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株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某牛蛙养殖场病死牛蛙和某鸭场病死鸭体内分离到两株细菌,检验结果表明,两株分离菌均为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其临床症状、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动物回归试验以及溶血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证明牛蛙感染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鸭感染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制备了鱼类嗜水气单胞菌(AH)-77株兔抗血清,建立了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的方法。该法能有效地检测人工感染鳟鱼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原体,对杀鲑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整个过程可在2.5h内完成,是一种有前途的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重组弹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试验根据GenBank中的嗜水气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基因ahyB设计1对含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以嗜水气单胞菌J-1(AhJ-1)株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不含信号肽的成熟弹性蛋白酶基因片段(787 bp),并与pMD18-T载体连接、测序,再用DNAStar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与豚鼠气单胞菌胞外蛋白酶同源性高达95%,与嗜水气单胞菌AG2株弹性蛋白酶ahyB基因同源性为92%,与铜绿假单胞菌LasB基因同源性为82%;将PCR产物连入表达载体pET-32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进行诱导表达,出现50 ku的融合表达蛋白,该表达产物纯化复性后表现出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疑似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疑似嗜水气单胞菌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通过普通营养琼脂、胰蛋白大豆琼脂及生化试剂等的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后,获得3株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检测3株细菌的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后,对确定的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回归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然后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阿奇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 rRNA通用引物鉴定后确定3种菌株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确定的嗜水气单胞菌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阿奇霉素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 mm,阿米卡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这3种菌都较敏感,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和93 mm。结果表明,疑似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草鱼有3种细菌感染,其中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对3种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仅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从鲫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芽孢杆菌,经生物学特性测定及16S rRNA测序分析,鉴定该分离菌株为高产蛋白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命名为JX001).对该分离菌进行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有明显的抑菌圈和抑菌带,说明该分离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养殖水中加入分离菌JX001可防止嗜水气单胞菌的暴发;同时分离菌JX001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蛋白酶,可有效地促进蛋白质水解,用于蛋白质饲料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病因 此病病因较复杂,在病蛙中己分离到数种病毒,其中包括嗜水气单胞菌、点状胞菌、减产菌、荧光假单胞菌以及变形菌等,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安得Ⅰ号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得Ⅰ号(含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剂以不同浓度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原菌杀灭试验表明:该消毒剂浓度为0.25ppm,作用时间5分钟时,可以全部杀灭嗜水气单胞菌,非-01霍乱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水簇箱水体中以0.5ppm浓度对嗜水气单胞菌杀菌率达99.98%;对欧鳗毒性试验表明其半致死浓度(TLM24)介于5~10ppm,TLM24>5ppm。  相似文献   

8.
噬菌体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腐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绿假单胞菌是孵化过程中造成腐蛋的主要病原菌,拟尝试用裂解性噬菌体防治。选用腐蛋中筛选的铜绿假单胞菌PA-MH12,以此为宿主从河水中筛选到1株裂解性噬菌体MH12-Q,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体外进行了对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腐蛋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噬菌体MH12-Q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效价可达到1013pfu·mL-1,完全裂解效价(CLC)为1010pfu·mL-1,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稳定性好,最适pH为6~8,且其在pH4~10的效价都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最佳感染复数(OMOI)为0.001,感染宿主的潜伏期为30 min,爆发期为70 min。噬菌体MH12-Q可使高浓度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从70%降低到40%。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MH12-Q的生物学性质适合生产应用,对孵化场腐蛋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能够提高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鸡胚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一株凝结芽孢杆菌BCRC11592的耐高温、耐酸、耐胆盐及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的能力,并分析培养时间、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和摇床转速等因素对菌体生长和产孢率的影响。结果证实该菌株芽孢有良好的抗逆性,具备开发为微生态饲料制剂的潜力。经优化后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24 h、温度40℃、初始pH值6.5、接种量106cfu、摇床转数140 r/min,在此条件下菌液活菌数为3.5×108cfu/ml,芽孢数为3.0×108cfu/ml,产孢率为85.7%。  相似文献   

