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秦川肉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及产肉性能等经济性状。【方法】选择健康的6月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秦川公牛、秦川阉牛、秦川母牛)、荷斯坦公牛、阉牛(分别简称为奶牛公牛、奶牛阉牛)和荷斯坦牛与秦川肉牛新品系杂交后代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奶秦杂公牛、奶秦杂阉牛、奶秦杂母牛)各5头,共8组,进行18个月的标准化育肥,测定7~24月龄的体质量,每隔90d测定1次,计算平均日增质量;至24月龄屠宰实验牛并进行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及各部位肉质量。【结果】各组试验牛在13~18月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荷斯坦牛生长发育速度较秦川肉牛和奶秦杂牛快。秦川肉牛的产肉性能明显优于荷斯坦牛,但与奶秦杂牛差异不显著。【结论】杂交改良牛既遗传了秦川肉牛优良肉质性能,也遗传了荷斯坦牛生长速度快的优点;秦川肉牛新品系已具备肉牛品种的基本特征;荷斯坦牛公犊经过育肥,也表现出良好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槟榔江水牛是我国发现的唯一的河流型水牛。据史料记载,槟榔江水牛在腾冲县饲养和使用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槟榔江水牛属牛科水牛亚科,为亚洲水牛种河流型水牛亚种中的一个地方类群。槟榔江水牛长期以来为农户自繁自养,是乳、肉、役兼用河流型水牛品种,当地正在加大力度开发其乳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槟榔江水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分别利用Brody, Gompertz和Logistic模型对其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6个指标进行了累积生长曲线方程的拟合和比较分析,并利用日增重描述了该水牛的绝对生长,进一步采用改进的计算方法对其相对生长规律作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曲线模型拟合的效果都很好(r2>0.95)。通过比较各个性状的拟合度,Brody模型的拟合度最大,最适合用于槟榔江水牛的生长发育研究。由Gompertz模型计算出槟榔江水牛公牛的拐点月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71月龄和1224kg;母牛的拐点月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60月龄和1079kg。公、母牛都在6月龄达到绝对生长高峰,而18月龄绝对生长速度最慢。公牛的日增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母牛的日增重出现了2个峰,一个在6月龄,另一个在24月龄。公、母牛的相对生长曲线较一致,后期生长强度明显不如前期,整条曲线大致上呈下降趋势,表明在幼年时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的强度大,成年后趋于稳定。本研究提示应加强槟榔江水牛的饲养管理,特别应重视其母牛和育成期牛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α-乳清蛋白由LALBA基因编码,在乳糖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在普通奶牛中发现该基因与泌乳性状关系密切,但在水牛中研究较少。为了揭示水牛LALBA基因的序列特征。【方法】本研究采用RT-PCR测序法对槟榔江水牛LALBA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槟榔江水牛LALBA基因的编码区全长429 bp,编码蛋白含142个氨基酸。其α-LA含有1个C型溶菌酶/乳蛋白家族结构域(AA20~138)和1个信号肽序列(AA19~20),无跨膜结构,是胞外分泌的亲水蛋白;其N末端疏水,C末端亲水;有4类功能活性位点。基于LALBA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槟榔江水牛与牛亚科物种聚在一起,揭示它们LALBA基因功能的相似性。在LALBA基因编码区共检测到5个SNP位点:c.63AG、c.107AG、c.147AG、c.249CT、c.291TC。这些变异位点全部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只有SNP107为异义替换,导致编码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甘氨酸。功能分析显示SNP107对槟榔江水牛α-LA功能没有影响。【结论】水牛LALBA基因的序列与其他牛科物种长度相同,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功能与其他牛科物种相似。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LALBA基因在水牛泌乳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Dmrt7基因是Dmrt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影响公畜精子形成。