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月扇舟蛾的生物控制途径。[方法]测定了1%苦皮藤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苏芸金杆菌(Bt)和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对分月扇舟蛾幼虫的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结果]1%苦皮藤素乳油1 000倍液、1.26×107芽孢/ml Bt悬液和1.36×108颗粒体/ml颗粒体病毒悬液对分月扇舟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17%、92.53%和91.07%。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苦皮藤素乳油1 000倍液和1.26×107芽孢/ml Bt悬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3.53%~86.59%和84.05%~86.13%,1.52×108颗粒体/ml颗粒体病毒的校正死亡率达89%以上。[结论]为分月扇舟蛾种群数量的生物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在BtCry1Ac杀虫蛋白处理后耐药性的产生及形成规律。以转基因‘741’杨高抗品系‘Pb29’叶片及浸泡不同梯度Cry1Ac杀虫蛋白原毒素的‘741’杨树叶片对杨扇舟蛾存活和生长发育进行室内生测,分析3代幼虫存活与发育趋势。结果表明:(1)高质量浓度Bt对低龄幼虫有着较强的毒杀作用,且致死效果随着代数延长没有明显减弱;幼虫对低质量浓度Bt及转基因Pb29杨耐受性提高,死亡速度减慢,校正死亡率降低。(2)幼虫取食Bt叶片后发育受到抑制,第1代和第2代历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停止胁迫后对老龄幼虫龄期影响不明显。(3)Bt能显著降低蛹质量,但随着代数延长而逐渐回升,且亚致死剂量增幅最高。随着杨扇舟蛾的世代延续,Cry1Ac蛋白对其致死效果和抑制发育能力逐渐降低,存在杨扇舟蛾世代种群对转Bt植物耐受性累积发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蛋白基因的序列.[方法]针对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granulin基因进行PCR扩增,分析其核苷酸组成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测序得到498 bp的核苷酸序列片断,GC含量47.9%,AT含量52.1%.该基因蛋白序列等电点为5.42,分子量1.981 9×104 Da.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38.55%)、β折叠(18.07%)、β转角(10.24%)和无规卷曲(33.13%)组成,其中,α螺旋为主要结构.[结论]分月扇舟蛾颗粒体蛋白基因与杨扇舟蛾的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
陈丽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133-133,94
本文通过实验对分月扇舟蛾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月扇舟蛾(Clostea anastomosis L.)别名银波天社蛾、杨树天社蛾、杨叶夜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是危害杨树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为主。由于分月扇舟蛾繁殖力强,幼虫食量大,容易爆发成灾,能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杨树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是我国林区常发生的一种虫害。东北地区的阔叶次生林和人工林内较为常见。主要危害杨、柳以及白桦等树木。  相似文献   

6.
对分月扇舟蛾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进行观测,提出了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庄玉霞  李顺平 《现代种业》2009,(2):51-51,38
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分月扇舟蛾、杨二尾舟蛾、柳毒蛾、杨尺蠖、舞毒蛾等。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us,幼虫群栖,1—2龄时常在-叶上剥食叶肉,2龄后吐丝缀叶藏匿其间,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3龄后逐渐向外扩散危害,老熟时吐丝缀叶作薄茧化蛹。由于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杨扇舟蛾对杨树不同叶位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及其发育和繁殖适合度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杨树枝条的第1、3、5、7叶位叶片室内饲养杨扇舟蛾初孵幼虫至化蛹,观测其对杨扇舟蛾幼虫发育和繁殖适合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叶位叶片对杨扇舟蛾幼虫历期(27℃下14 d)、蛹历期(6 d)和产卵前期(17 d)无明显影响,但对存活率曲线、蛹质量和单雌产卵量具有显著影响,第3叶位叶片饲养的杨扇舟蛾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较小的蛹重和较低的繁殖力.[结论]试验结果为阐释杨扇舟蛾发生的机理和有效控制杨扇舟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给植物挥发物引诱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选取了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和黑杨为试验对象,利用触角电位技术测试了分月扇舟蛾成虫对11种杨树叶片挥发物及其混配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雌虫与雄虫触角对杨树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没有显著差异;成虫交配前后触角对杨树挥发物的EAG反应同样没有显著差异。将不同化合物进行混配发现,邻羟基苯甲醛、顺-3-己烯醇和丁(子)香酚相互混配时可增强分月扇舟蛾的触角电位活性。通过测定5种挥发物的5种浓度梯度的触角电位活性,发现成虫对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相对值开始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到达一定浓度后,触角电位反应相对值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利用植物挥发物对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进行监测和生物防治,分别测定了其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EAG测定结果表明:1 mol/L的叶醇和稀释100倍的薄荷油均能引起杨扇舟蛾强烈的EAG反应(P<0.01)。"