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阐述了DEA法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我国的海洋渔业,分析表明,在我国远洋渔业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船数多但船体不够大,这是提高洋船队捕捞能力的主要,也是远洋渔业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其次,我国远洋捕捞船队的“能力利用度”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1999年以辽宁,江苏,福建,山东和广东为最高,其余各相关省市都有可能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效率的提高而增加捕捞产量。在帆张网作业中的DEA分析得出结果:一个投入因子若普遍被高估(或低估)相同的比例,应不会影响捕捞能力。因此得出结论:运用DEA法可以对不变投入,可变投入与最终的产出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在多重投入情形下的最大产量;DEA法既能处理大量的数据,也能解决较少数据的情况,其在海洋渔业方面应用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随机生产边界法是一种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线性规划方法。在得到待定系数的估计值后,可求得理论产出,进而可以求得各投入单元的技术效率。以年渔获产量为产出,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和渔船数为投入,应用该方法计算浙江省1996—2004年的海洋捕捞能力。结果表明2000年浙江省捕捞技术效率最高,达到99.9%。在与DEA法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两者计算结果相近,都能较准确的反映捕捞能力水平;在使用SPF法分析捕捞能力时,要注意技术无效率投入的剔除。此外,在用SPF法计算捕捞能力时,应将除去劳动力外的投入因子全部货币化,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随机生产边界法是一种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线性规划方法。在得到待定系数的估计值后,可求得理论产出,进而可以求得各投入单元的技术效率。以年渔获产量为产出,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和渔船数为投入,应用该方法计算浙江省1996—2004年的海洋捕捞能力。结果表明2000年浙江省捕捞技术效率最高,达到99.9%。在与DEA法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两者计算结果相近,都能较准确的反映捕捞能力水平;在使用SPF法分析捕捞能力时,要注意技术无效率投入的剔除。此外,在用SPF法计算捕捞能力时,应将除去劳动力外的投入因子全部货币化,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用PTP法和DEA法分别对中国海洋渔业的捕捞能力进行了量化研究。指出在中国使用PTP法计算海洋捕捞能力时,以渔船功率为投入单位要较以渔船数为投入单位计算得到值更符合实际。进一步的分析明确了中国海洋捕捞能力的过剩首先是渔船功率的过剩。结果表明:若在1999年海洋捕捞渔获量的基础上实行产量“零增长”,则中国海洋捕捞渔船数的削减幅度应为35.2%,渔船总吨位的削减幅度应为29.8%,而总功率的削减幅度要达到37.3%。提出了“补充峰值年”的新方法,认为PTP法的适用背景是市场经济比较完善条件下的海洋捕捞业。更适于进行纵向的时间序列的分析。而DEA法则适合于在一个时间点上进行横向的“能力”估算。分析表明:基于实际捕捞量的捕捞能力一般总是被低估,故实际要削减的捕捞能力的量总是大于计算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捕捞能力的量化研究及量化方法的讨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TP法和DEA法分别对中国海洋渔业的捕捞能力进行了量化研究。指出在中国使用PTP法计算海洋捕捞能力时,以渔船功率为投入单位要较以渔船数为投入单位计算得到值更符合实际。进一步的分析明确了中国海洋捕捞能力的过剩首先是渔船功率的过剩。结果表明:若在1999年海洋捕捞渔获量的基础上实行产量“零增长”,则中国海洋捕捞渔船数的削减幅度应为35.2%,渔船总吨位的削减幅度应为29.8%,而总功率的削减幅度要达到37.3%。提出了“补充峰值年”的新方法,认为PTP法的适用背景是市场经济比较完善条件下的海洋捕捞业。更适于进行纵向的时间序列的分析。而DEA法则适合于在一个时间点上进行横向的“能力”估算。分析表明:基于实际捕捞量的捕捞能力一般总是被低估,故实际要削减的捕捞能力的量总是大于计算值。  相似文献   