迄今,有关水牛精子发生的遗传基础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对槟榔江水牛Dmrt7基因完整CDS区进行克隆和组织差异表达分析。【方法】采用RT-PCR和功能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槟榔江水牛Dmrt7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长1 113 bp,编码370个氨基酸;Dmrt7包含DM和DMRT-like两个保守结构域,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为核内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水牛与其他牛科物种Dmrt7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95%以上。在检测的10个组织中,Dmrt7基因仅在水牛睾丸组织中表达且高表达。在第6外显子发现1个SNP位点(c.665AG),引起了p.Q222R的替换,此位点的替换对Dmrt7蛋白功能无影响。【结论】有助于了解水牛Dmrt7基因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槟榔江水牛FSHR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方法】采用RT-PCR法克隆了槟榔江水牛FSHR基因的编码区全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特性、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槟榔江水牛FSHR基因编码区全长为2 088 bp,编码69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槟榔江水牛FSHR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同源性在89.4%以上。槟榔江水牛FSHR蛋白N-端含信号肽和7个跨膜结构,属细胞膜疏水蛋白。该蛋白含有7tmA_FSH-R、LRRNT、LRR重复单元和GnHR_trans等4个保守结构域。槟榔江水牛FSHR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所构成,分别占41.73%和38.71%。FSHR最有可能在细胞的转运和结合过程中发挥功能作用(概率0.827)。【结论】槟榔江水牛FSH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达细胞膜,推测通过与FSH激素结合后激活G蛋白偶联作用,进而促进其精子和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平凉红牛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深入挖掘平凉红牛的肉用特征和遗传特性,为平凉红牛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取24头平凉红牛阉牛,经强度育肥180 d后屠宰,年龄在24—36月龄,对其体尺、屠宰性能、胴体指数进行测定,并选取其中3头的外脊和大黄瓜条进行肉质测定分析。【结果】经育肥后的成年平凉红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胸围、管围相较于2019年测定的22—28月龄的平凉红牛分别增长6.96%、4.61%、4.43%、4.28%、7.90%,体斜长减少3.52%;胴体重为(417.01±56.94)kg、净肉重为(372.48±54.60)kg、屠宰率为61.56%±1.86%、净肉率为54.92%±2.60%,相较于2010年测定的24月龄平凉红牛数据分别增长12.61%、19.16%、-1.91%、3.82%,肉骨比为8.65±2.00,相较于2012年测定的22—27月龄数据增长27.96%;此外高档肉块重(里脊、外脊、眼肉、上脑)为(51.59±7.92)kg,优质肉块重(臀肉、霖肉、米龙、大黄瓜条、小黄瓜条、辣椒条、肩肉)为(62.62±5.56)k...  相似文献   

8.
选择30头6月龄BMY公牛,随机分为三组,按全日制放牧 补饲的方式分别进行12、18和24月龄育肥,到育肥年龄进行屠宰测定和胴体品质评价,结果表明:BMY牛育肥性能好,体重大、产肉性能高,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9.56%和49.62%,胴体产肉率为82.92%。BMY牛的胴体品质较好,牛肉多汁、细嫩、风味好,各项指标达到优质牛肉标准。  相似文献   

9.
试验对36 ̄39月龄全放牧饲养的15头德宏、摩本、尼本水牛进行了胴体分割肉测定研究,试验根据水牛品种不同分为3个处理组。试验结果显示尼本水牛与德宏水牛相比胴体重、净肉重、优质肉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显著。尤其表现在嫩肩肉、腰肉、臀肉、膝圆、大米龙、小米龙、腱子肉这几块分割肉上。摩本水牛与德宏水牛相比胴体重、净肉重、优质肉重有显著提高,但分割肉块在重量上无显著差异。尼本水牛与摩本水牛的分割肉块重无显著差异。用尼里、摩拉与德宏水牛杂交后,提高了德宏水牛的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0.
