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占秀安  刘平  王永侠 《水产科学》2007,26(3):175-178
动物的蛋白质需要实际是对氨基酸的需要,饲料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平衡就会降低蛋白质效率。用合成的氨基酸来平衡饲料中的氨基酸比例是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和节约蛋白质资源、降低饲料成本的最好途径。赖氨酸、蛋氨酸是多数饲料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这两种氨基酸已经商品化生产,其添加效果也在畜禽上证实。但是,在对虾饲料中添加游离氨基酸效果不稳定,在对虾能否利用合成氨基酸及其使用条件等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就对虾氨基酸营养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我国主要对虾养殖品种对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的营养需求和量化指标。分析了各品种对糖类的利用率,以及某些糖类在对虾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并报道了对虾对糖类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长时期中国对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对虾生长各阶段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利用。结果表明,从中国对虾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体长在2.55-10.11cm间(饲养时间为6月8日至8月27日),在这一时期随着个体增大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不断升高。9月份对虾消化酶活性趋于下降,构成了在养殖后期消化功能趋于减弱的第二阶段。进入繁殖期的对虾与个体大小相似的生长期对虾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养鱼》1999,(5):37-37
对虾营养需求是设计配合饲料的理论基础,但目前的很多报道重点集中在对蛋白质的需求上,而且多是只取对虾的某一个生长阶段。实际上,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某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另外各营养物质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做一个...  相似文献   

5.
用额外添加必需氨基酸的实验饲料投喂斑节对虾虾苗,研究斑节对虾的精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需求量。添加精氨酸,对虾的增重明显,并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大,对虾的增重率也变大,但不影响成活率,当精氨酸占饲料中蛋白质含量10.38%时,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都最高,这时饲料的必需氨基酸比率(A/E)与对虾肌肉必需氨基酸比率相似。添加蛋氨酸后,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明显升高,烂尾率明显下降至消失,但三个水平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是对虾幼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关于对虾养成期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素需求量的研究较多,但对其幼体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蛋白质除了作为有机体增长的“构件”和组织修复的原材料外,还是对虾幼体重要的能量来源。育苗生产中,以轮虫为对虾幼体饵料,育苗效果最好。据此可以推测,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饵料较适宜于对虾幼体的存活与生长。本研究利用不同剂型和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饲喂中国对虾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探讨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旨在为对虾苗种生产和幼体饲料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收稿日期:1999-01-1…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0%、40%、50%、60%)及不同温度条件(15±1℃、25±1℃、29±1℃)饲养中国对虾,测其血清蛋白、血脂、血糖含量的变化,以此血液指标结合生物学生长指标考察对虾的营养状态。结果表明,50%蛋白质含量饲料饲养的中国对虾,血液指标和生长指标是一致的,都好于其它饲料组,25±1℃条件下饲养的中国对虾,血液指标和生长指标一致好于其它水温组。  相似文献   

8.
对虾口服虾康素后对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对虾口服虾康素后的血细胞密度、血液蛋白质、耐受低溶解氧能力、饲料消化能力和蜕壳频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对虾血细胞密度和血液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组提高,其中部分组别的血细胞密度与对照组形成极显著的差异。口服药物对血液蛋白的影响早于对血细胞密度的影响。对虾的耐低溶解氧能力在用药组也有所增强,但药物剂量增大时,耐低溶解氧能力又接近对照组。用药组对饲料的摄食强度比对照组高50%以上。而排出的粪便含蛋  相似文献   

9.
张淑华  张欣 《齐鲁渔业》1998,15(1):21-25
设计不同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糖类配比的9个配方饵料,对中国对虾前,中,后3个生长阶段进行了饲喂试验。结果:各营养要素影响对虾增重的顺序第生阶段为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糖类,最适量为7%,40%,13%,20%;第二阶段为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阳适量为45%,5%,23%,13%;  相似文献   

10.
<正> 各种不同品种的对虾,由于分布的地理位置、栖息环境条件及生物饵料品种构成的不同,形成了它们对饵料中主要营养成份要求的不同。作为对虾饵料中主要组成成份的蛋白质各种对虾要求上存在着差异。过去,人们对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龙虾及中国对虾等饵料中各种主要营养成份研究得  相似文献   

11.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 维生素添加剂是中国对虾配合饲料的一个重要组份。维生素的添加是否有促进中国对虾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作用?最佳配比是多少?至今有关中国对虾消化吸收率的研究报道中,均未涉及这个内容。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是学术理论上的需要,对添加剂配方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采用了正交设计的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简化设计,仅对氯化胆碱、肌醇、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B_1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产业现状及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虾产业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中国对虾出口形势面临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因此,了解我国对虾产品、产业的现状,加大我国对虾产品与产业的研究,对我国对虾产业增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长时期中国对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中国对虾生长各阶段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利用。结果表明,从中国对虾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体长在2.55─10.11cm间(饲养时间为6月8日至8月27日),在这一时期随着个体增大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不断升高。9月份对虾消化酶活性趋于下降,构成了在养殖后期消化功能趋于减弱的第二阶段。进入繁殖期的对虾与个体大小相似的生长期对虾相比较,不同组织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差别情况不同,但总趋势是性腺发育的对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强于生长期对虾,海捕越冬亲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高于人工养殖越冬亲虾。  相似文献   

15.
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且可以产生免疫学活性降解片段的多功能蛋白。为了探索血蓝蛋白新的降解片段,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质学技术分析对虾感染病原菌后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发现,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V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对虾类的营养学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对虾养殖工作者的重视。而目前,对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的需求与来源方面的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17.
糖类即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对虾需求的一类营养素。矿物质即无机盐(Minerals)也是对虾需求的另一类营养素,在考虑其营养作用时,还包括微量元素,尽管所需量极微,但又不可缺。这些营养素如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一样,是作为对虾虾体组织细胞生长、发育、修补和维持各器官功能所必需的原材料。在对虾的营养代谢过程中,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但有关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虾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研究 ,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指导对虾配合饲料的研制 ,推动养虾业的发展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并使我国对虾营养学的研究 ,由空白逐渐成为受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研究领域。1对虾的营养需求1 .1蛋白质蛋白质是有生命生物体维持和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各种营养素中 ,蛋白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它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抗体的组成部分。对虾品种的日粮蛋白质变化幅度为 2 3%~ 5 7%。甲壳类动物日粮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取决于该动物不同的食物习惯 ,年龄、水温、蛋白质来源及日粮能量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分析测定了海水池塘养殖不同规格(8.3、12.5、16.7g.尾-1)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及土池淡水养殖规格12.5g.尾-1凡纳滨对虾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显示,海水养殖对虾肌肉的水分、脂肪和虾味氨基酸含量随着对虾规格的增大而减少,蛋白质、灰分、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随着对虾规格的增大而增加;相同规格的凡纳滨对虾中,淡水养殖对虾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白质、灰分、鲜味氨基酸总量和虾味氨基酸偏低。综合指标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营养价值随着规格的增大而提高;在蛋白质、灰分、鲜味氨基酸和虾味氨基酸含量上,海水养殖对虾高于同一规格的淡水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20.
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和土池养殖中国对虾过程中的各耗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的土池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水柱和底质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3.749/6、17.359/6和78.919/6;在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占总耗氧的72.679/6,水柱耗氧占27.339/6。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中,对虾耗氧是最大的耗氧因子;而土池养殖后期,底质耗氧是主要耗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