6.
各地报刊文章选登日本的海洋渔业日本的海洋渔业包括远洋渔业、近海渔业和沿岸渔业三部分。1远洋渔业日本的远洋渔业是指在公海和在世界各沿海国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使用高效率渔船进行捕捞作业的渔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捕捞方式是底拖网、金枪鱼延绳钓、鱿鱼钓...  相似文献   

7.
海洋渔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我国居民粮食供给和优质蛋白质输出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我国2005—2016年海洋渔业产量与产值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4年的数据进行预测,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和预测结果探究其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渔业产量和产值一直稳步增长,同时海水养殖的增长速度高于海洋捕捞,且已形成"以养为主、以捕为辅"的海洋渔业生产结构;此外,远洋渔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并在未来4年仍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应以政策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刺激渔业经济平稳增长,同时兼顾渔业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由FAO重点推荐的PTP法及有关研究现状,在国内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的海洋渔业实际,对我国的“捕捞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并对该方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改进。提出了“补充峰值年”的新方法,认为在对我国现阶段渔业进行PTP分析时,以采用渔船的“功率”作为投入指标较为合适。同时还指出:PTP法的适用背景是市场经济比较完善条件下的海洋捕捞业。  相似文献   

9.
PTP法在我国海洋渔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由FAO重点推荐的PTP法及有关研究现状,在国内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的海洋渔业实际,对我国的“捕捞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并对该方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改进。提出了“补充峰值年”的新方法,认为在对我国现阶段渔业进行PTP分析时,以采用渔船的“功率”作为投入指标较为合适。同时还指出:PTP法的适用背景是市场经济比较完善条件下的海洋捕捞业。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反映我国研究与开发(R&D)投入产出效率,并为各地区的效率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30个省市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测度。静态比较结果显示:2010年在我国30个省市中,R&D投入产出效率达到DEA有效的仅有6个地区,轻度DEA无效的有4个地区,中度DEA无效和严重DEA无效的达到20个地区(比重高达66.67%),我国大多数地区的R&D投入产出效率较低;而动态的比较结果则说明我国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在逐年提升,R&D投入产出效率也在逐年增强,但是我国各地区2000—2010年R&D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相差很大,10多年内均未达到DEA有效的地区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海洋渔业经济中捕捞能力利用效率和最佳捕捞潜能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技术非有效性分析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理论,最大捕捞能力分析框架以及生物经济学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模型加以分析讨论,同时对该理论的优缺点加以评述。最后指出在有限开放式捕捞前提下,捕捞业产能始终处在非经济运行状态,同时对我国的渔业政策提出在坚持现有的“休渔”禁捕措施上加大对渔民减船、转产的政策扶植力度,最大限度的保护现有海洋渔业资源,为将来实施“总可捕量”结合“个别可转让渔获配额”等渔政管理政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印度洋是海洋捕捞作业的重要海域,分析捕捞方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量是评价渔业资源利用状态的基础,也是确保其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支撑。本研究根据FAO提供的1950-2019年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数据,采用优势分析(Dominance analysis),分析了70年间主要捕捞方渔获种类和渔获量组成,比较不同时间序列下主要捕捞方和种类对渔获量的贡献率。研究表明,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突变点检测及渔获量增长趋势可划分为1950-1982年、1983-2005年和2006-2019年三个阶段。研究分析表明,各阶段累计渔获量前十的渔获种类、捕捞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长头小沙丁鱼(Sardinella longiceps)累计渔获量为最高,鲣、黄鳍金枪鱼等种类渔获量对总渔获量的贡献度较高;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等是沿海国和地区各阶段渔获量最高的捕捞方,西班牙、法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是非沿海国和地区渔获量最高的捕捞方,对各阶段印度洋西部海域总渔获量的贡献度基本都超过10%。。研究认为,基于印度洋西部海域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潜力,各主要捕捞国家和地区应该降低捕捞努力量,养护已过度开发的经济种类,增加对资源量丰富的短生命周期种类的开发力度,确保印度洋西部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金枪鱼渔业国际组织的公正性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养护高度洄游、跨界的金枪鱼资源,建立了五个金枪鱼国际组织,使公海金枪鱼渔业从自由竞争走向了以国际渔业组织为平台的合作、竞争时代。但是,由渔业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资源利用和养护规则与习惯国际法、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环境法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并不完全一致。相对比例过高的金枪鱼组织成员资格费,配额分配或捕捞能力限制过分地与历史渔获量和所谓的科学贡献关联,只和短期内的年均渔获量低程度关联的财政分摊方案等都有损于新兴远洋渔业国、沿海国、群岛国享有的渔业权益。建议重视国际渔业法和环境法理论研究,积极参加金枪鱼组织基本文件修订工作,和有关国家一起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渔业秩序,并应努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谈判的博弈实力。  相似文献   

