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研究免疫功能在大鼠骨质疏松发病环节中的作用。方法 36只新生雌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6组,A、B、C、D、E、F组分别用生理盐水、谷氨酸单钠(MSG)、MSG+低剂量胸腺肽、MSG+高剂量胸腺肽、MSG+低剂量环孢素、MSG+高剂量环孢素灌胃,每周1次,连续7周。测定CD3、CD4、CD8和NK细胞数和体外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并进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B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及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明显低于A组(P<0.01)。与B组比较,C、D组CD3、CD4、CD4/CD8、NK细胞及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明显升高(P<0.01),骨质疏松明显减轻;而E、F组CD3、CD4、CD4/CD8、NK细胞及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明显降低(P<0.01),骨质疏松明显加重。结论免疫功能低下诱发骨质疏松,而增强免疫功能减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CsA)对建立皮下肺腺癌异种移植的BALB/C小鼠模型成瘤率的影响.方法 取50只BALB/C小鼠腋窝皮下接种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于接种第24h起每天腹腔注射CsA,连续10天.对照组则给予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成瘤率以及胸腺、脾脏重量指数、CD4+、CD8+T移植瘤免疫组化细胞数.结果 实验组移植成瘤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CD4+、CD8+T细胞数以及CD4+/CD8+T细胞比值亦显著降低(P均<0.01),但脾脏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CsA可以提高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制备皮下异种移植的BALB/C小鼠肺癌模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将昆明鼠随机分为A,B,C,D4组,各组分别采用含有猪轮状病毒(RV)JL94株VP7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7,含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TH98株N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N,pcD-NA-VP7和pcDNA-N、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肌肉注射3次,每次间隔2周。首次注射前后定期采血,检测血清抗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数量的变化。A,C组小鼠血清在首免后第14天即可检出针对RVVP7的阳性抗体(P/N≥2.0)。B组小鼠血清在首免后第39天检出针对TGEVN蛋白的阳性抗体(P/N≥2.0)。A,B,C组小鼠在首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数量与D组小鼠相比,在不同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并明显高于D组小鼠。说明猪轮状病毒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酸免疫后能诱发机体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HBV DNA与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癌90例,应用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HBV DNA和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结果: 外周血HBV 5项标志物均阴性的30例肝癌患者中16例 HBV DNA 阳性,阳性率53%.肝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8和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但HBV DNA 阳性者比阴性者降低更明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影响HBV的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SOE-PCR构建膜表达型二硫键捕获型单链三聚体(dtSCT)真核表达载体,肌肉免疫4~5周龄NOD母鼠,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InsB15-23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频率。结果表明:dtSCT组NOD小鼠的外周血中InsB15-23特异性CD8+T细胞频率为1.93%±0.55%,与空质粒对照(0.22%±0.11%)有极显著差异(P0.01);脾脏中InsB15-23特异性CD8+T细胞频率为0.83%±0.31%,与空质粒对照(0.37%±0.20%)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膜表达型InsB15-23H-2Kd dtSCT分子在小鼠体内得到表达,且具有类似天然pMHC I复合物的功能,能够为InsB15-23特异性CTL细胞的活化增殖提供第1信号。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A)及其联合作用的免疫抑制机制,试验研究霉菌毒素DON、ZEA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小鼠离体脾脏淋巴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活化及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小鼠原代混合淋巴细胞为材料,以刀豆蛋白A (Con A)为混合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剂,设ZEA、DON单独及联合染毒组, CCK-8法检测不同毒素组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活化标识分子CD25以及共刺激分子CD278(ICOS)的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T淋巴细胞内MAPK通路相关蛋白ERK、JNK、p38等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细胞对照组相比, Con A组混合淋巴细胞相对存活率极显著上升;与Con A组相比, ZEA或DON单染组及联合染毒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 Con A组CD4~+CD25~+/CD4~+及CD4~+CD278~+/CD4~+比例均极显著上升;与Con A组相比, ZEA、DON及联合染毒组CD4~+CD25~+/CD4~+比例均极显著下降, CD4~+CD278~+/CD4~+比例均不同程度下降,染毒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此外,不同浓度毒素处理组对T淋巴细胞MAPK通路相关蛋白ERK、JNK、p38等表达均有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提示, DON、ZEA及其联合可通过抑制CD25、CD278(ICOS)的表达来干扰T淋巴细胞的活化过程, DON、ZEA及其联合作用通过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调控T淋巴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CD8~+ T细胞的功能异常机制,对功能异常状态CD8~+ T细胞和3种正常CD8~+ T细胞亚型[中央记忆CD8~+ T细胞(HCM)、效应记忆CD8~+ T细胞(HEM)和na?ve CD8~+ T细胞(HW)]的ATAC-seq(Assay for transposase 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数据进行基因调控网络比较,结果表明,3种正常CD8~+ T细胞特异表达的基因参与维持相应T细胞正常功能的信号通路,功能异常CD8~+ T细胞特异的基因参与癌症相关通路。转录因子调控网络比较分析发现功能异常CD8~+ T细胞GMEB2转录因子表达关闭。细胞表面受体调控网络比较分析发现功能异常CD8~+ T细胞CD7和P4HB受体的表达关闭。