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U_(15)~*(15~8)均匀设计的变形U_(15)~*(5~8)进行苗木培育试验,研究了解基质、缓释肥、GA3和IAA因素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积累和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龄165 d时,苗木的平均生物量和含水率分别为0.100 2~0.196 3 g/株、69.8%~76.3%,不同处理组合间此2指标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CK的生物量和含水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合或为最小的;缓释肥种类是影响此2指标的主导因子,且生物量最高和含水率较高的处理组合所追施的缓释肥均为奥绿颗粒缓释肥5~#;影响针叶、茎和根生物量以及含水率的主导因子不完全相同,缓释肥和GA3分别是影响针叶及根生物量积累和提高含水率的主导因子,基质和缓释肥则是影响茎生物量和含水率的主导因子;综合最优处理组合为0.15 g/L的IAA浸种后播种于V(森林土)∶V(腐殖土)=3∶1的混合基质中,并施1.0 g/容器(2株/容器)缓释肥5~#,即生产中可采用此处理组合的方式进行壮苗培育。苗木全株生物量和含水率与因素水平间呈现Y=0.160+0.003x_1+0.007x_2-0.008x_3-0.004x_4和Y=72.742+0.158x_1+0.135x_2+0.331x_3-0.705x_4的线性关系。针叶、茎、根的生物量与含水率分别占全株的69.2%、19.4%和11.4%与74.6%、19.4%和6.0%。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对根系生长发育的响应较生长量敏感,苗木生物量积累对肥料种类具有选择性,肥效相对较长而缓慢释放的缓释肥有利于其生物量积累和提高器官含水率。  相似文献   

2.
探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以32年生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L9(34),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及组分(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分析华北落叶松各器官NSC及组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月份呈显著变化,基本均在10月达到峰值,且3个器官中NSC均以可溶性糖为主。2)各施肥处理对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及组分含量的表现不同,其中针叶和细根的NSC含量分别在处理T4和T8较CK平均增幅最大,为29.65%、23%;而枝条的NS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CK的平均增幅相比表现为减少。3)相关性分析显示: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含量与其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细根NSC含量与针叶和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4)N、P、K肥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NSC及组分含量均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楼观台森林公园油松松阿扁叶蜂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危害油松的阿扁叶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树干注药防治、叶面喷雾防治及烟雾防治等施药技术对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景区、不同立地条件油松松阿扁叶蜂幼虫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施药技术对油松阿扁叶蜂幼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以1.3mL/cm树干胸径的注药量,树干注药药后7 d防效为92.71%.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80%敌敌畏乳油(2:1)1 000倍液叶面喷雾时,药后5 d为防效93.69%.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80%敌敌畏乳油(2:1)与柴油按1:15,采用烟雾机喷烟施药后5 d防效为84.85%.采用树干注药法和叶面喷雾法对油松针叶保护效果较好,其中在松阿扁叶蜂卵期注药对油松针叶的保护效果最佳,其针叶损失率仅为9.06%.在森林公园中,针对不同景区、不同立地条件的油松林,可采用不同化学防治方法防治阿松扁叶蜂,以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筛选得到高效防治红松球果害虫注干药剂的基础上,研究了2种药剂(吡虫啉和噻虫啉)树干注射后对红松针叶注药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药剂树干注药后20d内可导致红松针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随着时间延长逐步上升;2种药剂注干处理后红松针叶SOD、POD酶活性经历了上升-下降-再次上升的变化,其中药剂噻虫啉对SOD影响最明显;吡虫啉、噻虫啉树干注药均可直接刺激提高PPO和PAL酶活性以及脯氨酸的含量。测定注干药剂对红松针叶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注干药剂的选择及树干注药技术对树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森林优势树种罗伞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评估喀斯特森林生物量,以青冈栎黄樟群落中罗伞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模型估测法,从含水率、生物量时空异质性、生物量模型拟合3个方面进行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罗伞树叶和树干的含水率明显大于林木其他各组分,各组分含水率的大小为树叶树干干材树枝树皮;各组分生物量在空间上分配关系为干材树枝树叶树皮,并且各个组分生物量均随着胸径增大而增大。通过对解析木生物量的回归分析,得出罗伞各组分生物量的最优回归模型:Y树干=-1 664.800 0x2+299.630 0x-1.276 5(R2=0.926 9),Y树皮=11.543 0x2+19.985 0x+0.032 1(R2=0.939 5),Y树枝=-567.560 0x2+98.880 0x-0.994 6(R2=0.943 9),Y树叶=-121.690 0x2+48.549 0x-0.399 9(R2=0.937 0),Y干材=-1 624.700 0x2+274.240 0x-1.190 9(R2=0.912 0),Y地上部分=-2 302.400 0x2+441.650 0x-2.553 2(R2=0.953 9)。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炭在农业土壤中的应用是近年来新兴的土壤改良技术,具有多重农业和环境效益。