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膨化亚麻籽对奶牛乳品质及乳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胎次及泌乳天数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9头,采取自身对照,试验前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间饲喂基础日粮加膨化亚麻籽3%,连续饲喂15 d,记录产奶量,并分别于试验前后测定乳成分及乳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日粮中添加膨化亚麻籽对产奶量以及乳蛋白、乳脂、乳糖、SNF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提高了乳汁中MUFA、PUFA和n-3 PUFA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讨石榴籽油和亚麻油,尤其是共轭亚油酸(CLA)、共轭亚麻酸(CLNA)和油酸(VA),对山羊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养分消化率和乳脂肪酸(FA)含量的影响。24头泌乳中期马哈拜斯山羊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ON组),在干物质(DM)基础上,试验1组饲粮中添加石榴籽油25 g·kg-1(PSO组),试验2组饲粮中添加亚麻油25 g·kg-1(LSO组)。各组山羊的采食量、产奶量和4%脂肪校正后的产奶量相近。PSO组和LSO组山羊的乳脂含量显著增加(P0.01),脂蛋白比极显著增加(P0.0001),而乳蛋白质、乳糖和非脂肪固体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中添加植物油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与CON组相比,PSO组和LSO组中乳脂肪中VA比例极显著增加(P0.001),C18:1极显著增加(反-9+反-10,P0.01)。PSO组中,顺式-9、反式-11CLA(瘤胃酸)浓度极显著增加(P0.0001)。与CON组和LSO组比较,PSO组乳脂肪中顺式-9、反式-11、顺式-13和C183CLn A(石榴油酸)极显著增加(P0.0001)。饲料中添加油时,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浓度显著增加(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浓度极显著增加(P0.0001),n-3 PUFA浓度极显著增加(P0.0001),n-6/n-3 PUFA比例极显著降低(P0.0001)。试验结果表明,PSO组和LSO组山羊的乳脂肪含量增加,奶中CLA和VA含量增加,且能降低n-6/n-3 PUFA比例,减少对采食量、产奶量和养分消化率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探讨日粮添加蔗糖和葵花油对奶山羊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脂肪酸(FA)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萨能山羊1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基础日粮不添加油脂和蔗糖(CON组)、基础日粮中只添加葵花籽油(SO组,含量为3.7%DM)、基础日粮只添加蔗糖(SU组,含量为5.2%DM)和基础日粮同时添加葵花籽油和蔗糖(SO+SU组,含量分别为3.7%和5.2%DM)。蔗糖和葵花油代替了日粮中的大麦。分别在试验第18、36、54天检测牛奶产量和组成,第18、54天对瘤胃发酵参数和乳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物质采食量、牛奶脂肪、蛋白质和乳糖含量没有受到影响。与CON组相比,SU组的产奶量显著升高(P0.05),而SU和SO组4%乳脂率校正奶产量极显著增高(P0.01),乳糖率也远超过对照组(P0.1)。试验显示,CON组瘤胃乙酸极显著增高(P0.01);与CON组相比,SU组和SO+SU组戊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SU组和SO+SU组瘤胃p H趋于下降(P0.05),而SU组具有最高的瘤胃丙酸浓度(P0.01)。饮食对瘤胃丁酸、异戊酸和氨态氮浓度没有影响。与CON和SO+SU相比较,SU组的乙酸与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SO组没有变化。与CON和SU组相比较,饲喂葵花籽油极显著增加了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P0.01)。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脂肪酸不受饮食中蔗糖的影响。与CON或SU组相比,SO组和SO+SU组乳脂中总反式脂肪酸-C18的比例、总CLA和C18系列含量有所增加。说明用蔗糖代替大麦粒可以提高奶山羊产奶量,并改变瘤胃发酵模式。此外,蔗糖并没有改变瘤胃脂肪酸生物氢化路径,奶山羊饲喂不饱和脂肪和糖的组合时,并没有改变乳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全脂菜籽或菜籽油对牛奶产量和牛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3组产奶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3的拉丁方阵。对照组(CTL)日粮干物质中添加醚提取物2.3%,两个试验组日粮干物质中添加醚提取物4.2%,分别添加脂肪含量相同的全脂菜籽粉碎物(RC)和含DM2.2%的菜籽油(RO)。