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秦美猕猴桃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1种在采收期筛选优质秦美猕猴桃商品果的方法。结果表明,采收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7.00%以下的猕猴桃,后熟到可食用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反而最高,V c和可滴定酸等营养指标较好,食用品质和贮藏品质最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7.00%的果实,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7.00%的果实软化、腐化完毕时间延迟15、27 d。因此可利用手持糖量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来选择食用品质好且耐储藏的猕猴桃。  相似文献   

2.
以"贵长"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对8个不同采收期(盛花后132、136、140、144、148、152、156和160 d,采收Ⅰ~Ⅷ期)猕猴桃果实在室温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猕猴桃采收后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和总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而果实中总酚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采收Ⅳ、Ⅴ、Ⅵ、Ⅶ和Ⅷ期采收期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7.00%以上,干物质含量在17.22%以上;采收Ⅳ期、Ⅴ期果实采收时具有较高的V_C含量,失重率低于其他采收期,出现腐烂的时间较晚。贮藏期间,采收Ⅳ期、Ⅴ期猕猴桃的干物质含量高于其他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采后16 d后整体上高于其他采收期,V_C含量在采后28 d后仍高于其他采收期,总酚含量在采后12 d后均高于其他采收期,失重率和腐烂率则低于其他采收期。由此可见,"贵长"猕猴桃适宜采收期为采收Ⅳ~Ⅴ期(即盛花后144~148 d),此时可溶性固形物和干物质含量分别为7.0%~7.5%和17.22%~18.45%。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软枣猕猴桃果实贮藏中软化特性,以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果实贮藏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果实在贮藏初期硬度下降明显,贮藏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贮藏3~4d达峰值,有机酸含量逐渐减少,Vc含量在贮藏中下降不明显,且在贮藏第5天有回升的趋势。软枣猕猴桃果实在贮藏2d内淀粉几乎全部降解,总糖在淀粉减少的始点开始急剧增加,贮藏4d后保持稳定,而还原糖在贮藏中徐徐增加。软枣猕猴桃果实贮藏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很相似,在贮藏初期逐渐增加,且都在贮藏4d出现明显的活性高峰。  相似文献   

4.
1-MCP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软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的影响,以软枣猕猴桃果实为试材,进行1-MCP处理,然后在常温下贮藏,检测与果实软化有关的防御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MCP处理的软枣猕猴桃果实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明显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果实硬度下降速度明显延缓,从而延缓了果实的软化。同时,1-MCP处理推迟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峰的出现,且降低软枣猕猴桃果实在贮藏初期丙二醛(Malondialdehyde,简称MDA)含量,即1-MCP处理延缓软枣猕猴桃果实的软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甲壳素对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以桓优1号软枣猕猴桃为试材进行了甲壳素喷布处理和浸泡处理。结果表明:甲壳素处理可增加果实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分别增加了3.5%、1.4%和1.47N;提高果实亮度,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增加172.83 mg/kg,但不能控制维生素C分解;甲壳素处理抑制果实软化,降低果实失水率,从而提高果实的贮藏性,以甲壳素4次喷布处理的效果最佳(贮藏天数增加5.7d)。  相似文献   

6.
采收期和贮藏时间对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美人柑橘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及贮藏时间对果实平均单果重、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下旬及以后采收的果实着色好、固酸比高,有较好的品质;各采收期果实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类似,果皮着色呈上升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14 d达到峰值,可滴定酸含量持续下降,常温下贮藏28 d品质劣变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CaCl2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的影响。[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为材料进行CaCl2处理,调查果实的品质、呼吸率、乙烯发生量、细胞壁成分和果胶分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CaCl2处理延缓了软枣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和果实硬度下降的速度;降低呼吸速率并促进了乙烯的发生;抑制淀粉降解和α-淀粉酶活性。在整个贮藏过程中,CaCl2处理抑制果胶酶的活性和延缓细胞壁(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作用,对保持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增加贮藏寿命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研究可为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0.
为猕猴桃新品种瑞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瑞玉猕猴桃为试验材料,于花后28d开始每隔14d持续测量田间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干物质等指标,探明从花后至成熟过程中果实形态、生长和发育等特性,以及果实干物质积累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瑞玉猕猴桃果实发育的动态曲线。结果表明:瑞玉猕猴桃在花后28~152d的发育过程中,果实单果重、横纵径、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前68d增长较快,平均单果重可增长至55.6g,完成果实77.3%的单果重生长量;152d后单果重、横纵径的生长基本停止;152~180d干物质含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很快,硬度迅速下降。瑞玉猕猴桃的最佳采收期在花后144~152d,此期间其可溶性固形物为7%,硬度为7.3~7.4kgf,干物质含量为20.81%,适宜采收且有利于后期贮藏。采收期不宜晚于花后152d。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徐香、海沃德猕猴桃为实验材料,对不同采收期猕猴桃品质进行监测,以研究徐香、海沃德猕猴桃的品质变化以及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徐香和海沃德的单果重整体都在增加;但果形指数并无明显变化;徐香的干物质显著高于海沃德。在整个实验阶段,两个品种的干物质含量都是逐渐增加的,果实硬度随着干物质积累而逐渐降低;徐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花后166d达到6.52%,表明该品种已经可以适时采收;而海沃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75d达到最佳适宜采收期,由此表明海沃德的适宜采收期比徐香晚10d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收期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于盛花期后168 d、171 d、174 d、177 d、181 d和183 d采果,冷藏中定期测定几种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期不影响呼吸峰出现的时间,但影响峰值高低;早采的果实失水严重;晚采的果实硬度下降快且腐烂率高;适期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及vC含量变化幅度小,失水及腐烂少。用于长期贮藏的洛川红富士最佳采收期在盛花期后171~177 d,采收时硬度≥8.4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  相似文献   