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讨RAPD标记在水牛遗传多样性方面检测的应用价值,以及了解槟榔江水牛的群体遗传结构状况,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对槟榔江水牛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从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其所有个体的总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结果15条引物共产生105种扩增片段,多态片段95条,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带数为7,各引物多态性片段范围在2~12之间,多态频率在40%~100%之间,多态座位平均为90.48%。表明槟榔江水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槟榔江水牛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积累理论数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槟榔江水牛血清中3种激素(PRL、INS和GH)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摩拉水牛和荷斯坦奶牛进行比较。[结果]槟榔江水牛血清中GH含量为0.017 9 ng/m L,低于摩拉水牛(0.023 7 ng/m L),略高于荷斯坦奶牛(0.017 8 ng/m L),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槟榔江水牛血清中PRL含量为0.120 0 ng/m L,与荷斯坦奶牛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摩拉水牛(P0.05)。槟榔江水牛血清中INS含量为0.740 0μU/m L,均低于荷斯坦奶牛和摩拉水牛,其中与荷斯坦奶牛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泌乳方面,槟榔江水牛与摩拉水牛和荷斯坦奶牛有相同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溶菌酶是一种由动物产生的抗微生物酶,构成动物体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反刍动物的皱胃中还具有消化功能。迄今,普通牛溶菌酶C基因家族的分子遗传特征已被深入解析,但有关水牛溶菌酶C的研究报道较少。【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槟榔江水牛胃型溶菌酶C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分段扩增测序、序列组装和开放阅读框的确定,并结合已发表的其他牛科物种同源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水牛胃型溶菌酶C基因编码区长444 bp,编码1个由14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包含1个N端信号肽和1段由129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水牛胃型溶菌酶C成熟肽分子量为14.41 ku,等电点为6.32,含有1个alpha-lactalbumin/lysozyme C保守结构域(19~145AA),不含有跨膜结构域,为亲水蛋白,在胞外发挥生物功能;在三维结构上与普通牛的溶菌酶模板(2z2f.1.A)有99.22%的一致性;在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上,水牛与普通牛、瘤牛、野牦牛和野牛聚在一起,且有较高的支持率(88%)。【结论】槟榔江水牛与其他牛科物种的胃型溶菌酶具有相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在荷斯坦公牛不同组织及月龄间的相对表达差异性,为脂联素基因作为荷斯坦公牛育肥指标的分子辅助标记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脂联素基因在15和17月龄荷斯坦公牛脂肪组织(背部脂肪、腰部脂肪、肾周脂肪、肠系膜脂肪)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和半腱肌)间的相对表达差异性。【结果】15月龄时脂联素基因在荷斯坦公牛肾周脂肪和肠系膜脂肪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腰部脂肪、背部脂肪、背最长肌和半腱肌(P<0.01),17月龄时仅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半腱肌(P<0.05);17月龄时该基因在背部脂肪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5月龄时(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在15和17月龄荷斯坦公牛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间具有组织表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年龄因素对槐山羊产肉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月龄槐山羊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对其胴体性状、胴体分割质量指标、胴体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4月龄、8~10月龄、16~18月龄槐山羊的屠宰率分别为44.03%、48.09%、48.15%,净肉率分别为29.24%、32.21%、31.22%,以8~10月龄槐山羊三级肉所占的比例最小;粗脂肪含量随月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不同月龄之间,熟肉率(%)、失水率(%)、pH值均变化不大,而眼肌面积、肌纤维直径、剪切力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综合以上测定结果,3个年龄组中以8~10月龄槐山羊屠宰性能及肉用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滇东南水牛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役用等生产性能作调查,滇东南水牛体型中等偏小,为典型的役用型水牛品种,成年公母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分别为(476.644±101.1S)kg和(392.164±64.25)kg、(131.004±7.39)cm和(123.334±4.50)cm、(125.85±6.08)cm和(120.22±2.91)cm,较德宏水牛、槟榔江水牛小;滇东南水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槟榔江水牛较为接近,比德宏水牛低约10个百分点.