试验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的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牛奶产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组的乳脂和乳蛋白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饱和脂肪酸(FA)含量极显著降低,乳脂中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其中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时,牛奶中体内合成的FA含量降低,直接利用的FA含量增加。与饲喂RO组相比,RC组牛奶中乳脂饱和度较低,结果表明,碎油菜籽对瘤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评估日粮补充挤压亚麻籽、毛蕊花糖苷和维生素E对Lacaune母羊产奶量和奶品质参数的影响。选取母羊44只,从分娩后第40±2天开始试验,试验期为98 d,将试验动物均分为4组,每组11只羊。对照组不添加挤压亚麻籽和任何膳食补充剂,另外3个试验组在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挤压亚麻籽(L组)、挤压亚麻籽-毛蕊花糖苷(LVB组)、挤压亚麻籽-毛蕊花糖苷-维生素E(LVBE组)。所有动物分别饲喂等能量的饲粮。700 g浓缩饲料和自由采食草地干草;同时对母羊体重、体况、产奶量和奶质量参数进行测定。LVB组、LVBE组添加毛蕊花糖苷显著提高了产奶量(P0.05)。L组、LVB组和LVBE组添加挤压亚麻籽提高了乳脂水平,并提高了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共轭亚油酸(CLA)的含量,降低了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同时还降低了n-6/n-3值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指数,形成了更好的脂肪酸组成。LVB和LVBE组奶品质的提高可能是由于添加毛蕊花糖苷降低了胆固醇水平,提高了维生素A、E含量,同时降低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水平,增加了抗氧化性。因此,从化学和营养角度分析,添加挤出亚麻籽和毛蕊花糖苷均能提高奶产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6.
孙晓军  李霞  刘雪兰 《山东农业科学》2014,(12):103-106,109
将40周龄海兰白蛋鸡480只平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添加0、0.5%、1.0%和2.0%CLA的日粮,研究日粮不同CLA水平对蛋黄脂肪酸组成及蛋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粮CLA含量的增加,蛋黄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蛋黄中的共轭亚油酸含量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蛋黄的各抗氧化指标发生显著变化,随着CLA添加量的增加,T-SOD酶含量线性增加,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以蛋黄中CLA含量和抗氧化性强弱为评价指标时,CLA的适宜添加量为2.0%。  相似文献   

7.
蛋鸡日粮添加CLA-Ca对蛋黄中CLA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产蛋量相近的72周龄海兰白蛋鸡84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40只,重复3次。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分别饲喂含1%、2%、3%、4%、5%、6%共轭亚油酸(CLA)的玉米-豆粕型日粮4周,研究了日粮添加CLA-Ca对蛋鸡生产性能、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和CL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CLA-Ca降低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可提高蛋黄中CLA含量。日粮CLA水平在1%~6%范围内,CLA水平越高,富集速度越快,富集量越大,CLA最大富集量为692 g/枚鸡蛋,蛋黄脂肪中胆固醇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总体趋势为先升后降,随日粮CLA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LA浓度越高,胆固醇的含量越低,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择132日龄的产蛋期健康鹌鹑450只,随机分成3组,各组日粮中共轭亚油酸(CLA)的添加量分别为0、2.0%和4.0%。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CLA对鹌鹑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酸分析表明,CLA能明显降低鹌鹑蛋黄中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但能增加总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及CLA的含量。CLA 2.0%水平组饲喂20 d鹌鹑蛋黄中的CLA含量达最大。饲粮中添加CLA可生产出富含CLA的鹌鹑蛋。  相似文献   

9.
