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究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在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和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2126头初产奶牛13168条DHI测定记录,以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两者的互作作为研究因子,分析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体细胞数评分(SCS)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01)。初产奶牛于泌乳早期牛乳SCC较高(294.16×103个/mL),随着泌乳月龄的增加,SCC逐渐降低,泌乳中期(192.71×103个/mL)和泌乳晚期(185.51×103个/mL)牛乳SCC基本保持稳定;初产奶牛泌乳早期牛乳SCS比泌乳中期和泌乳晚期极显著升高(P0.01);初产奶牛牛乳SCC冬季最高(312.72×103个/mL),春季次之(236.48×103个/mL),秋季最低(168.59×103个/mL);初产奶牛冬春季牛乳SCS比夏秋季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月龄、产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奶季节对SCC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体细胞数(SCC)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利用SAS9.0的GLM模型,统计分析覆盖16个省(市、区),33个规模奶牛场,23 351头中国荷斯坦牛,从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的225 775条奶牛个体生鲜乳SCC检测记录。结果表明:奶牛个体生鲜乳SCC的总体均值为48×104cell/mL,标准差为117×104cell/mL,个体生鲜乳SCC波动范围较大;其中,77.9%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SCC小于50×104cell/mL,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26;11.3%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SCC介于50×104~100×104cell/mL之间,乳房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16;10.8%的奶牛个体,生鲜乳SCC大于100×104cell/mL,理论上乳房处于临床感染状态,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58。奶牛个体生鲜乳体细胞数评分(SCS)呈正态分布,与奶牛个体因素(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含量、胎次和泌乳阶段)和环境因素(泌乳月份、泌乳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与奶牛养殖区域、奶牛场差异不显著(P〉0.05)。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SCC主要在50×104cell/mL以下,依据影响参数能实现对生鲜乳SCC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发挥DHI分析检测在奶牛场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本文利用河北省三河顺发牛场278头1~6胎次DHI测定资料,分析了在不同胎次和不同产犊季节体细胞评分(SCS)以及不同泌乳月份体细胞数(SCC)的变化情况,另外还对不同体细胞数范围和对应的体细胞评分对牛乳成分的影响以及与它们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胎次增高,SCS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产犊季节显著影响着SCS的水平,夏季产犊的牛只SCS达到了最高水平,与其他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SCC在泌乳末期水平最高,泌乳初期水平较低且稳定;SCC(SCS)极显著地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对乳脂率和乳蛋白有显著影响,与产奶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r=-0.41,P0.01),与乳脂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34,P0.01),与乳蛋白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牛乳中体细胞评分(SCS)对日产奶量(DMY)和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使用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牛场共2 338头荷斯坦牛的33 290条DHI记录和生产性能数据,将DHI记录中的体细胞数(SCC)转化为SCS后分析SCS对DMY与乳成分的影响。运用SAS 9.2软件对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并对SCS与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其固定效应主要包括SCS、场、年份、季节及胎次效应。结果表明:SCS、场效应、年份效应、季节效应和胎次效应均对DMY与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SCS的增加,DMY和乳糖率(MLP)呈下降趋势,当SCS为0水平,且SCC为9×103~17×103个/mL时,DMY和MLP极显著高于其他SCS水平(P<0.01);MFP和MPP呈上升趋势,当SCS为9水平,且SCC为4 529×103~4 904×103个/mL时,MFP和MPP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S与DMY、ML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CS与MFP、MP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通过分析SCS对产奶量和乳成分间的关系,可为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预防和降低患乳房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评分分布规律的因素,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9个牧场2003年—2009年118471次奶牛群体改良(DHI)测定日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中体细胞数(SCC)为455.35×104个/mL,体细胞评分(SCS)为3.66。胎次、泌乳月和产犊季节显著影响乳中SCS的分布。随着胎次和泌乳月的增加,高SCS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加,第3胎以上和第9泌乳月以后的奶牛有20%以上乳中SCS均高于6分(即大于56.5万个/mL)。春季产犊高SCS(≥6)所占比例最小(17.63%),夏季产犊比例最大(20.28%)。  相似文献   

6.