10.
从病死奶牛脏器中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通过染色镜检、培养特性分析及生化鉴定,证明为铜绿假单胞菌。动物试验证明,分离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从死亡鼠体内分离到相应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鲤源乳酸菌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方法】以鲤鱼肠道内容物及黏膜为菌株的分离来源,采用MRS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纯化,经16S rRNA测序鉴定后,对分离菌株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酸、耐胆盐、抑菌特性、药物敏感性及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植物乳杆菌,将其命名为YY001,该分离株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为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呈乳白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无芽孢、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4 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12 h后生长达到稳定期;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产酸曲线显示,0~12 h pH迅速下降,培养16 h的菌液pH达3.8;在pH 3.0和0.3%胆盐的条件下具有一定耐受性;该分离株对水产常见致病菌柱状黄杆菌、维气氏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抑菌效果,且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达34.19 mm;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每天一次连续1周灌胃108CFU分离菌株对小鼠无毒害作用。【结论】本研究分离到的菌株YY001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为后续制备鲤鱼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确诊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山亚种树鼩人工驯化养殖中心的瑶山亚种树鼩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试验通过平板划线分离获得病原菌,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纯化获得一株致病性嗜水性气单胞菌;利用昆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定了该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药敏纸片法分析该分离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应用PCR方法进行菌株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瑶山亚种树鼩分离到一株嗜水性气单胞菌,镜检显示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呈短杆状。该菌16S rRNA序列与日本淡水湖源嗜水性气单胞菌SWCY-3.27株同源性高达100%,遗传进化关系最近。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LD50为1×107 CFU,毒力高于模式菌株ATCC 7966,近似于中国流行株NJ-35和J-1等,致病性试验鉴定该菌为强毒力菌株。生化鉴定七叶苷、阿拉伯糖、氧化酶呈阳性,各种生化鉴定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生化特性。药敏检测显示,该菌株对米诺环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等10种药物耐药。以PCR扩增基因方法对分离菌进行6类12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发现分离菌存在氨基糖苷类(Aph-(3)-lia)和β-内酰胺类(mecA)两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嗜水性气单胞菌,可用高敏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为防治嗜水性气单胞菌感染导致的树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蒲公英内生菌对由嗜水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引起鱼类疾病的作用效果,分为2部分:体外抑菌试验和攻毒试验.试验所用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质量浓度为890万CFU/mL,迟缓爱德华氏菌菌液质量浓度为780万CFU/mL.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蒲公英内生菌对体外培养的2种细菌均有显著抑制效果,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4.50 mm,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0.53 mm.攻毒试验以黄河鲤鱼为试验鱼,注射量为0.2 mL/尾.攻毒试验设5个处理组,即对照组、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投喂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迟缓爱德华氏菌攻毒组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攻毒后投喂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攻毒试验显示,迟缓爱德华氏菌攻毒后投喂含有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累积病死率显著高于未注射致病菌的对照组,低于注射致病菌投喂普通饲料的试验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组与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投喂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试验鱼累计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隋慧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7):221-223
对锦州及周边地区3个水库30尾病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PCR扩增气溶素基因aer鉴定,确定6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各分离菌株均对环丙沙星、氯霉素、强力霉素、妥布霉素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不敏感;部分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接种试验动物出现典型的嗜水气单胞菌的病理变化和死亡。  相似文献   

15.
间接荧光抗体法快速检测中国淡水鱼主要病原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春 《中国兽医学报》1998,18(5):466-468
本研究制作了6种兔抗中国淡水鱼主要病原菌(鳗弧菌,弧菌Ⅰ组淡水亚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嗜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菌)的纯化抗体,用间接荧光抗体法与各病原菌以及来源于水环境和鱼体分离菌发生反应。结果,抗各病原菌抗体在1∶500稀释后,只与其相应菌株发生特异性荧光反应,而不与其它病原菌株以及水环境和鱼体分离菌株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可在100min内定性检出抗原。作者推测,此法能用于检测中国鱼类病原菌的并发、继发和混合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一种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本研究收集南京市多处湖泊池塘水样,采用增菌、平板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种特异性16S rRNA基因扩增等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采用PCR技术检测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进一步通过动物试验确定是否为致病性菌株。结果,从28份水样中共检出嗜水气单胞菌7株,检出率达25%;其中致病性菌株4株,占被检嗜水气单胞菌总数的57.14%(4/7)。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南京市水体环境中嗜水气单胞菌的污染情况,为进一步预防该菌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并筛选具高抗水产病原菌的活性菌株,通过分离培养基分离纯化放线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和牛津杯法测试分离菌株及其2种发酵液对3种水产病原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拮抗作用。从南太湖沉积物中共分离得到160株放线菌菌株,隶属于6个目、9个科和12个属,除优势菌群链霉菌(Streptomyces)外,还分离到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和壤霉菌属(Agromyces)等,通过优良拮抗放线菌初筛,26株放线菌对至少一种水产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通过对初筛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优良拮抗放线菌复筛,9株放线菌对水产病原菌仍具有抑制活性,其中菌株Spr-T-4-14发酵液对3种病原菌具抑菌活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袋鼠源铜绿假单胞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袋鼠死亡原因,本研究采用Biolog快速鉴定系统、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对2株分离自北京动物园袋鼠肺脏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小鼠致病性、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特性的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菌株均为铜绿假单胞菌,对昆明小鼠有强致病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株袋鼠源铜绿假单胞菌16SrRNA序列与ATCC10145模式株差异很小,同源性分别为99.9%和100%,并且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19.
框镜鲤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患病濒死的框镜鲤为材料,得到1株细菌,动物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然后对病原菌的形态学、培养特性、理化特性、16SrRNA序列分析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从山东东营的盐碱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中度嗜盐菌BLCC9-0014,经培养特征、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r DNA序列分析相似度为99%,确定该菌株为特氏盐芽孢杆菌。并研究了该菌株的生长特性、抑菌特性及部分产酶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嗜盐能力较强,可以在25%的盐浓度中生长良好,生长最适盐浓度为5%~15%,在p H6.0~10.0之间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对鱼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能够产生胞外淀粉酶和蛋白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