14.
总结概括我国海洋捕捞渔民群体存在的收入问题表现,并从资源状况、管理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造成问题的本质:有限的海洋渔业资源不足以支撑严重过剩的捕捞产能,而且当前的外部环境又在加重这种失衡,相应的管理措施不能同时兼顾改善海洋渔业资源状况、降低过剩捕捞产能、维持捕捞渔民收益、缩小渔民收入差距。因此,为解决捕捞渔民群体收入问题,促进海洋捕捞渔民增收,应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保证海洋捕捞渔民的生产物质基础;建立健全传统捕捞渔民渔业权益保障机制,保障海洋捕捞渔民公平发展的权利;完善渔业管理政策制度,确保海洋捕捞渔民权利的均等性;加强对传统捕捞渔民新技术和其他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捕捞渔民综合素质,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海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现存海龟仅有2科6属7种,且都处于濒危状态,国际上十分重视海龟保护工作。在海洋渔业捕捞活动中,经常误捕到海龟,捕虾拖网、刺网、延绳钓渔业对海龟资源的误捕和伤害性最大。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主导,各区域性渔业组织及捕鱼国政府部门为管理主体的法律政策框架,制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海龟养护、减少海龟误捕及伤害的决议性文件。主要的管理手段有:渔民培训、渔具渔法优化设计、信息收集与交流、港口检查措施、观察员制度、规范渔捞日志等。在技术措施方面,拖网捕捞中的"海龟逃生装置"、刺网捕捞中的"窄网"和提高拉杆长度、延绳钓渔业中采用的圆形钓钩和鲐鱼饵料,都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我国的渔业管理制度对减少渔业活动中的海龟误捕伤害涉及不多,研究很少,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来指导,亟需完善。建议:(1)普及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法和理念;(2)不断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3)制定可行的管理标准,并使用市场机制;(4)相应的控制手段要适当,并与其他措施相结合;(5)渔民培训与保育观念的宣传。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发展可持续性渔业,为进一步规范海洋捕捞、减少对海龟等珍稀物种的伤害误捕提供了契机,如何与国际社会的管理"接轨",实现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渔民生计的"双赢",都是需要管理部门着重考虑的。  相似文献   

16.
海洋捕捞业贡献了我国水产品产量的约五分之一,但渔业资源衰退与捕捞强度过大的矛盾亟需破解,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首先对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的总产量变化趋势、省份结构、品种结构、海区结构、作业方式结构等特征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我国海洋捕捞业供给侧的突出问题是海洋捕捞产量远超资源可捕量和渔获物中鱼类所占比重仍呈增长趋势。最后,以海洋捕捞渔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阐述了我国海洋捕捞渔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世界头足类资源仍具一定开发潜力,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远洋鱿钓作业渔场单种产量最高的品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专属经济区等海域。对阿根廷捕捞渔业产量、主要捕捞品种及产量、阿根廷滑柔鱼产量等进行了初步统计,总结了阿根廷渔业管理制度及中阿渔业合作情况,并结合阿根廷滑柔鱼渔业资源的管理实例,从近海和远洋渔业两个角度分析了其对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的启示,如构建近海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网络、开展近海渔业主要品种总可捕量管理试点、采取临时性休渔措施以保育渔业资源、逐步完善伏季休渔制度、加强渔港监督检查能力、制定渔业从业者准入条件、构建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