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东波  苑广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53-6955,6958
[目的]为乳酸菌的发酵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从14株耐碱微生物中筛选出1株性能优良的产乳酸菌LP3-3,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该菌发酵生产乳酸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产乳酸菌LP3-3经16S rR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金橙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aurantiacum)。经优化,产乳酸菌LP3-3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酵母膏用量为1%,碳氮比为5。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葡萄糖50.0 g/L,酵母膏10.0 g/L,蛋白胨4.0 g/L,乙酸钠(无水)2.0 g/L,柠檬酸三铵2.0 g/L,K2HPO4.H2O 2.0g/L,MgSO4.7H2O 0.2 g/L,MnCl2o4H2O 0.05 g/L,吐温80 1 ml/L,NaCl 40 g/L,初始pH为9.0。[结论]通过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产乳酸菌LP3-3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王东阳  蔡传康  闫汝东  冯志彬  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10-1911,1914
[目的]优化L-色氨酸发酵培养基。[方法]以大肠杆菌TRJH0709为供试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L-色氨酸合成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L-色氨酸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硫酸铵15.0 g/L、酵母粉1.5 g/L和柠檬酸2.0 g/L。其中葡萄糖对试验效果影响最大。在该最优条件下,L-色氨酸摇瓶产量可达19.0 g/L。[结论]为L-色氨酸的中试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讨温度、pH值、接种量、碳源、氮源、无机盐对鱼类水霉病原真菌拮抗菌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显示,JL04最适培养温度为32℃,最适培养pH值为5,接种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由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胰蛋白胨6 g/L、葡萄糖6 g/L、酵母提取物3.5 g/L、硝酸铵3.5 g/L、硫酸镁2 g/L、氯化钙3 g/L、硫酸锰1 g/L,最佳培养时间为18 h。在此优化条件下,该菌株发酵培养达到对数生长末期的时间缩短了2 h,能较快进入菌体密度最大的时期,为该菌株的高密度生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求干酪乳杆菌6028发酵产酸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干酪乳杆菌6028为试验菌种,经斜面培养基、筛选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培养后进行液体发酵,研究碳源、氮源、硫酸镁、磷酸氢二钾、乙酸钠、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干酪乳杆菌6028 L-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当培养基中葡萄糖、氮源、无水乙酸钠、MgSO4.7H2O含量分别为14%、3.75%、0.5%、0.02%,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96 h时,L-乳酸产量最高。在此条件下,L-乳酸的产量达到97.03 g/L。[结论]干酪乳杆菌6028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无水乙酸钠、MgSO4.7H2O、MnSO4.7H2O、碳酸钙分别为140、15、15、7.5、5、0.2、0.05、100 g/L、吐温-80 1 ml、pH值6.8。最佳发酵时间和温度分别为96 h、34℃。  相似文献   

5.
桦褐孔菌菌丝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琼脂、天然物质在桦褐孔菌菌丝体液体培养基中的配比。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以葡萄糖20.0 g/L、淀粉50.0 g/L、蛋白胨3.5 g/L、KH2PO43.0 g/L、MgSO41.5 g/L为最佳,菌丝生物量达0.181 2 g/100 mL。在最佳培养基配方基础上,桦褐孔菌菌丝体摇床培养5 d、培养液装量为容器的1/3时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0.041 4 g/50 mL。  相似文献   

6.
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刺糖多孢菌C4-10-8B为试验菌株,对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刺糖多孢菌的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前体、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综合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较优碳源,最佳质量浓度为40.0 g/L,当葡萄糖与糊精(质量比5∶2)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培养基提高18.35%;棉籽蛋白为最优氮源,25.0 g/L棉籽蛋白与15.0 g/L玉米蛋白胨或0.6 g/L硫酸铵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0.0%和45.3%;乙酸钠和谷氨酰胺质量浓度为1.0 g/L时,均能使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提高21.5%;K2HPO4对多杀菌素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其质量浓度为2.5 g/L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提高24.5%;ZnCl2对多杀菌素合成也有促进作用,而MgSO4和CoCl2则显著抑制多杀菌素合成;通过2次正交试验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利用该培养基时多杀菌素产量可达395.54μg/mL,比对照提高了62.5%。【结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最优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棉籽蛋白25.0 g/L,玉米蛋白胨20.0 g/L,(NH4)2SO40.8 g/L,谷氨酰胺1.25 g/L,乙酸钠0.8 g/L,NaCl 3.0 g/L,K2HPO42.5 g/L,FeSO450.0 mg/L,ZnCl225.0 mg/L,CaCO31.0 g/L。  相似文献   

