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仔猪断奶应激及营养调控措施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早期隔离断奶技术,断奶引起仔猪的应激与断奶综合征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益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仔猪断奶应激的原因、断奶应激对仔猪消化代谢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来减缓与消除仔猪的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与营养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锋 《广东饲料》2003,12(3):35-36
仔猪早期断奶技术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可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减少由母体向仔猪的疾病传播,并能提高生长期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在养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推广应用14日龄超早期断奶技术。但早期断奶仔猪受心理、环境和营养应激的影响,常常发生“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迟滞、饲料利用率低等,其引发因素主要是营养应激,因此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配制适合仔猪的饲料来减少仔猪腹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早期断奶仔猪消化…  相似文献   

3.
浅议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猪生产中 ,仔猪生产是关键的一环。仔猪早期断奶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 ,但仔猪早期断奶易受环境和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应激影响 ,引起“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因此对早期断奶仔猪进行营养调控 ,配制适宜饲粮是防止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和提高仔猪成活率和育成率的有效方法之一。1 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据报道 ,仔猪在早期断奶时 ,其消化道的发育情况、消化酶活性的变化及胃肠道的微生物区系等都会影响仔猪消化能力及免疫机能。1 .1 消化道发育 仔猪在哺乳期间 ,胃内因乳酸的存在而 p H值较低。断奶后由于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养猪生产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仔猪的养殖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仔猪的早期断奶养殖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仔猪早期断奶的优缺点的分析也是现代养猪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1 仔猪早期断奶的缺点 按理说,自主早期断奶会对自主正常生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传统的养猪技术难以做到仔猪断奶后给予仔猪正常的营养供给.所以说仔猪早期断奶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养猪生产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仔猪的养殖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仔猪的早期断奶养殖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仔猪早期断奶的优缺点的分析也是现代养猪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步骤。1仔猪早期断奶的缺点按理说,自主早期断奶会对自主正常生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传统的养猪技术难以做到仔猪断奶后给予仔猪正常的营养供给。所以说仔猪早期断奶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1.1仔猪早期断奶自身的限制因素。首先来说,  相似文献   

6.
仔猪断奶应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化的养猪生产中.仔猪早期断奶由于具有提高母猪的生产效力、满足仔猪生长的营养需要、降低饲养成本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由此引发的仔猪断奶应激性综合征,同时也给仔猪生长和养猪生产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断奶应激的影响因素和断奶应激的调控措施等方面的概述,总结了仔猪断奶应激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仔猪断奶后需经历环境变化、饲粮转变以及自身肠道结构与功能改变,易发生断奶应激,直接影响养猪生产的效率。因此,研究缓解断奶仔猪应激的调控措施对养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肠道健康和营养调控两方面出发,对近年来关于仔猪断奶应激的调控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仔猪断奶应激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调控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各地已广泛采用早期断奶技术(21~30日龄),但此时仔猪消化功能未发育完善,免疫机制不成熟,早期断奶是强烈的应激因素,极易造成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临床表现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腹泻等,部分仔猪因此变成僵猪,甚至死亡。因此,对早期断奶仔猪进行营养调控,配制适宜饲粮是预防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仔猪早期断奶技术成为国内外集约化养猪中普遍关注的生产技术.仔猪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减少疾病由母体向仔猪的传播,并提高生长期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但早期断奶仔猪受心理、环境和营养应激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腹泻等问题.因此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配合适合仔猪的饲料来给哺乳仔猪进行早期补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早期断奶易造成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仔猪断奶后会出现采食量下降、生长阻滞和腹泻等一系列症状。引起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断奶应激引起的仔猪肠道屏障受损。鉴于肠道微生态区系为肠道第一道防御屏障,因此,研究仔猪肠道微生态区系及其营养调控技术,对于防制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促进仔猪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及几种常用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植物多糖、酸化剂、微量元素、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对肠道微生态区系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噬现象的发现以来,有关自噬的研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鼠伤寒沙门菌与自噬之间的研究报道较少。文章主要阐述了自噬发生的整个机理过程,标志性蛋白LC3及其上下游蛋白Atg和p62之间的作用机制,自噬信号通路的激活位点和条件,基于鼠伤寒沙门菌刺激TLR系统激活TAK1,导致免疫细胞中的AMPK和ULK1的活化,抑制mTOR的活性,进一步阐述了沙门菌与自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猪圆环病毒3型(PCV3)Cap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应用于感染细胞或组织样品中PCV3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或免疫组化(IHC)检测,本研究将PCV3 Cap蛋白的去核定位信号肽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IPTG诱导表达了具有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以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共获得8株能够稳定分泌针对PCV3 Cap蛋白的MAb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与IFA试验结果显示,8株MAbs均能够与真核表达的重组Cap蛋白反应。