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在脱脂牛乳中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D-02和嗜热链球菌LS-11为基础发酵菌株,当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A-02后,研究发酵过程中生长曲线和酸度曲线的变化,以及发酵前后游离氨基酸总量、硫胺素、核黄素和叶酸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A-02后,发酵体系生长更为旺盛,酸度变化先强后弱,游离氨基酸和核黄素提高幅度增大,硫胺素和叶酸提高幅度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等pH值培养的适宜pH值为6.0。对单一补料分批培养进行理论分析,在准恒定状态下,稀释率与比生长速率基本相同,即μ≈D。采用全营养物料连续流加法,在对数生长末期进行补料操作,确定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起始流加速率为5.874×10-4m3/h。补料培养的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菌体密度可达1.0×1010cfu/mL。  相似文献   

3.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生产菌株结合实验室不同分离源的库存菌株为研究对象,评价保加利亚乳杆菌后酸化过程.选取12株分离自蒙古国不同地区发酵乳制品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株结合1株商业菌株为研究对象并发酵酸奶,在发酵完成后的低温贮藏阶段(0~48 h、7d、14d和21 d),分别测定菌株发酵酸奶所需时间、贮藏期间滴定酸度、pH值以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综合发酵产酸特性和酸奶后发酵过程中酸组分含量变化,最终得到弱后酸化菌株IMAU20458.  相似文献   

4.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生产菌株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进口酸奶发酵剂中筛选酸奶生产菌株并对其生产特性进行研究。从发酵剂中初筛出4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4株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并对其进行产酸风味和组织状态的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9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5是发酵牛乳产酸性较强、组织状态好、香气柔和、口感佳的菌株;对2个菌株的共生情况进行了验证,试验表明,2个菌株共生情况良好,其最佳组合为L9∶S5=2∶1(V/V)。该研究结果可为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研制提供优良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5只55周龄散养健康成年蛋鸡空肠内容物为样本,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6稀释浓度,吸取0.1 mL菌液滴于MRS平板上,置37℃培养箱培养24 h,分离乳酸菌。将分离纯化得到的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糖发酵试验进行乳酸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从55周龄散养健康成年蛋鸡空肠中分离筛选出20株乳酸菌,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显示,分离菌株有杆状和球形2种;经糖发酵试验鉴定为7个乳酸菌种,分别为唾液乳杆菌唾液亚种、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唾液乳杆菌水杨素亚种、能动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相似文献   

6.
对30株酿酒酵母进行模拟胃肠转运、胆盐耐受性以及抑菌特性的体外筛选,筛选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酿酒酵母与植物乳杆菌IMAU10120共生.结果表明:4株酿酒酵母IMAU6Y047、IMAU7Y006、IMAU7Y007、IMAU7Y036 pH 2.5/pH 8.0胃肠转运存活率大于50%,且均为胆盐耐性菌株,对大肠杆菌O157、鼠伤寒沙门氏菌、弗氏志贺氏菌有抑制作用,且IMAU7Y006与植物乳杆菌IMAU10120互利共生,为进一步混合发酵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产自香格里拉的鲜"奶渣"和发酵"奶渣"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鲜"奶渣"中分离到27株乳酸菌,并鉴定出7种(亚种),其中德氏乳杆菌、麦芽香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4种菌被确定是鲜"奶渣"中的优势种群。从发酵"奶渣"中分离到40株乳酸菌,并鉴定出9个种(亚种),其中德氏乳杆菌、麦芽香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5种菌被确定是发酵"奶渣"中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和埃及联合研究牛乳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红茶菌培养物释放出的新型降压肽医学上将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用于治疗高血压,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此类化合物具有治疗高血压的潜力。美国和埃及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在牛乳发酵过程中,某些乳酸菌和红茶菌培养物能够释放出新型降压肽。他们对常用作乳品发酵剂的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瑞士乳  相似文献   

9.
利用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和嗜热链球菌三菌混合发酵制作风味独特的酸奶。实验结果表明,在干酪乳杆菌接种量为10%,种子酸度为100^0T,混合发酵温度为38℃,发酵4.5—5h后能获得风味自然独特,口感良好,后酸不强的益生菌酸牛奶.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和嗜热链球菌三茵混合发酵制作风味独特的酸奶.实验结果表明,在干酪乳杆菌接种量为10%,种子酸度为100 °T,混合发酵温度为38°C,发酵4.5-5 h后能获得风味自然独特,口感良好,后酸不强的益生茵酸牛奶.  相似文献   

