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面团流变学特性检测仪器比对试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实验室粉质仪和拉伸仪测定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探讨现有仪器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以3种小麦面粉标准样品(强筋、中强筋和弱筋)为原料,以不同实验室的17台粉质仪和11台拉伸仪为比对仪器,分析不同实验室粉质仪和拉伸仪测定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结果】17台粉质仪器检测3种面粉的准确度约为72%,其中有13台粉质仪重复试验的精确度约为73%;不同粉质参数之间的准确度无显著差异,而精确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面粉间粉质参数准确度无显著差异,而精确度有显著差异。11台拉伸仪检测3种面粉的准确度约为73%,其中有7台拉伸仪重复试验的精确度约为95%;不同拉伸参数之间准确度达到满意程度无显著差异,有问题和不满意的比例有显著差异,同时精确度无显著差异;不同面粉间拉伸参数准确度无显著差异,而精确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粉质仪比对试验的结果说明,有1/4以上的仪器维护水平和技术队伍现状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家技术标准对优质小麦检测、监测、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小麦粉质仪是测定小麦粉质指标的专用仪器。文章介绍了粉质仪测定原理、操作步骤,提出了粉质测试中的注意事项,并总结了在测试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242份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的面包烘烤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性状群来说,蛋白质质量性状群和粉质仪性状群决定面包烘烤性状群,就性状而言,面包评分主要由沉降值和评价值决定,面包体积主要由籽粒蛋白和粉质仪的面团稳定时间决定。  相似文献   

4.
豫麦 47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丰产强筋小麦品种 ,于 1 996年始投入产业化开发利用。从选育与开发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简介如下 ,与同行探讨。1 选育中的主要经验体会1 .1 按不同世代及早进行品质分析是明确重点、保证品质的必要手段在品质育种中 ,一般在F3就进行沉淀值测定 ,重点组合在F1 就按组合分析 ,以明确重点 ,扩大群体 ,进行重点选择。豫麦 47号即以F3选系混合测定沉淀值 ,以后又进行了蛋白质的测定。在高代定型后 (一般F5)就进行粉质仪测定和烘烤试验 ,豫麦 47号从 1 993年就测定粉质仪数…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原河南省农科院科学实验中心,尚称中心)始建于1983年,现有在职职工34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10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8人。拥有实验室面积3500多m^2,配备有各类仪器设备200多台(套),其中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氨基酸分析仪、粉质仪、全自动定氮仪等大型进口分析仪器40余台(套),总价值1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6.
以经过挤压膨化处理后的黑米粉、黑小麦粉、黑豆粉为原料,利用粉质仪、快速粘度测定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出膨化杂粮粉的添加对小麦粉的粉质特性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膨化杂粮粉的添加量的增加,混粉面团的吸水率、公差指数逐渐上升;稳定时间、形成时间以及粉质质量指数逐渐下降,从而可见混粉中的面筋在逐渐减少。混粉的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回生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糊化温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混粉的抗老化能力以及热稳定性在增强。  相似文献   