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将限氧环境下(450℃)由苹果树树干、枝条热裂解所得的生物质炭以不同用量水平(0、20、40、60、80 t/hm~2,分别计作C0、C20、C40、C60、C80)施入农业土壤耕作层,研究其对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0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后,处理C20、C40、C60、C80>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均有所增加,处理C60达到显著水平,增幅2.73%;>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31.15%、31.11%、34.85%、35.17%;干筛条件下的平均重量直径均有所增加,其中处理C60达到显著水平,增幅为24.39%;湿筛条件下的平均重量直径除处理C40外,其余施炭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在施炭处理后均显著降低,但施炭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从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可以看出,大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小团聚体含量显著减少。说明施用苹果树生物质炭后,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均显著增加,进而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回归分析了滚筒烘丝机"干头干尾"过程工艺参数对烟丝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头"烟丝含水率回归方程:Y=8.265+0.716X1+0.730X2+0.686X3+0.710X4-0.699X5;"干尾"烟丝含水率回归方程:Y=9.347+0.924X1+0.823X2-0.929X3,"干头"烟丝含水率与样品烟丝含水率、蒸汽流量、I区、II区筒壁温度、热风温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0.944,0.862,0.895,-0.928;"干尾"烟丝含水率与I区、II区筒壁温度、热风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757,-0.897。(2)"干头"烟丝含水率主要受蒸汽流量影响,"干尾"烟丝含水率主要受热风温度影响。(3)采用上述结果对HAUNI 6 000 kg/h烘丝机进行优化改进试验,"干头干尾"烟丝量降低了38.7%。可见,通过建立滚筒烘丝机"干头干尾"过程相关工艺参数对烟丝含水率影响的数学模型,可以为有效控制烘丝过程中"干头干尾"烟丝量、提高生产过程控制精度及烘丝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更深层面上了解不同林龄下黄山松的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变化,所应用到的是嵌套回归方法建立了黄山松各器官生物量、胸径和树高的回归方程,并分析了各器官上下的生物量比例随林龄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每个器官的上层和下层生物量比值随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黄山松树林的生物量分布模式随林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异。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呈显著的指数生长模型(P<0.01);各器官碳含量大小依次表现为:针叶>枝条>树干>总根>细根;各器官碳含量随林龄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32年达到最大,32年以后有所降低。黄山松林各组分的生物量都与林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来了林龄对各组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凸显出来了明显的影响(P<0.05),树干所占的生物量比例最高。黄山松各器官平均生产力大小依次表现为:针叶>枝条>树干>总根>细根;黄山松各器官碳密度变化范围在5.342~13.26 t·hm-2之间,各器官碳密度大小依次表现为:针叶>枝条>树干>总根>细根;各器官平均生产力随林龄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Zn2+胁迫下白皮松(Pinus bungeana)针叶细胞膜的电特性,对盆栽6a生白皮松苗,应用电阻抗图谱法测定了不同浓度Zn2+(0,200,500,1000,2000,3000 mg.L-1)胁迫下白皮松针叶的胞外电阻率、胞内电阻率、弛豫时间、弛豫时间分布系数、高频电阻率和低频电阻率。结果表明:在Zn2+胁迫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胞外电阻率和低频电阻率总是增加,胞内电阻率和高频电阻率则先减小后增加,弛豫时间先增加后减小,弛豫时间分布系数无明显变化趋势。随Zn2+胁迫浓度的增加,处理7d后各参数均无明显变化;处理14d后,各参数均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相比对照,胞外电阻率和低频电阻率都分别增加了115%~235%,胞内电阻率分别增加了34%~95%;处理21d后,除弛豫时间分布系数外,其余各参数在3000mg.L-1Zn2+处理相比对照差异显著,胞外电阻率和低频电阻率增加129%,胞内电阻率增加232%,弛豫时间减少74%,高频电阻率增加216%;处理28d后,胞外电阻率、胞内电阻率、高频电阻率和低频电阻率均在Zn2+浓度200,2000,3000 mg.L-1时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可见,Zn2+胁迫处理14d时,对白皮松针叶均有明显伤害,可能是对Zn2+胁迫最敏感时期;白皮松针叶不能忍耐2000 mg.L-1以上Zn2+浓度胁迫。  相似文献   

10.
以5年生盆栽南方红豆杉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喷施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对南方红豆杉幼苗针叶光合色素质量分数、自由基质量分数、次生代谢物质质量分数等生理指标和生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1 mmol·L-1SNP显著增加针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质量分数,提高次生代谢产物质量分数,降低针叶内H2O2质量分数(p0.05);UV-B处理显著降低针叶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a/b,提高紫杉醇质量分数,增加针叶内H2O2质量分数(11.1%,p0.05)和羟基自由基(·OH)水平(100%,p0.05);与UV-B相比,UV-B+SNP显著降低了针叶H2O2质量分数和·OH水平(p0.05)。UV-B+SNP处理下南方红豆杉针叶类黄酮的质量分数((35.40±0.05)mg·g-1)及单宁的质量分数((30.90±0.31)mg·g-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研究证实NO作为信号分子可以诱导南方红豆杉提高光合色素质量分数、降低自由基水平、促进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  相似文献   

11.
