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脱氮假单胞杆菌为生产菌,研究了柠檬酸钠对其发酵过程中产维生素B_(12)的代谢调控作用。通过摇瓶培养的方式,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柠檬酸钠,利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了关键酶活和有机酸等含量。结果表明,添加质量浓度为0.3%的柠檬酸钠最有利于维生素B_(12)的发酵,其产量高达45.73μg/mL。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机酸和酶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发现,外源添加柠檬酸钠能显著降低菌体柠檬酸和琥珀酸的积累,并且加速苹果酸的消耗,降低EMP途径中丙酮酸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的活力,提高HMP途径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力,从而避免发酵液pH急剧下降,减少EMP途径的通量,增加HMP途径的通量,为维生素B_(12)的合成提供充足的还原力NADPH,提高维生素B_(12)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效筛选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的新方法对湘西地区感染溃疡病的猕猴桃植株进行快速病菌分离与鉴定。【方法】以一年生猕猴桃枝条对不同糖浓度和氮浓度基质耐受情况为依据和柯赫氏法则来验证高效筛选病原菌方案的可行性与提取经筛选得到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DNA并扩增16Sr DNA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本实验得到一高碳氮比(C∶N=10∶1)的筛选培养基,其对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筛选效率优于目前已报道的筛选基质;经筛选获得溃疡病致病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与目前已报道的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亲缘关系较远,有区别于以往的文献报道。【结论】以高碳氮比(C/N)的菌种选择压力用于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菌的筛选是高效的。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菌可能出现新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假单胞杆菌BS1的适宜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筛选方案对其最适碳源、接种量、温度、pH值、盐浓度和培养基装液量进行研究,发现假单胞杆菌BS1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液体石蜡,生长最适接种量为3%,温度30℃,pH 7.0,NaCl浓度0%,250 mL三角瓶中培养基装量为130 mL。在此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假单胞杆菌BS1生长曲线是0~48 h为菌体生长延滞期,48~156 h为菌体快速生长繁殖期,156~240 h为菌体生长稳定期,240 h后为菌体衰亡期。通过对假单胞杆菌BS1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4.
对采用基础培养基分批培养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固定化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活菌体小球中菌体的生长动力学和基质消耗动力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Loglsfic方程能很好地反映CMC固定化烟曲霉活菌体小球中的菌体生长动力学,CMC固定化烟曲霉活菌体小球中的菌体生长未受到明显抑制;基质消耗动力学方程可以根据产物合成模型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  相似文献   

5.
南氨化菌、亚硝化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构成的氮循环菌,在代谢过程中可将含氮物质最终转化为无害的氮气释放到空气中,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氮的浓度.利用从活性污泥、猪粪发酵液、鱼塘水及上壤等多种环境样品中分离得到效果较好的氨化细菌5株、亚硝化细菌4株、硝化细菌4株及反硝化细菌5株,选取不存在拮抗作用的不同氮循环功能的菌株构建菌群,并对其脱氮能力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AGIQ和AGMR两个组合的脱氮能力较强,在室内模拟富营养化水样中,4 d内脱氮率分别可以达到80.92%和82.36%,这两个组合不仅能够降低总氮和氨氮浓度,而且不积累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对效果最好的AGMR组合的4个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确定分离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相似文献   

6.
侧孢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胁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SK-1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胁迫的影响,在实验室环境下对两者共适培养基质进行了选择和优化,探究了处于不同生长期和不同初始生物量的上述两者在共基质中的数量消长规律,以及共基质体系中无机氮营养盐(NO-3-N、NO-2-N、NH+4-N)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将取自富营养化池塘的养殖水,添加适量葡萄糖和氨氮使得C∶N∶P的近似比为250∶10∶1的培养基质作为共适培养基质。在此基质中,不同生长时期的侧孢芽孢杆菌与铜绿微囊藻共存时的生长胁迫效应不同,处于生长稳定期的菌体对生长初期的微囊藻抑制效果最好,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菌体细胞密度越大,其抑藻效果越明显。研究表明,侧孢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是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与分泌胞外抑藻物质这两种方式实现的,且在藻体和菌体的不同生长阶段,这两种作用方式所占的比重不同。故在生态控藻时,须在藻类爆发生长前进行细菌种群的培育,以获得良好的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7.
铁离子对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及产铁载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浓度的铁离子对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和产铁载体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浓度的铁离子浓度对荧光假单胞菌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当铁离子浓度大于lμmol/L时,可以完全抑制荧光假单胞菌铁载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维生素对黑木耳锁状联合菌丝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插片培养法,选取4种维生素V_(B1),V_(B2),V_(B12)和V_C分别加入黑木耳基础培养基中,使维生素终浓度分别为0.05、0.10、0.15、0.20、0.25和0.30μg/mL,以不加维生素溶液的基础培养基为对照,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提高黑木耳品种黑29锁状联合菌丝比率,单一加入维生素最佳浓度分别为V_(B1) 0.25μg/mL、V_(B2) 0.20μg/mL、V_(B12)和V_C均为0.15μg/mL;多种维生素加入的最适V_(B1) 0.28μg/mL、V_(B2) 0.20μg/mL、V_(B12) 0.12μg/mL、V_C 0.18μg/mL。[结论]培养基中单一加入适当浓度的V_(B1)、V_(B2)、V_(B12)和V_C会促进黑木耳菌丝锁状联合的形成,多种维生素加入培养基更适宜黑木耳菌丝锁状联合的形成,其中V_C的作用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批发酵方法研究了美味牛肝菌胞外多糖的合成特性。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多糖合成和菌体生长呈部分生长偶联型。根据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分别建立了美味牛肝菌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胞外多糖生成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1stOpt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将模型拟合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得3个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996、0.987、0.996。  相似文献   

10.
