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远洋渔业起步于1989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现已成为世界远洋鱿钓渔业的主要生产国、市场国和消费国,远洋鱿钓渔业整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产业进入到转型升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阶段。然而,目前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存在着产业模式单一、自然资源渔场年间变化显著、综合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努力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公海鱿鱼资源的科学养护和长期可持续利用,实现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结合我国和世界远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提出了4个方面的建议和对策:(1)积极开发有潜力的新资源和新渔场;开展国际合作,建立起全球公海鱿鱼资源渔场监测体系,提升对公海鱿鱼资源的认知能力。(2)围绕找鱼、捕鱼、保鲜、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开发新技术和新装备,提升对公海鱿鱼资源的开发能力。(3)在公海实行自主休渔,实行精细化的VMS监控,派遣国际观察员,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增强我国参与公海鱿钓渔业的国际治理能力。(4)实行鱿鱼原产地管理制度,编制与发布全球鱿鱼产业白皮书和中国远洋鱿鱼指数,推动成立国际公海鱿鱼民间组织,增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茎柔鱼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分布水域广,种群结构复杂。采用线粒体COⅠ序列为遗传标记分析了东南太平洋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遗传结构特征。在秘鲁外海8个群体239个样本的线粒体COⅠ序列中共检测到46种单倍型,42个变异位点。8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469±0.114)~(0.759±0.08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 04±0.001 07)~(0.003 63±0.001 21),均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水平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基于单倍型构建的NJ树以及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树分析显示,8个群体间没有明显的地理谱系结构特征。AMOVA及F_(st)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变异百分比为0.26%,群体内变异百分比为99.74%,说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分化。群体间的基因流数据分析表明,各群体间具有显著的基因交流。研究结果可为茎柔鱼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及科学管理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 Dana)对盐度的适应性,设置盐度骤变和渐变两组实验。骤变实验以34±0.4为基础盐度,活体磷虾直接转入14±0.4、18±0.4、22±0.4、26±0.4、30±0.4、34±0.4、38±0.4、42±0.4、46±0.4、50±0.4和54±0.4盐度水体中;渐变实验盐度从34±0.4开始,以4·d-1的日变幅逐渐升至54和降至14,观察记录并分析不同处理下南极大磷虾的生存状态和蜕壳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在骤变实验中,盐度对南极大磷虾死亡率的影响具有显著作用(P0.05);蜕壳现象只出现在骤变盐度26~42范围时,且以盐度值为38时达到最大值,为88%。在渐变实验中,盐度对南极大磷虾的存活率的影响具有显著作用(P0.05);南极大磷虾存活的适宜盐度为30~42;以34±0.4为基础盐度,盐度在特定范围内升高时,会增强南极大磷虾的蜕壳率,而随着盐度的下降,蜕壳率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南极海域南极磷虾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由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CCAMLR)多年来始终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在南极海域内设立的48.1区的捕捞限额控制在1.55×10~5t,从而引发了众多争议,采用CCAMLR公布的2006-2015年生产统计数据,利用基于贝叶斯方法的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对FAO 48.1区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的渔业资源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当前48.1区南极磷虾资源的环境容纳量为(1.93~7.84)×10~7t;渔业资源综合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为0.4~0.6;2016年48.1区南极磷虾的平均生物量为3.88×10~7t;48.1区南极磷虾资源当前最大持续产量(MSY)为5.5×10~6t;当前的触发产量远低于MSY的阈值,48.1区内南极磷虾资源几乎处于原始未开发状态。建议提高48.1区南极磷虾的触发产量至5.5×10~5t。  相似文献   
5.
