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施氮量对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产量和品质调节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籽粒产量、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提高,淀粉及其组分含量下降;施氮量超过适宜值后,籽粒产量下降,籽粒蛋白质及醇溶蛋白、谷蛋白和面筋含量继续上升,且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弱筋小麦标准;过量施氮,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下降,施氮量以172 kg·hm~(-2)左右最为适宜。试验结果初步将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的施氮量划分为4个区域,即施氮高效区、产量品质协调施氮区、奢侈施氮区和过量施氮区。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对扬辐麦4号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小麦具有高产、稳产性能,属穗粒重兼顾型品种。施氮量在0~33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产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施氮量为240 kg/hm2,氮肥运筹为5∶1∶2∶2处理时,籽粒产量最高,可达7 543.5 kg/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同一氮肥运筹下套播方式中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磨粉品质和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稻田套播方式不利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优质的形成,在江苏淮南地区中筋专用小麦采用稻田套播方式宜适当增加施氮量且追氮适度后移。  相似文献   

4.
追施氮肥时期对淮南中筋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在淮南麦区以中筋小麦扬麦10号为材料,研究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纯氮)量为225kg·hm-2、基肥与追肥比为5∶5的条件下,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磨粉品质、淀粉糊化特性以及面粉和面条品质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4叶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追施氮肥均可使扬麦10号达到中筋小麦品质标准,且追施氮肥时期适度后移有利于品质的提高;拔节期追施氮肥可改善淀粉糊化特性和面条品质;抽穗期和开花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但面粉糊化特性和面条品质等有所下降,且产量偏低。拔节期是实现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适追施氮肥时期。  相似文献   

5.
硫对春小麦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在不同氮水平下,研究施硫对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籽粒直链淀粉开始积累比较晚,开花后5~10 d,直链淀粉才开始积累,但最终积累量不高。相同氮素水平不同施硫量处理,直链淀粉动态积累趋势相似,各品种开花后直链淀粉动态积累总体上都呈增加的趋势。硫对籽粒直链淀粉的最终积累量影响是以一定氮素水平为基础的,在高氮(N128)水平下,增施硫肥可降低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对改善小麦品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7.
氮素和钾素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阐明氮、钾施肥对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两个品质类型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宁麦9号’(弱筋)和‘扬麦10号’(中筋)为材料,研究氮、钾施肥对小麦籽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开花期旗叶氮、钾营养的关系。【结果】与不施氮、钾肥的对照处理相比,氮、钾施肥明显提高了花后籽粒中的蔗糖含量及蔗糖合成酶(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的活性,提高了淀粉产量,但降低了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两小麦品种的表现基本一致,其中氮肥的作用大于钾肥,施氮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施钾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宁麦9号高于扬麦10号。【结论】相关分析表明,氮钾肥料配合提高开花期旗叶氮、钾营养并维持适宜的氮/钾比,是氮、钾施肥提高籽粒SSS和GBSS活性,进而促进小麦籽粒淀粉合成、改善籽粒品质的主要生理因素。施钾提高两小麦品种GBSS活性是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的酶学基础。较高的SS、SSS和GBSS活性是弱筋品种宁麦9号较高淀粉含量的酶学保障。  相似文献   

8.
以弱筋小麦扬麦22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品质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11月4日播种和225万苗·hm-2密度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千粒重是扬麦22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受播期和施氮量影响,11月19日播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施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11月4日播种、225万苗·hm-2密度、180kg·hm-2施氮量处理,弱筋小麦扬麦22产量和品质较为协调,产量可达7 343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达12.37%,氮肥农学利用率达12.43kg·kg-1。  相似文献   

9.
唐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64-10767
[目的]了解氮素运筹对中筋小麦淀粉合成调控的效应,为专用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措施依据。[方法]以优质中筋小麦扬麦10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氮素运筹下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以及小麦面粉的黏度特性。[结果]低氯水平下,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均呈上升趋势;氮肥施用后移,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下降,但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上升。[结论]中筋小麦栽培应降低总氮肥施用量,控制中后期施氮量并使氮肥后移。  相似文献   

