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27.6 kb,带有poly ( A)尾.病毒粒子基因组编码6种蛋白,其中位于病毒囊膜表面的纤突蛋白(spike protein , S )是病毒主要的免疫原蛋白基因,IBV纤突蛋白是由2~3个拷贝的S1, S2亚单位组成.由于IBV的特殊的转录合成机制使得S1基因易发生点突变、插入、缺失和基因重组,使得IBV极易产生变异株.S1蛋白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IBV主要的免疫原蛋白,它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及血凝抑制抗体.因此,根据不同地区的分离毒株S1基因的差异,来确定流行IBV的血清型,研究其分子生物学特性,深入分析IBV的变异原因,进一步揭示IBV分离株的变异机制,对从根本上控制IB,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鸡对IBV的免疫反应IBV的免疫蛋白IBV是正链RNA病毒,是冠状病毒科的原型病毒。它有三个结构蛋白,‘S’突起糖蛋白位于病毒粒子的表面,由S1和S2两个亚单位构成,分子量分别为92K和84K。膜上的‘M’糖蛋白部分露出病毒粒子的表面,分子量的范围为27-36K,核衣壳蛋白位于病毒粒子内部,分子量为52K(Wadey和Westaway,1981;Cavanagh,1983)。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严重影响养鸡业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一种最早发现的冠状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IBV入侵细胞的受体是目前IBV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已知IBV囊膜上的纤突蛋白(S)是宿主组织和细胞嗜性及致病性的主要决定因素,S蛋白通常断裂为S1和S2两部分,S1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细胞受体相结合,在S2的作用下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IBV与受体结合之后于中性或微碱性pH时发生构象改变,从而获得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对于IBV的受体研究主要集中于IBV可能使用的几种功能性受体,包括氨肽酶N、唾液酸、硫酸乙酰肝素等。  相似文献   

4.
(接第1期) 鸡对IBV的免疫反应 IBV的免疫蛋白 IBV是正链RNA病毒,是冠状病毒科的原型病毒.它有三个结构蛋白,'S'突起糖蛋白位于病毒粒子的表面,由S1和S2两个亚单位构成,分子量分别为92K和84K.膜上的'M'糖蛋白部分露出病毒粒子的表面,分子量的范围为27-36K,核衣壳蛋白位于病毒粒子内部,分子量为52K(Wadey和Westaway,1981;Cavanagh,1983).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原特性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IBV为有囊膜单股RNA病毒,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60~160 nm,囊膜表面有棒状纤突.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粒子含有3种主要结构蛋白:纤突糖蛋白(S)、膜蛋白(M)、内部核衣壳蛋白(N).S蛋白位于病毒粒子的表面,由S1和S2两种糖蛋白组成.  相似文献   

6.
廖娟  王红宁  黄勇  周生  田浪 《中国家禽》2006,28(11):45-4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IBV为冠状病毒科(Coronavir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的代表成员,病毒粒子有囊膜和纤突,基因组为一条单股正链RNA,具有27kb,分为10个开放阅读框架(ORF);基因组主要编码3种结构蛋白:纤突(S)蛋白、膜(M)蛋白和核衣壳(N)蛋白,其中S蛋白由S1和S2两种糖蛋白组成,血凝抑制和大多数中和抗体由S1蛋白引起.  相似文献   

7.
正呼肠孤病毒及其分类学依据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呼肠孤病毒是由编码 10个片段的双链RNA (dsRNA)组成 ,没有囊膜。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正呼肠孤病毒属共有 4个成员 ,分 3个亚群 :第一个亚群包括非融合基因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MRV) ;第二个亚群为融合基因正呼肠孤病毒 ,包括禽呼肠孤病毒 (ARV)和从飞狐 (flyingfox)分离到的内尔森海湾病毒 (NelsonBay) (NBV) ;第三个亚群包括从狒狒体内分离到的呼肠孤病毒 (BRV)。从蛇分离到的两株呼肠孤病毒暂且将其归为第VI亚群  相似文献   

