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茯苓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茯苓多糖吸光度。结果:对来自不同产地的10个样品进行测定。结论:茯苓多糖最佳检测条件为检测波长490 nm;5%苯酚用量为1.2 mL;浓硫酸用量为7.0 mL;反应时间为30 min;温度45℃。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对其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3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50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仔猪随机分为6组,抗生素组(添加硫酸黏杆菌素20 mg/kg+杆菌肽锌40 mg/kg+喹乙醇100 mg/kg)、空白组(既不添加任何抗生素也不添加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和白术茯苓多糖复方添加组(分别添加0.02%、0.04%、0.06%和0.08%白术茯苓多糖复方),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试验期27 d。结果表明:1)与抗生素组和空白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白术茯苓多糖复方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并且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与空白组相比,抗生素组和0.06%白术茯苓多糖复方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 0.05)。3)饲粮添加0.02%、0.04%、0.06%和0.08%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含量与空白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0.06%白术茯苓多糖复方显著降低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P0.05),且添加0.04%和0.06%白术茯苓多糖复方显著提高了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P0.05)。5)与抗生素组和空白组相比,0.06%和0.08%白术茯苓多糖复方组空肠黏膜Toll样受体4(TLR-4)、TNF-α和IL-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知,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缓解断奶仔猪腹泻,提高仔猪免疫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仔猪饲粮中白术茯苓多糖复方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06%。  相似文献   

3.
茯苓多糖对刺参体腔液中免疫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煎煮法提取茯苓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得茯苓多糖的含量为50.57%。利用分光光度技术,分析茯苓多糖对刺参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补体C3含量的影响。试验组向各组刺参体腔内分别注射质量浓度为0.6、1和1.4mg/mL的茯苓多糖溶液500μL。在注射免疫增强剂后第2、4和6天,检测AKP、LSZ和SOD活性及补体C3含量。结果显示,注射后6d内,试验组刺参体腔液中LSZ活性、SOD活性、补体C3含量及AKP活性分别在第4、4、4和6天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分别为对照组的5.5倍、1.2倍、2.6倍和1.5倍。注射0.3mg茯苓多糖的刺参AKP和LSZ活性高于另外2组,注射0.5mg茯苓多糖的刺参SOD活性和补体C3含量高于另外2组。研究结果表明:茯苓多糖能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可作为刺参免疫增强剂使用,有成为刺参饲料添加剂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口服茯苓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将茯苓多糖按05、0、200、350、500 mg/kg的剂量添加到基础饵料中,饲养点带石斑鱼[(83.25±8.94)g]28 d。每7 d取样1次,测定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补体C3、补体C4、白蛋白/球蛋白(A/G)值,以及血液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吞噬能力。结果表明:茯苓多糖能降低点带石斑鱼血清A/G值,提高血清补体C3含量,提高血液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吞噬率。茯苓多糖对点带石斑鱼血清中ACP活力、LZM活力和补体C4含量影响不明显,但能降低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茯苓多糖能提高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建议饲料中茯苓多糖添加量为50~200 mg/kg,连续喂食28 d。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茯苓多糖对2型糖尿病(NIDDM)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及肾组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方式诱导NIDDM动物模型,然后将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茯苓多糖灌胃组、罗格列酮灌胃组,药物连续灌胃42 d后,检测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肾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WRP对NIDDM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能提高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的含量。表明茯苓多糖能增强肾脏抗氧化性,保护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可以治疗或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一、茯苓的价值与特性茯苓为多孔菌科茯苓菌的地下菌核。别名有:杜茯苓、野苓、不死面、云苓、赤苓。茯苓是一种大型药用菇,约有80%的中医处方都用茯苓。功效有:利尿、安神、平心律、健脾胃,治小儿伤风、咳嗽、眩晕等病症。并可供食品工业用。茯苓受到特殊的礼遇是因为它有丰富的营养,含有大量的多糖、多种微量元素,卵磷脂等。多糖主要是茯苓聚糖、葡萄糖、果糖等。用化学方法使茯苓聚糖转变为茯苓多糖后,能对小白鼠癌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茯苓植株是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的真菌。菌丝体是茯苓的营养器官,幼嫩时呈白色…  相似文献   

7.
