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添加不同剂量维生素C(分别为0、0.5、1、2、4 g/kg)的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 g左右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2个月,研究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1 g/kg,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提高其脾体指数(P<0.05),然而对大口黑鲈的饲料系数、成活率、肥满度、内脏比指数以及肝体指数等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前5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的活力(P<0.05),第6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为2g/kg以上时,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活力(P<0.05);试验前3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后30 d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下降;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证明,维生素C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300尾平均体重为151.46(±8.18)g的美国红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饲喂5种不同维生素A水平(30、4 166、8 533、18 532、33 263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饲料维生素A水平在33 263 IU/kg时美国红鱼头肾和脑的NO含量和NOS活力最高;饲料维生素A水平在8 533IU/kg时美国红鱼脾的NO含量和NOS活力最高;饲料维生素A水平在18 532 IU/kg时美国红鱼肠的NO含量和NOS活力最高;饲料维生素A水平在4 166 IU/kg时美国红鱼胸腺的NO含量和NOS活力最高;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美国红鱼肝脏的NO含量和NOS活力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当维生素A对美国红鱼组织中的NO含量和NOS活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饲料中添加黄连素和胆汁酸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代谢、肠道组织学及微生物种群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33.7±1.43)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00 mg/kg的胆汁酸和2 g/kg的黄连素作为试验组,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饲喂大口黑鲈50 d,测定比较其生长指标、血清和肝脏生理生化指标、肠道组织学及内容物微生物种群组成差异。【结果】饲料中添加黄连素和胆汁酸可以显著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比,黄连素组和胆汁酸组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肝体比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黄连素和胆汁酸可以显著降低大口黑鲈血清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糖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黄连素可显著提升肝脏糖酵解、糖异生关键酶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连素组和胆汁酸组肠道微生物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降低,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降低;饲料中添加黄连素和胆汁酸可以使大口黑鲈肝脏组织空泡化明显改善,细胞脂肪减少,肠道绒毛长度较长,...  相似文献   

4.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酵母类产品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未添加酵母类产品处理为对照组(CON),以添加酵母水解物(SCH)、去除β-葡聚糖的酵母水解物(SDG)和酵母培养物(DV)的处理为实验组,制作4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将初始体重(16.26 ± 0.02)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条鱼,分别投喂4种不同的实验饲料,养殖周期为77天。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酵母类产品对大口黑鲈的存活率及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影响(P > 0.05)。与对照组相比,酵母水解物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饲料效率(P < 0.05),酵母水解物和去除β-葡聚糖的酵母水解物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 < 0.05),且去除β-葡聚糖的酵母水解物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P < 0.05)。抗氧化能力结果分析表明,酵母水解物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肝脏丙二醛的含量(P < 0.05),同时显著提高了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P < 0.05)。相比于对照组,酵母水解物的添加和酵母培养物的添加均显著提高了其溶菌酶活力(P < 0.05)。综上,酵母水解物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饲料效率,且酵母类产品的添加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和溶菌酶活力。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0、500、1 000、1 500 U/kg)的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23 g左右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56 d,研究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 000U/kg植酸酶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1 000、1 500 U/kg组大口黑鲈胃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14%和20.09%,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鱼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肠道中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鱼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1 000、1 500 U/kg组大口黑鲈的胃淀粉酶活性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IU/kg的7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IU/kg。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姜黄素(50mg/kg)、复方中草药Ⅰ(板蓝根、大黄,5g/kg)、复方中草药Ⅱ(黄芩、黄柏、大黄、大青叶,5g/kg)、复方中草药Ⅲ(辣蓼、青蒿、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麦麸、面粉,5g/kg)连续饲喂初始体质量(19.53±5)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60d,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表观饱食投喂,每天投喂2次,探讨了4种中草药制剂对大口黑鲈体成分和肌肉品质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4种中草药制剂对大口黑鲈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提高肌肉鲜味氨基酸总量(P0.05);姜黄素、复方中草药Ⅲ显著提高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P0.05),复方中草药Ⅰ显著提高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总量(P0.05),复方中草药Ⅱ显著提高肌肉中半必需氨基酸总量(P0.05);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和复方中草药Ⅱ、Ⅲ显著降低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总的来看,饲料中添加适量的4种中草药制剂可显著提升大口黑鲈肌肉品质,以姜黄素、复方中草药Ⅲ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 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 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 IU/kg的7组饲料 (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 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 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 IU/kg。  相似文献   

9.