以山红柿(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当年生枝条上休眠芽为外植体材料,通过不同处理间对比研究对山红柿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建立了初代培养、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叶片再生技术体系。初代培养:山红柿休眠芽经10%H2O2和75%乙醇消毒30 s消毒处理,有效解决了外植体褐化等问题。通过3种基本培养基的比较研究,发现(1/2N)MS培养基最适于豆柿组培苗的初代增殖生长培养。继代增殖:采用(1/2N)MS+6-BA1.0 mg/L+IAA 0.1 mg/L+TDZ 0.05 mg/L与(1/2N)MS+ZT 1.0 mg/L+IAA 0.1 mg/L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平均株高可达2.28 cm。生根培养:在添加20 g/L蔗糖,活性炭0.05 g/L+IBA 0.1 mg/L的MS(1/2N)培养基中,前期暗培养3 d,平均根数最高可达2.08,生根率最高可达78.46%。叶片再生:在MS+TDZ 2.5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中,先期暗培养14 d后转移至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30 d后愈伤组织形成率、不定芽再生率和平均不定芽数分别达到93.3%,92%和3.74个。成功地建立了山红柿离体快繁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云南冬春季节旱区农作物因干旱造成的农业损失,采用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免耕+塑料地膜覆盖(处理2)、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处理3)、免耕+水稻秸秆覆盖(处理4),比较对小麦土壤耕层含水率、温度变化以及对小麦株高、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各层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均高于不覆盖处理(CK)。0~10 cm土层,处理2、处理3和处理4与CK间的土壤含水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2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44.41%,比CK提高17.75%,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含水率比CK分别提高12.03%和12.77%;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处理2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40.66%,比CK提高2.86%,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含水率比CK分别提高2.07%和2.58%;0~10 cm土层,处理2土壤平均温度达到17.39℃,比CK提高2.18℃,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温度比CK分别提高0.65和0.96℃。10~20 cm土层,处理2土壤平均温度达到16.97℃,比CK提高2.12℃,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温度比CK分别提高0.52和0.96℃。小麦整个生长周期处理2的保水保温效果都明显优于处理3和处理4;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的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小麦增产顺序依次为处理2处理4处理3,其中处理2增产率最高达20.46%。产量提升的短期效果可考虑采用免耕+塑料地膜覆盖模式,但从可持续和无污染农业发展的长期效果考虑推荐免耕+秸秆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马尾松无性繁殖提供新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树龄、修剪时间、枝条直径、修剪长度、截顶位置和外源激素等因素对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萌发所需的时间与温度呈反相关关系,温度越高,萌发时间越短。萌发数量与树龄呈反相关关系,树龄越小,萌发的穗条数越多;与枝条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4。不同浓度的IAA、GA3及6-BA处理后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长成的穗条平均数量、长度和直径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研究巨尾桉树干 (去皮 )含水率的分布规律后 ,认为巨尾桉树干 (去皮 )的含水率可以采用调查 3/1 0 H处的含水率获得 ,大大减小巨尾桉树干 (去皮 )生物量调查工作量 .选用模型W =0 .0 1 1 2 70 7( D2 H ) 1.0 3 919,R =0 .9863编制了巨尾桉二元树干 (去皮 )绝干重表 ,并在此基础上导出巨尾桉一元树干 (去皮 )绝干重表  相似文献   

15.
氮肥运筹对旱地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西北旱区适宜胡麻高产高效生产的氮肥运筹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60kg·hm~(-2)(J1)、120kg·hm~(-2)(J2)和kg·hm~(-2) 180(J3) 3个不同施氮水平,氮全部基施(N1)、氮肥2/3基肥+1/3追肥(现蕾初期)(N2)、氮肥1/2基肥+1/2追肥(现蕾初期)(N3)、氮肥1/3基肥+2/3追肥(现蕾初期)(N4)和氮肥1/3基肥+1/3追肥(分茎期)+1/3追肥(现蕾初期)(N5)5个施肥时期对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120kg·hm~(-2)显著增加胡麻盛花期至青果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且氮全部基施(N1)、2/3基肥+1/3现蕾期追肥显著提高盛花期至青果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J2处理下胡麻籽产量较J3和J1处理显著提高5.38%和8.32%,不同施氮水平下各处理间N2处理产量均达到最大值,J2N2处理较其余处理产量高出1.22%~25.27%;不同施氮水平处理下对胡麻贮水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J2施氮水平显著增加苗期土壤贮水量,J3施氮水平显著增加现蕾期、成熟期土壤贮水量,在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施氮量增加耗水量呈降低趋势,J1处理耗水量较J2、J3处理显著高3.59%、10.34%,水分利用效率呈增加趋势,J3较J2、J1处理显著高7.47%、18.79%,不同施肥时期处理下J2N2、J2N4处理显著提高胡麻现蕾期土壤贮水量,不同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J2N2处理较其余处理显著高出15.09%~32.43%。由此表明,施氮120kg·hm~(-2),氮肥2/3基肥和1/3追肥(现蕾初期)可有效提高胡麻现蕾期浅层土壤含水量及贮水量,且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定西区最佳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6.
