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COⅠ, SS-COⅠ),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通过提取10种/生物型叶甲DNA和通用型引物扩增测序,获得其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并比对分析设计1对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引物(DvvZCE1/DvvZCF1),其扩增片段为462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只对玉米根萤叶甲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常见叶甲类害虫,包括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黄曲条跳甲、油菜蚤跳甲、黄点直缘跳甲、莲草直胸跳甲、枸杞负泥虫以及褐足角胸叶甲的棕黄型和蓝绿型没有扩增能力,该对引物不仅对成虫有很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2龄幼虫以及成虫残体(包括触角、头部、胸部、腹部、前足、后足)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02.73 pg/μL(相当于1/122 880头雌性成虫)。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在其口岸检疫,以及有效阻截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矮缩病毒对黑尾叶蝉卵巢发育与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传植物病毒须依靠媒介昆虫进行传播和扩散,而植物病毒在媒介昆虫体内的复制和转运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Sinisterra等[1]报道称媒介昆虫携带病毒后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Ec R)是调控昆虫蜕皮、变态和生殖等过程中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为研究Ec R在烟粉虱Bemisia tabaci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利用RT-PCR和RACE等技术扩增了烟粉虱MED隐种Ec R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烟粉虱不同发育时期相对表达量的变化。Bt Ec R c DNA序列全长2 844 bp,含有一个1 518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0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56 k D,等电点为6.43,含有特殊结构功能域:DNA结合域(DBD_Ec R)和配体结合域(LBD_Ec R),该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与其它已报道的昆虫Ec R蛋白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命名为Bt Ec R(Gen Bank登录号:KR534774)。Bt Ec R在MED隐种若虫、雌成虫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若虫期在伪蛹前期达到最高值,成虫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羽化后第7天达到最高值,约为羽化第1天的23倍。研究结果为揭示Bt Ec R在烟粉虱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寄主植物达11科50种,喜食茄科植物,嗜食番茄,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借助农产品(尤其是番茄果实)的贸易活动快速跨区跨境传播扩散,截至2021年该虫已在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1个国家和地区疑似发生。我国于2017年首次在新疆发现番茄潜叶蛾为害露地番茄,2018年在云南发现其在保护地发生,截至2022年3月该虫已扩散传播至我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我国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等茄科作物生产安全的潜在威胁巨大。本文概述了番茄潜叶蛾扩散分布、生物学、发生为害、经济生态影响,以及防治对策、控制技术等,以期为该虫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明确雌成虫的卵巢发育及其卵子发生有利于害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准确预测及其防治适期的确定。本研究在观察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雌成虫生殖系统结构和卵巢发育级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营养条件和是否交配处理,即未交配+清水、未交配+20%葡萄糖溶液、交配+清水、交配+20%葡萄糖溶液条件下番茄潜叶蛾的卵子发生动态。结果显示:雌成虫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附腺、交配囊、阴道支囊、受精囊及受精囊腺等组织;左右两侧卵巢的卵巢管数大多相等,各含4根卵巢管;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5个级别。雌成虫只取食清水也可持续形成成熟卵子,未交配雌虫卵子数量于羽化72 h达到高峰,发育至96 h时显著减少,并观察到卵子重吸收现象。取食20%葡萄糖溶液可显著促进雌虫的卵子发生,其成熟卵子、总卵子数在羽化后24 h均显著多于取食清水;雌虫发生卵重吸收后,补充取食20%葡萄糖溶液,卵巢内各类卵子数显著增加。交配对雌成虫卵子发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取食20%葡萄糖溶液或清水的交配雌虫,羽化96 h后,成熟卵子数均显著多于未交配雌虫。研究结果可为该入侵害虫的田间生态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高温条件对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成虫寿命以及行为的影响,以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2龄末至3龄初幼虫为寄主,在补充非寄主食物20%葡萄糖溶液的情况下,观察了芙新姬小蜂雌成虫在26、30℃和35℃3个温度下的寿命及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致死数、叮蛰致死数、寄生致死数和总致死数。