10.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   总被引:84,自引:6,他引:84  
 选用弱筋小麦宁麦 9号、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强筋小麦皖麦 38,通过设计施氮量和氮肥运筹试验 ,分析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中后期施氮比例 ,均能提高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 ,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降落值、沉降值、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在本试验条件下 ,强筋、中筋小麦在施氮量 180~ 2 4 0kg·ha-1范围内 ,氮肥施用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 3∶1∶3∶3的处理最优 ,其次为 5∶1∶2∶2处理 ;弱筋小麦以密度 2 4 0× 10 4·ha-1、施氮量180kg·ha-1、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 7∶1∶2的处理易实现高产与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田间生长调查,测定了各处理产量,检测了籽粒品质,得出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增施钾肥,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以及单位产量和千粒重等均会相应地提高,增施钾肥能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能提高籽粒单位产量;但是在钾含量很高(速效钾400mg/kg左右)的土壤中,强筋(二级)小麦济麦19增施钾肥使籽粒品质变劣,千粒重降低,在此类高钾土壤中强筋小麦济麦19不宜施钾肥。在吸收钾肥的能力方面,济麦19优于淄麦12,说明了品种间根系吸收(钾)能力有差别。发展强筋筋小麦的首选土壤类型是棕壤,其次是褐土,同时要选择肥力较高、营养均衡的中壤或偏黏地块。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要因品种、因土类、因肥力而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减氮施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3种土壤肥力水平下的减氮施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与施氮量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高肥力土壤下减氮20%,中肥力土壤下减氮10%,产量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而低肥力土壤不宜减氮。抗倒伏指数的土壤肥力和施氮量互作不显著,并且与施氮量和土壤肥力负相关。土壤肥力和施氮量互作对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食味评分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垩白、蛋白质含量和食味评分在土壤肥力之间差异较大,而加工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较小。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施氮量极显著正相关,食味评分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以减氮20%处理食味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小麦超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方式,于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在连续3年小麦公顷产量10 000 kg以上的地块上,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研究了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处理,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每公顷施纯氮210、270和330 kg,分别用N210、N270和N330表示;副区为氮肥底追比例处理,设置3个处理:7∶3、5∶5和3∶7,分别用N1、N2和N3表示。以全生育期不施氮(N0)为对照,于小麦拔节期进行追肥。结果如下:同一施氮量下,随氮肥追施比例增加,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N2处理支、直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高于N1处理,与N3无显著差异;同一底追比例下,N270处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N210和N330处理,支、直比显著低于N210,与N330无显著差异。N270处理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高于N210处理,在此基础上增加施氮量,蛋白质含量提高,籽粒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无显著提高。在每公顷施氮量为210 kg条件下,N2和N3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处理;在每公顷施氮量270和330 kg条件下,N2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和N3处理。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品质,在超高产水平下,以每公顷施氮量270 kg、底追比例为5∶5为宜。  相似文献   

14.
"扬农啤11号"是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良啤麦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籽粒外观品质佳、耐肥抗倒性强、综合性状好等优点。为探索"扬农啤11号"的高产栽培调控技术,特进行了不同基本苗与施肥量对"扬农啤11号"产量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江苏沿海垦区啤麦生产区中等肥力土壤上种植"扬农啤11号",在适期播种和基蘖肥、拔节穗肥为7∶3的条件下,以每667m~2基本苗15万苗、施氮量15kg较为适宜,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氮素对弱筋小麦宁麦13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氮肥运筹比例对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40 kg/hm2,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能极显著提高宁麦13的穗数和每穗粒数,但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增加拔节孕穗期氮肥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但蛋白质含量也有增加趋势.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弱筋小麦宁麦13在施氮量180 kg/hm2的条件下,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为 5:1:4:0时最易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为通过控制施氮量来实现高肥力条件下小麦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以冬小麦品种‘藁8901’为材料,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均是先增加后降低,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均以N150最高,氮素生产力则以N0最高。在冬小麦的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NO3-N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氮肥施入量能降低冬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0-10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施用氮肥能提高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全氮积累量和土壤NO3-N积累量,但两者并非同步增加,土壤NO3-N积累量增加的幅度远远大于植株全氮积累量的增长幅度。在施氮量0-180 kg/hm2范围内时,植株全氮积累量有所增加,且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量增加较为缓和;而在施氮量180 kg/hm2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氮素用量,植株全氮积累量下降,而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却开始大幅度增加。据此综合考虑,冬小麦‘藁8901’的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氮肥运筹对面条小麦品种陕农229淀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适宜做面条的优质中筋小麦陕农2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基施追施之比对面条小麦籽粒淀粉性状和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施氮比例可降低籽粒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直/支值,提高面粉的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稀懈值。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直/支值与主要粘度参数间均存在负相关,淀粉直/支值与主要粘度参数间负相关性较高。本试验中,陕农229以施氮量为262.5kg/hm^2、基追比6:4~5:5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及直/支值较低而峰值粘度和稀懈值较高,且产量较高,是面条小麦较理想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8.
栽培措施和生态因子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栽培措施和生态因子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 :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 ,在适宜的播期范围内采用适宜播量 ,既可提高小麦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氮、磷、钾配合使用对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明显 ;适宜的灌溉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但小麦生育后期灌溉量大对品质不利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保肥保水能力强、肥力水平高的土壤 ,有利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弱筋小麦扬麦20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品质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和密度都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穗数和千粒质量是扬麦20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品质性状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主要受播期和施氮量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本试验中扬麦20在播期11月4日,密度每1 hm~22.25×10~6,施氮量180 kg/hm~2处理下,产量和弱筋品质最为协调,氮肥农学利用率可达12.92 kg/kg。  相似文献   

20.
密肥调控对中、弱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弱筋小麦扬麦9号、中筋小麦扬麦11号为试材,研究了密肥(基本苗、氮肥)调控对中、弱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后期生长过程中,旗叶SOD活性、POD活性、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本试验条件下,中筋小麦扬麦11号在120万/hm2基本苗的基础上,以240 kg/hm2施氮量、氮肥运筹5∶1∶4处理最能延缓植株的衰老,延长籽粒的灌浆时间,增强旗叶光合能力,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从而取得优质高产;弱筋小麦扬麦9号在240万/hm2基本苗基础上,以180 kg/hm2施氮量、氮肥运筹5∶1∶4处理可以保证其品质达标的同时,增强植株后期旗叶中的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适当延缓植株的早衰,从而较好协调弱筋小麦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