选取3株杂交瘤细胞制备3株MAbs,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409 600、1∶204 800和1∶409 600。利用3株MAbs对自然感染PCV3临床病猪的腹股沟淋巴结进行IHC检测,结果显示3株MAbs的腹水均能够与感染PCV3的临床样品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制备的MAbs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为深入研究Cap蛋白的结构和PCV3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肌肉生长抑制素调控肌肉和脂肪组织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又名生长分化因子-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GDF-8),是一种主要由骨骼肌分泌的蛋白质,在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若MSTN基因编码区碱基突变或缺失,可以导致肌肉异常肥大,出现典型的"双肌"性状。近年来研究还发现,MSTN在脂肪组织中也表达,并在脂肪沉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因此,本文将从MSTN的基因结构、组织分布、作用机制以及功能等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其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以期更深入了解MSTN,为畜牧业新品种的改良和肉质性状的改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华东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流行情况及变异程度,采集临床疑似病料和活禽交易市场家禽的棉拭子样品,通过鸡胚接种、HA和HI试验及RT-PCR等方法分离鉴定H9 AIV,对其中部分毒株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筛选4个代表毒株免疫SPF鸡制备抗血清,利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抗原差异性。结果如下:共分离鉴定出6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率为2.02%(62/3 074)。对25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株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属于h9.4.2.5谱系,并进一步细分为A和B亚系。 HA 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为PSRSSR↓G,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与Y280代表株 HA 基因的推导氨基酸相比,分离株受体结合位点左侧臂全部变为NGLMGR。在抗原位点92位氨基酸出现R(64%)/K(36%)的变化。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间的HI抗体滴度相差2~8 log2,可分为2类抗原型。因此,目前流行的H9亚型AIV发生了抗原变异,至少同时存在两种抗原型。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海南霉素钠预混剂对鸡毒害艾美耳球虫的疗效,采用人工感染的方式,选用180只鸡健康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除不感染不给药组外,每组鸡均经嗉囊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2×10^4个。受试药物与对照药物均经混饲给药,海南霉素钠浓度为7.5mg/kg,莫能菌素浓度为100mg/kg,地克珠利浓度为1mg/kg,给药持续时间为10d,期间动物均自由采食。结果显示:海南霉素钠预混剂在防治爆发性球虫病时有良好效果,综合其对鸡人工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的临床症状(血便)、病变损害和卵囊的控制及增重等影响,海南霉素钠预混剂按推荐剂量7.5mg/kg连续使用10d,对鸡毒害艾美耳球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地区收集60只自然感染跳蚤的犬进行研究,观察吡虫啉滴剂对犬跳蚤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吡虫啉滴剂对试验犬的血液指标无明显影响。用药后1 d、3 d、21 d和28 d,治愈率分别为85%、96.67%、100%和100%,且3 d、21 d和28d的减虫率和1d相比时,差异极显著(P<0.01)。故吡虫啉滴剂对犬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以分离培养的原代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材料,研究了ZEA对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刀豆蛋白A(Con A,5 mg/L)作为T细胞活化特异性刺激剂,试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加Con A)、Con A组(5 mg/L Con A)、不同浓度的ZEA染毒组(Con A+ZEA 10、20和40μmol/L),处理48,72 h后,使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T细胞分泌IL-2、IL-3、IL-5、IL-6和GM-CSF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细胞在48,72 h时间段5种细胞因子分泌均明显上升;与Con A组比较,染毒48,72 h后,10,20,40μmol/L ZEA染毒组各细胞因子分泌浓度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ZEA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IL-3、IL-5、IL-6和GM-CSF的分泌,从而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进行,降低整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乳酸是反刍动物瘤胃内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在饲喂高精料的反刍动物瘤胃内乳酸累积过多可能会加速瘤胃酸中毒的进程。本文综述了瘤胃内乳酸代谢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提高乳酸利用和添加硫胺素等预防瘤胃酸中毒的几种方式,旨在系统地总结反刍动物瘤胃内乳酸代谢机制,为瘤胃酸中毒的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火鸡组织滴虫感染黄羽肉鸡后在其体内的动态分布,本研究将JSYZ-A株虫体通过泄殖腔感染15日龄苏禽黄羽肉鸡,在感染后1d^34d内,每3d迫杀5只感染鸡,采集其不同组织脏器样品,并对样品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火鸡组织滴虫主要靶器官为肝脏和盲肠。感染后4d,感染鸡肝脏和盲肠中检测到虫体特异性基因,感染后13d和16d虫体检出率即达到100%,之后检出率逐渐降低,一直持续到感染后34d还能检测到虫体特异性基因。感染后10d^22d从鸡十二指肠、直肠和脾脏能够检测到虫体特异性基因。感染后13d^19d从鸡腺胃和空肠、心脏均检测到虫体特异性基因。感染后19d从鸡肺脏检测到虫体特异性基因,并且呈现一过性感染。感染鸡的胰腺、脑、肾脏和睾丸组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并未检测到虫体DNA。上述结果为临床火鸡组织滴虫致病机理的研究、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防控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研制能够预防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的疫苗非常必要。研究基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EVS),构建并拯救了一株表达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GD15H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免疫印迹试验鉴定结果表明rBac-GD15HA的HA蛋白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重组病毒细胞传代试验结果表明rBac-GD15HA在传代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病毒滴度,且遗传稳定;鸡的免疫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疫苗在一次免疫后即能诱导较高水平的针对H7N9 AIV的抗体应答,并能提供针对高致病性H7N9 AIV 100%的临床保护。因此,研究结果可作为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研发策略的参考,为其防控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也为今后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