量的变异系数较高,花瓣宽、雄蕊数目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变异系数较低;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5.77%,表明居群内变异大于居群间变异。在阈值为5.27时,4个天山樱桃野生居群被分为3大类,特克斯与喀拉峻野生居群欧式距离最小(3.75),大西沟与裕民县野生居群欧式距离最大(7.16);16个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6.02%。裕民县野生居群的表型多样性最丰富,特克斯与喀拉峻野生居群遗传关系最近,果实纵径、果实横径、雌蕊长、1a生枝长度和花冠直径是天山樱桃进行表型观测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南酸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产业发展,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工作滞后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发展的障碍;通过对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为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方法】以49份南酸枣果实为材料,对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等17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07%~29.91%,其变异程度为单果重果核重果皮重果核纵径果横径果纵径可食率果核指数果核横径果形指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可食率与单果重、果纵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皮重和果核重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61%,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2.98%,特征向量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核重、果皮重和果核纵径等。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1.60处将49份南酸枣资源分为5组。【结论】南酸枣果实各性状间相互影响,即单一性状的改变可能导致果实综合表型性状差异,南酸枣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丝瓜部分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调查了79份丝瓜种质材料的雄花花冠直径、雌花花冠直径、瓜长、瓜径、单瓜质量、叶横径、叶纵径、叶柄长、茎粗、瓜形指数和分枝数,研究了11个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瓜形指数和分枝数变异系数大,叶横径和叶纵径变异系数小。瓜长与叶柄长显著正相关,与瓜径和雌花花冠直径显著负相关;瓜径与分枝数显著正相关;单瓜质量与瓜长、瓜径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叶柄长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茎瘤芥各生育期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21个茎瘤芥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间简单相关关系几乎均呈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始期株鲜重与其叶长、叶宽、瘤茎生长量、纵径,中期瘤茎生长量与其株鲜重,单株产量与始期瘤茎生长量、现蕾期叶长、茎/叶、纵径、横径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偏相关;始期瘤茎生长量与纵径、横径,始期叶宽与中期株鲜重,纵径与横径,单株产量与始期株鲜重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偏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始期、中期瘤茎生长量以及现蕾期的叶长、横径、纵径等五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偏回归系数和通径系数显著或极显著,其中横径对单株产量作用最大,其次为纵径>现蕾期叶长>中期瘤茎生长量>始期瘤茎生长量,同时这五个农艺性状之间大多为负的偏相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分析提出了高产育种应以增大瘤茎横径为其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来自湖北、湖南、广西15个种源的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在江西省九江市开展发芽率试验,为南酸枣进一步优质资源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各种源果实的9个表型性状及发芽率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对指标间及其与地理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在表型性状及发芽率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5个种源间果纵径无显著差异,其他果实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范围为6.90%~45.44%,变异程度为发芽率>果肉鲜质量>果鲜质量>核鲜质量>核形指数>果横径>核纵径>核横径>果纵径>果形指数;相关性结果表明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性状与地理因子存在关系如下:果横径与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717;果鲜质量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696;果形指数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27;核鲜质量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602;果肉鲜质量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644;发芽率与经度、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22、0.601;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含湖北咸安),此类群果大、果核大、果卵圆形、果肉较多、发芽率低;第II类群果小、果核小、果肉最少、发芽率较高;第III类群(含湖北秭归),此类群果最大、果核最大、果近圆形、果肉最多、发芽率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95.63%;供试种源中,湖北咸安种源综合得分最高,广西苍梧种源综合得分最低.[结论]因地理差异,15个种源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受经纬度影响明显,南酸枣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在纬度带上都未形成明显分布规律,在经度上形成规律如下:果横径、核横径形成从西向东变宽的变化趋势,果形、核形从东向西由近圆形变为椭圆形的变化趋势,平均发芽率形成从西向东变高的变化趋势.供试种源中,湖北咸安种源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表现及发芽率最佳,广西苍梧种源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8.
