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与自然月份、胎次、乳区、牛舍、泌乳月等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掌握奶牛隐性乳房炎与外界环境及奶牛泌乳生理状态的关系,为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通过对南方某牧场泌乳牛群进行隐性乳房炎的CMT逐月检测,分析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二、三胎牛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第五、第六个泌乳月和第九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左乳区阳性率高于右乳区。[结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有随着胎次和泌乳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6,他引:52  
1996年1月至1997年3月,经对苏州市牛奶公司泌乳母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SMT逐月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牛的分布无明显季节性,但存在牛群差异性,而新感染阳性率与季节有明显关系(P<0.01),以第3、第4季度为高;3、4胎牛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左侧乳区阳性率显著高于右侧乳区(P<0.01);3~4泌乳月和第9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阳性率也高于其它牛。提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生理状态间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用SCC体细胞计数法对西宁市某奶牛场48头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头被检奶牛和38个乳室的乳汁呈阳性反应,隐性乳房炎的头患病率和乳室患病率分别为31.2%和19.8%。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4~6胎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01);2~4月份隐形乳房炎发病率高于其他阶段;第5、第6个泌乳月和第9个泌乳月以上牛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1月至1997年3月,对苏州市牛奶公司泌乳母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SMT逐月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牛奶的分布无明业季度性,但存在牛群差异性,而新感染发病率与季度有明显关系(P〈0.01),以三,四季度为高,3,4胎牛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胎次(P〈0.01);左侧乳区发病率显著高于右侧乳区(P〈0.01),处于3~4泌乳月和第9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率也高于其它牛,提示: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乘牛场乳牛隐性乳房炎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大乘奶牛场88头泌乳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调查,其中个体阳性率为79.55%,乳区阳性率为41.00%,瞎乳区阳性率为3.69%,隐性乳房炎随胎次增高而显著增加(P<0.01),且与产奶量呈负相关(r=-0.9852,p<0.01);左侧乳区阳性率显著高于右侧乳区(p<0.01)。治疗试验的的29头泌乳牛中用2.5%来苏儿进行乳头药浴,效果极其显著(p<),用盐酸左旋咪唑肌肉注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SMT法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奶牛场泌乳母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38.79%(313/807),乳区阳性率为19.35%(606/3132)。阳性牛的分布在不同牛舍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3胎以上奶牛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在不同乳区间有显著差异,左侧乳区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右侧乳区(P〈0.01)。同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牛床位置、泌乳生理状态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来自三个牛场自2002年1月~2004年3月1 973头荷斯坦牛的13 841条DHI测定日SCC记录。分析表明SCC的平均数为64.99×1 000个/mL,标准差为110.19×1 000个/mL,不同的场、不同的季节对SCC的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的年对SCC的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胎次、不同泌乳月对SCC影响极显著(P<0.01)。SCC随着胎次和泌乳月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影响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三坪牛场19头泌乳奶牛的体细胞测定资料进行统计,利用SAS8.1软件分析了胎次、泌乳月和乳区对SCC的影响,为有效指导该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胎次和泌乳月对SCC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乳区对SCC有显著的影响(P0.05)。SCC随胎次的增加而增加,SCC在泌乳后期有升高的趋势,左前和右后两个乳区SCC明显高于另外两个乳区,当一个乳区SCC超过50万/mL时,其相邻乳区SCC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提高乳产品质量,采用LMT(兰州乳房炎检测试剂)对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70头泌乳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调查及检测,结果表明:①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4.81%,乳区阳性率为25.22%;②奶牛前3胎的发病率较低,平均发病率为37.89%,4胎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平均为64.22%,差异极显著(P<0.01);③第一、四季度发病率略低,平均为50.75%,而第二、三季度发病率较高,平均为68.39%,差异极显著(P<0.01);④2~4岁的奶牛平均发病率为41.25%,5~8岁的平均发病率为73.64%,差异极显著(P<0.01);⑤前面2个乳区发病率较低,平均为48.15%,后乳区发病率平均为51.26%,差异不显著(P<0.05);⑥被检奶牛在1,5,6月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0%、71.43%和62.5%,差异不显著(P>0.05),3月最低为40%,发病率从8月后逐渐下降;⑦泌乳量在10kg以下时,阳性率为70.15%,在10~15kg时,阳性率为54.41%,泌乳量在15~20kg时,阳性率为38.24%,在20kg以上时,阳性率为22.39%,差异显著(P<0.05).