季节、胎次及泌乳月份对地中海奶水牛乳体细胞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取了意大利南部地区某牧场的225头地中海奶水牛共计4480条DHI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配合线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季节、胎次、泌乳月份等因素对奶水牛体细胞数(SCC)的影响。结果发现:季节、胎次和泌乳月份对SCS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夏季奶水牛SCS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初产奶水牛SCS最低,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升高;第2个泌乳月SCS最低,随后因泌乳时间的延长体细胞数则呈不断升高趋势。这些结果可为促进地中海奶水牛在我国的繁育及杂交改良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补充加酶营养调控舔块饲喂试验表明,试验组牛奶体细胞数比对照组显著降低(11.0×10^5个/mL对21.86×10^5个/mL),在整个试验期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奶牛生产性能(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测定体细胞数,探究奶牛的胎次及其不同泌乳阶段对其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乳损失量的影响。通过对某养殖场泌乳期奶牛DHI的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随奶牛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但SCS在不同胎次的不同泌乳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一胎牛SCS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增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SCS呈显著性差异(P<0.05);二胎牛与三胎牛SCS呈现相同变化规律,泌乳前期的SCS较泌乳中期高,而泌乳后期SCS显著高于前2个泌乳阶段(P<0.05)。乳损失量随胎次的增加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且泌乳早期和泌乳后期乳损失量高于泌乳中期。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产后1~7 d)体细胞数(SCC)的群体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以2018年7、8月产犊的64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收集测定母牛产后1~7 d每次挤奶样品中的SCC、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分析泌乳天数、胎次、样品采集时间和牧场因素对泌乳早期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并分析泌乳早期SCS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产后1~7 d SCC均值为670.02×103个/mL,泌乳早期SCC随泌乳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泌乳天数、胎次、样品采集时间和牧场均对泌乳早期SCS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早期SCC与乳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南方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南方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变化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南方地区某奶业集团2003—2006年7个牛场2063头中国荷斯坦牛92133次奶牛群改良计划(DHI)测定日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中体细胞数(SCC)为(399×1000±909×1000)个/mL,不同牛场、年份、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月和胎次对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SCC随着胎次和泌乳月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我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该乳业集团内部各牛场的饲养管理制度与本研究较高的乳中体细胞数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2因子4水平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以研究日粮粗蛋白和消化能对伊犁马泌乳后期产奶量、乳成分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回归分析获得伊犁马泌乳后期适宜粗蛋白和消化能的需要量.选取年龄11~12周岁、体重410 kg±30 kg、胎次4~5胎,处于第3泌乳月的伊犁马30匹,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单栏定量饲养,分别饲以6种不同DE和CP水平的日粮,试验期60 d.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粗蛋白和消化能摄入的增加,日估计产奶量逐渐增加,其中以日粮4组(CP 1 352 g/d,DE 25.5 Mcal/d)最大,为8 156 mL/d.日粮4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锌、锰在各组中最高,分别为0.99%、1.77%、1.12 μg/mL和28.96 ng/mL,而体细胞数和磷最少,分别为10.60×10^3个/mL和0.32 mg/mL.乳糖、总固体物、钙和铜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产奶量与粗蛋白和消化能的回归关系为:日产奶量(mL/d)=-1.052 1×10^5 +581.678 3×DE+116.6012×CP-0.111 0×DE×CP-0.037 2×CP^2-1.958 5×DE^2 (P<0.05).研究结果提示:DE和CP日摄入量影响处于泌乳后期伊犁马的产奶量和乳成分,400 kg体重伊犁马泌乳后期DE和CP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108.05MJl/d和1 419.32g/d.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奶牛第一胎泌乳性能的影响,以便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荷斯坦奶牛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海丰奶牛场有限公司2009年引进2480头澳系进口荷斯坦牛产犊季节及其第一胎泌乳性能的数据,分析不同产犊季节对第一胎泌乳天数、全泌乳期实际产奶量、305d校正奶量、305d脂肪产量和305d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对第一胎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显著影响305天脂肪产量(0.01P0.05),春季产犊的奶牛泌乳天数最长(358±10d),而冬季产犊的奶牛泌乳天数最短(299±18d),春季与夏季产犊奶牛的全泌乳期产奶量显著高于秋季、冬季产犊奶牛(P0.05),夏季产犊奶牛305d脂肪产量最高。[结论]综合各产犊季节样本量及相应泌乳性能,认为该场澳系进口荷斯坦牛最适宜产犊季节为夏末秋初,此时泌乳性能最好。该结果对同类地区引进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繁殖与生产管理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植福华 《中国奶牛》2012,(13):71-73
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和泌乳时间相近的30头泌乳前期荷斯坦牛,随机分为3组(试验Ⅰ组、Ⅱ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在试验组精料补充料中添加300g/t和600g/t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研究其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奶牛产奶量分别提高了1.18kg/d和1.23kg/d,乳脂率分别提高了0.03和0.39个百分点,乳蛋白率分别提高了0.01和0.05个百分点,体细胞数分别下降15.86万个/mL和14.63万个/mL,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泌乳前期的奶牛日粮中添加外源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具有促进奶牛泌乳、改善乳成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探求奶粉中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E.sakazakii)更好的快速检测技术,将硫堇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阪崎肠杆菌抗体依次自组装到多壁碳纳米管/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修饰的丝网印刷碳电极上,制得一种阪崎肠杆菌酶免疫传感器。采用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对不同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特性表征测试,根据免疫电极CV还原峰电流在孵育前后的变化差值(ΔI)对阪崎肠杆菌进行检测。优化试验条件下,该方法对阪崎肠杆菌检测线性范围为103~10^9 CFU/mL,检出限为6.6×10^1 CFU/mL;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非目标菌ΔI〈0.5μA)、准确性(与GB/T 4789.40-2010符合率为100%)、稳定性(免疫电极在4℃无菌环境下保存30d,响应电流仍能达到初始值的92.3%)和重现性(RSD=6.3%)。  相似文献   

15.