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10-1mol/L的叶醇对杨扇舟蛾成虫的引诱率最大,达到64%;10-1mol/L的α-蒎烯对杨扇舟蛾成虫的驱避率最大,达到64%。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温胁迫下水杨酸(SA)对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幼苗热伤害的缓解作用,以扦插40 d的夏菊幼苗为材料,向叶片喷施不同浓度[0(空白),15,30,45,60 mmol·L-1]的水杨酸溶液,研究在不同高温时间[0(对照),24,48,72 h]处理下叶片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能够减轻菊花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的降低速度,用30 mmol·L-1水杨酸处理72 h后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仅比对照(未进行高温处理)降低了1.7%;高温处理后,使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能够减轻菊花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以30 mmol·L-1的水杨酸处理72 h的效果最好。菊花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仅比对照增加了86.8%,为4.76 μmol·g-1,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则分别增加了94.3%,112.1%和80.0%,均高于其他处理;高温处理后,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OD和CAT活性逐渐升高,而且30 mmol·L-1水杨酸对于SOD和POD的影响最为明显,15 mmol·L-1水杨酸对于CAT的影响最显著。结果表明:短期高温胁迫引起了菊花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都受到了不容程度的伤害,水杨酸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轻高温对叶片的影响。图4参14  相似文献   

12.
该文研究了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及其单体对分月扇舟蛾体内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碱及苦参碱处理5 h后,超氧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对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从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动态来看,槐胺碱处理后,POD及CAT酶活性表现出前期升高,随后降低,最后又升高的趋势,而SOD酶活性则表现出前期升高,随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槐果碱处理后,CAT活性变化情况与槐胺碱处理的相似,但SOD和POD的活性在21 h内没有明显的变化.结果还表明,总碱处理24 h后,分月扇舟蛾体内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在供试的6种生物碱单体中,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上述结果表明苦豆草生物碱处理破坏了分月扇舟蛾幼虫体内SOD、CAT及POD的动态平衡状态,导致自由基清除系统出现障碍,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对虫体产生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12.5、25、50、100、200 mg.mL-1银杏外种皮提取物浸泡过的无农药残留的小青菜饲喂小菜蛾3龄幼虫,研究了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小菜蛾生长及其体内3种保护酶SOD、CAT、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和毒杀作用,能够降低幼虫化蛹率,影响蛹的质量.此外,银杏外种皮提取物能够扰乱小菜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SOD活性被激活,4、36、48 h时处理组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AT活性被抑制,4、24 h时处理组CAT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36 h POD活性被抑制,处理组POD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48 h时POD活性又被激活,处理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用一定浓度的CaCl2、LaCl3、EGTA、CPZ等4种效应剂根施三尖杉1年生幼苗,在25℃下预处理10d后,移入-3℃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在胁迫后24、48、72、96h时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酶(SOD)等3种保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根施外源CaCl2结合低温处理可增强三尖杉幼苗3种保护酶的活性,缓解低温处理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下降;但三尖杉幼苗内源保护酶活性可被EGTA、LaCl3以及CPZ等3种效应剂抑制。说明三尖杉幼苗抗冻性的形成受Ca2+-CaM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以6周龄拟南芥生态型Columbia-4为材料,在0(CK)、5、10、15、20、25、30、35 mmol.L-1草酸(OA)胁迫48 h后,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以探讨OA胁迫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活性氧代谢及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CK,PAL活性极显著地升高;SOD活性也受到诱导,在20 mmol.L-1OA胁迫下,SOD活性最高;CAT和POD的活性与CK相比,受到抑制,在20 mmol.L-1OA胁迫下,二者被抑制的程度最高,并且POD活性较CAT活性被抑制的程度更大;MDA含量与O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279x+1.6567,R2=0.9222***),表明OA浓度越高,对拟南芥细胞的伤害越大.