传统番茄栽培用苗量大、定植用工多,通过利用番茄侧枝易发的特点,采用稀植多干技术,可为实现省苗、劳动轻简化提供一种途径。研究以番茄普罗旺斯为试材,在保证每公顷内枝条数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单干整枝(T1)、双干整枝(T2)、三干整枝(T3)、四干整枝(T4)共4个处理,探究其对番茄成本投入、植株生长及产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稀植多干技术(T4)相比于传统单干整枝(T1),最多可以节约种苗22 174株/hm2,节约74.87%的生产成本;T2、T3、T4处理单株地下部生物量分别达到25.53、35.04、60.83 g,分别较T1处理高61.68%、121.91%、285.24%,表明根系能够满足较多枝条生长发育,且T3处理根冠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低的根冠比促进地上部同化物的积累及产量形成,使采收集中,有利于降低劳动成本;单干整枝(T1)上市期较早,且早期产量高,T2、T3、T4处理前期产量分别比T1处理低30.24%、45.69%、59.00%,T1处理提前收益56 733.33元/hm2,T3处理中期产量分别比T1、T2、T4处理高2...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榧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不同基质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榧(Torreya grandis Fortune ex Lindl.cv.Merrillii)枝条进行扦插试验,以找出最适合香榧枝条扦插生根的基质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结果表明,最有利于香榧枝条扦插生根的基质为草炭+珍珠岩(3∶1),其平均根长和生根率最高,分别为8.1 mm和54.10%;用NAA处理优于IBA和生根粉,NAA最佳浓度为2 000 mg/L,生根率达72.11%。  相似文献   

18.
以红枫杜鹃(Rhododenron molle× Rhododendron schlippenbachii)的茎尖、茎段为材料,研究红枫杜鹃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采用0.1%HgCl2消毒7min,茎尖、茎段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81%和72%,茎尖的效果优于茎段;红枫杜鹃在1/4MS、Read培养基和1/4 MS(铁盐加倍)3种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均为80%以上,其中1/4MS培养基诱导率最高(83%):正交试验中,1/4MS+ZT4.0mg·L-1+NAA0.1mg·L-1+2,4-D0.03mg·L-1培养基上,红枫杜鹃诱导率为85%,高于其他处理;采用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活性炭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中,试管苗在1/2MS+NAA0.1mg·L-1+IBA0.5mg·L-1+AC1000mg·L-1培养基上平均生根率为64.7%,高于其他处理.移栽采用苔藓作为基质最好,成活率为80%.  相似文献   

19.
基于FTIR的针阔叶材木质素和纤维素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银杏、雪松、毛白杨等30种针阔叶材的红外光谱,对表征其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特征吸收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叶材在1740cm-1处吸收峰峰值普遍低于阔叶材,1510cm-1处针叶材吸收峰峰值较阔叶材大,说明针阔叶树木材木质素和纤维素相对含量差异明显;②针叶材的1595/1505cm-1值小于阔叶材,1270/1230cm-1值大于阔叶材,说明针阔叶树种间木质素的组成不同;③银杏的红外光谱特征总体与针叶材一致,但1595/1505cm-1和1270/1230cm-1吸收峰吸收强度比值均接近阔叶材,表明银杏在木质素组成上有向阔叶树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杏鲍菇联合干燥中真空微波干燥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分析各参数对杏鲍菇干制品膨化率、感官品质的影响,分别建立杏鲍菇干制品膨化率(y_1)、感官得分(y_2)与杏鲍菇初始含水率编码值(x_1)、微波强度编码值(x_2)、微波时间编码值(x_3)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分别为y_1=1.46-0.16x_1+0.10x_2+0.093x_3-0.13x_1~2、y_2=6.45+1.22x_1+0.41x_2+0.36x_3+1.01x_1x_2+0.74x_1x_3-0.94x_1~2-0.85x_3~2,最佳工艺参数为杏鲍菇初始含水率75%、微波强度20 W/g、微波时间105s,在该条件下获得的杏鲍菇干制品色泽良好、口感酥脆,具有浓郁的杏鲍菇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