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信息角度看 ,翻译等值即信息等值。信息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语序则是信息分布的外部表现 ,根据原文的信息分布安排译文的语序与结构已成为译界普遍接受的观点之一。英汉思维方式不同 ,语序也存在差异。译者要分析原文的信息结构 ,把握原文的信息焦点 ,还要结合译文的表达习惯 ,才能有效地传递原文的主题信息。把信息结构的研究与翻译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实现翻译忠实于原文。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翻译过程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如片名的翻译,语言的提炼,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3.
翻译哲学这一概念是翻译研究与哲学相互影响和限定的产物。基于翻译中原文原作和译者译作的这一基本问题,尝试从哲学中的超经验主义和解构主义进行不同的阐述,从而进一步探讨长期存在于传统翻译研究中的作者和译者、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翻译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然而目前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翻译决策)及其相应的制约因素的研究尚嫌不足。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以语篇分析为基础,从原文分析、翻译策略的制定、译文分析三个方面,运用翻译规范理论,深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及受制机制,以期探讨该研究对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联翻译理论理论是一种新兴理论,阐明了翻译工作的本质是推理人类大脑机制的过程,应用于英汉翻译实践中,可有效提升翻译的准确性及高效性。在应用关联翻译理论进行英汉翻译时,译者应该把握最佳关联原则,努力追求与原文作者认知语境上的共鸣,同时追求让译文与译文读者在认知语境上的趋同性,确保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得到充分传递。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 ,古今中外强调译文要还原文风貌。本文从语言形式的等效 ,即语言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与原文一致 ;内容信息的等效 ,即形象信息的等效和感情信息的等效 ;文体风格的等效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学翻译中所追求的等效问题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翻译中的等值是相对而言的,它主要体现在语用等值、语义等值、形式对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将语用学理论引入翻译这一学科当中,并指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首先介绍了传统意义上的语境观,并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阐述明示推理模式,解释了翻译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是在交际中谋求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交际成功,完成其翻译任务。并指出关联理论中动态语境观对于翻译在文化差异及历史变化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两则《武松打虎》的译文从语言美学的角度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两则译文虽然在文体的处理上、在表现人物特点的翻译手法上、在人物的塑造和体现原文折射出的文化意境上稍有差别,但均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全部信息,原文的语言特点在译文中基本上都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10.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做出顺应的过程。翻译中的顺应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译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灵活动态的顺应,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避免翻译腔的出现,减少过载翻译,使译文真正生动全面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再现原文的文体和风格以及原作者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1.
田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35-22837,22880
运用实例分析了汉语成语在科技论文翻译中的运用情况,指出:科技英语原文已经使用成语或习惯用语时,科技翻译中应该尽量运用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对应的汉语成语,以实现习语美学价值的转移;科技英语原文并未使用成语,但是原句中的某个单词、词组或分局在意义上与汉语中的某个成语基本对应时,科技翻译中可以运用汉语成语,使译文简约、精炼;科技英语原文并没有接近汉语成语的语句的直接表达时,在原文的字面意思外,加以修饰,使意思完整,更易于理解,此时运用汉语成语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科技英语原文某些含义用其他字眼难以准确表达时,科技翻译中可以运用成语,使译文更加准确贴切、生动传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提出了汉语成语在科技论文翻译中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要准确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审慎选用与原文含义契合的成语,切忌不求甚解,望文生义;要根据情况适当变通,增强语言效果;要考虑文体风格的协调性,使译文既得体、地道,又能体现出科技英语简约的美感;另外,在科技翻译中运用汉语成语时,不宜使用民族色彩过浓的以及陈腐冷僻、艰深古奥的汉语成语,以免破坏原作的意蕴和形象,使译文读者产生误解。认为科技论文译文中恰当运用成语是达到“信、达、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与日俱增的汉英语言及文化趋同现象出发,分析了翻译与趋同的关系,重点从译者应运用的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2个方面进行英汉互译策略探讨,建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翻译目的、读者接受心理与特定语境,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翻译与趋同相辅相成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翻译实践中的两种主要策略——归化和异化,是近年来翻译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对文学翻译来说,译作要尽可能传递原文的文化和语言色彩,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带有浓郁的湘西地域特征和民俗特点,金介甫先生运用异化与归化结合的翻译策略,在尽量保持原语文化色彩的同时,也考虑到译入语的可接受性,这种翻译策略的成功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翻译工作者应注重译文读者对象、英汉双语在词汇联想意义方面的对等和在句武结构特征方面的区别以及语篇分析对翻译的作用等,从而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商标英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时既要考虑译入语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又要尽可能地保持原语的意旨。在分析中英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意译、音译或音意合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着眼于《黄帝内经》的价值及英译历程的简要梳理,介绍较为成功的威斯译本、吴氏父子译本和李照国译本,从中总结中医文献翻译的共识性原则,即阐释医理和传递民族特色。同时,在生态翻译观的视域下阐述了翻译生态环境和翻译中的适应性选择。深度结合李本翻译实例,详细分析了采用直译、音译、转换译法和加注译法,分别体现其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从而得出李本成功的经验:译法的选择应该结合对译入语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以及读者群体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对中医术语、中医思维可接受程度的合理前瞻。这在新时代下,关于中医翻译如何继承中医文化精髓,如何体现译者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如何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等,都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用传播学中相关理论来分析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指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文化信息误解,文化信息损耗和文化信息附加三种情况。并进而指出,造成文化信息变化的原因与翻译中的主体,即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英语习语的特点人手,分析和比较了中西方文化内涵对习语翻译的影响,并总结出英语习语翻译的标准和难点,最后提出翻译的原则和归化和异化各自不同的具体翻译方法。唯有了解对等的文化信息以及转化成目的语的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方能使译文完美再现原语的整体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可译(最低层次)与不可译(最高层次)的对比分析,从人类认知思维的模糊性、人类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等主客观因素出发,认为模糊性能在翻译过程中把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机结合起来,是解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争论的有效办法。文章把模糊的翻译过程理解为从不可译到可译又向不可译迈进2个阶段,并初步进行形式处理,为下一步用模糊隶属度评价译文与原文的关联度进行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方式是2种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修辞现象。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认识并了解英汉2种语言修辞格式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英汉语言转换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并在译文中正确使用,从而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本文对2种语言从声音的锤炼、意义的锤炼、修辞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浅析英汉修辞在翻译应用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