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与杆状病毒多角体的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于少芳  吴小锋 《蚕业科学》2011,37(5):883-891
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比较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和杆状病毒多角体的结构差异。2种病毒都产生多角体,其中质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原子结构展现一个错综复杂的三聚体组装,即通过多角体蛋白分子突出的N-端螺旋臂互相连接在一起;杆状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晶体相似,蛋白序列的N-末端也是α-螺旋。由此表明这2种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及其共同结构基础具有同源性。但一些研究表明质型多角体病毒和杆状病毒的多角体基础分子组织形成不同。尽管这2种病毒多角体含有相近的结构单位及共有对称方式,但是多角体分子在结构上差别较大,在晶体内的组装形式也不同,特别是二硫键和N-端区域的区域交叉使杆状病毒多角体的晶体构造稳定坚固,C-端臂使其结构单位相互连接在一起。有研究表明N-末端螺旋突出臂在杆状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中也具有不同的结构功能,但目前并没有结构方面的证据证明这2种病毒多角体具有共同的进化起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包涵体衍生病毒(ODV)囊膜蛋白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过程中的作用,选择2个ODV囊膜蛋白ODV-E25和ODV-E56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能够表达多角体蛋白的BmNPV 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了融合表达E25-EGFP和E56-EGFP的重组病毒,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系(BmN)中进行表达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种融合蛋白均在BmN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从感染的BmN细胞中收集纯化多角体,观察到多角体也能激发出绿色荧光,用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证实多角体中含有融合蛋白。这一现象表明当囊膜蛋白基因与外源基因融合表达时,外源融合蛋白能够进入多角体内部,推测这2种ODV囊膜蛋白不仅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的过程中起信号引导作用,并能引导外源目的蛋白进入多角体。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蚕桑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一直以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丝生产和出口国,但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压力加大、替代产品发展快速、终端技术突破困难等问题的出现,我国仍没有跻身世界丝绸强国之列,如何稳定蚕桑产业规模,再次实现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成  相似文献   
4.
5.
6.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施药次数。在桑树开花及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人工接种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发现病原菌侵染桑花的起始时间是初花期,侵染部位是雌花柱头,被感染的桑花柱头完全伸展开,颜色呈乳白色或白色。在桑树开花的不同时期以2种常用防治药物供试,通过不同用药次数和不同用药浓度的组合试验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仍然是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有效药剂,2种药剂分别以质量浓度1 mg/L、1.5 mg/L的药液轮流施用3次(每次间隔7 d),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其中第1次施药在花穗形成后到初花期,此时大部分桑花柱头呈半圆形卷曲状、部分开始伸展,颜色介于浅绿色至乳白色之间,但尚未完全成熟。调查施药时间、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对成熟桑椹的果实性状(果长、果横径、千克果实数量、单粒果实质量)影响不明显,而桑果产量则与感病率相关。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果桑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桑花柱头的形态辅助开花物候期来确定桑椹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实施上述组合防治方案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提高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重组蛋白表达水平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已广泛用于各种重组蛋白的生产。然而,由于各种因素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水平。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成为提高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效率的核心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技术主要包括抑制目的蛋白降解、合理调控目的基因的转录、优化启动子类型以及利用活体昆虫而非培养细胞,如用家蚕幼虫或蛹进行表达等。这些技术也为家蚕成为更加高效的生物反应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模型,通过对20个双限性卵色杂交组合的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5个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相关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中系亲本有"卵11""卵13";日系亲本有"卵82B""卵虎".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有"卵11×卵虎""卵13×卵82B""卵17×卵虎""卵17×卵皓B".从遗传角度看,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的遗传力较高,其主要受基因遗传作用影响,并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结茧率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方差贡献高,易受环境影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获得了部分限性卵色家蚕品种亲本的遗传信息,有助于后期双限性卵色杂交组合的选配与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9.
家蚕具有极高的食药用价值,蚕蛹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成分。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对16个家蚕品种的雌雄蚕蛹的脂肪酸含量及成分进行检测。旨在根据目前的家蚕种质资源库,选育高效优质的食药用家蚕品种。结果显示,家蚕蛹油脂中主要含有6种成分,其相对含量依次为C18∶3亚麻酸>C 18∶1油酸>C16∶0棕榈酸>C18∶2亚油酸>C18∶0硬脂酸>C16∶1棕榈油酸,各脂肪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雄蛹的含油率高于雌蛹,但是雌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C18∶3亚麻酸高于雄蛹。其中含油率最高的是平30B品种的雄蛹,而不饱和脂肪酸C18∶3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限菁A品种的雌蛹。评估不同家蚕品种蚕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食药用家蚕品种的培育具有指导作用,培育优质食药用家蚕品种,对家蚕的食药用资源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究猪体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病原含量与血清中PEDV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浙江某规模猪场为例,用横截面模型,分别采集不同日龄阶段商品猪口腔液与血清样本,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两种样本中PEDV的抗原和抗体。统计分析其消长规律,并对两种样本中病原含量和血清中抗体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途径的感染是引发PEDV各种保护性免疫活动的起始点,当猪群PEDV感染强度达到一定限度(103copies/μL)时才会引起猪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在不同感染强度下,猪口腔液和血清中病原含量与抗体水平之间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初步揭示了猪体内病原含量与血清中PEDV抗体水平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为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和防控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