何春玫  周贞兵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4):917-919,925
为评价番茄红素添加剂对蛋鸡产品中脂质的影响,挑选体重相近、生产性能正常的健康黄鸡80羽,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1.0%、2.0%番茄红素饲喂30 d。结果表明,在饲养管理和基础日粮相同的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2.0%番茄红素饲喂30 d后,可使产蛋黄鸡血清总胆固醇含量降低16.44%(P0.05);甘油三酯含量降低3.84%;胸肌肌肉胆固醇含量下降6.97%(P0.05)。在日粮中添加1.0%、2.0%番茄红素饲喂30 d后,蛋鸡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分别升高14.23%、20.27%(P0.05);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分别降低10.00%、27.14%(P0.05);肝脏中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7.46%、9.77%(P0.05)。可见,日粮中添加番茄红素对降低蛋鸡产品脂质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日粮添加植物油籽对乳脂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日粮中添加国内广泛种植的几种植物油籽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脂脂肪酸组成影响,为改变牛奶脂肪酸组成,提高乳品质寻找合适的途径。【方法】 选用40头泌乳中期(150±25d)、胎次(3±1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对照组、全脂整粒大豆组、混合油籽组以及全脂膨化大豆组)设计。试验期6周,牛奶样品于试验第4、5和6周采集,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脂肪酸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膨化大豆后乳脂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提高了83.33%(P<0.05)。全脂整粒大豆组、混合油籽组以及全脂膨化大豆组乳脂中月桂酸(C12﹕0)和豆蔻酸(C14﹕0)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5.73%和35.51%、38.65%和23.83%、24.85%和31.48%。【结论】日粮添加植物油籽可以改变乳脂脂肪酸组成,增加CLA含量,降低月桂酸(C12﹕0)和豆蔻酸(C14﹕0)含量,从而提高乳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酸构成的油料籽实对奶牛瘤胃液和血浆中脂肪酸的组成及乳脂CLA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乳脂CLA合成机制,为改善牛奶脂肪酸构成,提高乳脂中CLA含量寻找合适途径。【方法】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经产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油料籽实(葵花籽、亚麻籽、菜籽),3种日粮的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同,测定采食后不同时间点瘤胃液、血浆及乳脂中脂肪酸含量。【结果】葵花籽组奶牛乳脂中CLA、t11-C18﹕1、PUFA及LCFA比例均显著高于菜籽组和亚麻籽组(P<0.05);葵花籽组奶牛血浆中t11-C18﹕1的比例显著高于菜籽组和亚麻籽组(P<0.05);瘤胃液中各种脂肪酸含量在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采食后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不同时间点瘤胃液中CLA的比例均较低;瘤胃液、血浆中的t11-C18﹕1含量对乳脂中CLA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41和0.766。【结论】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在优化奶牛乳脂肪酸构成、提高CLA含量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肉仔鸡胸肌和腿肌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将96只1日龄AA(Arbor Acre)雄性肉仔鸡用玉米豆粕日粮饲喂至3周龄,在3周龄末,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LA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CLA日粮,每处理8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42日龄时屠宰,剥离胸肌和腿肌,检测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质过氧化相关指标。【结果】日粮中添加CLA降低了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丙二醛(MDA)(P<0.01)和活性氧含量(P<0.05)。2组肉仔鸡腿肌和胸肌中各种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 (P>0.05)。与对照组相比,CLA组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谷胱甘肽含量分别提高了21.89%和21.56%(P<0.0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8.57%和25.80%(P<0.01)。日粮中添加CLA提高了肉仔鸡胸肌和腿肌总CLA(P<0.01)及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1)。【结论】日粮中添加CLA改变了肉仔鸡胸肌和腿肌脂肪酸的组成,提高了脂质稳定性,同时增加了GSH含量,淬灭了更多的自由基,从而降低了脂质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日本鹌鹑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研究CLA对鹌鹑的蛋品质、蛋黄中的脂肪酸组成、n-6系列和n-3系列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比率(n-6/n-3)以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试验将180只8周龄鹌鹑按单因子设计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CP 20%日粮中添加0,0.25%,0.5%及1.0%CLA,试验期为20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蛋黄中C18: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C22:6)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亚油酸(C18:2)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和n-6/n-3比率显著降低(P<0.05)。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随CLA添加量的增加有下降的倾向,试验开始14 d后0.5%、1.0%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蛋黄中脂肪酸C18:3含量与CLA添加比率间关系为Y=3.882 3X+0.08(r=0.619 1),日粮中CLA适宜的添加量为0.9%。  相似文献   

14.