并就滇东南水牛的发展策略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槟榔江水牛是近年在云南西部发现的中国第一个本土河流型水牛群体,具有较高种用价值,但其重要遗传背景信息还不清楚。本文采用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 86头槟榔江水牛 mtDNAD-Loop序列进行了突变检测,并以 GenBank上已发表的 70条河流型和 112条沼泽型水牛 mtDNAD Loop序列为对照,对所得数据进行群体遗传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在槟榔江水牛中检测到 33种单倍型,112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变异位点 14个,简约信息位点 98个。槟榔江水牛 mtDNAD Loop序列 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28.43%,24.82%,31.96%,14.79%,单倍型多样度为 (0.948±0.012),核苷酸多样度为 (0.0381±0.0016),序列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33.288,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为 (0.043±0.005)。系统发育、中介网络图和群体遗传关系分析表明,槟榔江水牛含有两个差异显著的母系世系组分,其中一个为河流型世系,在群体中占 61.63%;另一个为沼泽型世系,在群体中占3837%,而其沼泽型世系可进一步分为 A,B,C3个支系,其中,C为在水牛中新发现的支系,其频率极低。结果揭示了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该群体存在一定的沼泽型水牛基因渗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汉水牛(Bubalus bubalus cv.Jianghan)主要屠宰性能的测定,并与我国地方水牛品种德宏水牛(B.bubalus cv.Dehong)、福安水牛(B.bubalus cv.Fuan)的主要屠宰性能指标进行比较,探究了江汉水牛的屠宰性能表现。结果显示,江汉水牛平均活重为487.9kg,平均胴体重为262.4kg,平均眼肌面积为45.2cm2,平均骨重为52.8kg,平均屠宰率为53.80%,平均屠体净肉率为43.03%,平均胴体净肉率为79.99%,平均肉骨比为4.01。江汉水牛的宰前活重、净肉重均高于德宏水牛和福安水牛;屠宰率比德宏水牛低4.46个百分点,比福安水牛高3.38个百分点。这些特点说明江汉水牛具有较大的肉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方法】选取12月龄健康新疆褐牛、哈萨克牛阉牛各5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18个月后屠宰,利用体尺测定、屠宰测定和检测分析的方法对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分析测定。【结果】体尺测定新疆褐牛体高、十字部高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通过屠宰测定,新疆褐牛后腿围,大腿肉厚,胴体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新疆褐牛剪切力显著低于哈萨克牛(P<0.05);肉色亮度值(L*),红色度(a*),黄色度值(b*)新疆褐牛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结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相比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且肉品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外源钙对槟榔生长、生理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源钙对槟榔生长、生理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应用不同钙浓度(0、50、100、200、300、400、500 mg/kg)处理,测定不同钙浓度处理下槟榔形态变化、生理响应及养分吸收状况。【结果】外源钙处理浓度≤300 mg/kg时,槟榔在形态、生理、养分吸收方面均积极响应,随钙处理浓度增加,槟榔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增加,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活性增加,槟榔渗透调节作用和活性氧清除能力增强,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降低,提高了钙的积累量和转移系数,增加氮、磷、钾养分吸收,促进槟榔株高、根长、根数和干物质等形态指标;钙浓度≥400 mg/kg时,随钙浓度增加,槟榔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下降,抗氧化酶系统POD、CAT活性降低,槟榔细胞渗透调节和活性氧清除能力下降,MDA增加,氮磷钾钙积累开始减少,槟榔生长随钙浓度增加而减弱。【结论】槟榔适宜的钙处理浓度200~300 mg/kg,此时渗透调节,抗氧化酶系统,氮、磷、钾、钙养分吸收,钙地上部转移能力等处于较高水平,促进槟榔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确定牛科物种FSHβ基因密码子使用上的偏好性及差异。【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36头槟榔江水牛、32头滇东南水牛、26头大额牛和29头中甸牦牛的FSHβ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了群体变异检测,并结合已发表的普通牛、野牛、山羊和绵羊的同源序列,对牛科物种FSHβ基因同义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及其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各牛科物种共同偏好使用UUC、CUG、AUC、GUG、UCC、AGC、CCC、CCA、ACC、ACG、GCA、UAC、CAG、ACC、GAC、GAG、UGC、AGA、AGG、GGC等20种密码子。除CCA、GCA和AGA之外,其余密码子均以G/C结尾。编码His的两个同义密码子CAU、CAC在沼泽型水牛中无偏好性,在河流型水牛中则偏好使用CAU。编码Lys的两个密码子AAA、AAG在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中无偏好性,在野牛和山羊中偏好使用AAG,而牦牛、普通牛、大额牛和绵羊则偏好使用AAA。基于密码子的RSCU值构建的聚类树显示:河流型与沼泽型水牛聚为一类,牦牛、普通牛、大额牛和绵羊聚为一类,野牛与山羊聚为一类。【结论】各牛科物种FSHβ基因在密码子使用上均存在一定的偏好性,但差异较小,且都偏好性使用以G/C结尾的密码子,其中河流型与沼泽型水牛的偏好性最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