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鸭,发病时间集中在2~4周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40%~50%,严重危害雏鸭饲养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做好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严禁到疫区引进番鸭苗、种鸭和种蛋,做好种鸭免疫接种,为易感雏番鸭提供母源抗体保护.对孵化场、孵化箱、孵化室和孵化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在雏鸭出壳后48 h内皮下接种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与清洁消毒,以防止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生该病,对发病番鸭可立即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活疫苗、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紧急防控,同时,可适当使用一些抗生素控制某些细菌的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制预防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卵黄抗体,试验对采自云南省曲靖市某番鸭养殖场的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用分离株灭活抗原免疫产蛋鸡,制备MDPV卵黄抗体并进行效力试验.结果 表明:试验成功分离到MDPV,命名为MDPV YN株;该毒株与GenBank...  相似文献   

3.
(上接2001年第5期P41)4.2血清学诊断方法4.2.1中和试验:①雏番鸭中和试验:将上述被检病料的上清液,或分离的胚绒尿液毒(鹅胚或番鸭胚,须5代以内)分成2份,1份加入4倍量已知抗番鸭细小病毒血清,另1份加入4倍量灭菌生理盐水或PBS代替抗血清,混匀后置37℃温箱作用60min。每组分别注射6羽5日龄左右的易感雏番鸭,每雏皮下0.2ml,隔离饲养观察10d。血清组雏番鸭健活,而对照组雏番鸭发病死亡,其临床症状及病变与自然病例相同,即可确诊为本病毒所致。②鹅胚中和试验:本法用已知番鸭细小病毒鹅胚适…  相似文献   

4.
番鸭细小病毒病和鹅细小病毒病已成为水禽养殖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其病原分别是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二者临床上常在同一地区流行,有时还会发生混合感染。鹅细小病毒病和番鸭细小病毒病临床症状类似,均表现废食和下痢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呼吸困难症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虽然MDPV和GPV生物学特性相似,但二者致病力却有显著差异,MDPV只感染番鸭,GPV则既可感染鹅,又可感染番鸭,采用雏禽攻毒试验,可初步区分2种病毒。2种疫病均重在预防,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外,在该病流行地区,对雏禽免疫,或者在种禽产蛋前免疫,使禽苗获得被动免疫,均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安徽省番鸭细小病毒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省内部分番鸭群进行鹅细小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同时对疑似病鸭进行了病原的PCR检测。结果发现,在被检测的44份血清样本中鹅细小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34.1%;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检测的样品中,有2份为鹅细小病毒阳性,1份为番鸭细小病毒阳性,且3份被检样品均来自雏番鸭。该研究结果表明,该省番鸭群中存在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感染,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雏番鸭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数日龄至三周龄雏番鸭,具有传播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雏番鸭日龄增长而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患病雏番鸭以腹泻、喘气和肠炎为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在自然条件下青年番鸭和成年番鸭的感染常不呈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经排泄物传播疾病。盛佩良(1990),林世棠(1991),王永坤、孟松树(1991),程由铨(1992),王永坤、张建珍(1996)等分别报道1985年以来在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福州、闽候、安溪等市县…  相似文献   

7.
1.雏鸭群:(1)雏番鸭小鹅瘟、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活苗免疫:在出壳后48h内应用二联雏鹅活苗免疫.或二种单活苗免疫。(2)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和雏番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病活苗免疫。(3)番鸭坏死性肝炎(番鸭肝白点)活苗或灭活苗免疫雏番鸭3日龄左右应用本病活苗免疫.或用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0.3~0.5mL。  相似文献   

8.
曲霉菌病是一种真菌性传染病,几乎所有的禽类和哺乳动物都能感染。临床上主要发生于家禽,雏禽常呈急性群发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2001年春,广西某鸭场的雏番鸭发生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病鸭呈现喘气,呼吸加快,伸脖张口呼吸,造成大批雏番鸭死亡的疾病。我们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鸭曲霉菌感染。1发病情况该养鸭户饲养番鸭1000只,由于当时天气连绵阴雨,畜主用稻草作垫料保暖,室内饲养,饲养至6日龄发现少数雏鸭喘气,畜主怀疑为番鸭细小病毒感染,购买抗番鸭细小病毒高免蛋黄抗体和恩诺沙星等多种…  相似文献   

9.
王永坤 《中国家禽》2004,26(2):35-38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雏番鸭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数日龄至3周龄左右的雏番鸭,具有传播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985年以来,福建、广东、浙江、山东、广西、江西、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均有本病的流行发生。法国学者(1991)报道了1989年在法国两个地区爆发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并从患病雏番鸭群中分离到两株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DucklingParvovirus,简称MPV)。番鸭细小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单股DNA病毒;病毒颗粒大小:角对角直径为25nm,…  相似文献   

10.
<正>雏番鸭细小病毒病(MDPVD),俗称"三周病",该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3周龄内的雏番鸭发病。病番鸭表现为脚软、呼吸困难及腹泻为主要症状,该病的死亡率可达40%~50%以上,给养鸭业造成巨大危害。目前控制本病的方法主要为疫苗免疫接种及一些综合防制措施,对发病动物采用番鸭超免卵黄抗体或超免血清作被动免疫,进行紧急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对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采用康复鸭血清、高免鸭血清及高免卵黄抗体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方法:①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在7~10日龄时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②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在出壳后1日龄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1形只,或高免鸭血清及高免卵黄抗体0.5毫升/只;10日龄再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用番鸭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MPV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和胶乳凝聚试验(LPA)、免疫荧光抗体试验(FA)的检测结果相比较:1材料方法1.1病毒和单克隆抗体雏番鸭细小病毒强毒株(MPV-F),雏番鸭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MPV-McAb15),由本所单克隆研究室制备提供犤1、2犦。1.2样品处理2日龄雏番鸭20羽,每羽腿部肌肉注射0.2mlMPV-F番鸭胚悬液。待雏番鸭发病后扑杀,取肝脏和脾脏组织。一部分组织用蒸馏水制成1∶1匀浆液后,加等体积氯仿振荡3min,5000rpm/min离心5min,…  相似文献   

