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探明临床病鸡中火鸡组织滴虫的脏器分布规律,本研究收集21例临床疑似病鸡的321个组织器官,采用PCR技术对样品中的虫体DNA进行了检测。结果:组织脏器中肝脏和盲肠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7.1%和52.4%;其次为回肠、脾脏、肾脏、肌胃、胰腺和脑,阳性率分别为43.8%、40.0%、40.0%、37.5%、35.7%和33.3%;心、肺、法氏囊和其他肠道组织等检出率较低;胆囊未检测到。结论:火鸡组织滴虫主要感染肝脏和盲肠,其次为回肠、脾脏、肾脏、肌胃、胰腺和脑,其他脏器虫体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2.
正鸡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以盲肠芯和肝脏坏死为特征,可对养鸡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各种禽类中,火鸡的易感性最强。组织滴虫可以在鸡的盲肠及肝脏引起非常典型的特征性病变,因此,对病死鸡进行病理剖检即可做出临床诊断。另外,也可通过病理切片镜检、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及寄生虫培养等实验室检测技术等,对本病进行确断。1组织滴虫病近年来在黄羽肉鸡和白羽肉种鸡中多发  相似文献   

3.
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鸡或火鸡的一种原虫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该病多发生于15~60 d的小鸡,传播途径多数人认为是盲肠异刺线虫、蠕虫卵为媒。健康鸡采食异刺线虫虫卵,鸡食入病鸡排出的虫体可感染。  相似文献   

4.
鸡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是鸡的一种急性寄生原虫病,其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虫体寄生于鸡的盲肠和肝脏内,一部分虫体可随鸡粪排出体外,由于虫体对外界环境抗抵力不强,大多数虫体排出后很快死亡,感染鸡的机会不多。但当病鸡同时有鸡异刺钱虫寄生时,  相似文献   

5.
鸡组织滴虫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由于鸡组织滴虫病症状不典型常被养殖户忽视,导致家禽生长发育迟缓,产蛋量下降,给畜牧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1病原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为多样性虫体。火鸡组织滴虫的生活史与异刺线虫和存在于鸡场土壤中的蚯蚓关系密切。鸡盲肠内同时寄生着组织滴虫和异刺线虫,组织滴虫可钻入异刺线虫体内,在其卵巢中繁殖,异刺线虫卵可随鸡粪排到外界,土壤中的蚯蚓吞食异刺线虫卵后,组织滴虫可随虫卵进入蚯蚓体内。当鸡食入这种蚯蚓后便可感染组织滴虫病。  相似文献   

6.
鸡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鸡和火鸡的原虫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 鸡组织滴虫病由于症状的不典型性经常被养殖户忽视,而且很容易和球虫病混淆,希望引起养殖户的注意,不要盲目用药,现将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病原学 组织滴虫病的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为多样性虫体,大小不一. 火鸡组织滴虫的生活史与异刺线虫和存在于鸡场土壤中的几种蚯蚓密切相关联. 鸡盲肠内同时寄生着组织滴虫和异刺线虫,组织滴虫可钻人异刺线虫体内,在其卵巢中繁殖,异刺线虫卵可随鸡粪排到外界,成为重要的感染源,土壤中的蚯蚓吞食异刺线虫卵后,组织滴虫可随虫卵进入蚯蚓体内.当鸡采食这种蚯蚓后,便可感染组织滴虫病.  相似文献   