蓝靛果忍冬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居群蓝靛果忍冬的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为提高栽培效益及开展杂交育种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林、麻花沟和勃利等3个居群蓝靛果忍冬的开花习性和结果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蓝靛果忍冬花与果实形态在不同居群间变异较大,花与果实的大小并不成正比;3个居群的花期相差2~3d.3个居群蓝靛果忍冬的纵径、横径发育动态基本相同,基本呈现缓慢—快速—缓慢3个阶段,纵径、横径的生长快速期并不一致,纵径的生长较横径提前进入生长快速期,海林与麻花沟居群的果形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与勃利居群区别明显.[结论]不同居群的蓝靛果忍冬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导致各生态适应性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晰引进小白菜种质资源在青海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筛选性状优异的种质资源,为小白菜优良品种选育及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收集引进的20份京研系列小白菜品种为材料,对其株幅、净菜率、株型、束腰性等农艺性状及维生素C(Vc)、粗纤维、亚硝酸盐和硝态氮含量等营养指标进行调查统计,结合遗传多样性、营养成分、隶属函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20份小白菜品种的不同性状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在0.00~1.16,其中叶色最高,为1.16.数量性状的H'在0.88~1.59,变异系数在0.03~0.41,排序为单株重>短缩茎纵径>叶柄宽>叶宽>株高>叶柄长>腰粗>短缩茎横径>叶长>株幅>干物质率>净菜率.Vc含量介于72.89~396.82 mg/100 gFW,粗纤维含量介于3.81%~23.00%,亚硝酸盐含量介于0.32~3.13μg/g,硝态氮含量介于16.67~604.72 mg/kgFW.12个数量性状的隶属函数均值(R)介于0.22~0.8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株幅、腰粗、叶长、叶宽和单株重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株幅与腰粗、叶长和叶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腰粗与叶长、叶宽和单株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宽与短缩茎横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76;叶柄宽与短缩茎纵径呈负相关,与干物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短缩茎横径与单株重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提取到的8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在1.00以上,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45%.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20个供试材料划分为五大类,第Ⅰ类中有5份资源,第Ⅱ类有3份资源,第Ⅲ和第Ⅴ类都只有1份资源,第Ⅳ类共有10份资源,其中,以第Ⅱ类的夏绿2号、春油5号和京绿7号3个品种的商品性最好.[结论]参试小白菜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程度较高,具有丰富的变异程度和多样性;不同小白菜资源营养成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综合隶属函数和营养成分分析筛选出春油5号和春油1号2个小白菜品种,其露地种植田间综合表现较优,适宜在青海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林芝4个山定子居群为研究试材,研究其果实、叶片、花的相关表型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山定子果实性状以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在9.13%~29.36%,果梗长的变异系数次之,为4.67%~17.11%,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性状变异相对较小,果实颜色基本都是红色~深红;叶片性状中叶柄长的变异系数在6.72%~26.98%,为最大,其次为叶面积(最大为18.15%)和叶片厚度(最大为12.44%),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等变异系数基本小于10%;花性状中以花丝长的变异系数最大(最大为12.16%),其次为雌蕊长和花直径,雄蕊数和雌蕊数变异较小。总体来看,居群4(工布江达)的单果重最高达1.18g,居群3(布久)的花直径最大为39.77 mm;居群4(工布江达)的山定子年龄级结构分布最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合分析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Franch.) Hara野生种群的表型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和繁育改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我国分布区内7个野生华重楼地理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测量,利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其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 除叶片数和花萼片数外,野生华重楼其他15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52.19%)大于种群间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26.39%),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34.27%,种群内变异是华重楼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72%,变异幅度为6.83%~29.95%,花梗长、叶面积、花萼面积和株高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平均变异系数,叶片数、花萼片数、果球横径、果球纵径、果球横纵比和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异幅度远小于平均变异系数,表明华重楼花、叶的数量指标及果球、种子的性状稳定性大于叶片形态性状的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表型因子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广东清远地理种群变异最为丰富,可作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151份贵州地方樱桃番茄资源农艺性状(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水平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整体低于数量性状;质量性状中叶片颜色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数量性状中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心室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2.47%).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具有文玩性状的野核桃,以贵州9份野核桃单株种子为试验材料,从坚果的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和3径均值等9个指标的变异性和相关性方面研究其种子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种仁重变异系数最高,达29.90%;其次为出仁率和单果重,分别为15.92%和15.88%;壳厚最低,为3.79%;其他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异。坚果的横径与侧径、3径均值,单果重与3径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纵径与3径均值、单果重,侧径与3径均值,单果重与种仁重,种仁重与出仁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壳厚与纵径、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9份野核桃可聚为2类,其遗传距离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97份番茄品种果实性状,分析解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的番茄品种,为番茄品种资源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生长相同条件下的97份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番茄生长发育时期,每个品种调查21个果实性状指标;其中数量性状指标14个,分别是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心室数、果柄长度、果梗洼大小、叶长、叶宽、第二花序节位、首花序节位、单花序果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质量性状指标7个,分别为叶片类型、叶片形状、成熟果色、胎座胶状物质颜色、果面茸毛、果实横切面形状和果形;进行番茄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97份番茄材料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在0.89~2.29,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1.17%~54.03%,其中单花序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4.03%),第二花序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小(11.17%);与果实横径以及果实形状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多,有14个,与成熟果色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少,有1个;通过聚类分析以及依照同一类群的品种遗传相似性较大,不同类群的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则,将97份番茄资源分为5大类群。【...  相似文献   

15.