可见,OA有可能通过抑制CAT和POD的活性,导致H2O2等活性氧自由基的累积和膜脂过氧化作用,最终引起对拟南芥叶片的毒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及其单体对柳蓝叶甲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对柳蓝叶甲体内3种保护酶(CAT、POD和SOD)的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供试的生物碱单体中,保护酶活性表现出前期升高,后期降低的趋势。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与其耐药性有一定的关系。结果还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对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柳蓝叶甲幼虫取食毒性最强的槐胺碱处理的杨树叶片1 h后,幼虫体内酯酶活性显著升高,随后酶活性迅速下降到低于对照的水平。相反,幼虫取食毒性较弱的槐定碱后,其体内酯酶活性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幼虫的解毒能力与酯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及其近缘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对2种不同作用类型杀虫剂的响应,为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控及抗药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并用2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LC25)和致死中浓度(LC50)处理过的小麦叶片分别饲喂2种害虫的3龄幼虫,比较取食6、12、18、24和48 h后幼虫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变化。【结果】甲维盐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毒力高于氯虫苯甲酰胺。2类杀虫剂胁迫下2种害虫的CYP450活性均上升,且草地贪夜蛾的CYP450活性高于斜纹夜蛾,在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低剂量(LC25)胁迫下草地贪夜蛾的CYP450活性均高于高剂量(LC50)胁迫处理,处理后48 h均达最高值(15.72±0.41和15.36±0.47 ng/mL);而草地贪夜蛾另2种解毒酶(GST和CarE)活性在甲维盐处理后低于斜纹夜蛾。甲维盐胁迫下2种害虫体内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均降低,且草地贪夜蛾保护酶活性低于斜纹夜蛾;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草地贪夜蛾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均上升,高剂量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2种害虫SOD和CAT活性均高于低剂量胁迫处理,且草地贪夜蛾SOD和CAT活性高于斜纹夜蛾。2种害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对2类杀虫剂响应差异明显,且物种、药剂、浓度、时间、物种×浓度和药剂×浓度因素对2种害虫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2类杀虫剂胁迫下2种害虫的SOD和CAT活性间相关性较强。【结论】草地贪夜蛾对甲维盐的敏感性高于斜纹夜蛾,而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低于斜纹夜蛾,且2种害虫均主要通过增强CYP450活性对杀虫剂进行解毒代谢。农业生产上推荐使用甲维盐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时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和其亲本常规棉SY321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总活性。结果发现,烟粉虱取食诱导使棉叶中PAL、POD的活性上升,SOD的活性则是先下降后升高,CAT的活性基本呈下降趋势。SGK321处理植株叶片中PAL活性在不同时期均高于SY321,而POD活性在不同时期均高于SY321;SGK321处理植株上部叶片SOD活性在处理30d前明显高于SY321,40d时低于SY321;SGK321处理植株叶片中CAT活性多数时期低于SY321。最后,探讨了转双价基因棉花与其亲本常规棉对烟粉虱防御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碗莲品种‘红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其生长和开花的影响,并测定了其生长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150 mg·L-1IAA处理后显著增加了碗莲的开花数量并促进其提早开花,在该处理下SOD和POD活性在花期显著提高;经150 mg·L-1GA3处理后则延缓落花期,SOD和PPO活性在开花前期显著提高,之后仍保持较高水平;经100 mg·L-16-BA处理后对碗莲的营养生长促进作用最好,主要表现为立叶数、叶面积和叶高绝对生长率均有显著增加,CAT活性在初花期保持较高水平。同时,经50mg·L-1GA3和150 mg·L-16-BA处理后对开花数量和提前开花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离子液体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半静态水体染毒法测定1,2-二甲基咪唑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对1,2-二甲基咪唑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同时测定了不同作用时间后斑马鱼体内不同组织(鳃、肝脏和肌肉)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处理96 h后,1,2-二甲基咪唑对斑马鱼的LC50和LC20值分别为120.815和111.401 mg/L。1,2-二甲基咪唑(LC20和LC50)处理的斑马鱼鳃、肝脏和肌肉的CAT活性均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1,2-二甲基咪唑(LC20和LC50)处理的斑马鱼的鳃、肝脏和肌肉的SOD活性均呈现出始终抑制的趋势。1,2-二甲基咪唑(LC20和LC50)处理的斑马鱼鳃的POD活性的影响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肝脏POD活性的影响从经过LC20浓度处理来看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从经过LC50浓度处理来看呈现出抑制——诱导——抑制的趋势,1,2-二甲基咪唑对斑马鱼肌肉POD活性呈现出始终抑制的趋势。[结论]1,2-二甲基咪唑在斑马鱼体内积累显著影响斑马鱼体内CAT、SOD和POD的活性,降低斑马鱼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