采用基因调控网络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CD8~+ T细胞功能异常机制可能与GMEB2转录因子、CD7和P4HB受体表达关闭有关,这为抗病育种寻找特定基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灌胃嗜酸乳酸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7d后取材,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对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细胞亚群、结肠PP结中TLR2+和TLR4+细胞、结肠组织中IFN-γ和IL-4水平及小肠sIgA水平进行检测,明确2种乳酸杆菌对肠道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2种乳酸杆菌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且与嗜酸乳酸杆菌相比,植物乳酸杆菌更倾向于提高CD3+CD8+T细胞比例;而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对脾脏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而对TLR4+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组织中IFN-γ水平,嗜酸乳酸杆菌还可极显著提高IL-4水平。2种乳酸杆菌均能显著提高肠道黏膜sIgA水平。【结论】2种乳酸杆菌均可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嗜酸乳酸杆菌上调Th1和Th2型免疫反应,植物乳酸杆菌上调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抗原浓度和DC数量对OT-I小鼠CD8+ T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肽SIINFEKL浓度和树突状细胞(DC)数量对CD8+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小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性生物因子(GM-CSF)和IL-4诱导骨髓细胞来源的DC增殖和分化,将所得成熟树突状细胞(maDC)和SIINFEKL抗原肽,与免疫磁珠法分离的OT-I小鼠CD8+T细胞共培养。用不同质量浓度的SIINFEKL(100,10,1,0.1,0.01和0.001 ng/mL)或不同数量的DC(DC/T比例分别为1/20和1/5)与CD8+T细胞共培养,刺激CD8+T细胞增殖分化。于共培养不同时间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CD8+T细胞的数量、分裂速度、细胞表面活化分子的表达丰度,碘化丙叮(PI)染色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在任一DC/T比例下,SIINFEKL浓度过低,均不能引起CD8+T细胞的充分增殖,而高于CD8+T细胞最佳增殖浓度的SIINFEKL则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在SIINFEKL质量浓度为0.001~0.1 ng/mL时,增加DC数量能促进CD8+T细胞的扩增;而SIINFEKL质量浓度为1~100 ng/mL时,提高DC数量反而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高浓度抗原和DC数量能有效诱导CD8+T细胞的活化和分裂增殖,但过量刺激会使细胞死亡,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结论】CD8+T细胞的增殖受DC数量和抗原肽浓度的共同调节,要获得持久有效的CD8+T细胞免疫,必须保证CD8+T细胞得到足够的抗原信号,同时避免抗原信号过强导致的细胞活化后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60例老年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胸腺肽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胸腺肽组加予胸腺肽α1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7、10d后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百分率,并比较两组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7d,胸腺肽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治疗前及同期的常规组(P<0.05或0.01).治疗10d,胸腺肽组患者CD3+、CD4+及NK细胞百分率仍高于治疗前和同期的常规组(P<0.05或0.01).胸腺肽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较常规组短[(15.8±3.05)d vs (11.09±4.21)d];平均ICU住院时间亦较常规组短[(14.92±5.46)d vs (19.14±4.60)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均较常规组低(P<0.05或0.01).结论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简称DON)对离体T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研究DON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简称Con A)介导的小鼠离体T淋巴细胞活化及活化标志分子CD69、CD25、CD71的影响,以BALB/c小鼠T淋巴细胞为材料,分设细胞空白组、刀豆蛋白A对照组、不同浓度DON染毒组(Con A+0.5/1/2μmol/L DON),用CCK-8法检测24h内细胞的相对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6、30、72 h时CD69、CD25、CD7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DON在终浓度为0.5、1、2μmol/L时均极显著地降低了Con A介导的T细胞的相对活性(P0.01),在终浓度为2μmol/L时显著地降低了T细胞CD69的表达率(P0.05),在终浓度为0.5、1、2μmol/L时均极显著地降低了CD25、CD71的表达率(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由结果可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动物机体免疫抑制作用的产生与其直接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女黄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表达量的影响,旨在明确女黄颗粒对小鼠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5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及女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处理组均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1次/d,连续5 d)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模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女黄颗粒处理组则分别按0.5、1.0和1.5 g/kg剂量灌胃女黄粒颗溶液(以水稀释),1次/d,连续7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阴性对照组小鼠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灌胃给药(女黄颗粒)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其中女黄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升高;除女黄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脾脏IL-2 mRNA的相对表量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下降外,各女黄颗粒处理组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女黄颗粒中剂量组小鼠脾脏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结论]女黄颗粒通过上调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提高IL-2、IL-4、TNF-α、IFN-γ的相对表达量以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临床推荐使用剂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13.