8.
为真核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蛋白并鉴定其抗原性,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IBV Holte株S1基因,并将其克隆于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中,通过大肠杆茵中同源重组构建重组杆粒Bacmid-S1,将重组杆粒转染至Sf9细胞中,获得含S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将该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进行表达,经间接免疫荧光、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IBV Holte株的S1蛋白能够在Sf9中以可溶形式表达,蛋白大小约为64 ku,该蛋白具有天然蛋白的抗原性.本研究为生产检测IB的诊断试剂和研制新型IB重组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对本实验室所构建的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S1蛋白的重组假型杆状病毒(Ac-V-S1)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探讨.以2×109 pfu剂量的重组假型杆状病毒(Ac-V-S1)腿部肌肉注射7日龄SPF雏鸡,21日龄加强免疫1次.血清抗体检测表明,灭活疫苗组诱导的IBV特异性ELISA抗体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1),其次是Prime-boost组(先免疫Ac-V-S1后免疫poly156S1亚单位疫苗)和Ac-V-S1组;但在细胞免疫水平方面,Ac-V-S1免疫组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免疫应答反应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免疫组(P<0.01),然后是Prime-boost组和杆状病毒野毒对照组.二免后2周用IBV M41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Ac-V-S1、Ac-V-EGFP、poly156S1亚单位疫苗组的保护率分别为55%(6/11)、27%(3/11)、37%(4/11),而采用Prime-boost免疫组的保护率为64%(7/11),略低于免疫保护率为73%的常规灭活疫苗(8/11).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Ac-V-S1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而且在细胞免疫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可以弥补重组杆状病毒在体液免疫水平的不足,而Prime-boost免疫策略能更进一步提高重组杆状病毒免疫效果,为将重组杆状病毒发展为经济有效的IBV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型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型与血清型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国内不同地区的17株IBV分离株、2株疫苗株(M41、W93)和1株强毒株(X株)为研究对象,经RT-PCR扩增获得20株IBV的S1基因并进行测序.将其分别与GenBank中的20株国内外参考IBV株的S1基因进行序列比较,绘制S1基因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日冕病毒属(Coronavivus),基因组是单股RNA核酸型,有囊膜、病毒粒子呈圆球或椭圆形状,直径70—120nm,表面有辐射状排列的柱状突起。IBV不受DNA抑制剂的影响,因有类脂质囊膜,易被乙醚,  相似文献   