在榆林地区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在45%~65%,乳区阳性率在18%~3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奶牛乳房炎的发生规律,通过对河南省中牟县某奶牛场随机抽样500头奶牛的乳房炎检测,获得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的一系列相关数据,并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胎次、月份、泌乳时期、分娩头数、乳区、日产奶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胎次之间奶牛乳房炎发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胎次与总阳性率、临床阳性率、隐性阳性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 8(P0.01)、0.928 8(P0.01)、0.663 8(P0.05);各月份之间奶牛乳房炎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而临床型与隐性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2 6(P0.01);随着泌乳时期延长奶牛乳房炎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且二者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各月份的分娩头数与临床型、隐性型乳房炎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 6(P0.01)、0.862 6(P0.01);4个乳区乳房炎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前后乳区间、左右乳区间也差异不显著(P0.05);日产奶量4个水平之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产奶量与总阳性率、临床阳性率、隐性阳性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 9、-0.910 4、-0.946 5,三者均极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治奶牛乳房炎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在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和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2126头初产奶牛13168条DHI测定记录,以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两者的互作作为研究因子,分析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体细胞数评分(SCS)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01)。初产奶牛于泌乳早期牛乳SCC较高(294.16×10^3个/mL),随着泌乳月龄的增加,SCC逐渐降低,泌乳中期(192.71×10^3个/mL)和泌乳晚期(185.51×10^3个/mL)牛乳SCC基本保持稳定;初产奶牛泌乳早期牛乳SCS比泌乳中期和泌乳晚期极显著升高(P〈0.01);初产奶牛牛乳SCC冬季最高(312.72×10^3个/mL),春季次之(236.48×10^3个/mL),秋季最低(168.59×10^3个/mL);初产奶牛冬春季牛乳SCS比夏秋季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月龄、产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奶季节对SCC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求水牛泌乳和非泌乳期关键调控差异表达miRNAs及其表达模式,试验结合Solex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18个水牛乳腺组织在泌乳期和非泌乳期差异表达的miRNAs,设计、筛选可行的miRNAs反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miRNAs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miRNA的差异表达模式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泌乳期miRNA-103、miRNA-125a、miRNA-30a-5p和miRNA-148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泌乳期(P<0.05);miRNA-29a在非泌乳期表达量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miRNA-141、miRNA-125b和miRNA-497在泌乳期表达量均高于非泌乳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低丰度的miRNA-490和miRNA-592在泌乳期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泌乳期(P<0.05)。Novel-123b在泌乳期和非泌乳期差异不显著(P>0.05),Novel-57在泌乳期比非泌乳期高29.79倍(P<0.01)。本试验结果为后续水牛乳腺研究提供了16个miRNA的可用特异性反转录引物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miRNA-103、miRNA-125a、miRNA-30a-5p、miRNA-148a、miRNA-29a和Novel-57 6个水牛差异表达miRNAs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甘州区1997~2006年十年发情授配母牛数的逐月统计分析,以揭示母牛发情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一年中,发情母牛1月所占的比例最小,只有3.5%;9月最高,达14.0%;按季节分布看,12、1、2月所占比例最小,只有全年的12.81%,7、8、9月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8.0%,其中8、9月间差异不显著,与7月间差异显著(P<0.05),与其它各月间差异极显著(P<0.01),显示母牛发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将月平均温度与发情母牛所占的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相关系数(r)为0.869,说明温度与母牛发情呈正相关(t<0.01).  相似文献   

14.
影响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牛奶尿素氮的环境及生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牛奶尿素氮(MUN)的影响因素及夏季热应激相关指标对MUN的影响,实测北京地区7个牛场2016年7、8月的荷斯坦牛直肠温度和体况评分(BCS),收集北京地区68个牛场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利用固定模型分析环境和生理因素,以及4%乳脂校正乳(FCM)、乳蛋白量和体细胞分(SCS)对MUN全年测定值的影响,并重点分析夏季MUN随BCS和直肠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数据测定月份和产犊季节对MUN影响极显著(P0.01),冬季MUN水平偏低,夏季普遍较高,春季产犊的牛MUN高于其他产犊季节;泌乳121~180 d MUN水平最高;MUN随胎次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SCS、FCM和乳蛋白率分别与MUN夏季测定值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BCS对夏季MUN影响显著(P0.05),但直肠温度对MUN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利用产犊季节和测定月份可以预估群体MUN的水平,夏季则可通过奶牛体况变化及泌乳性能预测个体MUN,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管控夏季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15.