13.
应用高免卵黄抗体防治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雏鸭肝炎病毒(DHV)鸡胚化弱毒株(QL79)和鸭病毒性肝炎油剂苗免疫鸡制备了高免卵黄抗体,考察了使用高兔卵黄抗体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疗效。结果表明,用卵黄抗体治疗DVH的疗交取决于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及治疗的时间,卵黄抗体的中和效应应达2^8.5以上,治疗最佳时间应在DHV强毒进入鸭体后28小时内,抗体效价在2^8.5以上或过最佳时间或超过36小时,则治疗效果极差。  相似文献   

14.
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鸭细小病毒(Duck parvovirus,DP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雏鸭易感,临床主要表现为气喘、脚软和渗出性肠炎,死亡率约50%~80%,在世界各养鸭地区都有分布,其预防和控制已直接关系到水禽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1]。临床和实验室试验证实番鸭细小弱毒疫苗是预防控制该病最有效措施,而对细小病毒特异性抗体的监测是评价疫苗免疫效果及鸭群合理制定免疫程序的关键[2]。目前国内已经报道[3]的检测番鸭细小病毒抗体的方法有血清微量中和试验、微量点凝试验、胶乳凝集反应、琼脂扩散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检测雏番鸭细小病毒抗体效价的LPAISN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毒和血清:番鸭细小病毒福州株(MPV-F),鸭细小病毒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单抗致敏的胶乳由本室提供。雏番鸭细小病毒活疫苗也由本室提供。1.2试验鸭及疫苗免疫1日龄雏番鸭45羽购自田县,分别腿部肌肉注射2001、2003和2005批号疫0.2ml。每批号疫苗注射15羽。隔离饲养15天后,心采血,分离血清。每批次随机抽取5份血清,56℃水灭活30min后供测试。1.3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PAI):参照程由铨的方法取被检血清50μl加入第一孔(4单位抗原孔)中,混后取50μl加入…  相似文献   

16.
将抗番鸭GPV单抗腹水采用透析法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成抗GPV荧光抗体,研制检测GPV抗原的直接免疫荧光诊断方法。结果显示GPV荧光抗体仅与GPV阳性的组织切片或细胞呈现特异性荧光,与番鸭细小病毒(MPV)、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鸭副粘病毒(DPM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和正常番鸭组织切片不反应;与间接荧光方法的符合率为92.9%。表明GPV荧光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番鸭小鹅瘟病。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番鸭细小病毒(MPV)和番鸭源鹅细小病毒(MDGPV)二联活疫苗(以下简称"二联苗")对1日龄胶乳凝集抑制(LPAI)抗体阴性的雏番鸭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进行了血清学效力检验与靶动物免疫攻毒保护相关性的研究及免疫持续期试验。不同抗体水平的雏番鸭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当免疫鸭血清MPV-LPAI和GPV-LPAI抗体效价分别达1.0 Log2和2.0 Log2以上时,即可有效抵抗MPV和GPV强毒的攻击。免疫期试验结果表明,二联苗以0.2 m L的剂量免疫雏番鸭,接种后各实验组雏番鸭均产生较高的LPAI抗体,其免疫期能持续360 d。上述结果表明该二联苗能够诱导雏番鸭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可以有效预防番鸭细小病毒病和番鸭小鹅瘟病。  相似文献   

18.
宁德市某养鸭专业户,1997年4月初从外地购进1日龄雏番鸭2300羽,7日龄时注射细小病毒高免卵黄抗体,投喂鸭花料,前期生长良好。16日龄始部分雏鸭突然发病死亡,共死亡1334羽,死亡率高达58%。发病第3天前来我站就诊,经临床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和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三周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断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表现精神萎顿、行动迟缓、厌食、打嗑睡、不能走动,随后出现腹泻,拉白灰色或绿色稀便,呼吸困难、解部发组,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性后踢,头向后背弯曲,最后死亡。发病期间,投喂各…  相似文献   

19.
鸡胚对雏番鸭细小病毒易感性的探讨娄华(福建泉州师专生物系362000)王政富(广东佛山农牧专科学校528231)引起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番鸭三周病”、又称“番鸭小鹅瘟”)的病原过去一直认为是小鹅瘟病毒,但近几年来据有关报道及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本...  相似文献   

20.
利用GPV 98E株胚毒免疫产蛋鸭,收集高免鸭蛋,分离卵黄,经水稀释法去脂粗提,硫酸钠盐析获得纯化的鸭源抗鹅细小病毒卵黄抗体,测定其琼脂双扩散效价、含量和回收率;利用低日龄无母源抗体易感雏鹅检测其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经GPV 98E株胚毒免疫的鸭可以很快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纯化的卵黄抗体琼扩效价为1∶32,含量为81.6%,总蛋白回收率为6.01mg/mL。在预防试验中,雏鹅的死亡率为0,在治疗试验中,使用一次预防试验用的剂量治疗发病雏鹅,其死亡率为59%,经二项分布显著性检验,鸭源抗GPV卵黄抗体对鹅细小病毒感染有极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