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司振书  孟喜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22-8223
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饲料中饲喂肉鸡,检测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免疫器官中T细胞百分数,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7日龄时,试验组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比空白对照组高6.76%、10.69%、11.09%,差异显著(P<0.05);49日龄时,试验组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1.07%、19.01%、14.52%,其中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差异显著(P<0.05),法氏囊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10、17日龄时试验组鸡的胸腺T细胞百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3.01%和6.41%;试验组10、17日龄时鸡的脾脏T细胞百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9.40%和9.71%,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投喂皇竹草和配合饲料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短期内投喂优质牧草对大规格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以皇竹草、配合饲料在半径为5 m的圆形室内水泥池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0±0.1)k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分别记为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每天于8:30和16:30投喂两次,试验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束时对其生长、体型和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牧草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而空壳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组草鱼肌肉中普通营养成分、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月桂酸外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牧草组和配合饲料组草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53%和19.33%;牧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85,配合饲料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67,其组成均符合FAO/WHO的标准;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草鱼肌肉中均含有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n-3 PUFA/∑n-6 PUFA值分别为25.80%和22.56%。研究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在不降低肌肉营养物质含量前提下,摄食牧草的草鱼具有出肉率高、体型好等优点,更符合商品鱼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3.
董艳珍  刘茂春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53-54,149
用金银花、鱼腥草两种中草药的提取液拌饵投喂金鲫,在开始投喂药饵后的第31d测定金鲫免疫器官(头肾、脾脏)指数以及免疫器官溶茵酶活性。结果显示,投喂药饵30d后,免疫器官指数金银花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0.01〈P〈0.05),头肾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达到0.415和0.721,鱼腥草组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器官溶菌酶活性用药组较对照组都有显著提高(0.01〈P〈0.05),且金银花组效果更好(P〈0.01),头肾和脾脏溶菌酶活性分别达到243.92U/ml和64.87U/m1。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发芽蚕豆与发芽豌豆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分别以普通配合饲料、发芽蚕豆和发芽豌豆投喂体质量为(1056.1±30.3)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养殖周期为84 d。结果显示:与投喂普通配合饲料的草鱼相比,发芽蚕豆与发芽豌豆均显著降低了草鱼的体质量增长,增大了饲料系数(P<0.05);同时,草鱼肌肉的失水率下降,硬度与咀嚼性显著提高,肌纤维密度增大、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增加,肌肉与皮肤中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和COL1A2 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提高(P<0.05);发芽蚕豆组草鱼的体质量增长、肌肉硬度与咀嚼性、肌纤维密度以及肌肉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发芽豌豆组(P<0.05)。结果表明:投喂发芽蚕豆与发芽豌豆,虽然降低了草鱼的生长性能,但能够改善草鱼的肌肉品质,并且投喂发芽蚕豆的效果优于发芽豌豆。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草鱼摄食蚕豆后免疫功能变化及转投30 d人工饲料后免疫增强效果,在草鱼摄食蚕豆30、60、90、120及150 d(转投饲料30 d)时,检测肠道、头肾、肝脏等器官超微结构及C-type lysozyme、IFN-I、TNF-α等免疫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饲喂单一饲料蚕豆的草鱼,其肠道、头肾、肝脏等3个重要免疫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转投饲料30 d后其病变并未显著好转;2)免疫基因C-type lysozyme、IFN-I、TNF-α、IgM和MHC-I的表达在30~120 d均被抑制,转投饲料30 d后,头肾中C-type lysozyme、IL-1β、IFN-I、IgM、MHC-I以及肝脏中IL-1β、TNF-α、IFN-I、IgM、MHC-I的表达量有所增加。综上,草鱼摄食蚕豆后其免疫功能受到显著抑制,而转投30 d饲料对脆肉鲩的免疫机能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齿苋多糖对草鱼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洁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162-164
为生产水生动物的最佳免疫调节剂提供参考,促进渔业健康发展,用马齿苋多糖免疫草鱼,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研究了马齿苋多糖对草鱼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免疫后5d、10d,马齿苋多糖免疫草鱼的头肾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增加;草鱼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免疫后10d、15d,脾脏增值指数均极显著(P<0.01)增加。结论:马齿苋多糖对草鱼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能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7.
