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拟南芥中克隆CBF1基因,转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XbaI和SacI位点,得到中间重组质粒pBI121-CBF1,用EcoRI和HindⅢ将35S启动子与CBF1基因从pBI121-CBF1切下,转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1301-CBF1.将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E...  相似文献   

2.
周蕴薇  刘彧  马欣  高文杰  何淼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2):1861-1869
以地被菊‘紫妍’高效再生体系为基础,研究农杆菌介导的地被菊‘紫妍’遗传转化的若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卡那霉素6、4mg·L-1分别是叶片分化和植株生根的最适筛选质量浓度,同时确定羧苄霉素200mg·L-1是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最适质量浓度;预培养2d,侵染时菌液OD600约为0.5,侵染时间8min,共培养2d,延迟培养3d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对抗性芽进行生根筛选后,抗性苗提取DNA经过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ClCBF4已整合到地被菊中。移栽出的转基因地被菊全部存活且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地被菊‘中国红’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其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并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对地被菊‘中国红’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一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地被菊‘中国红’在MS+2.0mg·L-16-BA+0.2mg·L-1NAA的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不定芽分化率(89.6%);地被菊‘中国红’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1NAA,生根率达100%;其叶片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条件:OD600=0.6、农杆菌侵染时间为7min、共培养48h、延迟培养2d、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15mg·L-1、头孢霉素抑菌浓度为300mg·L-1。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菊花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FOC1的抗性功能,利用前期克隆的FOC1基因,以pBI121质粒为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FOC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采用冻融法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外植体转化法对感病甘蓝进行遗传转化,利用载体特异引物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最终成功构建FOC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BI121-35S-FOC1,并已成功整合到受体甘蓝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5.
GNA和α-PAP双抗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烟草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带有启动子GaMV35S、终止子Nos-ter的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插入到已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α-PAP上,构建成双抗表达载体pBI121/GNA α-PAP,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化进入烟草红花大金元,获得了卡那霉素筛选的抗性植株,通过PCR扩增验证,烟草基因组中含有这两个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6.
以‘陇东苜蓿’茎尖生长点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并结合漩涡振荡,将双元基因溶菌酶(Lyz)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导入其中,并对转化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和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mg/L的卡那霉素对陇东苜蓿转化植株的生长具有抑制效应;250mg/L头孢霉素能够有效地抑制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陇东苜蓿’茎尖生长点经携有pBI121-Lyz-GFP的农杆菌LBA4404(D600值0.5~0.6)漩涡振荡侵染30min,培养4~5d后,转化材料生长良好,其转化率为24.47%.试验成功获得了含有该双元基因的‘陇东苜蓿’转基因植株,通过荧光检测和PCR扩增分析,转化植株有较强的荧光表达和GFP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prp1-1启动子的克隆及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技术,从云南马铃薯叶片DNA中分离克隆到了马铃薯病程相关蛋白(prpl-1)基因启动子,与国外文献报道序列完全一致。将这一启动子亚克隆到中间载体pUC18中,再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上,以取代其原有的CaMV35S启动子,得到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M;用电脉冲法将pBI121M转入农杆菌LBA4404。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有pBI121M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烟草,经卡那霉素筛选,得到了一批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表明,启动子整合到了烟草植株基因组中。本研究为下一步通过X-Glu染色法检测启动子下GUS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该启动子的病原菌特异性诱导活性,并建立新的植物转基因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优化根癌农杆菌 EHA105(含有pBI121表达载体)介导的茎尖遗传转化条件,包括抑菌抗生素类型及浓度、农杆菌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卡那霉素浓度等影响因素,建立芦笋品种‘达宝利’遗传转化体系。以0.1~0.3 cm长的芦笋茎尖为转化受体,用MS液体培养基(MS+蔗糖3%+乙酰丁香酮150μmol·L~(-1))悬浮菌体至OD_(600)为0.6,侵染茎尖15 min,20℃避光共培养4 d;抗性茎尖在筛选培养基(1/2 MS+IBA 0.5mg·L~(-1)+KT 0.1mg·L~(-1)+嘧啶醇0.5mg·L~(-1)+羧苄青霉素200mg·L~(-1)+卡那霉素50mg·L~(-1))上诱导长芽与生根,可获得抗性植株,经PCR、 GUS组织化学染色和qRT-PCR检测,获得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9.
张玉梅  杨毅  汪松虎  刘永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79-3180,3206
将番茄生长素应答因子家族成员之一ARF1中的500bp左右的特异片段导入到植物载体pBI121中,构建成RNAi表达载体(pBI121-ARF1),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入番茄子叶,经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获得再生植株.PCR检测再生植株,初步鉴定为阳性植株,为后续进一步鉴定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丰香’草莓(Fragaria ananassa cv. Toyonoka)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运用根瘤农杆菌(包含pBI121-DHN)介导法转‘丰香’草莓,构建青稞(Hordeum vulgere L. var. nudum Hook. f.)脱水素基因(dhn4)编码区的过量表达载体pBI121-DHN。结果表明,经过抗生素筛选,获得再生草莓植株,提取转基因草莓叶片DNA,经PCR扩增,获得预期大小的外源插入片段。此"丰香"草莓转基因技术,为未来开展生物技术育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对福建省福安山区巨峰葡萄栽培地气候、土壤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总结出适合福安山区巨峰葡萄优质栽培的管理技术:(1)多施有机肥,并针对不同生长期进行配方施肥;(2)套袋;(3)大棚防雨;(4)病虫鸟害防治;(5)采后树体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以台湾金线兰组培苗的带节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工厂化育苗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1NAA0.2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0.1mg·L-1+NAA0.5mg·L-1。栽培基质采用腐殖土+珍珠岩(2∶1),每5d喷1次1/4MS来补充养分,每15d喷1次1000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3.
