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分离毒株测序以及遗传演化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4个猪场剖检的4头猪进行分析。结果: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高热性传染病;病理学观察为非化脓性脑炎和间质性肺炎等多器官严重的病理变化;RT-PCR和病毒分离确定该疫情的主要病原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典型PRRSV感染不同的是:成年猪感染率达50%以上,病死率达80%以上;PRRSV分离株全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属于PRRSV北美洲型,特别是PRRSV NSP2不连续缺失30个氨基酸,说明此次流行的PRRSV毒株可能为高致病性毒株。  相似文献   

2.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湖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猪高热综合征的原发病原,对采自湖北省患有明显呼吸道临床症状和高热死亡的仔猪组织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分离到3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免疫荧光试验、RT-PCR鉴定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GP5及NSP2基因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有97%~99%的同源性。人工猪体感染发病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均可引起仔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死亡,证实湖北省已经出现临床高致病性PRRSV毒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国内部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采用国标RT-PCR方法,对2017至2019年间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不同规模化猪场的1441份病料进行了PRRSV检测,并对分离到的高致病性PRRSV(HP-PRRSV)毒株进行了分子特性和致病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猪场PRRSV阳性率为22.14%,其中HP-PRRSV占到了阳性样品的49.84%;筛选部分病料分别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和Marc-145细胞,成功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为PRRSV,并命名为RP19。对RP19毒株nsp2和ORF5基因序列分析表明,RP19与高致病性毒株TJ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并且其nsp2基因编码区含有特征性的(29+1)个氨基酸缺失。以105.0 TCID50/mL的攻毒剂量在5周龄的仔猪上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P19的攻毒组仔猪的日增重显著减少,体温升高,出现咳嗽、身体颤抖以及后肢麻痹等严重的临床症状,且有1头仔猪出现死亡,说明RP19有较强毒力。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病猪肺脏呈现PRRSV感染造成的典型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症状。本研究调查了近年来PRRSV在我国14省(市)的流行情况,并分离到1株高致病性毒株,为PRRS的预防和疫苗制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云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毒株对猪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试验用Marc-145细胞培养云南地方株YN-2011PRRSV毒株,攻毒组仔猪通过口服和腹腔注射方式感染毒株,对照组仔猪以相同方式用生理盐水进行处理,观察仔猪体温、临床状态,分别在感染后第3,7,14,20,30天采集仔猪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PRRSV抗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α(IFN-α)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PRRSV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攻毒组仔猪出现精神沉郁、腹泻、耳朵发红、皮肤发绀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临床症状;血清中PRRSV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第20天极显著上升且达到抗体阳性临界值(P0. 01); TNF-α水平在感染后第3,7,14,20,30天高于对照组,除第14天外均差异极显著(P0. 01); IL-1β及IFN-α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 0. 01),二者在感染后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在感染后第7天攻毒组仔猪出现病毒血症,第14天病毒血症消失。说明云南地方株PRRSV YN-2011对仔猪有致病力,使仔猪PRRSV抗体及细胞因子TNF-α、IL-1β、IFN-α水平均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5.
为确诊铜仁市郊区部分养猪场发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疑似病例,开展了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观察和PRRS病原核酸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患猪体温升高达41.5℃、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耳和四肢皮肤发绀,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仔等;剖检可见肺淤血出血呈肉样变、脾边缘丘状出血或梗死、肾点状或块状出血呈雀斑肾、淋巴结出血呈大理石样变等;免疫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为44.1%,而未免疫猪群PRRSV抗体检出率为33.9%;采用PRRSV N基因特异性引物和PRRSV变异毒株检测试剂盒进行RT-PCR扩增,均可得到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特异性片段.以上结果表明,该次疫情是由高致病性PRRSV感染所致,且未免疫猪群普遍存在PRRSV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4,(8):27-31
2012年2月,潍坊某猪场疑似发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耳朵发绀,皮肤有弥漫性出血点;剖检发现淋巴结、肺脏出血严重。从病死仔猪脾、肺、淋巴结和脑组织中分离得到病毒。将该毒株在Marc-145细胞上盲传3代出现典型细胞病变,F3代病毒滴度为106.5TCID50/mL。RT-PCR检测结果显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用F3代毒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符合高致病性PRRSV致病特征。上述结果证明该猪场发生的传染病为高致病性PRRS,并且利用Marc-145细胞成功分离到高致病性PRRSV,命名为F株。本研究为高致病性PRRSV致病特点及其疫苗研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5,(11):1727-1734
本实验室2014年从福建省龙岩市某规模化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命名为PRV Fujian-LY株。为了研究Fujian-LY株对免疫仔猪的致病性,将8头20龄的PRV抗原、gE抗体均为阴性,gB抗体均为阳性仔猪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每组3头猪)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和滴鼻接种Fujian-LY株,第3组2头仔猪做阴性对照。试验仔猪接种病毒24h后体温均开始升高,随着病程发展,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滴鼻接种组仔猪发病明显快于肌肉注射组,所有攻毒仔猪虽均有发病但未出现死亡。通过病理剖检、PCR鉴定、病毒分离培养、易感动物感染试验及gE抗体ELISA检测证实Fujian-LY株人工攻毒试验成功。g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攻毒仔猪攻毒后7dPRV gE抗体开始阳转。对发病仔猪剖检可见,脑积液明显增多,脑膜血管充血,并伴有出血等典型的伪狂犬病病理变化。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发病仔猪脑实质中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包围"血管套"现象,其他主要脏器也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PRV Fujian-LY株为伪狂犬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8.
