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青梅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131-132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科(hypodermatidae)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皮下组织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而青海高原牦牛体上寄生的皮蝇为中华皮蝇(H sinense)、牛皮蝇(H bovis)和纹皮蝇(H lineatum)的混合感染,其中以中华皮蝇为优势虫种(Li等,2004)。班玛地区纹皮蝇和牛皮蝇的  相似文献   

2.
牛皮蝇是双翅目,皮蝇科,皮蝇属的昆虫,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为了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感染情况以及防治效果,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笔者从2004—2006年3~4月  相似文献   

3.
<正>牛皮蝇幼虫病是由牛皮蝇科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皮下组织引起的一种慢性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牦牛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也逐渐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牦牛牛皮蝇病也在进一步的蔓延,每年我国各地都有很多牦牛不同程度的受到牦牛牛皮蝇病的侵害。为此,如何有效的进行牦牛牛皮蝇的防治是畜牧业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为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病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巩固共和县牛皮蝇病防治效果,加大用阿维菌素的防治力度,笔者于2014年3~4月份对本县江西沟和倒淌河2个乡镇放牧的牦牛牛皮蝇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触摸牦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共调查牦牛400头,其中防治牛288头,感染28头,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正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或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皮蝇幼虫偶而还寄生在马、驴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就甘肃省而言各地都有牛皮蝇流行,但以河西和甘南等牧区以及其他以放牧为主地区的牛感染最为普遍。由于皮蝇幼虫的寄生,可使患牛消瘦,发育受阻,产乳量下降,皮革质量降低,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病原体1.1牛皮蝇。成蝇长13~15mm,形状似蜂,休表密  相似文献   

6.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牦牛皮蝇三期幼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寄生于牦牛体的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Hypoderma bovis,H.lineatum.H.sinense)三期幼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3种三期幼虫头部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牛皮蝇三期幼虫气门板呈漏斗状,气门孔周围有粗壮的突棘,纹皮蝇三期幼虫气门板扁平,气门孔周围无棘;中华皮蝇三期幼虫气门板稍有凹陷,气门孔周围有少量小的突棘。牛皮蝇三期幼虫第十节的前缘和后缘上面无棘;纹皮蝇三期幼虫第十节的后缘上面有刺,前缘无棘;中华皮蝇三期幼虫第十节的前缘和后缘上面均有棘。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草地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临床检查了牦牛和黄牛体内寄生的牛皮蝇蛆,其寄生率分别为84.25%和70.28%,寄生强度分别为18.32个和2.17个;剖杀检查牦牛114头,寄生率为100%,寄生强度为71.66个。经鉴定,牛皮蝇的种类有牛皮蝇(Hypoderma bovis)、纹皮蝇(H.lineatum)和中华皮蝇(H.sinense)3种。弄清了牛皮蝇各期幼虫在牛体内的寄生季节、寄生部位、移行动态、三期幼虫寄生方位、入土化蛹羽化规律、成蝇活动规律等。药物防治试验证明,Ivomec注射液和国产的阿福丁片均是杀灭牛皮蝇蛆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绳的幼虫寄生于牛或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此病在我国西北、东北特别是内蒙古牧区流行甚为严重,其他省份由于引进流行地区的牛也有发生。由于皮蝇幼虫子  相似文献   

9.
郭宪  裴杰  褚敏  王宏博  丁学智  阎萍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1):3037-3043
从蛋白质水平了解牦牛季节性繁殖规律,利用双向电泳与质谱鉴定技术分析牦牛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组分变化。以青海高原牦牛卵泡液与血浆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电泳技术构建牦牛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银染后利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并采用MALDI-TOF-MS进行质谱鉴定。用试剂盒ProteoExtract Albumin/IgG Removal Kit去除高丰度蛋白质后,利用2-DE技术获得了分辨率较高的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电泳图谱,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图谱对比分析共发现了2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2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22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经质谱分析,最终成功鉴定出8个蛋白质点、5个未知蛋白质点。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蛋白质图谱及分离鉴定的差异蛋白质,为从蛋白质水平揭示牦牛卵泡发育规律及了解卵母细胞发育的微环境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牦牛皮蝇蛆病病原从形态学、生态学、生化鉴别和分子分类学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作了全面的综述,确定侵袭牦牛的皮蝇种类有中华皮蝇(Hypoderma sinense)、纹皮蝇(H Lineata)和牛皮蝇(H bovis)等3种,中华皮蝇为青藏高原东北部牦牛皮蝇蛆病的优势虫种。通过病原生态学研究,摸清了成蝇的活动季节和活动习性、成蝇的产卵季节、产卵部位、产卵数量、卵的形状、卵在牛毛上的排列、卵的孵化、幼虫寄生部位、三期幼虫自然脱落季节、幼虫化蛹时间、蛹期及羽化时间、幼虫在体内移行规律等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牦牛皮蝇蛆病及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OPAV-Env)引起肺泡Ⅱ型上皮恶变的机理,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nv用体内转染试剂经尾静脉转染到幼龄大鼠体内,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并采用SSCP法及基因克隆法结合序列分析检测H-ras基因是否发生突变.结果显示,绵羊肺腺瘤病...  相似文献   