7.
以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摇瓶培养的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ng)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拟康氏木霉发酵控制参数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麸30g/L,玉米粉30g/L,葡萄糖7.5g/L,KH2PO41g/L;发酵培养时间为6d;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6.0;发酵温度为30±1℃。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及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5.272g/L、0.622g/L。  相似文献   

8.
以黄色短杆菌FY-18为出发菌株,利用摇瓶发酵生产L-亮氨酸,并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分别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基本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从而优选出最佳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参数。结果表明,L-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最适配比为:葡萄糖160 g/L、豆粕水解液20 g/L、玉米浆20 g/L、毛发粉15 g/L、硫酸铵70 g/L;其发酵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 H 7.2,培养温度32℃,发酵接种量为10%。在上述最佳条件下摇瓶中发酵的产酸量为22.5 g/L。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良MRS固体培养基,利用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健康奶牛新鲜粪便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肠道乳酸菌,经16S rDNA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并暂命名为发酵乳杆菌JN-2。为提高发酵乳杆菌JN-2的生物量,首先单因素试验设计对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的种类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利用正交设计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30 g/L、酵母浸粉40 g/L、硫酸镁0.25 g/L、磷酸氢二钾2 g/L、柠檬酸氢二铵2 g/L、乙酸钠5 g/L、吐温-80 1 mL/L。在该优化发酵培养基下,发酵乳杆菌JN-2的菌体生物量吸光光度值达到1.79。  相似文献   

10.
为培养优质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和磷酸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组合,并经过验证试验绘制出了铜绿假单胞菌JP802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5 L发酵罐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草鱼赤皮病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钾;确立了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蛋白胨10 g/L、牛肉膏5.0 g/L、酵母膏2.5 g/L、葡萄糖5.0 g/L、磷酸氢二钾0.75 g/L、氯化钠5.0 g/L,JP802菌株在此培养基中发酵14 h菌体浓度达到最大(OD_(600 nm)值为6.44)。研究表明,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更高产量的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菌液。  相似文献   

11.
拮抗链霉菌No.24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株拮抗链霉菌No.24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以30g/L葡萄糖和30g/L小米最佳,有机氮源以10g/L黄豆饼粉最好,无机氮源以2g/L(NH4)2SO4最好,最适发酵时间为96h,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2℃,最适初始pH值为7.2~7.4,最佳振荡频率为210r/min,装液量为40mL/250mL。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筛选出K9菌株培养基中的最佳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和关键无机盐因子,然后用正交试验确定无机盐的最佳含量,最后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培养基中可溶性淀粉、蛋白胨及硝酸铵的最佳浓度,实现培养基的优化。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值为可溶性淀粉35.0 g/L、蛋白胨5.14 g/L、硝酸铵3.73 g/L,活菌数达到32.4×108 cf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4.4倍。通过研究优化出的发酵培养基为今后降解烟碱菌剂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胰蛋白酶(Trypsin)作用于碱性氨基酸精氨酸及赖氨酸羧基所组成的肽键,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皮革等工业领域。该文研究高产诱变灰色链霉菌LD1810产胰蛋白酶(SGT)的最优发酵培养基,探讨SGT的最佳发酵条件,为SGT的商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葡萄糖20 g/L,大豆粉40 g/L,KH_2PO_4 2.5 g/L,CaCl_2 1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初始pH 8.0,300 mL三角瓶的装液量100 mL,摇床转速240 r/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产二氢大豆苷元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优化。【方法】 以脑浸心肉汤培养基(BHI)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因素(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和无机盐)及其适宜的浓度范围,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培养基中的最佳组成成分。【结果】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葡萄糖、蛋白胨、VB1和KH2PO4能够提高二氢大豆苷元的产量,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确定在以BHI为基础的条件下,葡萄糖的补充量为10.22 g/L、蛋白胨为6.00 g/L、VB1为0.49 g/L、KH2PO4为0.82 g/L。验证试验显示在培养基优化后的条件下,DHD的产生量为0.27 μg/mL,与预测值0.28 μg/mL接近。【结论】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明确了产二氢大豆苷元菌株发酵培养基最佳成分为38 g/L的BHI、10.22 g/L的葡萄糖、6.00 g/L的蛋白胨、0.49 g/L的VB1、0.82 g/L的KH2PO4。  相似文献   

