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改良CTAB法提取头花蓼的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对不同来源头花蓼的rDNA ITS 序列进行PCR 扩增,测序 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头花蓼有13 处变异位点,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661-666 bp,序列差异主要集中在ITS1 区与ITS2区。rDNA ITS 序列可作为分子水平鉴定头花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药材的基因组DNA,运用通用引物对高良姜及混淆品大高良姜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经ClustalX软件序列比对后发现二者ITS的长度范围在568~576bp,有32处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ITS1区和ITS2区,聚类分析表明高良姜与大高良姜各聚为一支,表明高良姜与大高良姜两种植物碱基序列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牛宪立  吴群  姬可平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7):109-110,116
应用改良CTAB法分别提取生长于珠海和海南的3种药用红树植物秋茄、老鼠簕和桐花树的基因组DNA,以真核生物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分别对其rDNA ITS区进行nPCR扩增及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对位排列.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药用红树植物的rDNA lTS序列上存在扩增碱基差异,rDNA ITS测序结果可作为鉴定药...  相似文献   

4.
为红树林植物引进优良种质资源,用改良 CTAB 法分别提取生长于广东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公园的3种红树基因组 DNA,以真核生物 rDNA ITS 序列的通用引物分别对其 ITS 区进行 PCR 扩增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红树的 rDNA ITS 序列存在扩增碱基差异,无瓣海桑、尖叶卤蕨和猫尾木的 rDNA ITS 序列长度分别为731 bp、615 bp 和707 bp,将3种红树植物 ITS 序列测定结果提交到 GenBank,获得了登录号分别为 KJ161168,KJ161166,KJ161167。  相似文献   

5.
核rDNA ITS序列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核rDNA 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包含被5.8S rDNA所分隔的ITS1和ITS2两个片段.在裸子植物中,ITS序列长度变异较大,不利于扩增和测序,但长度的变异可以作为一个性状用于裸子植物的鉴定与系统学研究.在被子植物中,ITS序列的长度稳定,而且序列变异较快,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位点,是被子植物鉴定中的重要分子标记.文中对ITS在植物物种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渝西地区黄鳝胃瘤线虫的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rDNA 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利 用PCR扩增胃瘤线虫rDNA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MDTM19-T Vector载体,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序列用 BLAST和MEGA4.0进行相似性和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株胃瘤线虫分离株扩增的序列总长存在差异(890~ 892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350~351bp、5.8S序列长度为102~103bp及ITS-2序列长度为343bp.渝西地 区胃瘤线虫ITS序列与不同宿主胃瘤线虫的相似性最高为98.3%,表明ITS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胃瘤线虫与其他 线虫的种间鉴定.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早疫病菌rDNA-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通用引物对马铃薯早疫痛茵的rDNA ITS区域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其PCR产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疫病菌与链格孢属的其他几个小孢子种在该区域的同源性均为100%,不存在任何序列差异.说明rDNA ITS区域不适合作为马铃薯早疫病分子诊断的靶序列.  相似文献   

8.
首次测得蝴蝶兰基腐病菌rDNA ITS区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White et al.于1990年设计的引物ITS4和ITS5对蝴蝶兰基腐病菌(Fusarium spp.)的rDNA ITS区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大肠杆菌JM109中进行测序,测得的序列长度为565bp。该序列的测得为蝴蝶兰基腐病菌的诊断提供了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9.
西川红景天nrDNA ITS序列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川红号天nrDNA ITS序列进行分析,并与cpDNA(叶绿体DNA)trnS-trnG序列和rpl20-rps12序列进行比较,从而初步比较2套植物基因组的进化速率。[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从硅胶干燥的西川红景天叶片中提取总DNA,并对nrDNA ITS区进行扩增、纯化、测序,然后与cpDNA trnS-trnG和rp120-rps 12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序列比对后得到长度为701bp的ITS序列,其中变异位点13处,占总序列的1.85%。在13处变异位点中,8处为碱基置换,5处为插入/缺失。(A+T)含量为46.9%,(G+C)含量为53.1%。核苷酸多样性为0.00427。[结论]西川红景天nrDNA ITS区域较cpDNA trnS-trnG序列和rp120-rps12序列保守,进化速率较慢。  相似文献   