选用32头泌乳奶牛配对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瘤胃保护赖氨酸(RPLys)10、20、30 g/头.d。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饲喂RPLys组的产奶量与乳蛋白质率都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的产奶量增幅最大,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的乳蛋白质率差异显著(P0.05);添加RPLys对乳脂率、乳糖、非脂总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新疆四个不同品种和德州黑驴不同泌乳周期生鲜乳中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泌乳期生鲜驴乳中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但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和不同泌乳期生鲜驴乳中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组成。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在不同品种存在显著差异(P0.05),疆岳驴生鲜乳中SFA含量最高为46.52%、果拉驴生鲜乳中MUFA含量最高为34.58%、德州黑驴生鲜乳中PUFA含量最高为25.35%,其中果拉驴生鲜乳的SFA、MUFA、PUFA的比例与人乳最为接近。德州黑驴生鲜乳中SFA、MUFA和PUFA含量在不同泌乳周期存在差异,其中SFA和MUFA差异显著(P0.05),德州黑驴泌乳前期、中期和后期生鲜乳中SFA含量分别为48.78%、45.82%、45.91%;MUFA含量分别为25.17%、28.09%、28.74%,其中泌乳中期生鲜乳的脂肪酸营养价值最高。不同泌乳期中的中链、长链脂肪酸相对含量随泌乳期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品种及泌乳周期对生鲜驴乳脂肪酸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半胱胺(CS)和海南霉素(HM)对山羊肌内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一致[(15±1)kg]的3月龄育肥山羊90头,随机分成3组:组I饲喂基础日粮,组Ⅱ在基础日粮中添加900 mg/kgCS,组Ⅲ添加5 mg/kg HM.60 d后每组随机选10头宰杀,取背最长肌和半腱肌,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肌肉中CLA的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比半腱肌高62.3%(P<0.05),每100mg肌肉中CLA含量比半腱肌高41.9%(p<0.05);半胱胺和海南霉素对山羊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半胱胺能够有效提高羊肉中CLA含量.半胱胺处理组半腱肌肌内脂肪中CL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26.5%(P<0.05);日粮添加海南霉素使背最长肌肌内脂肪中CLA含量提高10.1%,但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豆油和鱼油混合物(SFO)是增加羊奶中脂肪酸(FA)生物活性的一个有效营养策略。研究旨在探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SFO对奶的化学组成、FA含量以及血液中FA含量的影响。将奶山羊12只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饲粮中不添加豆油和鱼油,试验组在饲粮中添加豆油55.5 g·d-1·只-1和鱼油11.1 g·d-1·只-1。研究表明,添加SFO对产奶量和乳脂率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trans-11 C18:2(VA)、cis-9、trans-11 C18:2共轭亚油酸(CLA)、trans-10、cis-12、C18 2 CLA、C20 5n-3(EPA)和C22:6n-3(DHA)显著提高(P<0.05),而C14 0、C15 0、C16 0和C18 0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SFO可以增加VA、cis-9、trans-11 C18:2 CLA、trans-10、cis-12、C18 2 CLA、EPA、DH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 FA的含量,降低了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的含量、饱和与不饱和的比例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在羊饲粮(在精料中混有适当草料)中添加SFO可以提高奶中F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麦饲喂对大河乌猪干腌火腿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的作用,为大河乌猪养殖管理和肉制品加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长白猪×大河乌猪”二元杂交的仔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麦饲喂(玉米饲喂为对照)到100 kg(180日龄)、130 kg(210日龄)、160 kg(250日龄)后,选用其后腿肉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二次撒盐加工成干腌火腿,食盐添加量为原料肉重的8%,取含有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的肉块,绞碎后测定食盐、蛋白质、水分、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蛋白质氧化、脂肪氧化水平的差异。