嫩度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牛肉的重要因素,嫩度好、品质高的牛肉也是生产者追求的目标。宰前补饲维生素D3能够提高血清和肌肉中钙离子浓度,激活肌肉中钙蛋白酶系统,促进关键肌原纤维蛋白降解,从而降低肌肉剪切力,提高肉质嫩度。从维生素D3的代谢及功能、牛肉嫩度改变的机制等方面着手,对宰前补饲维生素D3改善牛肉嫩度的研究进展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维生素D3改善牛肉品质和高档牛肉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崔婧  骆剑  严峰  陈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43-7845,7848
[目的]为探讨驼背鲈商业饲料中维生素的适宜添加量提供依据。[方法]以L-抗坏血酸-2-磷酸镁盐为维生素C源,以胆钙化醇为维生素D3源,研究饲料中维生素添加水平对驼背鲈生长和体组织成分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组驼背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维生素添加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浓度为70 mg/kg、维生素D3浓度为2 000 IU/kg组驼背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并不影响鱼体的肥满度和内脏比指数,但却对肝体比指数有显著影响。鱼体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不受饲料中维生素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对鱼体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结论]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驼背鲈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适宜添加量为70 mg/kg,维生素D3的适宜添加量为2 000 IU/kg。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研究酵母水解物与小肽在饲料中的添加效果,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的酵母水解物与小肽,配制三种实验饲料,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开展为期56 d的饲养实验,考察其生长性能、肝肠健康及抗感染能力。结果显示:1%酵母水解物与小肽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均不产生显著性影响,酵母组能显著降低中、后肠淀粉酶活性并提升前、后肠脂肪酶活性,小肽组能显著降低前、后肠淀粉酶活性并提升前、中、后肠脂肪酶与中肠蛋白酶活性(P<0.05);且小肽组的肠道结构更加光滑清楚,刷状缘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杯状细胞更加清晰可见。血清生化指标中,酵母组与小肽组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小肽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最低(P<0.05)。肝脏总抗氧化能力与过氧化氢酶活性酵母组最强(P<0.05)。头肾溶菌酶活性小肽组最强(P<0.05),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小肽组累计死亡率最低。结果表明,添加1%小肽与酵母水解物均能改善肝肠健康,提高抗感染能力,但各具优势,小肽在促进大口黑鲈肠道健康、提升鱼体免疫保护能力方面优势显著;酵母水解物在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上更为突出。因此,在大口黑鲈幼鱼养殖阶段,选择性地使用小肽或酵母水解物,将更有效地提升机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口黑鲈饲料中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分别于含45%和30%鱼粉的配方中配比上述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用上述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58.69±0.07)g的大口黑鲈53 d。结果显示:30%鱼粉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和氨基酸消化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玉米蛋白组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大米蛋白组(P0.05),而摄食量显著低于大米蛋白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鱼粉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玉米蛋白组和大米蛋白组对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可以使大口黑鲈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由45%降至30%;去皮豆粕与玉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的替代效果优于去皮豆粕与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二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低能低蛋白水平下,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VA)、D3(VD3)对0~3周龄肉仔鸡的影响。结果表明:(1)VA和肉仔鸡体增重、耗料量、料重比和腿病(TD)发生率均无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2)VD3添加量为800IU/kg时,VA添加量为6000IU/kg的组体增重显著大于添加量为3000IU/kg的组(P〈0.05),和添加量12000的体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3)日粮VA对血清钙(Ca)和磷(P)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影响较大,随VA添加水平的提高,AKP显著降低(P〈0.05)。(4)随日粮VD3添加水平的提高,试验鸡体增重、耗料量显著增加(P〈0.05)。VD3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5)日粮VD3的添加水平对腿病发生率和血清Ca含量影响显著,随日粮VD3添加水平的提高,TD发生率显著降低,血清Ca显著升高(P〈0.05)。综合以上结果,认为0~3周龄肉仔鸡日粮VA、VD3添加水平分别为6000、800IU/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营养物质利用和氮(N)、磷(P)排放的影响,分别配制磷酸二氢钙(MCP)添加量为5、10(低磷饲料)、15 g/kg (对照饲料)的3组饲料(P5,P10,P15),在低磷饲料P5和P10中分别添加10 g/kg的柠檬酸,共5组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6.0±0.16) g的大口黑鲈60 d。结果显示,随着MCP添加量的增加,大口黑鲈增重率、全鱼磷含量、粗蛋白沉积率、磷消化率、椎骨磷和血浆磷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N排放量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均在P15组达到最佳水平。在P5饲料中添加柠檬酸,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5.6%)和血浆磷含量,降低了饲料系数(-0.05)和N排放量(P<0.05),达到了和P10组基本一致的水平(P>0.05);在P10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在数值上改善了生长性能(P>0.05),达到了和P15组基本一致的水平(P>0.05)。此外,在P5和P10饲料中补充柠檬酸,均显著提高了磷消化率,降低了P排放量(P<0.05)。综上所述,在低磷饲料中添加10 g/kg的柠檬酸可改善大口黑鲈生长、提高饲料和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VA对草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草鱼饲料中VA适宜的添加量。【方法】采用酪蛋白和脱脂豆粕为蛋白源、白糊精为糖源、玉米胚芽油和大豆油为脂肪源的半纯化饲料作为基础饲料,配制VA水平为0(对照组),810,1 620,2 520,3 224,3 980,7 950,16 386 IU/kg的8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0.79±0.52) g的草鱼12周,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0尾,试验结束后测算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以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等指标。【结果】对照组的草鱼幼鱼,在试验后期有8.33%出现眼球突出、尾鳍充血的症状,添加VA试验组的草鱼未出现类似症状;饲料中VA含量在0~1 620 IU/kg时,体质量增长率随饲料中VA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中VA含量>7 950 IU/kg时,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趋势与体质量增长率类似,而饲料系数变化趋势与体质量增长率相反;VA对草鱼成活率和全鱼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中缺乏VA会显著降低血清中ALP的活性,同时显著提高GPT和GOT的活性(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缺乏VA会引起草鱼幼鱼眼球突出、尾鳍充血和肝功能异常,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A会促进草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但过量的VA会降低草鱼幼鱼的生长速度。对草鱼体质量增长率与饲料中V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VA的需要量为1 653 IU/kg,同时建议饲料中VA含量不宜超过7 950 IU/kg。  相似文献   

16.