结果显示:与26℃相比,高温条件(30℃和35℃)下,单头雌虫的日均取食致死数、日均叮蛰致死数、日均寄生致死数、日均总致死数均显著升高,并在35℃达到最高值,分别为9.6、12.2、5.5头和27.3头。芙新姬小蜂雌成虫的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26℃下的寿命(21.4 d)约为30℃下寿命(11.4 d)的1.9倍和35℃下寿命(9.6 d)的2.2倍。3个温度下雌成虫一生的取食致死数、叮蛰致死数、寄生致死数、总致死数均无显著差异,总寄主致死数均达230头以上。表明35℃高温对芙新姬小蜂控制美洲斑潜蝇的总潜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是潜叶蝇类害虫的优势天敌。在中国已发现孤雌产雌品系(thelytokous strain)和两性品系(arrhenotokous strain)。以实验室连代饲养的芙新姬小蜂两种品系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种品系在5个温度梯度(18、22、26、30和34℃)下未成熟期的生活史参数。结果表明:卵-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整个未成熟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相同温度条件下,孤雌品系和两性品系雌蜂的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在18、22和30℃下均为孤雌品系显著短于两性品系,在26℃下,二者无显著差异,在34℃下则为前者显著长于后者;5个温度下,孤雌品系雌蜂个体大小和卵子数均分别显著低于两性品系雌蜂。综合分析表明,两种品系在未成熟期的生活史特征参数方面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是我国重要的潜叶蝇类蔬菜害虫,寄生蜂是其重要的天敌。2018年7月,豌豆彩潜蝇首次在西藏地区被发现。为探明西藏地区豌豆彩潜蝇的发生情况及其天敌寄生蜂种类,于2018年-2019年对西藏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4个地区进行了调查采样。结果表明,豌豆彩潜蝇在西藏地区发生程度中等,为害等级达Ⅲ级。调查到被其为害的寄主植物为5科7属7种,主要嗜好菊科和豆科植物。豌豆彩潜蝇的寄生蜂种类包括3科8属12种,其中优势种为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双斑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bimaculatus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Dacnusa sibirica,分别占总羽化寄生蜂个体数的35.71%、28.18%和21.01%,豌豆潜蝇姬小蜂主要来自寄主植物豌豆,双斑潜蝇姬小蜂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的发生期最长,7月-9月均有发生。同期,我们在西藏调查发现了入侵种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为此,本文还讨论了西藏地区豌豆彩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种类组成差异和寄生蜂的控害特性及控害效应,以期为制定生态调控和绿色防...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幼虫抗药性相关酶系的组织及亚细胞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二化螟幼虫体内抗药性相关酶系的组织及亚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体内的解毒酶均以脂肪体和消化道组织中的活性较高,而血淋巴中的活性明显较低;乙酰胆脂酶在各组织中均检测到酶活性,其中以消化道的比活力最高,而脂肪体、体壁和血淋巴中的比活力相当;从亚细胞分布来看,MFOs和AChE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碎片、线粒体和微粒体等有膜的亚细胞结构中,而胞质溶液的活性明显较低;GSTs和Care均以胞质溶液中的比活力最高,其次为线粒体、细胞核和碎片,微粒体的比活力最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及其近缘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对2种不同作用类型杀虫剂的响应,为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控及抗药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并用2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LC25)和致死中浓度(LC50)处理过的小麦叶片分别饲喂2种害虫的3龄幼虫,比较取食6、12、18、24和48 h后幼虫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变化。【结果】甲维盐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毒力高于氯虫苯甲酰胺。2类杀虫剂胁迫下2种害虫的CYP450活性均上升,且草地贪夜蛾的CYP450活性高于斜纹夜蛾,在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低剂量(LC25)胁迫下草地贪夜蛾的CYP450活性均高于高剂量(LC50)胁迫处理,处理后48 h均达最高值(15.72±0.41和15.36±0.47 ng/mL);而草地贪夜蛾另2种解毒酶(GST和CarE)活性在甲维盐处理后低于斜纹夜蛾。甲维盐胁迫下2种害虫体内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均降低,且草地贪夜蛾保护酶活性低于斜纹夜蛾;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草地贪夜蛾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均上升,高剂量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2种害虫SOD和CAT活性均高于低剂量胁迫处理,且草地贪夜蛾SOD和CAT活性高于斜纹夜蛾。2种害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对2类杀虫剂响应差异明显,且物种、药剂、浓度、时间、物种×浓度和药剂×浓度因素对2种害虫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2类杀虫剂胁迫下2种害虫的SOD和CAT活性间相关性较强。【结论】草地贪夜蛾对甲维盐的敏感性高于斜纹夜蛾,而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低于斜纹夜蛾,且2种害虫均主要通过增强CYP450活性对杀虫剂进行解毒代谢。农业生产上推荐使用甲维盐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