为追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分离株的变异特点,本研究于2016年从河北和福建疑似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采集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产生合胞体样细胞病变,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为HP-PRRSV,将其分别命名为PRRSV CZ16A和NP16A。为研究PRRSV分离株CZ16A和NP16A对猪的致病性,将分离毒株经噬斑纯化后分别接种PRRSV抗原、抗体双阴性的60日龄健康仔猪,通过临床观察、解剖病理变化及病毒血症检测等指标初步探讨两株PRRSV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株CZ16A和NP16A感染猪后均能够在动物体内复制,并引起体温升高,但两株PRRSV分离株均未引起试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剖检结果显示NP16A分离株能引起动物肺部实变、淋巴结肿大,其毒力比CZ16A分离株稍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接触感染模型,将易感仔猪与PRRSV人工感染仔猪在隔离器中同居饲养,每日观察记录体温变化和临床症状,定期采集血清和粪便样品,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血症和粪便排毒水平;对病死猪和试验结束迫杀猪进行剖检和肺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各器官病毒载量和组织分布。结果显示:接触感染仔猪出现高热和PRRS症状时间分别较人工接种猪推迟2~3d;第3天起血清检测PRRSV阳性,第10天病毒血症上升至较高水平(108.6拷贝/mL);第5天起粪便检测PRRSV阳性,第7天粪便排毒量上升至较高水平(103.9拷贝/0.1g);3头接触感染仔猪分别于同居后第12天和第13天死亡,较人工接种猪推迟1~2d,病死猪的主要器官病毒载量以及剖检和肺脏显微病理变化与人工接种病死猪相似。这些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接触感染仔猪模型可用于PRRS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山东某规模化猪场2月龄仔猪群暴发未知疫病,发病率在80%以上、死亡率在50%以上。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PCR或RT-PCR检测,证实该猪场发生PCV-2与高致病性PRRSV混合感染。并且细菌病排查证实还混合感染了猪肺疫。通过对感染的PCV-2ORF2基因、PRRSV Nsp2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分析显示,PCV-2毒株进化来源差异较大,毒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94.2%,但均属于2b基因型,在我国均广泛流行;高致病性PRRSV毒株序列同源性在99.7%以上,说明毒株进化来源同一,并且与近期报道毒株序列的同源性在99%以上,而与2006年分离毒株的序列同源性在95.8%~97.2%之间。以上结果表明,该猪场感染了不同进化来源的PCV-2,所感染的高致病性PRRSV高度同源,但相比2006年报道毒株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HN07-01和经典美洲株BJ-4人工感染2月龄仔猪,通过观察发病情况、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和PRRSV特异血清抗体水平,研究了不同毒株PRRSV的致病特性.结果表明:PRRSV变异株感染后能够引起高热症状;变异株HN07-01株感染后引起的外周血各类免疫细胞下降速度和下降程度显著高于BJ-4株.提示PRRSV变异株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明显强于BJ-4株;PRRSV特异血清抗体结果表明:变异株和BJ-4株均能快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致病性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年9~11月某猪场发生母猪持续性繁殖障碍和7日龄仔猪呼吸困难、寒颤、下痢、体温升高和实质性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3头发病仔猪的病变组织用RT-PCR检测。均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由3头发病猪病料中所分离的细菌。可于普通琼脂、伊红美蓝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革兰氏染色阴性,形态与组织触片镜检及生化反应特性与沙门氏菌一致,可致死小鼠。仅对头孢唑啉呈中度敏感。结合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致病性沙门氏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PRRSV SC-1株在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感染猪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用PRRSV SC-1株人工感染健康断奶仔猪,接毒后23 d,无菌采集试验猪器官组织,用RT-PCR检测其中病毒核酸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心脏、脾脏、肺脏、肾脏、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内有病毒核酸,在所有试验猪的肺脏、腹股沟淋巴结都检测到了病毒核酸。本研究结果为PRRS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强毒共感染3周龄健康仔猪来评价其致病性。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3头),PRRSV单独感染组(n=3头),PCV2和PRRSV共感染组(n=6头),从而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对二者混合感染仔猪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V2和PRRSV共同感染能引起仔猪断奶后多系统消耗性综合征,表现为淋巴组织肿大、出血,肉芽肿性炎症,坏死性肝炎,仔猪消瘦、生长缓慢等特征性病变;混合感染能加重PRRSV对仔猪引起的间质性肺炎的严重程度。混合感染可以出现支气管肺炎和明显的肝病变,淋巴结多呈界限明显的块状出血等典型病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毒力的PRRSV对仔猪肺脏和外周免疫器官损伤的差异,本实验分别采用PRRSV变异株(HuN4株)和PRRSV经典株(CH-1a株)感染35日龄健康的断奶仔猪,并在感染后0 d、3 d、7 d、10 d和14 d各迫杀3头,检测肺、颌下淋巴结、肠系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的病毒载量及病理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血清中抗PRRSV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感染后3 d肺脏及各免疫器官可检测到病毒,HuN4感染组病毒载量比CH-1a感染组病毒载量高1 000倍;HuN4感染组病毒载量峰值出现在感染后10 d,而CH-1a感染组维持着较低水平的病毒载量。