植酸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植酸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饲料中各种成分消化率的影响。[方法]以40日龄64头杜大长仔猪为试材,将其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分别添加1 0006、00和300 IU/kg的植酸酶,未添加的为对照,采用全收粪法测定饲料中各种成分的消化率。[结果]添加1 000和600 IU/kg植酸酶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92和683 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量为300 IU/kg的试验组;添加600 IU/kg植酸酶试验组的磷消化率由对照组的52.89%提高到62.78%(P<0.05),而且粗蛋白、灰分和钙的消化率都有显著提高(P<0.05);植酸酶的最适添加量确定为600 IU/kg。[结论]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植酸酶,能促进仔猪生长,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而且能显著提高饲料中粗蛋白、灰分、钙和磷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饲料钙磷比(质量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方法】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氯化钙为钙源,分别配制等磷(总磷为9~10 g/kg)、等氮、等能、钙磷比理论值分别为2∶1,1.5∶1,1∶1,1∶1.5,1∶2和1∶3(实测值分别为1.8∶1,1.3∶1,1∶1.1,1∶1.5,1∶2.5和1∶2.9)的6组纯化饲料,用之饲养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46.03±2.14) g/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增加率、饲料系数、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等。用折线模型分别对供试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与饲料钙磷比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结果】钙磷比为1∶1.1~1∶2.9的试验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钙磷比1.8∶1组(P<0.05);钙磷比1∶2.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8∶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钙磷比1∶2.5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8∶1组、1.3∶1组和1∶2.9组(P<0.05),但与1∶1.1组和1∶1.5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钙磷比对吉富罗非鱼的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钙磷比的下降(钙水平的降低),全鱼和脊椎骨的钙、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而全鱼和脊椎骨的粗灰分含量及Ca/P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升高的趋势(P<0.05),饲料钙磷比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其饲料中最适钙磷比分别应为1∶1.5,1∶1.1,1∶1.1和1∶2.4,据此建议在饲料总磷水平为9~10 g/kg时,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为1∶1.1~1∶1.5。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饲料效率、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枯草芽孢杆菌有氧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配置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为0%(FM组)、10%(FSM10组)、15%(FSM20组)、20%(FSM30组)、25%(FSM40组),分别替代0%、10%、20%、30%、40%的鱼粉。初始体质量(19.83±0.33)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 30 尾鱼,每天饲喂2次( 7: 00和17: 00),养殖75d。结果显示:各组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SM20和FSM30组的均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各组蛋白质效率无显著性差异,FSM组的摄食量显著高于FM组,FSM40组的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各组全鱼粗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在FSM20组出现最大值;FSM组的全鱼粗脂肪显著低于FM组;各组之间的蛋白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FSM30和FSM40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低于15%(FSM20组)替代,FSM组与FM组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0~2周龄北京鸭维生素A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通过研究维生素A对北京鸭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进而探讨0~2周龄北京鸭维生素A的需要量。设5个维生素A添加水平(0、2500、5000、10000、15000 IU/kg)。将360只1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2只,饲养期为2周。结果表明,维生素A对北京鸭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产生显著影响,当维生素A添加量超过2500 IU/kg时,北京鸭日增重和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且维生素A添加量为10000 IU/kg时日增重达到最高;法氏囊指数随日粮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当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15000 IU/kg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推荐0~2周龄北京鸭维生素A的添加量为5000~10000 IU/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