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菇漆酶对农药六六六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产漆酶规律、漆酶对农药六六六的降解作用和农药消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平菇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漆酶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先逐渐增强, 8 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平菇漆酶对农药六六六具有降解作用,漆酶酶活性与农药降解呈正相关关系;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农药六六六残留量随着菌丝的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半衰期为7.0 d,农药六六六对平菇漆酶影响较大,降低了培养基中漆酶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6种食用菌在液体和栽培料培养时产漆酶能力和产酶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凤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第6天左右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第10天达到峰值。在栽培料培养条件下,风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大试管中长至一半时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原基形成时达到峰值。在2种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的凤尾菇、秀珍菇、金针菇f198、鸡腿菇漆酶活性均较高,而生长速度慢的白玉HM03和滑菇漆酶活性较低,漆酶产生规律相同,产漆酶能力较强的菌种菌丝生长较快,产酶高峰多出现较早,而产漆酶能力较弱的菌种菌丝生长较慢。以上结果说明食用菌中漆酶在菌丝生长速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为以后食用菌提高其生长速度、定向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通过对我国最新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CAC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完善中国食用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体系,跟踪国际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动态,积极参与国际农药残留标准的制修订研究等,从而提高我国食用菌农药残留标准水平。  相似文献   

4.
漆酶是已被广泛研究的用来降解酚类、苯胺等异生物质的酶之一,很多漆酶已经从真菌培养物中被提取。主要讨论从食用菌中获得的漆酶,包括漆酶的催化结构和机制,漆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以及对食用菌研究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中农药残留安全及风险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食用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和预测基础研究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对于开展相关研究、控制农药残留危害、确保食用菌产品安全和贸易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药残留限量与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食用菌生产使用农药情况和国内外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状况,从食用菌生产的产地环境、食用菌菇房建筑标准、农药使用规范以及食用菌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为食用菌安全生产和全面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真菌漆酶广泛存在于真菌发酵液与食用菌菌渣中,具有优良的生物催化氧化活性,在食品、造纸、染整、生物电化学、生物转换、污水处理等领域极具发展前景。对真菌漆酶的来源、提取、生物化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食用菌漆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PDA—Bavendamm平板和PDA—RB亮蓝平板对13个食用菌菌株进行显色试验,得到广草和羊肚菌可以同时产生漆酶和过氧化物酶的菌株.对其进行液态产酶试验,结果表明它们产木质素降解酶类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浙江食用菌》2010,(2):53-57
1前言 食用菌方面,在中国产香菇被检测出含有重金属之后,相继发生中国产松口蘑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和干香菇的产地伪装事件等;日本在2006年5月施行肯定列表制度后,多次从中国产鲜香菇等产品中检测出杀虫剂含量超标,由于进口产品多次出现安全问题,日本消费者对加工食品、农产品等的信赖感逐渐降低,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漆酶制剂及其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光龙 《食用菌》1994,16(4):13-14
漆酶是最先在漆树体内发现的一种含铜多酚氧化酶,后经研究发现许多植物和微生物体内也富含漆酶,属胞外酶类,并对这些生物体的生育起促进作用。关于漆酶在食、药用菌生产中的作用,本文作者已在《食用菌》92年增刊上作过讨论。那么如何生产漆酶制剂并应用于食用菌生产,将是一个十分诱人的课题。所谓酶制剂,按生物化学的观点,即从含某种酶的生产体中分离、提纯、精制并添加活性保护剂后而得到的粗品或结晶。生产酶制剂的品种多、用途广,有的品种生产规模很大。例如用于纤维脱浆的细菌α-淀粉酶制剂,1972年日本年消耗量就达千吨,价值600万日元。随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酶制剂的商品生产已跨入高新技术产业之列。 (一)漆酶来源 据许多研究资料介绍,漆树、野漆树、芒果等漆树科植物和桃树、苹果、银杏、牛蒡、毒长春藤、马铃薯等植物体中富含漆酶,象香菇、平菇、蘑菇、灵芝、漆柄云芝等含漆酶或分泌漆酶的菌类就更  相似文献   

