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陈丽  张晓君  秦蕾  毕可然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28-2731
对分离自条斑紫菜(Porphyrae yezoensis L.)褐斑病的1株能够分解褐藻酸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Z2进行了致病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RNA与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能够使条斑紫菜出现红斑,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有动力,氧化酶阳性,严格需氧,生长需要Na+,大小约在(1.0~1.2)μm×(2.0~2.5)μm;其16 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通过Blast检索均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 romonas)细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gyrB基因序列与产黑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同源性在99%,综合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的分子鉴定,确认分离菌为假交替单胞菌,且初步认为其可导致紫菜发生褐斑病.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新的抑菌活性物质,以湘西药用白花泡桐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药用白花泡桐叶片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检测内生细菌发酵液对2株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白花泡桐叶片中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  相似文献   

3.
从网箱患柱形病的斑点叉尾鮰病灶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Z130310),经回归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高度致死性.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菌体细长、两端钝圆、弯曲或直的杆状,菌落浅黄色,边缘不整齐呈根须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分解酪素和明胶,不分解纤维素、几丁质、酪氨酸、七叶灵和淀粉,硝酸盐还原阳性,吲哚和葡萄糖产气阴性.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YZ130310与GenBank上登录的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ATCC 49512株的16S 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达99.6%;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YZ130310与柱状黄杆菌(AY095342)聚为一支.综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的分类鉴定结果,菌株YZ130310可鉴定为柱状黄杆菌(F Columnare).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Z130310对头孢哌酮等7种药物敏感,对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等7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嗜热蛋白酶生产菌DPE7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出嗜热蛋白酶生产菌DPE7的16 S rRNA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对该序列在GenBank中的BLAST结果表明,相似性高于99%的序列中大部分是泥土芽胞杆菌的16 S rRNA基因序列,其中与Geobacillus toebii T1680的16 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60%。对菌株DPE7和其他13株泥土芽胞杆菌的16 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菌株DPE7与其中的4株泥土芽胞杆菌聚类在一起。[结论]经16 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DPE7为泥土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得新疆哈密南湖的嗜盐菌,并分析其生物多样性,以期为分离培养基碳源设计引入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方法]利用BIOLOG筛选碳源并结合可培养方法分离哈密南湖中的嗜盐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法初步确定所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获得嗜盐菌的多样性信息.[结果]BIOLOG方法筛选出5种碳源,分别为海藻糖、蔗糖、柠檬酸、甘油和甘露醇.通过将筛选碳源添加至分离培养基的方法,共分离得到细菌和放线菌27株,分属于细菌域中3个门7个科14个属.多数菌株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最优势菌株属于薄壁芽孢杆菌属(Gracilibacillus).其中6株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最近缘种的同源性在94.24;~96.86;,可能为潜在的新种或新属.[结论]新疆哈密南湖嗜盐细菌和放线菌都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嗜盐菌主要以薄壁芽孢杆菌和盐单胞菌为主,并且该地区可能含有丰富的嗜盐菌新物种,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盐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定边盐湖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极端嗜盐菌株,并通过传统的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长因子实验、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学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嗜盐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1株最适生长盐浓度在10%-15%的细菌菌株A355,初步鉴定其为中度嗜盐菌,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 salarius sp.)。  相似文献   

7.
黄文强  王永娟  张龙  朱善元  秦枫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41-12543,12545
[目的]分离和鉴定狼山鸡消化道乳酸菌,为开发新型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厌氧菌分离技术,从狼山鸡肠道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耐酸性、抗菌活性等筛选。[结果]分离到5株乳酸菌LCr-01、LCr-02、LCe-01、LCe-02、LCe-03,经过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植物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以及嗜酸乳杆菌。其中,LCr-0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和抗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5株菌乳杆菌中LCr-0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与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从陕西榆林苟池盐湖水中分离到1株嗜盐古菌GS1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通过形态鉴定、革兰氏染色、生长盐浓度试验、Mg2+浓度试验、生长pH范围、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等分析,确认该菌为1株新型的极端嗜盐古菌,属于盐红菌属(Halorubrum).GS1与Halorubrum saccharozorum(U17346)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7%.命名为Halorubrum sp.GS1.其16S rRNA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数据库收录,序列号为FJ793266.  相似文献   