分别进行了二个试验以考察饲喂蚕豆对不同规格草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试验Ⅰ以配合饲料,浸泡蚕豆或发芽蚕豆饲喂平均体重(535±50)g草鱼77 d;试验Ⅱ以配合饲料、发芽蚕豆饲喂平均体重(84.5±3.5)g草鱼68 d.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中,与摄食配合饲料的草鱼相比,摄食浸泡蚕豆或发芽蚕豆均极显著降低了草鱼增重率(P<0.01),提高了饲料系数(P<0.01);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胶原蛋白含量上升(P<0.01);前肠道蛋白酶活力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表明,投饲蚕豆可改变草鱼肌肉成分,但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肠道蛋白酶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齐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12-1113,1119
[目的]探讨超微粉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江汉土鸡雏鸡免疫器官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挑选100只江汉土鸡雏鸡,随机分为5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4、5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2.0%的中草药超微粉添加剂,研究超微粉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免疫器官组织的影响。[结果]2、4组雏鸡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5组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3、4、5组的脾脏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4.1%、29.6%、26.3%和16.2%,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4组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组免疫器官的T、B淋巴细胞相对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免疫器官细胞紧密,基本无损伤细胞及核固缩现象。[结论]中草药超微粉添加剂能够明显刺激免疫器官的生长,并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35~50kg无角陶赛特和小尾寒羊杂交二代母羔的生长、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年龄、体质量相近的杂交二代母羔(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18只,随机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AL组)、80%自由采食量组(IR80组)和40%自由采食量组(IR40组),每组6只.当AL组中试验羊任意1只体质量达到50kg时进行屠宰,测定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各组织器官的质量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饲喂水平对平均日增质量和平均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生长性能和部分屠宰指标随饲喂水平的提高而升高,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AL组与IR80组和IR40组差异不显著(P>0.05),IR80组与IR40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饲喂水平显著影响母羔内脏器官的生长与发育(P<0.05),但肝脏、头、蹄外其他组织器官质量占宰前活质量比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喂水平对无角陶赛特和小尾寒羊杂交二代母羔生长性能和主要生理器官的发育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生长、血液学、生物化学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厚颌鲂幼鱼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正常投喂24d,F0)、禁食3d后连续投喂21d(F3组)、禁食7d后连续投喂17d(F7组)、禁食12d后连续投喂12d(F12组),在禁食前、禁食后及恢复投喂后取样,检测其生长指标(体质量、体长、肥满度、肝体指数(HSI)、脏体指数(VSI))、红细胞压积、血清皮质醇质量浓度、血糖浓度及血清、肝胰脏和头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活性。【结果】禁食后,厚颌鲂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大多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F12组VSI除外)。禁食后恢复投喂对幼鱼的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F3、F7组幼鱼的血糖在禁食后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12组幼鱼在禁食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恢复投喂后各试验组血糖浓度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禁食后F3组幼鱼皮质醇质量浓度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7、F12组幼鱼皮质醇质量浓度则极显著升高(P<0.01),恢复投喂后均恢复至对照组(F0)水平。禁食后F3组幼鱼血清和肝胰脏SOD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7、F12组幼鱼血清和肝胰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血清和F3、F7组肝胰脏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12组幼鱼肝胰脏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肝胰脏溶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禁食后F3、F7组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12组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后,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性均与对照组(F0)无显著差异(P>0.05)。禁食后,F3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7、F12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F3、F7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分别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7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F3组,F12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颌鲂幼鱼在禁食3d投喂21d时能达到完全性补偿生长,也不会降低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建议在厚颌鲂养殖过程中采用禁食-再投喂的方式诱导鱼类的补偿生长时,禁食期以不超过4d为宜。  相似文献   

11.
