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转CpTI基因毛白杨回交杂种 [(Populustomentosa×Populusbolleana)×Populustomentosa]叶片饲喂 4~ 5龄美国白蛾 (HyphantriacuneaDrury)幼虫 ,对其中肠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酯酶、羧酸酯酶的活力受到明显抑制 ,且随时间的延长抑制强度增加 ,饲喂 48h后 ,上述两种酶的活力分别比对照降低 76 .42 %和 73.91% ;多功能氧化酶在饲喂的前 12h ,表现为受到抑制 ,最大抑制率为 35 .78% ,2 4h后酶活力反而高于对照 ;谷胱甘肽S -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受到抑制 ,而且两者表现极为相似 ,均在饲喂后 4h抑制作用最强 ,酶活力分别比对照降低 5 1.40 %和 40 .5 7% ,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 ,均没有表现出随时间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高抗虫、中等抗虫和低抗虫转双抗基因三倍体毛白杨(7号、10号和26号)的叶片饲养4龄的杨扇舟蛾幼虫,4 h、12 h2、4 h4、8 h7、2 h和96 h后分别测定其中肠内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用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中肠的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受到明显的抑制,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这些酶抑制不太明显。中肠的淀粉酶也是如此。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比较复杂,24h时出现峰值,随后下降。其中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最明显,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但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蛋白酶变化不明显。转基因杨叶片对幼虫中肠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杀虫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翅蚁形隐翅虫毒素的杀虫机制,为研制开发该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青翅蚁形隐翅虫毒素粗提物饲喂和点滴菜青虫,测定和分析了虫体组织中肠酯酶、谷-丙转氨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的变化情况。[结果]饲喂夹毒叶片的3龄菜青虫在48h后中肠酯酶含量下降明显,酶活性略受抑制。经毒素点滴处理的3龄菜青虫谷-丙转氨酶含量24、48h后均降低,24、48h后酶比活力均呈现增强趋势;经毒素粗提物处理的菜青虫24、48h后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变化不大,但均有明显的降低,酶比活力增强。毒素粗提物对乙酰胆碱有抑制作用。[结论]青翅蚁形隐翅虫毒素粗提物对菜青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转基因植物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转Bt基因和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三倍体毛白杨叶片喂4~5龄舞毒蛾幼虫,对其中肠几种重要解毒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幼虫中肠酯酶的比活力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24 h后达到高峰,而在48 h后,比活力明显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是一直在升高。取食抗虫杨Pb1、Pb33和Pb47叶片48 h后的舞毒蛾幼虫中肠酯酶的比活力分别为取食CK幼虫酯酶比活力的62.9%、70.7%和74.5%;24 h后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分别比取食CK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下降了25.7%、27.7%和17.9%。[结论]导致幼虫中肠解毒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转基因叶片毒杀害虫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小菜蛾幼虫解毒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寄生后寄主幼虫的部分解毒酶活性受到影响.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提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而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不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人参单体皂苷Rg1和Rb1为试验材料,以同翅目桃蚜为试验昆虫,测定了桃蚜取食单体皂苷后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较了Rg1和Rb1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g1和Rb1对桃蚜取食有显著抑制作用,在较低浓度时对桃蚜体内解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处理24 h后,Rg1对桃蚜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有显著抑制作用。处理48 h后,Rb1对桃蚜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Rg1对桃蚜解毒酶的抑制作用比Rb1显著;Rg1和Rb1有诱导酶活性增强的作用,打破了桃蚜体内解毒酶活性均衡。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及新农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甲氧虫酰肼(RH-2485)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对其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5龄幼虫表现出较高活性,48hLC50为24.271mg·L-1。48hLC50剂量甲氧虫酰肼处理24和48h后,对舞毒蛾5龄幼虫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抑制;对多功能氧化酶(MFO)作用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且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p0.01);对酚氧化酶(PO)具有激活作用,其中处理24h,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8.