选用18个国内外西瓜品种为材料,对涉及到产量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横径,纵径和单瓜重的遗传力较低;通径分析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的顺序为,纵径>果形指数>横径>单瓜重>肉厚>叶民>果实发育天数>蔓长>蔓粗>叶宽>节位数>播种至座果天数;主成分分析前5个特征根其累计贡献率为87%,5个主成分分别称为生育期因子、源库因子、库因子.流因子和源因子,评价一个亲本综合性状优劣要求第一主成分值适当,第二、三主成分值越大越好,第四、五主成分值居中.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花江峡谷地区特有经济树种顶坛花椒为研究对象,按海拔、坡向因素选取3个群体32个单株,调查了9个结实性状,采用多重比较、变异系数、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顶坛花椒结实性状的多样性及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特征和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顶坛花椒结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3个群体9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9.81%(17.36%~50.96%),9个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果穗果粒密度(47.56%)>果穗果粒数(44.43%)>枝条结果部位长度(33.71%)>果穗宽(28.75%)>果枝直径(25.21%)>果穗长(24.61%)>果枝长宽比(22.54%)>果穗长宽比(21.23%)>果枝果穗密度(20.20%),表明果枝果穗密度和果穗长宽比较为稳定,而果穗果粒密度和果穗果粒数稳定性较低。相关分析表明,果穗性状和枝条性状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顶坛花椒结实性状的变异无空间特异性。为顶坛花椒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及遗传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蜡梅野生群体的叶子与种子的表型多样性。[方法]以蜡梅的5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7个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7个性状在群体内的F值为6.612~102.148,果长、种宽在群体间达到显著差异,种长达到极显著差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29.57,群体内变异70.43%,大于群体间变异29.57%,说明群体内变异是蜡梅的主要变异来源。叶长、叶宽、千粒重与纬度,种宽与年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和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Dist平均分类距离系数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关系一致。[结论]蜡梅的表型变异极其丰富;蜡梅的分布与表型性状呈多样性变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东北地区野生蓝靛果忍冬果实形态的变异程度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东北地区野生蓝靛果忍冬果实形态(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和单果重)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蓝靛果忍冬在果实形态方面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果实形态变异较大;不同产地问和产地内果实形态指标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变异幅度以单果重最大,其次为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果实横径最小;单果重与果实纵径和横径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模拟方程,根据果实纵径和横径生长利用方程可预测果实单果重量.[结论]为筛选优良个体和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枣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了解枣裂果性状与果实(核)性状的相关性,提高枣种质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对枣核心种质的果实、果核和裂果等相关的9个重要表型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核心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表型变异,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20%以上,平均变异系数为39.00%;其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为1.49~1.9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77。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9个表型性状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个果实(核)表型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果实横径与裂果率达到显著的正相关,果形指数与裂果指数之间达到显著的负相关。果核性状与裂果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裂果率和裂果指数之间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3)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94.79%,即这4个主成分保存了原始性状94.79%的遗传信息。9个表型中果实纵径、裂果指数、果核指数和果形指数是造成枣核心种质表型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