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茎瘤芥新品种涪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涪杂1号茎瘤芥母本是胞质雄性不育系96118-3A,父本是优良的茎瘤芥自交系920154。该一代杂种从出苗至现蕾150~155 d(天),属中熟类型。瘤茎近圆球形,加工性能好,品质优,适于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最高可达4 000 kg。  相似文献   
2.
茎瘤芥瘤茎生长量与瘤茎相关性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 ,对其瘤茎性状进行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 ,在此基础上建立最优回归方程 :^y =1 974 - 15 4 6 5 1x1+5 886x2 ,sy/12 =5 6 6 85 9g,(^y :瘤茎生长量 ,x1:纵径 ,x2 :纵横乘积 ) ,为田间估测瘤茎生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播期和密度对杂交茎瘤芥"涪杂2号"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地较高施肥水平下,应用二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1)、密度(x2)对茎瘤芥(榨菜)新组合“涪杂2号”瘤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播期对瘤茎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密度对产量有不明显的负效应;二者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2)播期和密度的组配对茎瘤芥产量具较明显的负效应,由此建立了小区产量与播期,密度二因子间的回归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茎瘤芥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的差异,以重庆市生产上常用茎瘤芥品种为材料,对直播栽培条件下不同茎瘤芥品种的产量、矿质元素、品质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茎瘤芥品种小区产量、皮筋含量、菜形指数、瘤茎可溶性糖含量和瘤茎木质素含量等8个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全P、全K、全S、可溶性蛋白、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等7个指标差异不显著。产量与品质综合表现最好的是涪杂2号,最差的是涪杂8号,涪杂5号与永安小叶(CK)居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茎瘤芥霜霉病研究提供抗性评价依据,人工模拟研究了茎瘤芥叶面损伤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从上至下的4片完全展开的叶在瘤茎鲜重的增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这4片叶的总叶面积受损超过1/2后,其受损程度与植株收获物瘤茎的产量成比例变化,受损越重,瘤茎越轻,同时对余下的主要经济性状影响较小。以此为据,结合前人研究经验提出了茎瘤芥霜霉病的分级标准与抗性型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6.
茎瘤芥各生育期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21个茎瘤芥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间简单相关关系几乎均呈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始期株鲜重与其叶长、叶宽、瘤茎生长量、纵径,中期瘤茎生长量与其株鲜重,单株产量与始期瘤茎生长量、现蕾期叶长、茎/叶、纵径、横径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偏相关;始期瘤茎生长量与纵径、横径,始期叶宽与中期株鲜重,纵径与横径,单株产量与始期株鲜重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偏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始期、中期瘤茎生长量以及现蕾期的叶长、横径、纵径等五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偏回归系数和通径系数显著或极显著,其中横径对单株产量作用最大,其次为纵径>现蕾期叶长>中期瘤茎生长量>始期瘤茎生长量,同时这五个农艺性状之间大多为负的偏相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分析提出了高产育种应以增大瘤茎横径为其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7.
播种期对茎瘤芥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三大名腌菜榨菜,长期倍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榨菜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是涪陵乃至重庆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榨菜的原料植物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ke)栽培水平很不平衡。目前有关茎瘤芥育种研究方面的报道较多,而生产上气候对产量及瘤茎品质等影响较大,茎瘤芥相关栽培技术报道甚少。本文针对三份茎瘤芥材料因播种期不同对其营养生长期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加工性状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茎瘤芥品种瘤茎的风脱水速度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茎瘤芥品种的瘤茎的脱水速度、脱水时间有明显区别,还受当时气候条件的影响,也受瘤茎自身不同性状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涪杂1号”是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国内率先育成的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Tsen et Lee)杂一代新品种,于2000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目前正在重庆、四川榨菜原料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品种具有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产量高,品质好,较抗(耐)病毒病及霜霉病,菜形美观,加工成菜率高等显著优点,是一个优良的杂交茎瘤芥新品种,主作榨菜原料栽培.作者于1998-2000年对该品种在重庆涪陵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如下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并经近年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一般产量达2 500~3 000kg/667 m^2,高产栽培可达4 000 kg/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涪杂2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54-5A为母本,以自交系9201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该品种最显著的特点是产量优势明显,耐先期抽薹,株型紧凑,瘤茎形状美观,皮薄筋少,加工品质好。特别是能在8月下旬〔比正常播期提早15 d(天)〕播种,翌年1月上中旬〔比正常收获提早45 d(天)〕收获。适宜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高产可达3 5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