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HuN4感染组淋巴结内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呈空泡状;CH-1a感染组淋巴结内淋巴细胞轻度减少,呈星隙状。本实验表明HuN4株比CH-1a株对肺和外周免疫器官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最新分离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分离株SY0608和传统毒株S1对仔猪的致病性,本研究选择9头30日龄商品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种2株病毒,即S1株感染组(n=5头),SY0608株感染组(n=4头),接种后隔离饲养观察2周。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病原学和血常规学检查,结果:SY0608毒株感染组仔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接种3 d后体温急剧升高至41.8℃;白细胞数急剧减少(降低了45%);病理学变化严重,肺泡膈增宽,大部分肺组织肺泡不张;而S1株感染组仔猪仅出现轻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SY0608毒株感染组仔猪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S1毒株感染组长,病毒在脏器中的分布更为广泛。SY0608株感染组血清ELIS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1株感染组。结果表明,SY0608毒株对仔猪致病作用明显强于S1毒株。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构建的重组腺病毒rAd-SRCR59-Fc能否在猪体内有效表达游离受体及其能否抑制PRRSV感染,将重组腺病毒注射断奶仔猪,用夹心ELISA检测SRCR59-Fc表达情况;选择PRRSV易感仔猪肌肉注射重组腺病毒rAd-SRCR59-Fc(4×109 TCID50/头),5 d后与JXA1株PRRSV人工感染猪同居饲养,定期测定体温、观察临床症状,采集血样和粪样进行PRRSV定量检测,对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和主要器官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接种猪能表达SRCR59-Fc游离受体蛋白,并持续15 d左右;与感染对照组相比,rAd-SRCR59-Fc注射组首次高热时间和临床症状均推迟3 d,第5天~第13天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至试验结束(25 d)仅有1头猪死亡;肺脏无明显肉眼病变,仅见少量坏死灶,病理切片显示肺泡壁轻微增厚;第3天~第13天病毒血症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第5~第13天粪排毒量低于感染组(P<0.05),器官病毒载量均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研究表明CD163游离受体的重组腺病毒能有效阻断PRRSV毒株感染,可以作为PRRS预防或治疗性疫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辽宁省某规模化猪场发病的哺乳仔猪,通过临床症状、血清学、病理学、动物试验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综合诊断,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ne virus,PRRSV)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混合感染。RT-PCR检测结果证明,所感染的PRRSV为美洲型毒株,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多呈隐性感染,本猪场哺乳仔猪发生二者混合感染,可能与PRRSV感染猪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HEV而混合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从吉林某猪场采集曾接种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的发病猪病料,经RT-PCR初步鉴定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后,利用反转录合成cDNA,用针对PRRSV M、N基因片段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及电泳,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下可见约为660bp特异性扩增条带。解剖发病仔猪,发现其有HP-PRRSV发病的特征,两耳及鼻端淤血,呈蓝紫色,肺部等内脏器官淤血呈暗红色。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病猪有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将其接种于Marc-145细胞后,在培养至第4代时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CPE),表现为细胞聚集成丛、随后固缩、变圆、脱落;经Reed-Muench法计算得出两PRRSV分离株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5.30 TCID50/0.1mL和10-5.53TCID50/0.1mL。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观察到在接种病料的Marc-145细胞胞浆内出现特异性荧光,而未接种PRRSV的细胞对照则未见到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2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抑制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对20日龄SPF猪和20日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血清阳性猪,人工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北京分离株(BJ-4)后48h接种猪瘟疫苗,利用ELISA方法检测仔猪针对PRRSV和猪瘟疫苗的体液免疫,利用MTS法检测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对有丝分裂原ConA的刺激反应。结果表明,不论是SPF仔猪还是带有PRRSV抗体的仔猪,在鼻内接种PRRSV后48h接种猪瘟疫苗,其对猪瘟疫苗的抗体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有丝分裂原ConA的刺激反应也下降。由此说明,PRRSV感染使仔猪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