7.
江赵兴  蔡艳 《水禽世界》2006,(11):33-33,43
1流行病学 鸡组织滴虫病又叫传染性盲肠炎,俗称“黑头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主要传播方式是以异刺线虫为媒介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主要感染火鸡,家鸡30~60日龄时最为容易感染:有时也感染成年鸡,但症状不太明显。此病多发生于高温潮湿多雨的夏季,发病的雏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虫体。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鸡吞食异刺线虫和蚯蚓传播。寄生于盲肠内的组织滴虫,被盲肠内异刺线虫吞食,进入其卵巢中,转入其虫卵内,当异刺线虫排卵时,组织滴虫即存在卯中。当鸡吞食异刺线虫卵时,同时也感染了组织滴虫病。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原虫,被易感性的鸡食到后也可感染。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从病理生理角度探究火鸡组织滴虫的致病机理,通过火鸡组织滴虫JSYZ-A株泄殖腔感染15日龄苏禽黄羽肉鸡,感染后7~31 d,每3天采集非抗凝血进行常规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火鸡组织滴虫的感染会导致感染鸡增重缓慢,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胺转移酶、球蛋白含量不同程度上升,尿素氮、葡萄糖含量下降,甘油三酯浓度先升后降,而其他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肝脏是火鸡组织滴虫入侵的主要靶器官,其功能受到广泛损伤,是导致鸡群发病、增重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火鸡组织滴虫致病机理的阐明和组织滴虫病的药物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鸡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蛋鸡、肉鸡、火鸡等禽类均可感染发病,是由于盲肠线虫感染滴虫而诱发的组织滴虫病,因其发病的鸡只主要病变表现在鸡的肝脏和盲肠,外观表象为鸡冠呈紫黑色,所以又称为盲肠性肝炎或"黑头病".此病多呈慢性经过,极易发生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梭菌、球虫等病症,在蚊、虫、蝇多的夏季高发,临床上散养鸡比笼养鸡感染率、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鸡、火鸡、鹧鸪的寄生原虫病,其他禽类有时也可感染。主要特征是盲肠发炎和肝表面有扣状坏死灶。鸡经常感染,但很少出现症状。1病原病原是火鸡组织滴虫。寄生在家禽的盲肠和肝脏内,在盲肠寄生的虫体呈变形虫样,有一细鞭毛,能作节律性钟摆状运动;在肝或肠壁中寄生的虫体,单个或成堆存在,呈圆形或卵圆形,无鞭毛。部分虫体可随着肠内容物排出体外,这种原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迅即死亡。当病鸡同时有鸡异刺线虫寄生时,组织滴虫就侵入异刺线虫,并转入异刺线虫卵内,随卵排出鸡的体外,由于有虫卵保护,故能长…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猪圆环病毒3型(PCV3)Cap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应用于感染细胞或组织样品中PCV3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或免疫组化(IHC)检测,本研究将PCV3 Cap蛋白的去核定位信号肽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IPTG诱导表达了具有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以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共获得8株能够稳定分泌针对PCV3 Cap蛋白的MAb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与IFA试验结果显示,8株MAbs均能够与真核表达的重组Cap蛋白反应。选取3株杂交瘤细胞制备3株MAbs,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409 600、1∶204 800和1∶409 600。利用3株MAbs对自然感染PCV3临床病猪的腹股沟淋巴结进行IHC检测,结果显示3株MAbs的腹水均能够与感染PCV3的临床样品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制备的MAbs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为深入研究Cap蛋白的结构和PCV3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非编码小RNA(small non-coding RNA,sRNA)是一类基因组中被转录但不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分子,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与蛋白质介导的调控系统不同,当细菌遇到不利的生长环境时,sRNA介导的调控可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应答。沙门菌RyhB-1和RyhB-2是两种相似性较高的s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在调控因子作用下共同或单独调控靶基因表达。铁匮乏时,RyhB-1和RyhB-2可促进沙门菌摄取铁元素、限制胞内非必需含铁蛋白生成以及加快铁硫蛋白的储存,是沙门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铁稳态的主要元件。此外,当沙门菌遭遇氧化应激、缺氧或酸性环境等不利环境胁迫时,RyhB可分别控制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平衡硝酸盐等无机物稳态、调节细菌运动性以及沙门菌毒力等应对环境变化。本文就沙门菌RyhB生理特征及其调控机制和功能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沙门菌RyhB的研究提供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3.
癸氧喹酯(decoquinate,DQ)作为畜禽抗球虫药使用已有50多年历史,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而备受关注。DQ主要通过破坏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bc1复合体的电子传递而捕获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子的发育而发挥作用。家禽球虫易产生突变而较快产生抗药性,而反刍动物球虫少有抗药性的报道。除抗球虫作用外,DQ对疟原虫和弓形虫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隐孢子虫和肉孢子虫的作用还需要研究确认。近年研究表明,DQ纳米颗粒和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抗疟活性,值得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DQ抗几种常见寄生原虫的研究进展,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肌肉生长抑制素调控肌肉和脂肪组织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又名生长分化因子-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GDF-8),是一种主要由骨骼肌分泌的蛋白质,在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若MSTN基因编码区碱基突变或缺失,可以导致肌肉异常肥大,出现典型的"双肌"性状。