11.
选取实验室分离自自然发酵乳制品中的5株嗜热链球菌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单菌株发酵酸乳,在发酵期间和酸乳4℃贮藏504 h阶段,分别测定菌株发酵时间、滴定酸度、pH值、活菌数以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含量变化,研究嗜热链球菌发酵产酸特性及其酸乳贮藏期间后酸化及其有机酸组分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42℃发酵期间,5株菌在发酵2h后pH值迅速下降,达到发酵终点时间在5~9h,发酵时间最短的是菌株IMAU10632和IMAU20772。在4℃贮藏504h期间,5株菌的pH值下降幅度在0.5左右,最终pH值稳定在4.2左右,产酸速度均较缓慢,均表现出嗜热链球菌后酸化能力弱的特点,且酸度值均在90oT以下。初步筛选出一株菌株IMAU10632,凝乳时间短、产酸速率快、后酸化能力较弱,在4℃贮藏期间活菌数维持在108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33株具有潜在抑制真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分别与基础发酵剂复配制备酸乳,通过测定发酵酸乳在敞口室温条件下贮藏期间霉菌、酵母菌的菌数变化及酸乳的酸度,筛选具有良好保鲜效果的植物乳杆菌.结果表明:初筛所得9株植物乳杆菌(IMAU80152、10156、80091、50045、10155、80106、10216、10996、10239)可明显抑制真菌生长,复筛出IMAU80091和IMAU80106在酸乳中酸度变化程度显著低于其他菌株及商业保鲜菌(P<0.05),当上述2株菌以1∶1复配发酵时抑制酵母菌效果显著优于商业保鲜菌(P<0.05).复配发酵的酸乳样品贮藏21d后,滴定酸度为(138.24±1.19)°T,显著低于商业保鲜菌组(146.41±1.18)°T(P<0.05).IMAU80091和IMAU80106复配组合可有效抑制货架期内酸乳真菌污染,具有作为生物保鲜菌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以产酸速度、pH2.5人工胃液耐受性、pH8.0人工肠液耐受性、0.3%胆盐耐受性,对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分离的298株干酪乳杆菌进行筛选,并对其在褐色活性乳饮料中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有1 1株干酪乳杆菌在脱脂乳中产酸速度显著快于其他菌株(P<0.05),其中IMAU60143、IMAU70020和IMAU10510具有优良的人工胃肠液和胆盐耐受能力(P<0.05),此3株干酪乳杆菌在褐色活性乳饮料中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其中IMAU70020于4℃贮藏28d活菌数仍大于5.0×108CFU/g.  相似文献   

14.
以分离自西藏那曲县罗玛镇传统发酵酸牦牛奶中的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Cremoris)IMAU60064为试验菌株,研究其最佳的培养条件。对碳源、氮源、缓冲盐等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响应面法对优选的碳源、氮源和缓冲盐类的组成含量进行优化,得到IMAU60064的增殖培养基为:葡萄糖23g/L、大豆蛋白胨11g/L、牛肉膏11g/L、胰蛋白胨5g/L、NaAC1.8g/L、K2HP041.2g/L、柠檬酸钠1.2g/L、MgSO4·7H200.4g/L、MnSO4·5H2O54mg/L、L-半胱氨酸盐酸盐0.5g/L、吐温80为1g/L。Lactococcus lactis subsp.cremorisIMAU60064在此增殖培养基中经30℃,14h培养活菌数可达到3.26×10^8cFu/mL,比在MRS中(6.54×10^7CFU/mL)提高近5倍。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酸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食糜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8日龄断奶的三元杂交仔猪100头,饲喂基础饲粮7 d后随机分为4组,各组仔猪体重接近,性别比例一致。试验1、2、3组分别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0.4%、0.8%、1.2%的葡萄糖酸,处理42 d。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仔猪平均末重分别显著增加6.7%、7.7%(P <0.05),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10.1%、11.9%(P <0.05),料肉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3%、7.1%(P <0.05);试验1、2、3组仔猪空肠食糜中乙酸浓度显著增加99.2%、125.6%、45.7%(P <0.05),丙酸浓度显著增加44.4%、38.9%、25.4%(P <0.05),总短链脂肪酸显著增加33.1%、21.6%、14.7%(P <0.05),此外,试验1、2、3组仔猪盲肠食糜中丙酸浓度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3.5%、45.3%、26.9%(P <0.05),丁酸浓度增加38.2%、59.3%、64.0%(P <0.05),总短链脂肪酸浓度增加10.6%、17.7%、14.2%(P <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葡萄糖酸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食糜中短链脂肪酸浓度,添加量为0.8%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并通过菌种的配伍实验对发酵产蛋白饲料菌种的组合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挑选的8株菌都能在以啤酒糟为唯一底物的平板上生长,并且菌种最佳组合为固氮菌、白地霉、绿色木霉、啤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等5株菌,其发酵后的蛋白质含量为31.45%,粗蛋白为39.22%,无机氮转化率为56.42%。  相似文献   

17.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E. coli in the microbial-fermentation bed of piggery, litte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fermentation were used for the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E. coli, to analyze the pathogenicity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of E. coli in the microbial-fermentation bed of pigge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 coli could be isolated only from litters with low degree of fermentation (0<△E≤7.63), and totally 41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litters with 10-5 dilution, but none from litters with higher degree of fermentation (△E>7.63). The number of E. coli reduced along with the fermentation of litters. Among the 41 strains of E. coli, 15 were intestinal pathogenic strains, 9 of which had astA gene (22%), and 2 strains had sepA gene (4.8%). 11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doxycycline, accounted for 27% of the total.The two strains containing sepA gene had strong resistance to doxycycline. In conclusion, the microbial-fermentation bed fermentation bed had a inhibitory effect on E. coli which promoted the application of fermentation bed and reusing of litters.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中大肠杆菌的分布及其特性,试验采集了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不同发酵程度的垫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了发酵床中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抗生素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5稀释倍数下,仅在垫料发酵级别为一级的垫料中,即垫料使用时间较短、发酵程度较低(0<△E≤7.63)的条件下,分离到41株大肠杆菌;而在发酵程度较高的垫料中,即垫料发酵程度二级以上(△E>7.63)的环境中未分离到大肠杆菌。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床中大肠杆菌数量逐渐减少。41株大肠杆菌中含有致泻性大肠杆菌15株,其中具有热稳定肠毒素(astA)基因的大肠杆菌9株,占总数的22%,含耐药性因子(sepA)基因的大肠杆菌2株,占总数的4.8%;耐强力霉素的大肠杆菌11株,占总数的27%。含有sepA基因的大肠杆菌具有强耐药性。从以上结果来看,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为发酵床的推广应用及垫料再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