玻璃钢水槽内大黄鱼养殖环境噪声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下声音测量系统,分别记录了开放式圆形玻璃钢水槽内养殖环境噪声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摄食过程声音,并进行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SPL)计算和频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环境噪声SPL约为110.27 d B(d B re:1μPa),包括主频率峰值为100 Hz的养殖工作设备与水槽内壁的低频共振噪声、1 250 Hz的表层水体气泡噪声、1 600~2 500 Hz的曝气石、增氧机、空气压缩机工作噪声;(2)增氧机和曝气关闭时,大黄鱼摄食过程声音SPL约为92.65 d B,高于背景噪声SPL,主要为游泳声音70~500Hz、吞食产生的水体表面搅动与气泡破裂的声音1 000~2 000 Hz、咀嚼颗粒饵料声音2 000~4 500 Hz;(3)增氧机和曝气开启时,背景噪声SPL略高于摄食声音约17.62 d B,且摄食声音无法区别于背景噪声,但并未影响鱼类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提取拖网航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渔业生产管理、捕捞效益计算、资源调查等常把航次作为一个重要参考量。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时间分辨率约为3 min,空间分辨率约为10 m,具有很好的时空特征,通过对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挖掘可以提取航次。渔船作业过程中航次一般包括起航、海上作业、返航,渔船起航和返航的港口常不同,对港口所在的陆地和岛屿做向外缓冲形成一个面,以船位点与港口所在陆地缓冲面的距离作为离岸距离,根据离岸距离变化判断渔船的航次,并通过编程实现航次提取,6艘调查船提取的航次结果与实际记录的43个航次相比,起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1%,返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2%,网次可以根据航速提取,计算出每个航次中的网次数。  相似文献   
7.
挤压加工对南极磷虾粉营养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南极磷虾粉,采用国标方法分析其营养成分,并与船产南极磷虾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包括船产南极磷虾粉和双螺杆挤压方法制备南极磷虾粉的得率、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在3种加工方法(其中双螺杆挤压法分别采用两种前处理法)中,两种双螺杆挤压方法制得的虾粉与船产南极磷虾粉的得率、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显著;但采用双螺杆挤压经两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分别制得的南极磷虾粉的得率、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为所用原料基础特性差异不同所致。本文探索了双螺杆挤压技术应用于南极磷虾粉生产的可行性,也为"低温"南极磷虾粉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猪口蹄疫具有典型的疾病特征,需要做到及时的发现与控制管理。同时日常要注重预防为主的饲养理念,做好猪舍环境管理、饲料品质管理、疫苗接种管理等,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疫情发生后的大规模传播带来的损失。具体操作上需要依据各场的饲养情况而定,做到个性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配制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鱼粉比例分别为0%、10%、20%、30%的4组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200 d后,分析南极磷虾粉替代部分鱼粉对网箱养殖俄罗斯鲟生长和鱼体组织氟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比例的升高,俄罗斯鲟的末重、增重、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先上升后下降,饲料系数先降低后升高,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2)实验结束时,俄罗斯鲟肌肉、肝脏和鱼鳔的氟浓度低于检测限,但鳃、皮、脊骨和背骨呈现剂量浓度效应,各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在俄罗斯鲟饲料中加入10%比例的南极磷虾粉时获得最佳生长效果和较低的组织氟累积。  相似文献   
10.
南极磷虾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不同来源的南极磷虾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与进口鱼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开利轮产南极磷虾粉(磷虾粉S)粗蛋白含量为62.89%,高于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安兴海轮产南极磷虾粉(磷虾粉D)和进口鱼粉的粗蛋白含量,两种磷虾粉粗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一级品和二级品指标。磷虾粉S、磷虾粉D和进口鱼粉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6.36%、57.19%、67.24%,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4.65%、20.69%和25.25%,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1.43%、21.74%、25.62%,且磷虾粉S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磷虾粉D和鱼粉,磷虾粉S、磷虾粉D和进口鱼粉三种样品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57.83、49.89、57.07;磷虾粉S、磷虾粉D和进口鱼粉三种样品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3.28%、40.25%、46.58%,且磷虾粉S的EPA与DHA的总量(36.14%)高于磷虾粉D(31.30%)及鱼粉(27.65%)。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粉蛋白含量高,且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推荐的蛋白质理想模式,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