实验使用伊氏锥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研究了重组牛白细胞介素-2(rBIL-2)对小鼠 NK 细胞杀伤活性及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影响.试验鼠随机分为4个组:Ag 组、Ag+rBIL-2组、rBIL-2组和 PBS 对照组.以LDH 释放法和间接 ELISA 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 NK 细胞杀伤活性和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首次免疫后24d·Ag 组 NK 细胞杀伤活性为31.6%,rBIL-2组为99.66%,Ag+rBIL-2组为98.98%,对照组为19.73%,抗体效价 Ag 组为2~4,Ag+rBIL-2组为2~6.说明 rEIL-2可显著提高 NK 细胞杀伤活性及促进抗体生成,提高宿主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A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小鼠模型,并使用c-Jun蛋白的特异性核酶Dz13抑制该蛋白的表达,探索c-Jun蛋白在流感病毒感染后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核酶Dz13作用后c-Ju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且c-Jun蛋白的活化也随之降低。此外,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感染后3 d和6 d外周血内辅助性T细胞(CD4~+T)和杀伤性T细胞(CD8~+T)的增殖情况,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外周血内细胞因子IFN-γ、IL-6和IL-10表达。结果显示:小鼠感染病毒后,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明显增多,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也明显上调;而抑制c-Jun蛋白表达后,CD4~+和CD8~+T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且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6和IL-10的表达量亦受到抑制。说明c-Jun蛋白参与调节A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后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不孕患者手术前后CD4+CD29+T细胞变化及其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具有手术指征的EMS致不孕患者36例(手术组),无手术指征EMS患者38例(非手术组),同时选取38例健康女性作对照(健康组).观察EMS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4(IL-4)及CA125水平的变化,并将其与妊娠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MS不孕患者CD4+CD29+T细胞、IL-1、IL-4及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P<0.01).治疗后,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CD4+CD29+T细胞、IL-1及CA125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手术组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1);手术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5).CD4+CD29+T细胞、IL-1及IL-4与CA125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妊娠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CD4+CD29+T细胞升高是EMS不孕患者的重要免疫学表现,手术可显著降低该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海洛因成瘾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5 0例海洛因成瘾者 (成瘾者 )和 5 0例正常人(对照组 )外周血 T细胞亚群的数目。结果 :海洛因成瘾者外周血 CD3+、CD4+、CD8+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 ( P<0 .0 5~ 0 .0 1 ) ,CD 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人 ( P<0 .0 1 )。结论 :海洛因成瘾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外周血CD4+CD29+T细胞表达及其与治疗关系.方法 69例RV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抗RV免疫球蛋白及常规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IL-12水平变化,粪便内RV-RNA含量及腹泻天数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D4+CD29+T细胞、IL-2及粪便内RV-R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而IL-12水平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腹泻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粪便内RV-RNA、腹泻天数与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水平呈正相关(P<0.01或0.05),而与IL-12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水平升高及IL-12水平降低是RV肠炎的细胞免疫特征,且与病毒数量及腹泻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环磷酰胺对断奶仔猪免疫抑制效果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一致、健康的杜×长×大、35日龄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A对照组,不注射环磷酰胺;B试验组,连续3 d注射60 mg/kg环磷酰胺;C试验组,连续2 d注射90 mg/kg环磷酰胺;D试验组,一次性注射180 mg/kg环磷酰胺。试验7、14、21 d前腔静脉采血,用于血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C、D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降低(P0.05),B、C、D组间无显著差异;B、C、D组7、14 d的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A组(P0.05);7 d时B、C、D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显著低于A组(P0.05),14 d时外周血CD4~+T细胞数显著低于A组(P0.05)。由此可见,总剂量为180 mg/kg的环磷酰胺可减少断奶仔猪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浓度,抑制CD3~+、CD4~+、CD8~+T细胞的成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构建仔猪免疫抑制模型。因一次性注射操作简便,在0~21 d内免疫抑制效果较稳定。因此,建议采用一次注射180 mg/kg环磷酰胺构建仔猪免疫抑制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树舌多糖在小鼠脾淋巴细胞上的定位,应用胺化还原法在树舌多糖(GAP)的还原性末端连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荧光取代度,xCELLigence RTCA DP全自动实时细胞分析仪检测GAP荧光标记前后生物学稳定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中的GAP荧光强度,荧光显微镜观察GAP在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显示:在荧光标记GAP (FITC-GAP)前后的细胞毒活性不变,并且其荧光取代率为0.90%;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小鼠脾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的荧光信号强度与FITC-GAP加入量成正相关,荧光显微照片显示GAP定位于小鼠脾淋巴细胞表面并可转运至细胞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CD4+/CD8+T细胞在公鸡生殖器官中的分布密度。【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IL-8的表达水平,以及通过冰冻切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定位健康公鸡的生殖系统中CD4+和CD8+T细胞。【结果】IL-8在附睾中表达水平最高,在睾丸中的表达水平最低;有少量的CD4+和CD8+T细胞被定位在睾丸间质细胞区。在附睾管和输精管的固有层和黏膜上皮中,均识别到两种类型的T细胞。而且CD4+和CD8+T细胞在公鸡生殖道中不同部位密度的变化趋势明显:CD4+和CD8+T细胞在公鸡生殖管道中段(输出管、附睾管)的密度高于两端(睾丸网、输精管)。【结论】T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主要发生在附睾,尤其附睾输出管和附睾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