草坪草引种数量化决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以草原类型学说和引种相似论为理论依据,以草坪草引种地与引入地生态生境条件相似度计算为手段,对草坪草引种栽培可行性分地域(类)、地段(亚类)和生产经济性状(型)三级进行数量化判定,使模糊渐变的草坪草引种问题实现数量化决策。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生育期连续刈割的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分蘖数、茎叶比、产草量、根量、粗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研究:开花期刈割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的蛋白质产量;开花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略高于孕穗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而孕穗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高于开花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但差异都不显著;欲获得持续、稳定、高产,黑麦草最佳刈割时期应为孕穗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黑麦草施用稀释400倍、600倍寄云酵素液肥2次、3次、4次、5次进行鲜草产量及锈病发生情况观察发现,施用稀释600倍寄云酵素液肥比施用稀释400倍平均鲜草产量更高,抗锈病能力更好。随着施用次数的增加,鲜草产量也相应增加,但施到4次达到鲜草产量顶峰后产量开始回落。施用稀释600倍液4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达到4.1 kg/10m2。而随着施用次数的增加,寄云酵素液肥对黑麦草锈病发病率的影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由于伏旱高温、冬春寒冷的气候特点,温季牧草存在着7~9月的夏季枯草期,热季牧草存在着12~3月的冬季枯草期。本试验初步探讨了温、热牧草混播的配合性和建立温、热混合型草地,实现四季供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生草栽培方式对坡地果园氮磷流失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自然生草和低、中、高不同施肥水平下人工生草的栽培方式对果园土壤流失量、径流量及氮磷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处理均可极显著降低果园径流总氮、可溶性总氮、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及流失量,且自然生草与人工生草处理问的差异显著,而不同施肥水平下人工生草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2)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处理均可极显著降低果园径流总磷和可溶性磷的含量,不同施肥水平下人工生草处理均可极显著降低径流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流失量,且低、中、高肥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3)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处理的土壤流失量分别只有清耕处理(对照)的2.44%-2.96%和13.26%,均可极显著降低土壤流失量,人工生草处理的保土效果不同施肥水平间的差异不显著;(4)人工生草处理对于减少坡地果园的水土和养分流失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效果,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处理的全年径流量,土壤流失量,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538.91m3·hm-1·a-1、22.7t·km-2·a-1、1.36kg·hm-2·a-1和0.18kg·hm-2·a-1。  相似文献   

16.
草坪草耐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近年来草坪草耐热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栽培管理和营养调节等基本耐热影响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提高冷季型草坪草抗热性的研究;草坪草耐热性生理机理及抗或耐热性筛选指标的研究;抗热性基因的定位、分离克隆以及转基因提高耐热性研究;以及热击蛋白及其编码基因方面的研究。最后作者还提出了利用耐热性DNA聚合酶提高草坪草耐热性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基塘农业模式下,不同饲料养殖草鱼的生长性能、常规营养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方 法】设置蛹肽蛋白饲料组、混合料组、普通料组进行养殖对比试验,每组选择初始体重为 770(±11.2)g 的草 鱼 610 尾,分别放入面积相同的试验池塘养殖 180 d,试验期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 4 尾草鱼,采集侧线上方背脊 肌肉,制成 4 个质量均为 50(±3.8)g 的混合样作为每组 4 个重复,另外试验前随机抽取 4 尾初始规格鱼种的 背脊肌肉制成混合样设置为空白对照。【结果】蛹肽蛋白饲料组草鱼增重率最高(134.3%),肌肉粗脂肪含量 (1.74%)显著高于其他组,从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两个指标看,均呈现出蛹肽蛋白饲料组 > 普通料组 > 混合料 组的显著性差异;混合料组的草鱼粗蛋白含量(20.7%)和鲜味氨基酸含量(6.37%)均最高,而脂肪含量最低 (1.27%),投入产出比最低(0.941)。初始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1.07%)显著高于 3 个试验组,3 个试验组 草鱼肌肉油酸(C18:1)含量与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初始组,蛹肽蛋白料组与普通料组的鱼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结 论】摄食蛹肽蛋白饲料的草鱼增重率高,但容易沉积体脂,导致体型肥胖;混合料组的草鱼生长速度慢,但鱼 肉粗蛋白含量最高(20.7%),脂肪含量最低(1.27%),肉质更鲜美。基塘农业模式下利用闲置区域种青养鱼, 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不同药剂对直播水稻田稗草的除草效果,选择了7种药剂,设9个处理对直播稻田稗草除草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10 d不同药剂处理平均防除效果为19.9%~94.6%,施药后20 d平均防除效果为22.7%~98.2%,表明不同药剂对稗草除草效果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普通草鱼与脆肉鲩肝胰脏游离氨基酸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明脆肉鲩(脆化饲养法)肉质脆化的机理,对普通草鱼(常规饲养法)和脆肉鲩的肝胰脏进行预处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其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普通草鱼和脆肉鲩的肝胰脏游离氨基酸组成相同,但含量差异显著,100g鲜样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94.11mg和373.23mg,游离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82.62mg和191.55mg.这种变化说明在草鱼的饲养过程中,改变其食物组成导致了草鱼肝胰脏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德宏象草不同生育时期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宏象草(Pennisetum purpurcum Schumach),在云南德宏分布广泛。营养分析结果说明,在生长的同一时期,该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于王草,粗纤维含量低于王草,粗灰分与王草相当,说明在相同生长阶段,德宏象草的质量优于王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