对安徽某规模牧场随机采集的314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牛奶体细胞计数(SCC),并对分离比例较高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进行亚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0个低体细胞数奶样(SCC25×104/mL)的细菌检出率只有8.3%,分离细菌为CNS;而194个高体细胞数奶样(SCC≥25×104/mL)细菌检出率高达72.2%,分离出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CNS、大肠杆菌、停乳链球菌等。其中CNS感染比例最高、为28.8%,主要包括松鼠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型葡萄球菌等。乳腺内细菌感染可引起患病乳区SCC显著升高(P0.05),松鼠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也可引起SCC显著升高(P0.05),不同亚种的CNS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71.2%、53.8%和82.7%。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南方地区某新建大型奶牛场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间头胎及二胎共2006头荷斯坦牛临床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病原菌感染类型结果,用x^2检验分析不同胎次临床乳房炎发病次数和发病率及不同致病菌导致的临床乳房炎在不同季节和泌乳阶段发病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该牛场一胎和二胎奶牛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11.81%和9.02%(按头数算),但二胎牛多次发生临床乳房炎的比例较大。一胎奶牛仅发现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单独感染及葡萄球菌一大肠杆菌混合感染3种病原菌组成类型,二胎奶牛比头胎牛增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和链球菌一葡萄球菌混合感染4种类型。致病菌类型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单独感染为主,一、二胎奶牛均占总发病数85%以上;季节和泌乳阶段对一、二胎奶牛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一胎牛秋季发病率最高,而春季发病率最低,而二胎牛冬季发病率最高(33.33%),秋季最低(16.88%);2个胎次奶牛泌乳早期临床乳房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阶段。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在整个泌乳期均可发生,酵母菌主要出现在二胎牛泌乳中期,平均感染时间分别为(148.75±69.60)d,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主要发生在二胎牛泌乳后期,平均感染时间分别为(213.60±55.88)和(234.43±42.35)d。结果对该地区同类型奶牛场临床乳房炎防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Immunoglobulin (Ig) G1 concentrations in milk from Holstein cows was measured to determine if transfer and concentration was influenced by production factors (lactation number, stage of lactation, daily milk production), milk composition (milk fat, protein, lactose, and total solids content) or by serum IgG1 concentration. Two hundred and ninety-nine Chinese Holstein cow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four herds containing a total of more than 1600 lactating animals. The concentration of IgG1 in the milk and serum was determined by ELISA.Milk IgG1 concentrations varied between 0.030 and 0.614 mg/mL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actation number, stage of lactation, daily milk production and somatic cell count. The IgG1 mass was found to highly correlate with lactation number, stage of lactation, daily milk production and milk protein content. Lactation number had the highest positive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IgG1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宁夏区内5个规模奶牛场的繁殖母牛生殖状况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表明,产前体况评分为3.25~4,产后体况评分为2.75~3.5,年泌乳量为7 000~5 000kg,产犊季节在秋冬季、经产奶牛等因素与其相对应的对照组比较,产后卵巢开始活动的时间、产后第一次站立发情的时间、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明显提前(P〈0.05),受胎率明显增高(P〈0.05),产犊指数明显缩短(P〈0.05)。  相似文献   

19.
泌乳早期在奶牛饲养中是一个基础时期,这一时期奶牛经受着激素、生理、代谢水平的强烈应激,导致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提高泌乳早期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文中对添加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蛋氨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