近年来研究还发现,MSTN在脂肪组织中也表达,并在脂肪沉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因此,本文将从MSTN的基因结构、组织分布、作用机制以及功能等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其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以期更深入了解MSTN,为畜牧业新品种的改良和肉质性状的改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江苏地区收集60只自然感染跳蚤的犬进行研究,观察吡虫啉滴剂对犬跳蚤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吡虫啉滴剂对试验犬的血液指标无明显影响。用药后1 d、3 d、21 d和28 d,治愈率分别为85%、96.67%、100%和100%,且3 d、21 d和28d的减虫率和1d相比时,差异极显著(P<0.01)。故吡虫啉滴剂对犬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随着自噬现象的发现以来,有关自噬的研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鼠伤寒沙门菌与自噬之间的研究报道较少。文章主要阐述了自噬发生的整个机理过程,标志性蛋白LC3及其上下游蛋白Atg和p62之间的作用机制,自噬信号通路的激活位点和条件,基于鼠伤寒沙门菌刺激TLR系统激活TAK1,导致免疫细胞中的AMPK和ULK1的活化,抑制mTOR的活性,进一步阐述了沙门菌与自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以分离培养的原代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材料,研究了ZEA对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刀豆蛋白A(Con A,5 mg/L)作为T细胞活化特异性刺激剂,试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加Con A)、Con A组(5 mg/L Con A)、不同浓度的ZEA染毒组(Con A+ZEA 10、20和40μmol/L),处理48,72 h后,使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T细胞分泌IL-2、IL-3、IL-5、IL-6和GM-CSF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细胞在48,72 h时间段5种细胞因子分泌均明显上升;与Con A组比较,染毒48,72 h后,10,20,40μmol/L ZEA染毒组各细胞因子分泌浓度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ZEA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IL-3、IL-5、IL-6和GM-CSF的分泌,从而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进行,降低整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接触感染模型,将易感仔猪与PRRSV人工感染仔猪在隔离器中同居饲养,每日观察记录体温变化和临床症状,定期采集血清和粪便样品,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血症和粪便排毒水平;对病死猪和试验结束迫杀猪进行剖检和肺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各器官病毒载量和组织分布。结果显示:接触感染仔猪出现高热和PRRS症状时间分别较人工接种猪推迟2~3d;第3天起血清检测PRRSV阳性,第10天病毒血症上升至较高水平(108.6拷贝/mL);第5天起粪便检测PRRSV阳性,第7天粪便排毒量上升至较高水平(103.9拷贝/0.1g);3头接触感染仔猪分别于同居后第12天和第13天死亡,较人工接种猪推迟1~2d,病死猪的主要器官病毒载量以及剖检和肺脏显微病理变化与人工接种病死猪相似。这些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接触感染仔猪模型可用于PRRS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华东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流行情况及变异程度,采集临床疑似病料和活禽交易市场家禽的棉拭子样品,通过鸡胚接种、HA和HI试验及RT-PCR等方法分离鉴定H9 AIV,对其中部分毒株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筛选4个代表毒株免疫SPF鸡制备抗血清,利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抗原差异性。结果如下:共分离鉴定出6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率为2.02%(62/3 074)。对25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株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属于h9.4.2.5谱系,并进一步细分为A和B亚系。 HA 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为PSRSSR↓G,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与Y280代表株 HA 基因的推导氨基酸相比,分离株受体结合位点左侧臂全部变为NGLMGR。在抗原位点92位氨基酸出现R(64%)/K(36%)的变化。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间的HI抗体滴度相差2~8 log2,可分为2类抗原型。因此,目前流行的H9亚型AIV发生了抗原变异,至少同时存在两种抗原型。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免疫毒性机理,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了ZEA对趋化因子诱导的小鼠T细胞迁移效应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中与细胞黏附与迁移相关蛋白的变化。以ConA作为T细胞活化剂,以不同浓度ZEA(0、10、20、40μmol/L)染毒处理细胞后,Transwell法检测T细胞分别在CCL19、CCL21作用下的迁移效应,以及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迁移后CD4、CD8阳性T细胞所占比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摄细胞穿膜形态,Western blot检测T细胞迁移及细胞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ZEA可以分别降低CCL19和CCL21趋化的T细胞的迁移指数并扰乱迁移后CD4、CD8阳性T细胞之间的比例。此外,ZEA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CCL19和CCL21介导的T细胞穿膜效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40μmol/L的ZEA作用可下调T细胞迁移及细胞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ZEA可以抑制趋化因子介导的T细胞迁移效应,在这一过程中,黏附蛋白及迁移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提示ZE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运动过程中黏附及迁移这两个环节,进而影响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