通过液体培养及吸附试验,研究了Cd~(2+)胁迫下蜡样芽胞杆菌生长及其胞外聚合物(EPS)的产生规律、产量和组成,以及菌体和EPS对Cd~(2+)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在不同Cd~(2+)浓度胁迫下均可生长,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各生长时期均有所延后,EPS的生成量与菌体生长曲线具有一定耦合关系,EPS最大生成量为1.707 g/L,多糖与蛋白质含量之和占EPS干质量的68%~87%。对Cd~(2+)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细菌菌体-EPS复合物EPS细菌菌体(不含EPS)。透射电镜-X射线光散射能谱(SEM-EDX)分析结果显示,吸附Cd~(2+)后蜡样芽胞杆菌细胞形态及表面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表面形成Cd~(2+)吸收峰,EPS吸附Cd~(2+)后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含有Cd~(2+)的颗粒状物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建立,对蚯蚓液体肥料中优势细菌种类在门及属水平上细菌相对丰度进行研究,最终分离得到脱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陶厄氏属(Thauera)、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柯赫芽胞杆菌(Bacillus kochii)、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高地芽胞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Rummeliibacillus pycn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solani、黄海芽胞杆菌(Bacillus marisflavi)共10株不同特征的纯化菌株。结果表明:在细菌门水平上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细菌属水平上芽胞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分离出的10株细菌中6株为芽胞杆菌属。  相似文献   

12.
丁香假单胞菌产生的荧光色素是一种具有毒性功能的致病性因子,也是细菌鉴定和分类的重要依据。测定了基本培养基不同组分的浓度对丁香假单胞菌荧光色素产生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了几种金属离子螯合剂对恢复丁香假单胞菌荧光物质合成能力以及细菌生长能力的影响,旨在找到恢复丁香假单胞菌在常规培养基上合成荧光色素的方法。结果如下:①丁香假单胞菌荧光色素的合成能力主要受培养基中铁离子浓度的影响,而与眎蛋白胨,以及K2HPO4、MgSO4的浓度均无关;② 0.05 g/L的螯合剂8-羟基喹啉可使丧失荧光物质合成能力的丁香假单胞菌恢复产生荧光,恢复的荧光物质合成可以被铁盐(FeCl3)逆转;但同时8-羟基喹啉对细菌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其他金属离子螯合剂,如柠檬酸(C6H8O7·H2O)、酒石酸钠(Na2C4H4O6)、磷酸三钠(Na3PO4)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均不能恢复丁香假单胞菌产荧光色素。该结果表明在KB培养基中添加螯合剂8-羟基喹啉(0.05 g/L)可以使丁香假单胞菌恢复荧光物质的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的基础上,以活性污泥为对照,分析了反应器内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的数量变化,并通过富集培养,从反应器中筛选、分离用于治理氮污染的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研究结果表明,自养脱氮反应器内亚硝化菌数量显著增加,说明亚硝化菌积累是全程自养脱氮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反应器内富集到参与自养脱氮反应的细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参与亚硝化反应的菌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食酸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acidovorans);参与硝化反应的菌株主要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eroni),同时测定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亚硝化能力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eroni)的硝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蝇蛆抗菌肽粗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绿脓菌素(PCN)的影响。【方法】通过热处理和分级醇沉等方法得到蝇蛆抗菌肽粗提物,得率11%,制成25μg·μl~(-1)的母液,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蝇蛆抗菌肽粗提液体对铜绿假单胞菌模式菌株PAO1和临床分离菌株PCN合成的影响。【结果】当浓度大于0.5μg·μl~(-1)时,蝇蛆抗菌肽粗提液对PAO1的PCN的合成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也有类似的结果。【结论】低浓度(非致死剂量的)蝇蛆抗菌肽粗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PCN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真菌拮抗功能是自然健康土壤对病原真菌所具有的免疫能力,这种能力与土壤中许多可分泌拮抗物质的细菌有关,而假单胞菌和芽胞杆菌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具拮抗功能的种群.乙草胺是北方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目前它的施用对土壤真菌拮抗能力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考察不同浓度乙草胺(0、50、150、250 rag·kg-1土)对土壤真菌拮抗能力的影响,并运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研究真菌拮抗功能逐渐下降的土壤样品中假单胞菌和芽胞杆菌群落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微宇宙条件下,乙草胺的施用会降低土壤真菌拮抗能力,在处理第12 d时可以得到土壤真菌拮抗功能差异显著的土壤样品.土壤芽胞杆菌多样性随乙草胺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假单胞菌多样性变化不大.乙草胺胁迫下芽胞杆菌和假单胞菌群落结构都发生明显改变,尤其是芽胞杆菌(处理土壤样品与对照的群落结构相似性为0.60),且施加浓度越高,群落结构组成偏离自然土壤越远.真菌拮抗能力的降低与假单胞菌和芽胞杆菌多样性和结构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6.