15.
刘洁  王建磊  刘燕妮  牟海津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231-11235
[目的]对一株产聚谷氨酸(γ-PGA)的枯草芽孢杆菌N-2的液态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结合的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N-2的液态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得到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蔗糖31.5 g/L,大豆蛋白胨4.0 g/L,L-谷氨酸44.3 g/L,KH2PO40.3 g/L,无水CaCl20.2 g/L,NaCl 3.0 g/L。优化得到的最适发酵条件为:pH 7.5,装液量30%,接种量7%,37℃发酵48 h,此时γ-PGA的产量最大可达18.7 g/L。[结论]为今后聚谷氨酸的性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新疆甜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P-13,对其培养基组成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最陡爬坡试验设计筛选培养基主要影响因子及其最佳区域,然后利用旋转中心组合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培养基组成。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g/L、可溶性淀粉5g/L、蛋白胨3g/L、(NH4)2SO43.206g/L、CaCO36g/L、K2HPO40.6g/L、MgSO40.6g/L、NaCl 0.158g/L、FeSO40.006g/L和ZnSO40.002g/L。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7.0、发酵温度28℃、摇瓶装液量为每500mL摇瓶装液60mL、发酵时间5.0d和接种量为φ=4%。发酵上清液对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P4的抑菌圈直径为30.51mm。  相似文献   

17.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对一株用于发酵饲料的酿酒酵母菌株进行了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的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酿酒酵母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培养基初始pH值6.5,转速250 r/min,发酵温度30℃,装液量20%,发酵时间30 h;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7.5 g/L,酵母粉7.5 g/L,磷酸二氢钾0.156 g/L,七水硫酸镁0.496 g/L。在上述发酵条件和发酵培养基下进行发酵,酿酒酵母活菌数可达8.4×108 CFU/mL。  相似文献   

18.
益生枯草芽孢杆菌MA139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得到益生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MA139产芽孢的最佳的培养基,以摇瓶发酵的方法,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11种原料中筛选出4种对芽孢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即玉米粉、大豆粉、蛋白胨和MnSO4.H2O,然后针对这4个主要因素,用最陡爬坡试验及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产芽孢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的配方为:玉米粉3.17 g/L、大豆粉5.80 g/L、蛋白胨3.62 g/L、MnSO4.H2O 1.06 g/L、葡萄糖5 g/L、尿素3 g/L、MgSO4.7H2O 1.5 g/L和KH2PO43 g/L时,MA139发酵36 h细菌总数可以从8.32×108cfu/mL提高到3.10×109cfu/mL,芽孢率达到96%。试验表明通过统计优化培养条件可以有效提高B.subtilisMA139产芽孢的得率。  相似文献   

19.
黏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一株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B1活性的黏细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化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酵母粉7 g/L、CaCl2.2H2O为1 g/L、MgSO4.7H2O为0.5 g/L、VB12为750μg/L;并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接种量20%、发酵时间50 h、发酵温度30℃。在上述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该菌株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为78.2%。  相似文献   

20.
凝结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对凝结芽孢杆菌的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15 g/L,酵母浸出物+胰蛋白胨+氯化铵的复合氮源(2∶2∶1)5 g/L,氯化钙5 g/L;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温度40℃,初始pH值6.0,接种量3,装液量20 mL/250 mL,发酵时间1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