9.
金鱼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7月从上海奉贤某一养殖基地的发病金鱼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它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接触酶阳性,VP阳性,生长无需NaCl,在TCBS平板上生长缓慢,对O/129弧菌抑制剂不敏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温和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将该菌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用20种药物对该菌进行了药物纸片扩散法抑菌试验,其中,庆大霉素、氟派酸、氯霉素、妥布霉素、卡拉霉素、壮观霉素、菌必治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金鱼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从上海奉贤某一养殖基地的发病金鱼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它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接触酶阳性,VP阳性,生长无需NaCl,在TCBS平板上生长缓慢,对O/129弧菌抑制剂不敏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温和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将该菌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用20种药物对该菌进行了药物纸片扩散法抑菌试验,其中,庆大霉素、氟派酸、氯霉素、妥布霉素、卡拉霉素、壮观霉素、菌必治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从池塘中分离、纯化了1株具有极强溶血活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BB2,在TSA培养基上菌落呈灰色、半透明圆形,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色杆菌属,但无法确定到种;进一步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与GenBank中唯一的1株稻根色杆菌基因组同源性最高,但生物学特性又不一致。文献逆索发现其命名为稻根色杆菌主要是由于其分离于水稻根部,这对分类造成了困惑。最终依据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文献分析等综合信息,确定分离菌BB2为溶血色杆菌,这提醒研究者们在细菌鉴定时应谨慎使用GenBank数据序列数据,一定要对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全面认真研读,获取必要的证据,为最终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也为进一步研究该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南海红树林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o)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拮抗杉木致害菌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SF2(Fusarium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活性的海洋细菌3728菌株,对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细菌3728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100%,在系统进化树中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AJ276351)处于同一分支上,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寻找引起鼋(Pelochelys bibroni)体表溃烂的致病因子。从北京地区自然患病的鼋体表分离到致病菌株YB0428,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测定。菌株YB0428与Morganella morganii HX081027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4%;结合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测定结果,该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阴性;V-P试验反应阴性;柠檬酸盐试验阴性;吲哚阳性;脲酶阳性;鸟氨酸脱羧;不产生赖氨酸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在37种抗菌类药物对该菌的抑菌试验中,奈替米星、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等10种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好。确定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为进一步防治鼋细菌性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苯酚降解菌SW34。[方法]通过分析苯酚降解菌SW34的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及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的种类。[结果]从焦化厂污水处理曝气池泥样中分离出具有降解苯酚能力的SW34菌株,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初步鉴定属于短杆菌科(Brevibacteriaceae),其16S rRNA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GU576981)与表皮短杆菌同源性高达99%以上。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SW34菌株为表皮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owffii),具有降解苯酚特性的表皮短杆菌此前未见报道。该菌株能够降解3.0 g/L浓度的苯酚,是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的良好菌种资源。[结论]该研究为高浓度苯酚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鲤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离、鉴定鲤鱼嗜水气单胞菌。[方法]从具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症状的病鱼或濒死鱼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经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毒力因子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研究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性。[结果]分离到的2株优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经鉴定,确认为嗜水气单胞菌。无菌滤液试验表明,鲤鱼细菌性败血症不是由病毒引起的。腹腔注射分离菌菌悬液的鱼在7 d内全部死亡,人工感染试验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且再次感染后又可分离到该菌株。分离提纯的致病菌株产生了β-溶血环,经蛋白酶试验为阳性。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同源性为98%。[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对大庆盐碱土中分离到的菌株20-13进行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系统发育学研究表明,菌株20-13为革兰氏阴性、能运动的杆菌,末端形成膨大的芽孢,嗜碱且中度嗜盐,能在NaCl浓度为1%~25%(W/V)的改良S-G培养基中生长,最佳生长发生在3%NaC(lW/V);生长的温度范围20~50°C,最适为30~32°C;pH范围8.0~11.0,最适pH 10.0。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菌株与厚壁菌门、碱杆菌属Alkalibacillus haloalkaliphilus的成员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9.4%,菌株20-13与Alkalibacillus haloalkaliphilus的表型特征与生理生化特性基本一致。综合分析,确定该菌株与碱杆菌属Alkalibacillus haloalkaliphilus为同一种,且与模式菌株不同的菌株。  相似文献   

17.
从来自台湾的蝴蝶兰病叶上分离到一种引起叶斑症状的病原细菌.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根或几根极生鞭毛,在蘑菇菌盖上引起凹陷斑点.经致病性测定、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以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的分析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 1919).  相似文献   

18.
海南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采集病样,分离到致病性细菌菌株LD101206,采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LD101206鉴定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安徽省淮南市地区酥瓜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平板划线法从酥瓜果实病组织分离细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病果中获得36株菌落形态特征相似的细菌分离物,测试菌株均能诱导烟草叶片产生过敏性坏死.采用牙签刺伤法将测试菌株接种健康酥瓜果实,可导致接种点处产生水浸状病斑.BLAST结果表明,2株菌株的16S rRNA序列分别与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 GR-8(CP009108),ATCC 7061(ABRX01000003)的同源性为99.93%和99.58%,2株菌株的 gyrB 基因序列与 B.pumilus C4(CP011109)的同源性达99.39%.基于gyrB基因的聚类分析证实2株菌株与B.pumilus(C4和GR-8)紧密的聚在一个分支.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进一步显示,该细菌与文献报道的短小芽胞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相吻合.结合细菌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和gyrB基因的序列分析,以及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引起酥瓜果实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为B.pumilus.  相似文献   

20.
鲍曼不动杆菌斑点叉尾鮰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湖北省宜昌市清江水库网箱养殖发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脏分离到1株细菌CH016,该菌可在淡水琼脂平板上生长,单菌落圆形白色,表面圆滑,边缘整齐。经腹腔注射回归感染试验,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症,且从人工感染病鱼体内再次分离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细菌,表明该菌对斑点叉尾鮰具有致病性。经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显示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