1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寅峰  张孟婧  黄小帅  郝燕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47-14849,14875
[目的]为光合细菌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技术资料。[方法]从宁波大学南门商贸街旁河道水体中富集到4株光合细菌,选取生长速度快、易纯化并具有脱氮功能的PSB-3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脱氮能力鉴定,并进行了污水处理试验。[结果]PSB-3经常规方法和16SrDNA基因分析初步鉴定为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比对显示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和粪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faecalis)相似性均达到98%。经测定,该菌脱氮效果明显。将该菌挂膜后配合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4种菌混合作用使NH3-N、NO3--N、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4.8%、63.3%和33.7%,比仅使用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混合菌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8.3%、8.1%和3.5%,而且该菌在氨氮的去除过程中有明显减少NO2--N积累的效果。[结论]分离鉴定了1株脱氮能力强的红假单胞菌PSB-3。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对池塘污泥中富集分离的5株光合细菌产生的辅酶Q10(CoQ10)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筛出CoQ10产量较高的菌株P1,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菌株P1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菌体大小为(0.5~0.8)μm×(1.0~1.9)μm;适合光照厌氧培养,适宜生长温度为28~36℃,适宜pH为7.0~7.5;菌体含有细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多种有机化合物均可作为光合作用的电子供体和碳源,蛋白胨和硫酸铵是其生长的较好氮源。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P1在系统进化树上与GenBank序列号为AB167544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聚为一类,初步确定菌株P1为沼泽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P1菌株CoQ10产量较高,在19 mg/L左右,至少能稳定传代10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酸性电解水(AEW)能否有效控制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探究处理后菌体变化,为新型杀菌剂的开发提供思路。【方法】使用不同有效氯浓度酸性电解水(20、40和60 mg?L -1)将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分别处理5、10、15、20、25和30 min后,通过平板计数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致死效果;收集未处理及20、40和60 mg?L -1酸性电解水各处理5 min后菌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多种荧光探针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pH、胞内ATP浓度、膜电位的影响;提取胞外聚合物(EPS)探究酸性电解水与EPS的相互作用。 【结果】20、40和60 mg?L -1的酸性电解水均可在5 min内杀死10 7CFU/mL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酸性电解水浓度大于40 mg·L -1时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10 min处理后均已无活菌检出。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3种浓度酸性电解水的处理均可使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菌体干瘪皱缩,失去原本饱满的细胞形态,60 mg·L -1电解水处理下破损程度最大。酸性电解水可显著降低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膜完整性、胞内pH、膜电位、胞内ATP浓度和EPS含量(P<0.05)。20、40和60 mg·L -1酸性电解水处理后菌体膜完整性分别降低到2.26%、1.87%和1.20%,膜电位分别消散40%、50%和50%,胞内pH由7.50分别降低到6.53、5.90和5.83,3种浓度处理后胞内ATP浓度已降至最低。杀菌效果显著依赖于酸性电解水浓度的升高,当处理浓度高于40 mg?L -1时,胞内pH、膜电位和胞内ATP浓度的降低无显著差异。酸性电解水处理下EPS中蛋白、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松散胞外聚合物 (L-EPS)中蛋白和总糖分别降低71.08%和62.23%,而紧密胞外聚合物(B-EPS)中蛋白和总糖分别降低99.32%和40.62%。当EPS反向添加到酸性电解水中时则可显著降低酸性电解水氧化还原电位(ORP)(P<0.05),但对有效氯浓度(ACC)和pH没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可破坏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同时EPS对酸性电解水杀菌效果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平皿抑菌试验和活体药效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由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引起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细菌性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5.00 mg/m L水杨酸可有效防治平菇细菌性褐斑病,且可以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初步研究了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代谢物在不同pH值下的抑菌活性,以及该菌在不同质量浓度乳酸钠和葡萄糖培养时其生物量、还原糖含量、pH值和抑菌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丙酸杆菌代谢物在pH为6.0时,12 h内对恶臭假单胞菌可完全抑制,随着pH值的升高,代谢物的抑菌活性降低;丙酸杆菌在含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中培养菌体干质量最大,达到3.13 g/L;培养初期还原糖消耗很快,2 d内耗糖占总还原糖的70%以上;pH值是有机酸产生和消耗相平衡的结果,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越高,培养液的pH值越低;乳酸钠和葡萄糖对代谢物的抑菌活性有显著影响,在含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中,代谢物抑菌活性最高,达到36.4 AU/mL。说明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是最优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