纯种和牛快速扩繁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达到快速扩繁纯种和牛的目的,试验从供体牛高强度超数排卵、胚胎性别鉴定及不同品种受体牛移植对产犊、妊娠期和犊牛初生重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种和牛连续超排9次,每次间隔30 d,第2次头均回收胚数22.78枚,显著高于第5~9次结果(P< 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1~3次头均可用胚数分别为8.67、13.78、8.56枚,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2次头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第4~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5),极显著高于第7、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1)。性别鉴定胚胎和常规胚胎移植妊娠率和产犊率差异均不显著(P> 0.05),性别鉴定胚胎的母犊率为95.56%。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产犊率高于和牛杂交牛、荷斯坦奶牛受体,但差异不显著(P> 0.05)。和牛杂交牛受体妊娠期极显著高于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所产和牛母犊初生重显著高于和牛杂交牛受体(P< 0.05),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3个品种受体牛产和牛公犊初生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同一品种受体牛其产公、母犊牛的妊娠期及初生重均相近。  相似文献   

16.
产奶量差是奶牛个体同一胎次前后2个泌乳月产奶量的差值,可准确反映产奶量变化情况。为探究影响荷斯坦牛产奶量差的因素,本研究收集整理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2015-2018年55 193头次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胎次、测定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4个因素对荷斯坦牛产奶量差的影响。结果显示:胎次、测定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奶量和产奶量差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不同胎次、测定年度和产犊季节的荷斯坦牛总产奶量在第2个泌乳月增加最快,产奶量差为8.79kg;头胎第6泌乳月、二胎第7泌乳月和三胎及以上第6泌乳月产奶量下降最大,产奶量差分别为-2.86kg、-4.59kg和-6.13kg;2015-2018年4个测定年度中,第10、第6、第7、第6泌乳月产奶量降低最大,产奶量差分别为-2.26kg、-4.98kg、-4.44kg和-3.56kg;春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4泌乳月、夏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12泌乳月、秋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9泌乳月、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6或第7泌乳月产奶量下降最大,产奶量差分别是-4.34kg、-4.71kg、-5.36kg和-5.40kg。此外,产奶量差与泌乳持续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产犊间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泌乳天数、高峰奶、乳脂率、蛋白率、305d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产奶量差作为衡量奶牛产奶量变化的指标之一,可为牧场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快肌肌浆球蛋白可调节磷酸化轻链(myosin light chain,phosphorylatable,fast skeletal muscle,HUMMLC2B或MYLPF)基因在布莱凯特黑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布莱凯特黑牛与鲁西黄牛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为探讨其与肌肉生长发育关系奠定基础。以布莱凯特黑牛和鲁西黄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背最长肌、心脏、肺脏、肝脏、脾脏等10个组织中MYLPF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布莱凯特黑牛和鲁西黄牛2、6、10和12月龄4个不同时期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YLPF基因在背最长肌中高表达,在心脏中少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MYLPF基因在2、6、10和12月龄牛背最长肌中均高表达,但随着年龄的增加MYLPF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2月龄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1),12月龄表达量最低。4个时期布莱凯特黑牛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鲁西黄牛,其中10月龄差异极显著(P<0.01),2和12月龄差异显著(P<0.05),6月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结果表明,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可能对骨骼肌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可为研究肉牛骨骼肌生长发育机理和阐明肌肉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季节和方法对牛、绵羊卵母细胞回收及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屠宰牛、绵羊卵巢,研究了季节和方法对卵母细胞回收及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对牛卵母细胞的回收和利用没有影响;抽吸法是合适的牛卵巢卵母细胞采集方法;季节对绵羊卵母细胞的回收和利用有显著影响,绵羊在非繁殖季节卵母细胞的回收率和可用率显著高于繁殖季节(P<0.05),而体外成熟率极显著低于繁殖季节(P<0.01);切割法回收的绵羊卵母细胞可用率(P<0.01)和体外成熟率(P<0.05)显著高于抽吸法,适合绵羊卵母细胞的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