闹羊花素—Ⅲ对菜粉蝶幼虫血淋巴和中肠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闹羊花素-Ⅲ(简称R-Ⅲ)对菜粉蝶5龄幼虫血淋巴和中肠酯酶的活性,并分析了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图谱。活体试验结果表明,R-Ⅲ以每虫5μg定量饲喂或以20mg/L浸渍叶碟后饲喂试虫,能显著降低血淋巴和中肠酯酶比活力,以每虫1-3μg处理或5mg/L浸叶饲喂处理时,对酶活性的影响取决于处理剂量和时间。PAGE表明,R- Ⅲ以每虫5μg处理,酯酶酶谱发生明显变化,主酶带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北乌头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用饲料混药法测定4种萃取物对舞毒蛾的胃毒毒力,测定了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舞毒蛾幼虫体内解毒酶、保护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杀虫作用显著,为主要杀虫活性物质;舞毒蛾幼虫经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亚致死浓度(LC_(20))处理后,其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表现为持续抑制,处理72 h,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为对照的50.6%,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处理24 h,过氧化氢酶活力为对照的1.613倍,激活作用极显著(P0.01),处理72 h,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为对照的84.2%,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表现为持续抑制,处理72 h,脂肪酶活力为对照的53.9%,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蛋白酶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处理24 h,蛋白酶活力为对照的1.431倍,激活作用极显著(P0.01),处理72 h,蛋白酶活力为对照的90.4%,抑制作用显著(P0.05)。综上,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可影响舞毒蛾幼虫的解毒酶、保护酶及消化酶,扰乱其正常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绿薄荷茎叶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作用机制,采用浸叶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茎叶提取物处理甘蓝叶片后喂食小菜蛾3龄幼虫,在12、24、36、48 h后测定其体内解毒酶系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小菜蛾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 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均为先激活后抑制,处理组的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绿薄荷叶提取物对小菜蛾体内解毒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茎。研究可为应用绿薄荷提取物防治小菜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杆菌与敌百虫混用对棉铃虫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敌百虫与苏云金杆菌(Bt)混用具有显增效作用的结果,分别用Bt 240mg.L^-1,敌百虫90mg.L^-1和两的混剂(23mg.L^-1敌百虫加57mg.L^-1Bt或90mg.L^-1敌百虫加225mg./L^-1 Bt) 处理棉铃虫5龄幼虫,测定其对活体棉铃虫幼虫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以每个头部计算,Bt单用并不影响乙酰胆碱酯酶,但与敌百虫混用时,能增加敌百虫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此外,Bt处理显降低了幼虫头内蛋白质含量,处理后1,2,3和4天,蛋白质含量分别是对照的85%,79%,73%和72%,基 于以上结果,讨论了两混用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蛇床子素对敏感品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胃毒作用及其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 mg/mL的蛇床子素处理萝卜苗叶片后饲喂小菜蛾幼虫12 h校正死亡率为37%,72 h时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处理24 h时,LC50为1 521.25 mg/mL,处理48 h时,LC50为865.93 mg/mL。处理72 h时,LC50为515.5 mg/mL。不同浓度蛇床子素和不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产生了消长变化。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16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最高为209.15 U.mg-1prot.min-1。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4 h时,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0.648 1 U.mg-1prot.min-1。各处理在24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杀虫机理,本研究通过生物测定、离体和体内酶活性实验,分析了上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效果及对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均对舞毒蛾3龄幼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其中苦参碱杀虫效果最强,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0.420 mg/mL;离体酶活性实验发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离体GST、AChE和CarE活性均有抑制效果,其中氧化苦参碱对GST和AChE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928和0.717 mg/mL,而苦参碱对CarE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0.436 mg/mL;而体内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苦参碱对GST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48 h,GST活性达到最低,仅为同时期对照组的39%;而氧化苦参碱对AChE和CarE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72 h,AChE和CarE活性最低,分别为对照组的44%和40%。以上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幼虫GST、AChE和CarE活性的抑制作用是其具有杀虫活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分月扇舟蛾5龄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Bt对其毒性,研究了致死剂量的Bt对其体内SOD、CAT、POD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t对分月扇舟蛾36、48、72h的LC30和LC50分别为:24.674、8.578、5.622 ng·L-1和78.311、17.252、11.741 ng· L-1.9 ...  相似文献   

15.
溴氰菊酯和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对甜菜夜蛾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溴氰菊酯和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后,甜菜夜蛾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辛硫磷亚致死剂量5.20mg/kg和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0.73mg/kg处理后,甜菜夜蛾体内CarE和GST均被不同程度的抑制,辛硫磷处理后24h时与对照相比AChE活性下降了24.87%,而溴氰菊酯对AChE活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苦参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胃毒活性及其对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mg/mL苦参碱处理叶片饲喂小菜蛾幼虫12h校正死亡率为37.93%,72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5.83%。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与对照相比均产生波动。经125×10 -3mg/mL苦参碱处理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最高,为1610.72U/(mg·min)。经125×10mg/mL苦参碱处理16h,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10.63U/(mg·min)。各处理2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降低。说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LdNPV对CO2胁迫下舞毒蛾生长发育及生化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森林害虫舞毒蛾为对象,研究CO2介导下LdNPV病毒对舞毒蛾生长发育、解毒酶和保护酶的影响。方法利用密闭式CO2人工气候箱研究了不同CO2含量(397、550和750 μL/L)条件下饲养的舞毒蛾幼虫,LdNPV对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结果高CO2含量胁迫下舞毒蛾3龄幼虫体重累计增长率降低。LdNPV胁迫导致不同CO2含量(397、550和750 μL/L)条件下饲养的舞毒蛾3龄幼虫体重累计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81.27%、71.63%和68.41%;随着CO2含量升高幼虫感染LdNPV死亡率增加,750 μL/L高含量处理组死亡率为27.09%。高CO2含量胁迫下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解毒酶CarE和AChE活性随着CO2含量升高而诱导增加,ALP活性随CO2含量增加抑制下降;保护酶CAT活性随着CO2含量升高诱导增加,而SOD活性随着CO2含量升高抑制减少。高CO2含量条件下生长的舞毒蛾3龄幼虫接种LdNPV后,随着CO2含量升高体内CarE、ALP、AChE和CAT活性被抑制,而SOD活性表现为诱导增加。结论不同CO2含量下舞毒蛾饲养至3龄幼虫接种LdNPV,随着CO2含量增加,幼虫体重累计增长率减少、死亡率增加。舞毒蛾幼虫CarE、AChE、ALP和CAT活性随着LdNPV处理时间和CO2含量增加而主要表现为抑制减少;SOD活性则主要表现为诱导增加。CO2含量升高可能通过影响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增加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