12.
羊痘病毒P3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已获得的Bac—Bacl—P32、Bac—BacHT—P32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转染sf9昆虫细胞,得到含羊痘病毒P3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HT—P32。将P32基因插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Western-blot鉴定,在杆状病毒、大肠杆菌中都得到了35kDa重组P32蛋白。  相似文献   

13.
关宁  王涌鑫  李聪  苗丽宏  张博 《草地学报》2009,17(6):706-712
提高饲用植物中的含硫氨基酸水平已成为动物营养学家关注的焦点,含硫氨基酸对奶制品、肉类及羊毛产量有重要影响.γ-zeinzeolin(γ-zein和菜豆球蛋白的融合基因)编码2种含硫氨基酸蛋白基因,利用基因轰击法将质粒pCBzein、pCBzeolin和pCAMBIA1302分别转入洋葱(Allium cepa L.)表皮细胞,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结果表明γ-zeinzeolin在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内质网及细胞壁中均有表达.采用冻融法分别将表达载体pCBzein、pCBzeolin和pCAMBIA1302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LBA4404,利用该菌株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在Hygromycin选择压力下获得烟草抗性不定芽和再生植株;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结果表明γ-zeinzeolin蛋白以颗粒的形式不均匀地分布在烟草原生质体中,并验证表达载体pCBzein和pCBzeolin的选择基因、目的基因和报告基因均得到了表达,为进一步开展豆科牧草营养品质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提高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重组蛋白表达水平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已广泛用于各种重组蛋白的生产。然而,由于各种因素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水平。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成为提高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效率的核心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技术主要包括抑制目的蛋白降解、合理调控目的基因的转录、优化启动子类型以及利用活体昆虫而非培养细胞,如用家蚕幼虫或蛹进行表达等。这些技术也为家蚕成为更加高效的生物反应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食品中分离到的L.mXFL0605株为试验菌株,PCR扩增得到iap全基因。将iap连接到pET-28a(+)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分别采用培养温度为25℃或37℃,IPTG浓度为5μg/mL或10μg/mL优化组合进行诱导。结果显示,当采用37℃培养和10μg/mLIPTG诱导时可以获得部分可溶性表达的p60,重组p60蛋白分子质量约60 ku。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酰胺对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酰胺的研究是生理和营养免疫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发现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 ,谷氨酰胺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添加谷氨酰胺有助于增强机体对应激的抵抗能力。热休克蛋白 (HSP)是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应答反应时产生的多肽类物质 ,起减缓应激不良影响、恢复机体正常机能的作用。鉴于最近几年来谷氨酰胺和热休克蛋白关系的研究 ,本文从体内、外试验研究两方面论述了谷氨酰胺对应激细胞的保护作用 ,以及添加谷氨酰胺与提高HSP表达的关系 ,且对其作用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的主要抗原位点用于检测与预防。方法用DNAStar分析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病羊组织中扩增PPRV的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最后用PCR、酶切和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经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PPRV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所有蛋白的表达。结果将RT-PCR产物电泳,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对重组质粒PET-28b-H66-249和PET-28b-H281-550酶切后,均出现预期相符的片段;DNA测序表明插入片段的序列与小反刍兽疫H蛋白基因完全一致,其大小分别为569bp和831bp;将重组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证明所有的蛋白均得到表达。结论成功表达了PPRVH基因的主要抗原蛋白,为日后的检测与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表达富含蛋氨酸醇溶蛋白的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玉米δ—10kD-醇溶蛋白基因(zein),酵母的GAP启动子(GAP—P)、终止子(GAP—t)拼接合成表达框,以18S rDNA片段为整合介导区.用放线菌酮(CYH)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结合pBR322质粒构建了同源整合表达载体.把zein基因同源重组整合到产朊假丝酵母染色体上,构建表达zein基因的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株。蛋氨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菌株的蛋氨酸表达量比起始菌株提高了17.14%。该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的构建为下一步提高其蛋氨酸产量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拟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_3GFP,并观察其在 MDCK细胞(大肾细胞系)中的表达。以Not Ⅰ切取GFP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_3,以BamHⅠ鉴定方向,以LipofectAMINETM将pcDNA3GFP转染至培养的MDC K,经G418筛选pcDNA3GFP阳性克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含GFP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GFP,并成功转染MDCK,在荧光显微镜下阳性克隆细胞呈绿色。 GFP基因可在 MDCK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发出绿色荧光,是一良好的报告基因和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纯化的禽流感病毒(AIV)的NS1蛋白,将A/chicken/Guangxi/10/99(H9N2)(CK/GX/10/99)NS1全长核苷酸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A中,构建了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HTA-NS1,然后转化入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制备重组杆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表达NS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用重组杆状病毒转染昆虫细胞sf9进行NS1蛋白的表达,通过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IFA)对表达的目标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了含NS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分子质量约30ku的重组蛋白得到了表达,为NS1的相关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