10.
华南虎绦虫ITS及5.8S rDNA序列扩增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广州动物园华南虎体内采集的2条绦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遗传标记特点,用保守引物BD1和BD2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经胶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然后转化并鉴定出阳性菌落,对菌落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关绦虫ITS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自广州动物园华南虎的2条绦虫ITS及5.8S rDNA序列总长均为1387bp,序列相似性为100%,与猬迭宫绦虫(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舌形属绦虫(Diphyllobothrium ligula)、宽节双叶槽绦虫(Diphyllobothriumlatum)的ITS及5.8S rDNA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7%、66.5%、71.5%,结果显示,此次分离的绦虫属于迭宫属的猬迭宫绦虫,所测得的华南虎猬迭宫绦虫的ITS序列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淡紫拟青霉对海南白木香根结线虫的寄生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海南白木香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方法,采用双温测定法,在室内测定淡紫拟青霉对白木香根结线虫卵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8d后,3×107个/mL的孢子悬浮液对卵的相对寄生率为91.1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固体菌剂能抑制海南白木香根结线虫的繁殖和危害,菌剂施用量越大,防效越好。以50g/株剂量处理60d,根结线虫病的病情指数仅为9,防治效果达87.50%,白木香株高增长率为32.1%,地上部鲜质量增长率为46.6%。该菌株的固体菌剂对海南白木香根结线虫病表现出了较为显著而持久的防病作用。淡紫拟青霉不仅能有效地抑制海南白木香根结线虫的寄生与繁殖,而且能促进海南白木香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濒危南药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SDS-酸酚法、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通过比较发现,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的效果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好。利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的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OD260/OD280介于1.8~2.0之间。成功建立了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快速提取方法,可为其他药用植物总RNA提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伟  倪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48-15949,15951
[目的]研究白木香叶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分离白木香叶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联用仪对白木香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9-二十六烯(4.17%)、N′-羟基-4-(三氟甲基)吡啶-3-甲酰胺(3.95%)、二十八烷(3.76%)、二十四烷(3.50%)、二十二烷(3.32%)、1-碘十六烷(2.82%)、4,6-二甲基十二烷(2.76%)和1-溴二十二烷(2.58%)。[结论]该研究为白木香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就一种新型观赏植物养护专用缓释肥在醉蝶花、罗汉松、莞香3种观赏植物上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缓释肥可促进3种观赏植物的生长,与复合肥相比,该缓释肥具有肥效慢、肥效持续时间长、肥料利用效率高的特点。试验还发现,适量施用缓释肥可促进醉蝶花开花和延长开花期,且该缓释肥覆土施用要明显优于表土施用。  相似文献   

15.
沉香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及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木香为材料,研究沉香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并优化SSR-PCR反应体系。通过改良CTAB法提取白木香叶片基因组DNA,经电泳和吸光度检测。优化影响白木香SSR-PCR主要参数,确立适合沉香属植物的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在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引物、Mg2+、dNTP和Taq DNA聚合酶等5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5 ng/μL、1μmol/L、2 mmol/L、0.2 mmol/L、1.2 U;并用9份沉香属植物DNA样品对SSR-PCR反应体系验证,能扩增清晰条带。SSR优化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白木香种群及不同地区沉香属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木香样品的454GS FLX Titanium高通量测序,获取了大量白木香EST序列,从中搜索出956个SSR,根据引物设计标准,设计了44对EST-SSR引物。在合适的PCR反应体系下,以海南白木香样品的DNA为模板,对设计的EST-SSR引物进行筛选,发现有22对EST-SSR引物能较好地扩增出产物。在沉香属3个种9份样品中进一步对这些可扩增的引物进行多态性初步验证,所筛选引物均可在所有沉香属样品中使用,为后续白木香居群及沉香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国产沉香及其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为拓宽国产沉香来源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国产沉香及其乙醇提取物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白菜(Brassica pekinensi)、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甜菜心(B.campestris)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国产沉香块产生自然挥发性物质可促进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沉香乙醇提取液则抑制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白木香林中可套种农作物,增加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鉴定土沉香幼苗炭疽病病原,为有效防治土沉香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方法]从土沉香苗圃采集炭疽病样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以伤口接种法接种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并以形态学结合病原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β-微管蛋白(TUB2)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分子系统学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获得的AC0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25℃暗培养7d后,其菌落呈圆形,初为白色或灰白色,后期渐变成灰黑色,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圆柱状,光滑,两端钝圆或一端稍尖,平均大小为(17.09±1.11)μm×(5.26±0.55)μm,分生孢子附着胞浅褐色,近椭圆形,边缘光滑完整,平均大小为(6.72±0.77)μm×(5.45±0.68)μm;病原菌ITS、TUB2和GPDH 3个基因联合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AC01菌株与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模式菌株聚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结论]根据形态特征结合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AC01菌株为核果炭疽菌(C.fructicola),是国内首次在土沉香上发现该菌引起炭疽病.  相似文献   

19.
白木香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以白木香为试验材料,研究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利用快速提取仪和微量液氮法提取DNA,并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单因素筛选。[结果]微量液氮法提取的DNA质量好于快速提取仪,但2种方法得到的DNA对后续ISSR研究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建立了最适的白木香ISSR-PCR体系,即25lμPCR反应体积中,1×PCR buffer,2.0 mmol/L MgCl2,4ng/μl模板DNA,200μmol/L dNTPs,1.1 UTaqDNA聚合酶,0.4μmol/L引物。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45个循环,94℃变性45 s,复性温度根据各引物的TM值略低1~2℃,45 s,72℃延伸75 s,循环结束后72℃延伸7 min。[结论]优化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白木香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