用稀碱法从茯苓中提取茯苓多糖,应用氯磺酸-吡啶法得到硫酸化茯苓多糖。通过观察细胞病变(CPE)效应来评价不同浓度硫酸化茯苓多糖和不同作用方式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酯化茯苓多糖预作用于单层细胞12 h后感染104TCID50PRRSV,能明显阻断病毒感染细胞,其阻断病毒感染作用的最小浓度为100 mg/L;而硫酸化茯苓多糖预作用4 h后感染104TCID50的PRRSV阻断感染作用不明显,显示硫酸化茯苓多糖体外对PRRSV感染细胞的阻断感染作用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感染剂量为104TCID50PRRSV后加入不同浓度硫酸化茯苓多糖,也能有效抑制病毒在细胞上的感染与增殖,其作用最小浓度为50 mg/L;而不同浓度多糖与104TCID50病毒在体外共同孵育12 h后加入到单层细胞,多糖直接杀灭PRRSV的最小浓度为100 mg/L。  相似文献   

8.
多糖为白花蛇舌草重要活性成分之一,主要是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甘露糖组成的杂多糖;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对多糖含量具有一定影响;主要的提取方法是通过不同的提取温度、时间等条件,用各种柱层析得到多糖纯品;主要用苯酚-硫酸法、红外光谱及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含量。白花蛇舌草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其作用机制与提高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黄芪多糖(APS)和茯苓多糖(WCP)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将150尾10月龄长江鲟幼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PS0.1组(按体重添加黄芪多糖0.1 g/kg)、APS0.2组(按体重添加黄芪多糖0.2 g/kg)、WCP0.1组(按体重添加茯苓多糖0.1 g/kg)和WCP0.2组(按体重添加茯苓多糖0.2 g/k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各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照鱼体重量添加不同含量的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用水稀释成糊状,每天灌服1次,连续投喂20 d。试验第20天每个重复随机选取5尾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补体3(C3)、补体4(C4)、碱性磷酸酶(AKP)、γ干扰素(IFN-γ)、溶菌酶(LZM)、抗菌肽(TP)]、抗应激指标[皮质醇(COR)、热休克蛋白-70(HSP-70)、褪黑素(MT)]、肠道消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茯苓多糖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试验设空白对照组[0.2 m L/(10 g·BW·d)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0.26 mg/(kg·BW·d)安定灌胃]、茯苓多糖低剂量组[1.90 g/(kg·BW·d)茯苓多糖灌胃]、茯苓多糖中剂量组[3.61 g/(kg·BW·d)茯苓多糖灌胃]和茯苓多糖高剂量组[5.80 g/(kg·BW·d)茯苓多糖灌胃]5个组别,对小鼠进行抗惊厥试验以及协同戊巴比妥作用试验,观察茯苓多糖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高剂量[5.80 g/(kg·BW·d)]的茯苓多糖有一定抗惊厥作用,抗惊厥率是60.00%,而且能协同戊巴比妥增加小鼠的入睡时间,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增加至73.2 min左右;中剂量[3.61g/(kg·BW·d)]茯苓多糖的抗惊厥率是20.00%,协同戊巴比妥作用后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增加至63.2min左右;低剂量[1.90 g/(kg·BW·d]的茯苓多糖抗惊厥率是16.50%,协同戊巴比妥作用后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增加至55.7 min左右。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的抗惊厥率、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分别为0、80.00%和48.1、95.3 min左右。[结论]茯苓多糖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且随剂量的升高其镇静和催眠作用均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1.