12.
拟构建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QS10株S1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并在本动物上进行初步的免疫学试验。通过RT-PCR获得S1基因,插入腺病毒表达系统穿梭质粒,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c-Ad5CMV-S1,转染293AD细胞获得表达S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PCR检测显示,S1基因已重组到腺病毒基因组;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该重组病毒在293AD细胞中真实表达了具有免疫反应性的IBV S1糖蛋白。重组病毒培养滴度可达到107 TCID50.mL-1。免疫接种SPF鸡后,通过ELISA检测,免疫鸡产生了针对IBV的特异性抗体。作者成功构建了表达IBV S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该重组病毒可在SPF鸡体内诱导产生IBV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代表种,为单股、正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成熟的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呈多形性球状,直径(60-)120~160(-200)mm.囊膜来源于宿主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或粗面内质网膜,上散布着排列有序的、长度为12~24mm的棒状突起,外观呈皇冠状.核衣壳长丝状、螺旋对称,直径9~13mm.IBV因其多血清型和高度变异性,而使免疫预防复杂化,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的主要结构蛋白有 3种 ,纤突蛋白 S、膜蛋白 M和核蛋白 N。S蛋白由 S1和 S2 2部分组成 ,其中 S1蛋白的进化最为活跃 ,是 IBV具有众多血清型的基础。 S1蛋白的活泼表现源于 S1基因容易发生插入、缺失和不同毒株基因间重组。因此 ,围绕着 S1基因的研究工作就成为 IBV研究的热点 [1~ 3 ]。研究 IBV基因组结构的基本手段之一是建立有效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以扩增出所需要的基因片段 ,由于 IBV基因组结构比较特殊 (核酸片段较大 ,碱基分配不均匀 ,G C含量较低 ) ,其 RT-PCR方法的建立十分困…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西各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料中,分离到5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病毒形态观察、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干扰、鸡胚致病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血凝特性试验、病毒理化特性测定等生物特性鉴定及IBV N基因特异性片段的检测.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60~120 a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粒子;对NDV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分离株的传代物均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动物回归感染死亡鸡肾脏病变明显,表现肾脏肿大、花斑肾现象,输尿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无直接血凝性,经1%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分离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扩增,结果均扩增出特异N基因核酸片段.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刺突(S1)蛋白的中和抗原表位,本研究通过IBV全病毒免疫BALB/c小鼠,经融合、亚克隆筛选获得了4株稳定分泌抗IBV S1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A11、1B11、5E5和7C9。经鉴定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腹水抗体ELISA效价为106以上,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显示该单克隆抗体反应性和特异性良好。随后用8种基于S1分型的IBV毒株为试验毒株,同实验室已有的8株IBV S1单抗(1E9、1H1、1E4、3C6、3C7、2F3、2E5、4F9)共12株单抗进行气管环中和活性检测,发现S1蛋白单抗与8种S1亚型的毒株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随后,在抗原表位和Western blot分析的基础上,鉴定出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获得了6个中和抗原表位,其中除416IQTRTEP422表位,其他5个表位仍未有相关报道。本研究成功制备出4株特异性识别S1蛋白且具有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不仅丰富了IBV的单克隆抗体库,为今后研究IBV S1蛋白分子结构提供了关键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7.
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以新城疫病毒(NDV)为活毒载体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基因的重组病毒,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以IBV的Massachusetts41株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得到IBV S基因(3534bp),将其插入到NDV感染性克隆pBRN-FL中,构建了含有IBV S基因的重组NDV cDNA克隆pBRN-FL-IBVS。利用磷酸钙转染法,在辅助质粒pBS-NP、pBS-P和pBS-L的共同作用下,将pBRN-FL-IBVS转染表达T7聚合酶重组痘病毒感染的BSR细胞,救获重组NDV(rL-IBVS)。采用RT-PCR检测接种重组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结果表明rL-IBVS中含有相应外源基因。IFA试验表明,rL-IBVS可与鸡抗IBV的高免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S蛋白在感染的BSR细胞中得到表达。其鸡胚平均致死时间、脑内致病指数和静脉内致病指数等指标显示rL-IBVS保持了亲本疫苗株高滴度的鸡胚生长特性和低致病力特性。本研究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了表达IBV S蛋白的重组NDV,为进一步研制IBV和NDV的重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IBV H52疫苗株主要结构蛋白基因信息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对我国养禽业危害巨大。IB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该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可编码纤突蛋白(S,可裂解为S1和S2)、膜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等3种主要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应用RT-PCR方法对2004-2007年的7株广西IBV分离株的纤突蛋白S1基因、核(N)蛋白和膜(M)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和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广西IBV分离株S1基因存在广泛的基因点突变,部分毒株出现基因插入和缺失,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74.2%~98.7%;N基因无插入和缺失,但存在基因点突变,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1.7%~99.3%;M基因存在点突变和插入现象,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0.7%~98.2%。以疫苗株H120为参照,广西IBV分离株的S1、N和M基因都出现了变异,其中S1基因变异程度最大。7株广西IBV在S1、N和M基因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中分别集中在2、3和3个基因群中,其中4株的S1、N和M基因分型结果不一致。结果表明广西IBV分离株的S1、N和M基因已发生变异,广西IBV存在广泛的基因突变、缺失或插入现象。研究的结果提示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可能是目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选取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M41毒株S1蛋白的重要抗原区,RT-PCR扩增选定的S1基因并构建pET-28a-S1重组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S1蛋白表达正确。以纯化的S1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并获得了抗IBV M41 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3D9。免疫过氧化酶单层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 IPMA)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3D9可与IBV M41毒株反应。成功表达了截短的IBV S1蛋白并获得了能识别IBV M41毒株的单克隆抗体,为IBV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