13.
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对火龙果的科学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以白玉龙火龙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下贮藏的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的火龙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呈现非跃变型果实的特征,早采收的果实呼吸强度大;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增加,而叶绿素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外观艳丽,风味变好.在贮藏过程中,果实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失重率逐渐上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花后25d采收的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较低,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总糖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低,贮藏效果好,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软枣猕猴桃果实成熟度的划分标准,进而确定不同销售需求的最佳采收期,并对在冷库贮藏的七成熟、八成熟和九成熟的果实特性进行研究,为不同成熟度的软枣猕猴桃贮藏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软枣猕猴桃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淀粉、单宁、种子转色指数,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各分级指标权重,建立软枣猕猴桃综合值评分模型;并以此为标准,对果实成熟度进行分级,测定不同采收期的软枣猕猴桃冷藏期间的理化指标。【结果】盛花期后76 d和78 d果实的6个指标综合评分≤0.3209,划分为七成熟,盛花期后80 d和82 d果实的6个指标综合评分为0.3209—0.4562,划分为八成熟,盛花期后84、86、88、90和92 d果实的6个指标综合评分为0.4562—0.6440,划分为九成熟,盛花期后94和96 d果实的6个指标综合评分≥0.6440,划分为十成熟。在贮藏过程中,八成熟果实在后期腐烂指数显著低于七成熟的果实,硬度显著高于七成熟的果实,八成熟和九成熟果实的单宁含量在贮藏14 d后一直处于较低状态,八成熟果实的VC含量在贮藏70 d时最高,七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成熟度的果实,八成熟和九成熟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增减程度差异不大。七成熟果实不能在采后的贮藏过程中完成后熟,达不到预期的口感与风味;九成熟果实在贮藏后期风味良好,但贮藏期最短;八成熟果实贮藏后各项生化指标可达到最佳状态。【结论】软枣猕猴桃果实的6个指标综合评分分别为≥0.6440、0.4562—0.6440、0.3209—0.4562、≤0.3209时,可将果实成熟度确定为十成熟、九成熟、八成熟和七成熟;七成熟果实口感与风味不好,八成熟果实适合长期贮藏、错季节上市及远距离运输后销售,九成熟果实适合采后本地销售鲜食及加工。  相似文献   

15.
以紫红龙火龙果外观色泽为标准,判断其采收成熟度,观察常温和冷库贮藏开始腐烂时间、腐 烂率的变化,比较贮藏期内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Vc 含量的变化,确定其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 成熟度Ⅰ、Ⅱ采收的果实在常温下贮藏比成熟度Ⅲ采收的果实延长2 d,冷库贮藏延长9~10 d。常温贮藏10 d 后,成熟度Ⅱ的品质最佳;低温贮藏至果实出现腐烂,成熟度Ⅱ的品质略优于成熟Ⅰ和Ⅲ,因此成熟度Ⅱ为紫 红龙火龙果最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6.
为制定猕猴桃新品种瑞玉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瑞玉猕猴桃为试验材料,于花后28d开始每隔14d持续测量田间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干物质等指标,探明从花后至成熟整个过程中果实形态、生长和发育等特性,以及果实干物质积累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瑞玉’猕猴桃果实发育的动态曲线。结果表明:瑞玉猕猴桃在花后28~152d的发育过程中,果实单果重、横纵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前68d增长较快,平均单果重可增长至55.6g,完成整个果实77.3%的单果重生长量;152d后单果重、横纵径的生长基本停止,其曲线与横轴基本保持平行;152~180d干物质含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很快,硬度迅速下降。瑞玉猕猴桃在花后144d左右进入采收期,其可溶性固形物为7%,硬度在7.3~7.4kgf,干物质含量为20.81%,适宜采收,且其采收期不宜超过152d。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采收期对凉香苹果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凉香苹果果实为试材,分5批采收,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理化指标,探讨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后期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辽宁熊岳地区,9月21日和25日采收的凉香苹果,在贮藏过程中品质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持,且贮后180 d果实的硬度分别为7.84 kg/cm2和7.76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27%和13...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采收期对猕猴桃果实耐贮性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Ⅰ(4%~5%),Ⅱ(6%~7%)和Ⅲ(8%~9%)时进行采摘,3组果实低温(4℃)贮藏,每10d测定1次相关指标.结果表明:Ⅱ时期果实最耐贮藏,在果实贮藏70d时好果率仍为80%以上;Ⅰ时期果实最不耐贮藏,果实好果率仅为38%;而Ⅲ时期果实最贮藏效果较好,好果率为71%.Ⅰ时期果实较Ⅱ、Ⅲ时期果实,失水率、酸度值更多,硬度、VC含量下降更快,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下降更提前;其中Ⅱ时期较Ⅲ时期的果实的耐贮藏效果更好.因此,猕猴桃要尽量在Ⅱ时期进行采摘保藏.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采收适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猕猴桃果实成熟期间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适期采收的果实软熟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好等特点,对猕猴桃采收适 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美品种应从10月上旬起、亚特从10月中旬起、海瓦德从10月15日起采收为宜,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采收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品种的采收期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延长软枣猕猴桃的贮藏期,减少农业经济损失,以软枣猕猴桃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果实腐烂率、失水率、硬度、呼吸强度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MCP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延长果实贮藏期;能抑制果肉硬度下降;适当浓度能降低果实失水率及降低呼吸峰值;对果实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1-MCP处理中,以1.0μL/L处理的果实贮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