【结果】与饲喂玉米相比,从100-160 kg,大麦型日粮组的大河乌猪干腌火腿脂肪含量降低了2%-4%,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4%,蛋白质和脂肪氧化程度减小;大河乌猪体重达到160 kg时,干腌火腿的食盐含量降低了1.03%,水分含量增加了4.52%;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的是130 kg体重组中饲喂大麦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的是160 kg体重组中饲喂玉米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的是130 kg组的饲喂大麦组。饲喂大麦会显著降低100 kg、130 kg组大河乌猪干腌火腿中棕榈酸(C16:0)含量(P<0.05),显著降低130 kg、160 kg组的硬脂酸(C18:0)含量(P<0.05)。与饲喂玉米型日粮组相比,大麦型日粮组的大河乌猪干腌火腿中PUFA含量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UFA/SFA)显著增加(P<0.05)。随着大河乌猪体重的变化,干腌火腿中羰基含量先升高再趋于稳定。大麦型日粮组中大河乌猪干腌火腿的羰基含量均显著低于玉米型日粮组(P<0.05)。在大麦型日粮组中,大河乌猪体重对干腌火腿中TBRAS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玉米型日粮组中,130 kg 体重组的TBARS值显著低于100 kg、160 kg体重组中的TBARS值。饲喂大麦的大河乌猪体重达到160 kg时干腌火腿的品质最佳,其食盐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PUFA含量分别为7.96%、48.38%、34.64%、8.52%和12.18%,PUFA/SFA和n-6/n-3的比率分别为0.31和30.25,羰基含量和TBARS值分别为0.62 nmol·mg-1蛋白质和2.14 mg·kg-1。【结论】饲喂大麦增加大河乌猪干腌火腿的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强其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对骡鸭生产性能与肉品质的影响,为开发富含CLA的功能性鸭肉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发育良好、体重相近的7日龄骡鸭60羽,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添加1.0% CLA的试验日粮,饲养49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化学组成及氨基酸、脂肪酸、血清脂类含量.[结果]日粮中添加1.0% CLA对骡鸭的生长增重和饲料/增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能显著提高胸肌粗蛋白和腿肌苏氨酸(Thr)、丝氨酸(Ser)、异亮氨酸(I1e)、苯丙氨酸(Phe)、精氨酸(Arg)水平(P<0.05,下同);同时能显著提高硬脂酸和亚油酸水平,极显著提高CLA水平(P<0.01,下同),极显著降低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水平.CLA虽能降低骡鸭血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效果均不显著.[结论]在骡鸭日粮添加1.0% CLA,可提高其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肌肉品质风味,增加CL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消费者提供富含必需脂肪酸和功能性CLA的鸭肉产品.  相似文献   

20.
夏广军  严昌国  刘成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69-19873
[目的]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混合植物油,研究植物油对肉牛生产性能、胴体和牛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延边黄牛(公牛)16头,将豆油、红花油和葵花油,按55%、25%和20%的比例混合,分别以4%、5%、6%(以精料为基础)水平添加于肉牛日粮中,研究不同水平植物油对肉牛生产性能、胴体和牛肉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物油组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利用率植物油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油组粗纤维和钙的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随着植物油水平的增加,干物质消化率呈下降趋势,6%植物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植物油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磷的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随着植物油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6%植物油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含量呈上升趋势,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血清其他指标含量不产生明显变化。植物油组眼肌面积和肉质等级均高于对照组,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随着植物油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混合植物油降低了肉牛的采食量、粗纤维和钙的消化率,但对肉牛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增加了眼肌面积,提高了肉质等级,使胴体和牛肉品质得到提高。日粮添加混合植物油的比例不宜过高,可控制在日粮精料的5%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