以苹果菠萝的顶芽和吸芽为外植体,接种于MS+6-BA 3 mg·L-1+蔗糖30 g·L-1的培养基上,30 d后腋芽萌发;再将新芽切割,接种于MS+6-BA 2 mg·L-1+NAA 0.05 mg·L-1+蔗糖30 g·L-1的培养基上,30~40 d后形成丛生芽,每30~40 d继代1次,可增殖3~5倍;把丛生芽分割成单株并接种于MS+6-BA 1 mg·L-1+AD 3 mg·L-1+蔗糖30 g·L-1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培养,25~30 d后再转接种于1/2MS+NAA 0.5 mg·L-1+香蕉汁30 g·L-1+蔗糖30 g·L-1培养基上,30 d后可形成完整的根系;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4.
15.
山麦冬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山麦冬嫩叶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不定芽的分化和生根、试管苗移栽和移植所需要的条件,建立起山麦冬嫩叶的无性系技术。结果证明:MS+6-BA0.4 mg.L-1+NAA 1.0 mg.L-1+2,4-D 1.5 mg.L-1是嫩叶愈伤组织诱导的理想培养基;1/2MS+AgNO31.2 mg.L-1+BA0.5 mg.L-1+NAA0.1 mg.L-1是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1/2MS+IAA0.2 mg.L-1+NAA0.1 mg.L-1是不定芽生根培养理想培养基;移植的试管苗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其他生物性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CBF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在侧金盏花中是否存在。[方法]以侧金盏花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拟南芥CBF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1个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TG1,筛选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测序结果显示通过PCR扩增获得的基因片段长448 bp。在GenBank中检索,该序列与从拟南芥和其他作物中克隆的CBF同源基因序列同源性较低,说明是一个新的基因片段,初步认定该片段是侧金盏花CBF基因片段。[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克隆侧金盏花CBF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全长序列、鉴定其生物学意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上海郊区某农药厂附近生长的牛筋草中分离到一株能以氯氰菊酯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植物内生菌,命名为A-24。该菌在48 h内对20 mg·L^-1的氯氰菊酯的降解率为91.8%,72 h内可完全降解氯氰菊酯。通过生理生化观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菌株A-24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0;当菌株A-24的接种量≥2%时,其对20 mg·L^-1氯氰菊酯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在80%以上;当氯氰菊酯浓度≤50 mg·L^-1时,菌株A-24对氯氰菊酯有较高的降解率,降解率在70%以上。通过HPLC鉴定降解产物3-苯氧基苯甲酸,推测氯氰菊酯通过酯键断裂生成二氯菊酸和3-苯氧基苯甲醛,然后3-苯氧基苯甲醛生成3-苯氧基苯甲酸。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功能内生细菌调控植物代谢氯氰菊酯,进而有效规避作物污染风险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用几种植物生长抑制剂进行左伏3号山楂的离体保存研究,选出能够延长其保存时间的生长抑制剂种类和浓度水平,以期为山楂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0.4~2.0mg·L^-1的PP333不适宜左伏3号的常温离体保存,而CCC 40mg·L^-1和ABA 2.0mg·L^-1比较适合。保存植株的恢复培养生长正常,恢复率达100%。  相似文献   

19.
流苏石斛的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流苏石斛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研究。结果显示:茎段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2.0mg·L^-1+NAA0.5mg·L-^1+CH0.5g·L^-1,芽的诱导率达58.3%;培养基Ms+BA4.0mg·L^-1+NAA0.5mg·L^-1+CH0.5g·L^-1可促进丛芽的形成,而丛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2.0mg·L^-1+NAA0.2mg·L^-1+CH0.5g·L^-1,增殖系数达6.23;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IBA0.5mg·L^-1+NAA0.5mg·L^-1,50d后试管苗生根率可达100%。研究还发现,壮苗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BA0.5mg·L^-1+NAA0.1mg·L^-1+CH0.2g·L^-1,丛芽在该培养基上培养75d后,可同时完成增殖与生根程库。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野生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建立无菌株系,并以此无菌株系小苗的茎段或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增殖和长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以MS+BA 2.0 mg·L-1 +NAA 0.2 mg·L-1+蔗糖30 g·L-1培养基最佳,诱导率可达100%;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以MS+2,4-D 1.0 mg·L-1+蔗糖30g· L-1培养基最佳,可以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松散型愈伤组织;采用MS+2,4-D 1.0 mg· L-1+蔗糖30 g· L-1培养基继代培养几代后转到MS+2,4-D 1.0 mg· L-1+KT 0.5 mg· L-1+AgNO35.0 mg· L-1+蔗糖30 g·L-1培养基上培养1代,如此交替进行,同时在光照条件下,可长期继代保持野生葡萄愈伤组织,并可保持其旺盛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