研究黑曲霉发酵茯苓饲料添加剂的最佳发酵工艺。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相结合的试验设计,利用蒽酮-浓硫酸法测定发酵后茯苓多糖含量,以茯苓多糖含量为指标,选择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含水量52%,发酵时间7.4 d,接种量4%,发酵温度32℃,初始pH 5.5。经5次验证试验,测得茯苓多糖平均值为90.36%,与预测值91.00%接近,此工艺条件下相较于未发酵茯苓中15.62%的茯苓多糖,发酵后茯苓多糖增加了4.78倍。结果提示,此发酵工艺操作简单,能显著提高多糖含量,可为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类添加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150头体重接近的23日龄断奶仔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将仔猪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6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抗生素的饲粮(硫酸黏杆菌素20 mg/kg+杆菌肽锌40 mg/kg+喹乙醇100 mg/kg),空白组饲粮(既不添加任何抗生素也不添加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分别添加0.02%、0.04%、0.06%和0.08%白术茯苓多糖复方的试验组饲粮,试验期27 d。结果表明,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各添加量组和抗生素组仔猪盲肠微生物中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和Firmicutes(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与空白组相比,0.02%、0.04%、0.06%和0.08%白术茯苓多糖复方组及抗生素组盲肠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和空白组相比,添加0.02%和0.06%白术茯苓多糖复方能显著增加盲肠蓝藻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而添加0.04%、0.06%和0.08%白术茯苓多糖复方能显著增加盲肠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添加0.04%、0.06%和0.08%白术茯苓多糖复方能显著增加软壁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仔猪盲肠主要优势菌属是普氏菌属,饲料中添加0.02%白术茯苓多糖复方时,盲肠普雷沃氏菌属NK3B31、普氏菌属-1显著高于空白组和抗生素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2%、0.04%、0.06%和0.08%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后,盲肠巨型球菌属和黑草属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白术茯苓多糖复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甘肃不同产地党参药材中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产地党参药材中多糖成分变化,探讨多糖成分在党参质量评价方面的可控性。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党参多糖成分分析,建立有效部位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实用性。结果:甘肃不同产地党参多糖含量在18.38%~47.25%,平均含量为34.12%,变异幅度为29.27%。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党参多糖成分变化反应灵敏,该结果为党参品种选育、适宜环境的选择、品质调控措施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党参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总糖的含量差异。方法:对黄芪样品进行煎煮处理,提取黄芪总糖成分,按照部颁黄芪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糖的含量。结果:甘肃产黄芪总糖含量最高为19-3%。结论: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总糖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其产地、采收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茯苓多糖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最主要化学活性物质之一。茯苓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炎、抗菌、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茯苓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本文主要针对茯苓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茯苓多糖的开发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体内外抑菌试验考察茯苓多糖和恩诺沙星联合抗菌的生物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浮游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MTT法检测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的抑制作用,同时腹腔注射SA建立小鼠腹腔感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腹腔给药的方式,检测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在体内抑制SA的效果。在体外抑制浮游菌的试验中,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鸡BSA的MIC为16μg/mL(以恩诺沙星计);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SA的MIC为8μg/mL(以恩诺沙星计);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E.coli的MIC为4μg/mL(以恩诺沙星计);在体外抑制细菌生物膜的试验中,茯苓多糖可以改善恩诺沙星清除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在治疗小鼠腹腔感染试验中,茯苓多糖可以使恩诺沙星抑制SA的活性增强。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具有增强恩诺沙星抗菌能力的作用,有效减少恩诺沙星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7.
茯苓多糖是茯苓的主要成分,主要由线型β(1→3)-D-葡聚糖组成。对茯苓多糖的结构、提取与纯化、作用及应用、制剂研究情况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广西蚕业所资源圃中的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硫酸-蒽酮法对22个种质枝条的不同枝段进行了多糖含量测定比较。结果得出:桑枝条多糖含量范围为6.527~9.507 mg/g。22个桑种质中伦教40的多糖含量(9.507 mg/g)最高,其次为沙2×伦109(8.587 mg/g)、桑特优2号(8.551 mg/g)和桂7625(8.517 mg/g)。同一枝条不同枝段群组间多糖含量变异数差异性达显著水平,其中,桑枝条的中、下段多糖含量都高于上段。枝中、下段的多糖含量均与上段的差异性显著,不同枝段多糖含量的排序为:枝上段(7.337 mg/g)枝中段(7.899 mg/g)枝下段(8.069 mg/g)。由此可知,桑枝中多糖含量具有由上至下的富集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贞苓增免散进行定性鉴别、定量分析,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女贞子、茯苓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贞苓增免散中特女贞苷的含量,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4 nm、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同时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贞苓增免散中茯苓多糖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硫酸-蒽酮溶液为显色剂,在620 nm处测定OD值。结果显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无阴性干扰、专属性强、分离度高,能有效鉴别女贞子、茯苓;加样回收试验测得特女贞苷与茯苓多糖的含量分别在0.03~0.30 g/L、0.052~0.100 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8%、99.20%,RSD分别为2.17%、2.22%;高效液相法测得贞苓增免散中特女贞苷含量为12.3 mg/g;硫酸-蒽酮法测得0.1 g/L中贞苓增免散中茯苓多糖含量为0.077 8 mg。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稳定性、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贞苓增免散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茯苓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分别以茯苓酸和茯苓多糖含量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确定因素和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对茯苓酸和茯苓多糖提取工艺进行考察。优选茯苓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6倍药材质量的85%乙醇在55℃条件下提取1 h,优选茯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10倍药材质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2 h。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