11.
从野生食用菌中筛选出一株漆酶高产菌株F0027,依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r DNA ITS序列分析得出该菌株属于黄色金针菇。对子实体培养料中的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其产漆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 H分别是35℃和4.8。抗坏血酸可以完全抑制该漆酶的活性;Fe~(2+)、草酸和EDTA对漆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K+、Ca~(2+)、Mn~(2+)、Zn~(2+)、Mg~(2+)对漆酶活性几乎无影响,Cr~(2+)、Al3+对漆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u~(2+)对漆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该漆酶对溴百里香酚蓝、依来铬黑和孔雀石绿3种实验室染料有不同程度的脱色作用,其中对依来铬黑染料的脱色率可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2)(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食用菌作为主要农产品首次单列一类,涉及到食用菌产品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17项、农药23种。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全面贯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提升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现将新标准中有关食用菌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与食用菌相关主要酶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阐述了酶作用特点及与食用菌密切相关的酶(纤维素酶、漆酶和多酚氧化酶、蛋白酶、同功酶、果胶酶)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食用菌生产与加工的角度,分析讨论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残留、化学药剂和微生物污染等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主栽食用菌品种农药残留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龙  张铎  徐强 《中国食用菌》2011,30(2):44-45
2008年6月~2010年8月,通过对甘肃省中南部地区主栽食用菌品种金针菇、香菇、平菇175个样品及3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的灌溉用水和培养料(棉籽壳)的农药残留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滴滴涕、甲胺磷等剧毒和高毒农药、甲基托布津在3种主栽食用菌175个样品中均未测出;多菌灵、氯氰菊酯及溴氰菊酯等有少量残留,但均在检出限值以内;3个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3个生产基地的培养料(棉籽壳)中均测出多菌灵、氯氰菊酯及甲基托布津,其中陇南市康县阳坝镇食用菌示范生产基地培养料(棉籽壳)样品中还含有滴滴涕0.0635mg·k^-1、溴氰菊酯0.010mg·kg^-1,均在检出限值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6.
以漆酶活性为指标,利用不同果皮为基质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固态发酵产漆酶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产漆酶进行纯化,研究纯化后漆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以柚皮为培养基质(5g柚皮、25mL水、20μL吐温-80),30℃固态发酵10d,糙皮侧耳产漆酶的活性最高,比活力为21800U/g;在该条件下将糙皮侧耳所产漆酶的粗酶液用硫酸铵沉淀、透析、浓缩、DEAE-纤维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漆酶蛋白单一条带,SDS-PAGE检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66000;该漆酶命名为Lac h2,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4.5;在30~50℃,pH 4.5~6.0范围内稳定;金属离子Zn~(2+)、Mn~(2+)、Cu~(2+)和Mg~(2+)对纯化的漆酶Lac h2的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而Ca~(2+)、Ag~+和Fe~(2+)对Lac h2的酶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木耳漆酶高产菌株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不同检测方法对木耳属中的三个种的 2 7个菌株的产过氧化物酶、漆酶能力的检测 ,筛选得到一漆酶高产菌株毛木耳 (Auriculariapolytricha)AP4。并且对AP4的产漆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摇瓶实验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的成分为 :碳源羧甲基纤维素(CMC) 5g/L ,氮源NH4NO3 L -天冬酰胺 (L -As paragine) 2 4mmol/L ,培养基的初始pH4 0 ,培养温度2 5℃。  相似文献   

18.
谌斌  易小畅 《北方园艺》2024,(8):114-118
以产漆酶的红芝LYL263菌株为试材,采用不同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红芝LYL263与苏平平菇、白金金针菇、凤尾菇混合培养的产酶效果和产酶条件,以期能筛选出提高红芝LYL263产漆酶的相容菌株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红芝LYL263与其相容菌株-苏平平菇混合培养后漆酶活性达到1 346.4 U·mL-1,比红芝LYL263单独培养产酶提高35.7%;红芝LYL263与苏平平菇的接种比例为4:2时,其产酶量最高,最优接种时间是同时接入红芝LYL263和苏平平菇。  相似文献   

19.
真菌漆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许颖  兰进 《食用菌学报》2005,12(1):57-64
综述了真菌漆酶尤其是食药用真菌漆酶的生物学性质、分子生物学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在注重真菌漆酶理论研究的同时,尤其应侧重其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生料栽培食用菌,一般多在低温季节进行,且要加入多菌灵等防杂菌感染,菇体残留农药危害健康,成本也高。我所近几年周年生料栽培食用菌在培养料拌料时加入干料重1.5%的食盐,能100%防止杂菌感染,还可提前5~10天出菇,增产25%以上,菇体无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