7.
面团流变学特性分析方法比较及与烘烤品质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选用27个筋力不同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粉质仪、拉伸仪及揉混仪所获得的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就11个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对面包加工品质影响力的大小及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测定方法的主要参数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粉质仪测定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仪测定的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揉混仪测定的和面时间和8min尾高各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面包的加工品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面团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和面时间及粉质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谷氨酰胺转氨酶和葡萄糖氧化酶对糯小麦粉粉质特性的影响.通过布拉班徳粉质仪对面粉的品质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和葡萄糖氧化酶均可以有效提高面粉的粉质参数,其中葡萄糖氧化酶的效果优于谷氨酰胺转氨酶.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不同茶样量、茶水比、水浴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茶叶的香气特点,确定了茶粉法、喷雾法和叶底法的方法参数。以茶汤法为对照,对这3种条件下的茶叶香气进行电子鼻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茶粉法条件下(过28目筛的茶粉0.5 g于10 ml钳口瓶中,茶水比1∶1.5,35℃温浴15 min),电子鼻不同传感器的响应值较高,重复性较好,并能够良好地反映感官评审结果,较好地区分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质量差异,明显好于其他3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绿色小麦是我国著名小麦专家周中普研究员育成的小麦特异新品种。据大田栽培试验,每667平方米(1亩)产小麦400公斤~500公斤;该小麦含粗蛋白质高达19.3%,湿面筋含量高达38.5%,沉降质为53毫升,粉质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E.coli体外大量高效表达带有1个额外半胱氨酸残基的α-醇溶蛋白,经Ni+-NTA柱纯化获得目标蛋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其整合到基础面粉中,利用粉质仪研究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以确定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加工品质效应。【方法】根据α-醇溶蛋白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小麦品种陕253中克隆到1条含α-醇溶蛋白基因编码区的目的片段,长度为1243bp(GenBank登录号GQ891685),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253-Agli,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及低温冷冻干燥回收、纯化,通过微量掺粉试验,在4g粉质仪上测定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该基因片段包含900bp的完整编码序列及部分5′-调控元件;Uniq domainⅡ区第6位氨基酸密码子C→G的转换,导致丝氨酸Ser→半胱氨酸Cys的变化,这1额外的半胱氨酸将有可能参与形成1个分子间二硫键;用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融合蛋白表达成功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粉质结果表明,添加S253-Agli蛋白虽然能够增加面团的带宽及机械耐力系数,却因显著缩短面团稳定时间及形成时间而对面团的粉质参数产生了总体的负面效应。【结论】具有1个额外半胱氨酸残基的α-醇溶蛋白GQ891685增强了面筋弹性,但降低了面筋强度。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在大米粒形、加工精度、垩白、整精米率等方面进行检测的研究动态,并指出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大米品质检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应用机器视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5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与若干加工品质性状、沉淀值与粉质仪测定值、不同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出粉率、湿面筋、沉淀值和白度这几个品质性状中,以出粉率与蛋白质的关联度最大,以沉淀值与蛋白质的关联度最小;6个粉质仪测定值中,以稳定时间、评价值、带宽与沉淀值关联度最大,而面团形成时间与之关联度较小。15种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联度相似,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大多与蛋白质关系密切。另外,本文还对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研究作物性状间相互关系的应用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在河南种植的50个小麦品种(系)的9项粉质仪指标,借助于多元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组有关粉质性状对评价值的回归方程。探讨了评价值受控因子规律,并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在损失少量信息的情况下,拟合了更具有实践意义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很多新兴经济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其中值得一提的有民营经济、区域经济及数字经济。主要根据当前舟山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数字图像处理及人工智能等非接触的目标检测算法来分析机器检测在非标准产品检测中的优势和可行性,以便于提升经济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达到促进舟山经济发展的目的,并发现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机器智能检测能够更快速、精确地完成产品检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我国主要油茶种植省份之一,油茶种植爆发病虫害导致产量与质量急剧下降,其中软腐病最为显著。本文以油茶软腐病中的粉芽孢杆菌为例,结合实时荧光PCR和巢式PCR技术,检测油茶软腐病病原菌。荧光PCR检测过程为:设计反应程序与标准曲线,确定引物浓度、Mg~(2+)浓度,将油茶软腐病病原菌DNA作模板,通过特异性引物对L1/L2实现PCR扩增;在克隆质粒和病原菌XJ8-3-3悬液两种模板中,对比实时荧光PCR和普通PCR的灵敏度;向健康植株叶片注射软腐病粉芽孢杆菌悬液,培养5 d后,采集患病油茶植株根部、球茎等部位检测软腐病病原菌含量。巢式PCR检测病原菌过程为:菌株活化放置PDA平板培养两天并采集病原菌丝;根据油茶软腐病的ITS序列和GenBank中,近似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B1与B2两种特异性引物,经过预变性、变性等步骤完成扩增,扩增产物用于凝胶检测。检测结果如下:(1)两种模板环境下,实时荧光PCR检测灵敏度优于普通PCR技术100倍,叶柄组织的根部软腐病病原菌含量最少;(2)引物B1与B2检测油茶软腐病病菌得到405 bp左右的条带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发病菌株的碱基序列和粉芽孢杆菌序列吻合。结果显示,两种PCR技术均可检测油茶软腐病病原中的粉芽孢杆菌,为防治油茶软腐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省近年推广种植的24个小麦品种的面团品质性状,包括粉质仪参数和泊尔辛克值等,进行了系统测定和聚类分析。为山东省有计划地进行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及其相互间配粉对粉质参数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皖麦 44、皖麦 19和豫麦 18、郑州 90 2 3等 4个品种在安徽省沿淮、淮北不同地点取样进行近红外、粉质仪检测 ,结果表明 :郑州 90 2 3、皖麦 44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品质稳定 ,表现为中强筋~强筋类型 ;皖麦 19、豫麦 18为弱筋~中筋类型。对其相互间配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测定表明 :皖麦 44、郑州 90 2 3与皖麦 19、豫麦 18配粉可显著提高 2个弱筋型小麦的形成、稳定时间 ,降低其弱化度 ,改善其面团易于流变的特性 ;皖麦 44与郑州 90 2 3配粉粉质参数中稳定时间提高较理论值高 ;弱筋型小麦之间相互配粉弱化度进一步提高 ,面团更加易于流变  相似文献   

19.
<正>一、联合收割机的使用1、机器作业前一定要经过生产厂家、经销商或有关部门的正规培训。如果对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求不清楚,就很难使用好联合收割机,因此在机器使用前一定要参加有关联合收割机的操作培训,并取得驾驶执照。2、使用前一定要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因为联合收割机结构复杂,尽管机器质量很好,但如果没有弄懂内部结构及使用方法之前,就凭经验随便使用,不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机器就很容易出现不该有的故障。  相似文献   

20.
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产品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机器视觉在农产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必将对传统检测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